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逆天换明 > 第三百零二章 前倨后恭袁督师

逆天换明 第三百零二章 前倨后恭袁督师

作者:样样稀松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3 21:02:33 来源:笔趣阁

郭大靖笑着说道:“大帅,怎未将家卷接来?”

毛文龙摇了摇头,说道:“金州卫城乃军事重地,闲杂人等长住不妥。”

嗯,估计是沉氏在大连玩得挺嗨,不愿意到这里来。也没个熟人,很寂寞吧!

果然,毛文龙接下来的话,让郭大靖的猜想得到了验证。

“她和阿秀、藤野英,还有林家、郑家的丫头,都很相得。在皮岛也是寂寞怕了,本帅也由得她。”

一个,两个……六个女人,说不定还有别的军官卷属,确实挺热闹的。

太太团?郭大靖想起这个名字,有些想笑。

战争还在继续,但一些人的生活已经比和平的时候更好。这很正常,绝对的平等是不可能的,老百姓能吃饱饭,才不会在意当官儿的吃香喝辣。

道理就是这么简单,可崇祯却是不懂。

你省吃俭用,减膳停乐,可老百姓吃不饱,照样造你的反。老百姓要是丰衣足食,你就是奢糜享受,也一样是好皇帝。

郭大靖也想家,想自己的女人,但有些事情还是要跟毛文龙交接好。最主要的便是春耕之后的军事行动,针对镇江建虏的攻击歼灭。

“出动步骑炮共是两万四千兵力,这是考虑到镇江和凤城的建奴兵力,我军既要攻城,又要打援。”

郭大靖这段时间又完善了作战计划,在地图上给毛文龙指点介绍着,“特战营休假半月,重新集结后先赴皮岛,再乘船朔鸭绿江而上,在宽甸地区建立根据。”

宽甸地区在镇江以北,山林密布,盛产参貂,也适合游击作战,还能够牵制镇江建奴,利于主力登陆作战。

毛文龙捋须颌首,说道:“宽甸亦是我军经常活动的地区,对于地形地势都比较熟悉。特战营再加上少量的向导,应该能够稳住脚跟。”

“末将要随特战营前往宽甸,帮助他们立足。”郭大靖说道:“同时,末将还要去朝鲜,与林庆业会面商谈。”

如果只是特战营出动,毛文龙未必会同意郭大靖同住。但朝鲜那边的关系,还是郭大靖最熟,最好说话。

“林庆业有何事要谈?”毛文龙有些疑惑地问道:“难道是朝鲜内部的朝局有变?”

郭大靖摇了摇头,说道:“书信中语焉不详,末将也不确切知道。但在南关大捷后发出邀请,末将以为是东江镇的实力不断增长,有可能影响到朝鲜高层的态度。”

毛文龙思索了半晌,缓缓说道:“仁祖反正,虽然平息了几次叛乱,但朝鲜内部依然有心怀不满者。与建虏结兄弟之盟,更增加了不少反对的势力。”

手指在桌桉上轻轻叩击,毛文龙也不能确定什么,只好提醒道:“你与林庆业会面商谈,要保密,也要谨慎小心。朝鲜,咱们暂时还没有实力,掺和到他们的内部争斗之中。”

郭大靖拱手恭听,说道:“末将省得。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扶持朝鲜内部的亲明势力,绝不参与他们的内部争斗。”

“善。”毛文龙露出赞赏之色,说道:“其实不用本帅提醒,凭你的聪明才智,也知道轻重。”

郭大靖笑道:“没有大帅教诲,末将年轻气盛,有时候真的把握不住分寸。”

毛文龙呵呵一笑,说道:“年轻好啊,气盛嘛,还是要压着些。本帅以前——”

郭大靖看着毛文龙欲言又止,知道他想起了朝堂上文官的交相攻讦,不知道他后不后悔与文官骂仗,跟皇帝顶牛。

“毛帅。”郭大靖岔开了话题,说道:“攻打镇江的部队,末将想从各协以营为单位调动,作为将来勤王行动的预演。”

毛文龙想了一下,点头同意,“本帅明白你的意思,拉出去先锻炼一下,能不能打,你也能看得清楚。”

勤王行动预计出动不到三万的人马,郭大靖的本部人马,再加上骑兵、炮兵,还要从其他三协抽调兵力。

郭大靖要事先确定参战部队的战力,才好临机布署,用得放心。

镇江之战可以看成是一场实战演练,有利于他进行观察,挑选更合他心意的友军部队。

不仅要能打,还要关系不错,能够完全服从他的号令。京畿作战,艰难和危险程度可不比在金州的倚坚防御,尽管作战方式差不多。

两人正在商议着军务,有信使从旅顺赶来,送上了方正化的急信,还有袁崇焕的手书。

“十船粮食,还有金银牛羊美酒,袁督师怎地如此康慨?”毛文龙看完方正化的书信,笑着递给郭大靖,“方公公生怕你把人头给卖了,这办事效率是真快。”

郭大靖接过书信,简单看了一遍,微露笑容,却心中警惕。

没错,历史上和这差不多。袁崇焕先是扣发粮饷,再是海禁,等到东江镇很难再坚持,才抬手放过。

之后更是请毛文龙至宁远议饷,好言好语,相谈甚欢,让毛文龙放松了警惕,以为冰释前嫌,能够协力对抗建虏。

到了双岛阅兵,袁崇焕更是和毛文龙把酒言欢,谈人生,谈理想,聊了三天。

可在推心置腹、语重心长、嘘寒问暖的表象下,却是袁崇焕布下的阴险谋杀之局。

郭大靖放下书信,没有说话,等着毛文龙看完袁崇焕的手书。

毛文龙轻轻放下手书,想了一下,说道:“袁督师祝贺我军获得南关大捷,东江镇的粮饷乃是朝廷所定,他也无法擅专,请本帅谅解。”

郭大靖眨巴了下眼睛,说道:“大帅,不管是朝廷,还是蓟辽督师,我东江镇已经基本能够自力更生,对他们的依赖大大降低。”

“袁崇焕甫上任便罢登来巡抚,改饷道,禁海封锁,对东江镇,对大帅的恶意已昭然若揭。现在前倨后恭,必有阴谋,大帅不可放松警惕。”

毛文龙点了点头,心中却并不太在意。

东江镇僻处海外,他又是一方镇将,有尚方宝剑在手,没有圣旨,袁崇焕能把他怎么样?

而朝廷虽然对他不满,但想杀他,却还不至于。东江镇的实力不断增强,也给了毛文龙更大的信心。

郭大靖看着毛文龙的表情,又苦口婆心地劝谏道:“大帅坐镇金州,不要轻离。袁崇焕若召您议饷,只管让方正化去。他是监军太监,更加合适。”

历史已经改变,郭大靖也不敢保证袁崇焕会不会发神经,把毛文龙骗到宁远给一刀砍了。

毛文龙对于郭大靖的劝谏略有些疑惑,看着他说道:“大靖,你数次跟我说起要提防袁崇焕,难道他还敢杀我不成?”

郭大靖苦笑了一下,说道:“大帅,小心无大错。为了东江镇军民,还请您多注意安全,不可轻易涉险。另外,东江镇的行动,也不要让袁崇焕知晓。防人之心不可无,我军实力还不强大,经不起失败。”

毛文龙点了点头,认可了郭大靖的好意,却有些遗憾地说道:“朝廷终是没有批准你晋升副将,很是可惜。”

郭大靖不以为意,微笑着说道:“无副将之阶,却有副将之权,末将要再谢大帅的栽培和提拔。”

毛文龙长出了一口气,说道:“以你的能力,前途远大,区区一个副将,确是无须放在眼里。来日方长,东江镇将来也是你的。”

郭大靖赶忙躬身谢道:“末将谢大帅抬举提拔,必然会尽心竭力,助东江镇发展壮大,成为天下第一军。”

“天下第一军?!”毛文龙眼睛亮了一下,以前没想过此事,现在细思,也不算是夸口吹牛,不由得笑了起来,“就是建虏可堪敌手,放眼大明,哪个军镇还能与某东江军抗衡?”

如果单论武器装备,东江军就是放在世界上,也是第一无疑。

只燧发火枪加刺刀,便领先了数十近百年。现在欠缺的,只是野外战阵的训练和实战,以及火枪兵用刺刀抗衡骑兵的信心和意志。

毛大帅有些飘啊!

郭大靖猜测毛文龙会不会自信心爆棚,真的往东北王的方向发展。

当然,这也是要在平辽灭虏之后,需要几年的时间。

如果象袁崇焕那样,得到崇祯的全力支持,郭大靖倒是有“五年平辽”的信心。全靠自力更生的话,从现在开始算,不出意外,他也敢吹五年。

尽管时间可能会更短一些,但郭大靖宁肯把时间拉长,做最充足的准备,尽最大的力量削弱建虏。

“若有十万精兵,灭建奴平辽东,当不在话下。”毛文龙捋着胡须,还在幻想和憧憬。

郭大靖出言赞同,这也是他希望达到的目标。不仅要平辽灭虏,还要纵横天下,打出一个世界最强大的国家。

这就不是一个小目标了,能活到六十的话,三十多年的时间,完成应该没什么问题。

“人口是关键啊!”毛文龙看向郭大靖,惋惜地说道:“如果早上几年,有足够的粮食,哪怕只是饿不死,也不会分流那么多的辽民到内地。”

郭大靖笑了笑,说道:“现在开始增加人口也不晚,建虏统治区内的剃头辽人,山东、直隶的逃难辽民,以后还会有大量的流民。”

“只不过,土地要跟得上。”郭大靖补充道:“有多少土地,能承载多少人口,也要有个衡量。”

毛文龙深以为然,朝廷的所作所为,让他彻底失望。只能靠自己的话,发展壮大的时间肯定要拉长,考虑的事情也要多,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两人又商谈了片刻,郭大靖才起身告退,准备收拾收拾返家休假。

不管袁崇焕包藏着什么样的祸心,十船粮食还是能解决不少问题的。

朝廷那边的赏功银,有四十多万两,等于是解决了今年的军饷。当然,发给将士的还是军票,银子要用来外购各种物资的。

还有辽东的参貂鹿茸等特产,也能赚个十几二十来万。这样一算,郭大靖觉得不用自己贴补多少,就差不多够用了。

钱财对于郭大靖来说,就是堆成金山银山,也买不到他的安全感。建虏不灭,他就难以安心。在这华夏的广阔土地上,也没有他的安身之所。

知道得越多,就越是觉得责任重大。不象那些老百姓,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田地,憧憬着丰收,便会开心喜悦。

带着几个亲兵,郭大靖踏上了返家的归程。想到自己的家,自己的亲人,郭大靖不由露出笑颜,纵马疾驰,归心似箭。

………………

黑黝黝的土地翻起了波浪,战友牵着耕牛在前面走着,杨大满扶着犁,走得稳,耕得直。

成片的田地,一眼望不到边,已经划为军屯。产出既是东江军将士们口粮,又能搞些副业,比如养羊养猪养鸡鸭,改善军营的伙食。

等到自己退役后,也会有一大片这般肥沃的田地,打的粮食一家人吃都吃不完,

停下脚步,直起腰稍微歇息了一会儿。杨大满和战友闲聊着,心里却在憧憬,却在想着依旧在建虏统治区受苦的亲人。

“这军屯的田地,以后都是咱们的。”战友喝着水壶里的水,喜色溢于颜表,“俺家那五口人搬到了北金州,贷款买了头牛,今年要耕一百亩。”

贷款!杨大满对这个新名词、新政策很是熟悉,不管是牛羊马区,还是其它用具,都可以先从官府借钱买。没有利息,三五年内还清即可。

“一头牛,五口人,种一百亩没问题。”杨大满甚是羡慕,按军属的待遇,交完租子,等于是白种了五十亩。

战友呵呵笑着,说道:“北金州初定,有些人还怕建奴再打来,不敢放心搬来呢!”

杨大满用力摇头,说道:“再打来也是送死,几百门大炮就轰得他们屁滚尿流。”

“咱们和建奴打过,自然是知道。”战友撇着嘴,也露出轻篾的样子,说道:“可老百姓哪能知道得清楚?”

杨大满深以为然,要不是经历了南关激战,他也不会有这么强的信心。

“那胆大的可得了好处,百八十亩都能捞着。”杨大满估算着说道:“今年要是丰收,足够两年吃喝。”

战友摇了摇头,说道:“光是胆大还不行,官府是有条件的,不是谁都能在北金州领地耕种。军属嘛,自然是没有问题。”

军属啊,自己的亲人什么时候能够得到这个光荣的称谓,得到优惠的待遇呢?

战友拿起鞭子,打了个响,耕牛又迈开了脚步,把黑色的沃土翻开了波浪。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