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逆天换明 > 第二百八十三章 卖人头的奇思妙想

逆天换明 第二百八十三章 卖人头的奇思妙想

作者:样样稀松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3 21:02:33 来源:笔趣阁

莽古尔泰点了点头,发出鸣金收兵的命令。

残存的蒙古兵如蒙大赦,连滚带爬地向山下撤退,身后却还有火枪在追杀,不时有蒙古兵被击中,倒毙于地。

试探性的进攻所持续的时间并不长,但一千多蒙古兵已经损失了六七百,只有不到三百人侥幸逃出了生天。

在火枪的密集射击下,蒙古兵已经被吓破了胆,连躺倒在地的伤员都很少携带,只顾着逃离这血火的地狱。

也就是说,一次试探性的进攻,就有七百多蒙古兵丢了命。不要指望东江军优待俘虏,从来没有这样的政策,最终的结局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如果敌人知道防线后足有两千火枪兵,他们却只派了一千人进攻,这样的伤亡也就一点不奇怪了。

枪声逐渐停息,蒙古兵连滚带爬地退下山。守军也不耽误,派出了两百人,开出阵地。当着山下敌人的面儿,砍杀伤兵,割取首级、剥脱衣甲。

惨叫、哀嚎、求饶、怒骂……各种声音响了起来,在建虏和蒙古兵中掀起了一阵骚乱。

“故意如此,敌人在激怒我们。”莽古尔泰面色平静,却在暗中咬牙切齿,挥手下令道:“砍伐树木,立寨建营。”

建虏和蒙古兵的骚乱平息下去,一部分负责警戒,大多数的士兵在军官的指挥下,开始了建立营寨的工作。

避开南面山坡的正面,莽古尔泰设了两座营寨。营寨间相距一里多地,每座营寨将驻守千人,对可能下山袭扰的敌人形成夹击之势。

金州卫城、两座营寨,应该能够确保大路的安全,使主力和辎重通过,抵达南关防线,展开对金州的进攻。

建虏作出这样的布置并未出乎郭大靖等人的预料,毕竟建虏此次来攻,不是为了占领地盘。

打击东江军,拔掉金州这个辽南钉子,抢掠人口物资,这是建虏此次发动的三个目标。

所以,既然卑沙山城并不构成太大的阻碍,付出较大的伤亡攻下来,也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莽古尔泰和德格类自以为很明智,没有在这个无意义的山城下,流太多的血,丢太多的命。

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这样的布置已经落进了圈套,将遭到沉重打击。

山腰处的防御工事不是那么简单,除了依托山城,与建虏纠缠厮杀,还有另一个用处。

按照迫击炮的射程,在山腰工事后布置炮兵阵地,便能直接打到大路上。

也就是说,建虏所设的封锁营寨,也在迫击炮的射程之内。但建虏却不知道,他们随时会遭到勐烈的炮击。

既然建虏放弃了在山腰上的争夺,也就为炮轰敌营铺平了道路。

况且,卑沙山城的守军还能够从间路绕道下山,截击金州卫城到此地的建虏增援,或是伏击小股敌人。

张攀走出了阵地,居高临下,用望远镜观察着山下建虏的行动,微抿嘴角,露出了冷笑。

大半年的准备,既周到又细致,各种可能性几乎都考虑到了。而作战方式,更是建虏所少见,且不适应,更没有应对办法的。

打扫战场的士兵还在忙碌着,不时有人扛着大包返回。

不管是干净的,还是染血的衣服、毛皮,都被剥脱收集起来。敌人不仅没了首级,更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盔甲修补,衣服洗干净,都还能穿用。当时可不会考虑死人的东西不吉利,多件御寒的衣服,可能就在寒夜中拣条命。

“大人。”

“见过大人。”

走过身旁的士兵都躬身施礼,张攀露出笑容,连连摆手,“不必多礼,赶紧忙完去后面暖和休息。”

借助于有效的防御工事,守军伤亡很轻,却取得痛快酣畅的胜利。无疑,这对于军心士气,是极好的提振。

何况,这还不是守军的全部实力,还有更厉害的武器,并没有使用。

“大人,您看这把刀。”一个小军官走过来,双手呈上一把做工精致,一看就是高级军官用的战刀。

张攀笑得愈发畅快,伸手接过,拔出鞘,挥舞了几下,连连点头称赞道:“是把好刀。”

说完,他把刀插入刀鞘,对小军官说道:“一并计入战利品,按军中的规矩办,我更不能例外”

“是。”小军官接过弯刀,脸上现出尴尬之色,下意识地捏了下腰间,那里有几块碎银,是从死人身上搜到的。

别的协可能还没那么严密的纪律,但郭大靖的左协,脱胎于广鹿岛的部队,却早就有严格的规定,并且对违犯纪律者,有严厉的处罚。

首先就是在战斗中不许抢割人头,统一在打扫战场时进行和统计。抢夺和私藏财物也是一样,都将受到处分。

所有的缴获都要归公,在战后再论功行赏,这是必须遵守的纪律。

广鹿岛的部队跟随郭大靖时间最久,执行也最严格。在开始阶段,严厉处置过几个后,震慑作用明显,之后触犯者就越来越少了。

但张攀所部有鹿岛和后来征的兵,对于这条纪律还缺乏认识,也没有过这样的机会。

张攀并未察觉到小军官的脸色,他重新注目于战场,又举起望远镜,观察着山下的敌人。

小军官走过张攀的身边,偷偷掏出碎银,握在手里,在阵地入口把战刀和银子分别放在了统计的官员面前。

统计的军官点了点头,用炭笔仔细地记录在登记册上。总体的缴获是要作价的,三分之一归军队,三分之一归官府,三分之一归士兵。

小军官长出了一口气,顿时觉得浑身轻松,那种做了亏心事的忐忑感一扫而空,步子也迈得大了起来。

官兵身上谁有银子?大半年的时间,都换成军票了。但凡被发现,再怎么狡辩也没用。

降军阶、扣军饷、减待遇、关禁闭,甚至家人也要受到牵连,军属的光荣牌摘了,什么优惠政策都会停止。

你就说严厉不严厉,犯了错,多长时间都抬不起头,在军营里可不好混了。

包括这项规定在内的军纪细则,郭大靖已经呈交给毛文龙,战前便在各协颁布实施。

趁着这场大战,正好抓一批典型以儆效尤。没有现实的震慑,再严厉的处罚也是停留在纸面上。

军队不仅要装备好,更要纪律严明,那才是拖不垮、打不烂的铁军。而这,也是郭大靖的目标,并不断地努力。

………………

当皇太极率领大队赶到金州卫城,并马上前往大黑山,观察了卑沙山城的防御工事后,对莽古尔泰的布置也并无异议。

“卑沙山城便如锦州,南关则是宁远。”皇太极看着已经建起的营寨,连连点头,笑着说道:“未必要攻下锦州,我军亦可直攻宁远。如今,却是一样的。”

转向莽古尔泰,皇太极夸赞道:“三贝勒久经战阵,这般布置是极好的。待攻破金州,人口和物资自是要多分给正蓝旗,以酬战功。”

莽古尔泰嘿嘿笑了两声,说道:“汗王赏罚分明,某自是相信的。”

两人的话中,都包含着更深层的意思,也都心知肚明。

莽古尔泰知道正蓝旗将是攻打南关的主力,皇太极不会给他轻松的工作,比如率兵守卫这两座营寨,封锁围困卑沙山城的敌人。

皇太极也知道莽古尔泰在要条件,攻打南关可以卖力,可损失要补充,别让正蓝旗白死伤。

清除异己先从削弱其实力入手,但皇太极也不能做得太露骨,逼得其他旗主贝勒联合起来对抗自己。

“汗王,这是山上敌人射下来的箭书。”莽古尔泰摆了摆手,一个手下上前,把箭书呈给皇太极。

看着皇太极伸手接过,打开阅看,莽古尔泰嘿然冷笑道:“敌人不知道是不是蠢,竟然提出用人头换银子。没几天好活了,还如此贪婪。”

皇太极很快看完箭书,却并不象莽古尔泰那么想,沉吟着说道:“这恐怕是敌人的诡计,以此来挑拔离间。”

把箭书随手给了范文程,皇太极说道:“宪斗,你看看这箭书,说说你的想法。”

范文程双手恭敬接过,一目十行地看过,略微想了想,说道:“汗王英明,一眼便看出了敌人的阴谋。”

拿银子把战死者的遗体或人头买回来,或者说是赎回来,这听起来有些怪异。但仔细想来,也算不得什么。

两军交战,有时候也有各自收拢掩埋遗体的做法。比如商量好了,各自派出非武装人员在战场上打扫清理。

现在呢,是建虏方面单方的死伤,交换的条件不存在。人家又不能白给你,拿银子换也说得过去。

可这时机不对呀,仗刚开始打,胜负未定,你就想拿人头换钱?

要是最后失败了,你的脑袋都保不住,要银子有什么用?

至于说到阴谋,那肯定是想让皇太极背上不恤官兵的坏名声。让战死者全尸,入土为安,既是尊重,也是鼓舞士气、提高声望的手段。

你连点银子都舍不得,任由为国征战的勇士身首异处、暴尸荒野,这是个什么坏名声?

“倒是颇有信心。”皇太极仰望着山城,轻篾地说道:“待我军大获全胜,看你们拿什么来换东江军的人头。”

说完,他传下命令,大军向南关进发,莽古尔泰的正蓝旗依然是先锋,两座营寨由皇太极另外指定的人马守卫。

………………

“让奴酋拿银子赎死尸?”表现出惊异之色的毛文龙看着郭大靖,眨巴着眼睛,有些不知说什么才好。

这么奇葩的想法,还付诸了实施,毛文龙不禁轻抚额头,甚为头痛,也有些哭笑不得。

郭大靖却不以为意,微笑着说道:“末将这样做,是觉得传扬出去,正好给朝廷难堪,并怪罪到蓟辽督师袁崇焕头上。”

人头不送京师报捷,领取赏功银,却由建虏拿银赎回,这可是打朝廷的脸,还啪啪作响。

朝廷断了粮饷吧,或者说是袁崇焕扣押钱粮,又是禁海封锁,使东江军陷入困境。被逼无奈之下,只能想出这个招术,从建虏那里得些钱财,以渡过难关。

不是不想给朝廷献俘,而是东江镇实在是太困难,太缺钱了。而缺粮缺饷的原因,就是袁崇焕在作梗。

朝廷要怪罪的话,就怪袁崇焕去。既然屡番上疏朝廷都毫无作用,袁崇焕也置之不理,那就拿到台面上,让大家评评理。

毛文龙翻了下眼睛,斜瞅着郭大靖,揶揄道:“朝廷的赏功银是五十两,你给建虏开的什么价?”

郭大靖嘿然一笑,说道:“五十两不够,建虏要赎的话,得加钱。至少,也得一百两吧!”

一百两嘛?!十个一千,百个一万,千个十万……

毛文龙迅速估算了一下,怎么也能打死两三千敌人,那就是二三十万两银子。嗯,这买卖听起来还不错。

要知道,朝廷不仅给赏功银,还有记功晋升。如果不能卖出高价,那还不如就给朝廷呢!

毛文龙捋着胡须,思索半晌,缓缓说道:“大靖,你是故意给方正化看的吧?”

郭大靖用力点了点头,说道:“不管这买卖成不成,总要让朝廷知道,让皇帝明白。与建虏商谈,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我们也可以拖延,看朝廷的反应。”

停顿了一下,郭大靖又强调道:“首级要解送蓟辽督师衙门核验,由他们送到京师,也沾些功劳吧?咱们闹得大些,让袁崇焕也脸上无光,最好是朝廷把核验解送的权力转给登来道,或是监军太监方正化。”

与蓟辽督师袁崇焕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反正郭大靖不存侥幸心理,认为袁崇焕能够开窍,转而大力支持东江镇。

既然如此,那就不用太过缩手束脚。反正也就那样,既不能变好,也不会再坏到哪去。

郭大靖的底气来源于金州的稳固,来源于对外物资采购渠道的畅通,来源于东江镇军民的自力更生基本实现。

你卡不住我的脖子,你抢不走我的军功,你的命令是狗屁。虽然是名义的上司,但也只是名义上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