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逆天换明 > 第二百六十章 将帅再会

逆天换明 第二百六十章 将帅再会

作者:样样稀松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3 21:02:33 来源:笔趣阁

商栈建了有七八个,准备日后招商引资的。送给毛文龙当别墅住,也不算什么,反正现在也闲着。

“再准备些肉蛋菜蔬,晚上便在那里宴请毛帅,算是乔迁之喜的庆祝。”郭大靖笑着说道:“你安排一下,再随我去见毛帅。”

既然点了藤野英的名,不去是不好的。关键是有女眷,她陪着,加以照顾,更加合礼数。

“妾身去那个商栈,帮着收拾忙活吧!”阿秀觉得自己也应该做点事情,没有在这里清闲的道理。

郭大靖点头应允,说道:“也不用你收拾,指挥伙计们干就成。也不用考虑那位沈氏的喜好,布置得不好,她住进去再改呗。就是一个原则,干干净净,今晚能住人。”

“好的,这样我就不担心了。”阿秀本来还有点忐忑,但夫君这么一说,她就轻松下来了。

郭大靖呵呵笑着,鼓励地拍了拍妻子的肩膀,起身回屋,收拾自己的文件。

那么大的计划,没有毛文龙的首肯是不可能的。既然来了,正好汇报一下,并得到指点,征得毛文龙的同意。

可没等出门,伙计又来禀报,林家和西夷的海船入港卸货,林天佑和小林浩一、谢德拉已经回到了各自的商栈。

显然,林天佑和小林浩一、谢德拉等人并不知道郭大靖在这里。按照之前的约定,是通知藤野英。

“告诉来人,我明天会去见他们。”郭大靖觉得既然自己在,藤野英又可能要陪那个毛沈氏,便帮着处理一下。

来得还真是巧,赶到一块儿了。或者说,是毛文龙的突然到来,才有了这样的的凑巧。

郭大靖收拾已毕,藤野英也安排妥当,两人和阿秀一起,带着伙计和亲兵赶到那家送给毛文龙的商栈。

阿秀指挥人员进去打扫,蓉儿跟着帮忙。郭大靖和藤野英停留了片刻,便骑马赶奔贵宾馆。

毛文龙得到亲兵的回报,知道郭大靖肯定会先来参见。简单安顿之后,吃过午饭,便喝着茶水安心等待。

毛沈氏已经选好了房间,指挥着几个丫环仆人打扫房间,收拾箱笼。

虽然对于住馆驿不是很满意,但刚到大连的新鲜,出来游玩的舒畅轻松,却掩盖了这些许的不满。

毛文龙看似在喝茶等人,实际上脑海里的思绪一直在翻腾转动。

按照他的想法,是只带两艘大船到庙岛,派人上岸把登莱道王廷试请过来商议欠饷的事情。

我只带两艘船,不到三百兵,连登莱的陆地都不登,那些文官应该抓不到把柄,扣不上什么罪名吧?

欠饷六万一千二百两,在书信来往中没有作用,前去索要也正常。

毛文龙轻轻叹了口气,从去年到今年,朝廷两次拖欠粮饷,差点就摧垮了东江镇。

民族大义,精忠报国?毛文龙对辽人的了解,还要比郭大靖更深。或者说,大多数普通百姓还是会把生存放在第一位。

在异族的统治下当顺民,明清大战时如此,抗日战争时期也是一样。

这更显出了那些抛家舍业、不惜牺牲的反抗者的可贵,宁肯站着死,不愿跪着生,永远会名耀青史,为后人所牢记。

要知道,在明末,士兵因不满军饷克扣拖欠,哗变闹事可是很常见!甚至在关宁,辽东巡抚毕自肃都被逼得上吊自杀。

所以,没有人知道历史上的毛文龙在内外逼迫下有多难。

在东江镇饿死成千上万人的困境中,还能维持住这支抗击建虏的武装,连郭大靖都不得不万分佩服。

尽管发行了军票,尽管金州的经营十分有效,尽管有郭大靖在百般筹措,但东江镇能支撑多久?

有粮,有鱼,有盐,不过是勉强解决了吃饭问题。可军器物资呢,朝廷不给的话,可都是要真金白银地从外购买。

隆冬时节,河流封冻,建虏必来攻打金州。这次不同上次旅顺保卫战,建虏出动的兵力多,携带的器械足,着实是个严峻的考验。

金州若失,东江镇就完了。就算有残兵败将再退到海岛,也难以再对建虏有袭扰牵制之力。

陈继盛、郭大靖等人,倒是颇有信心,称南关防线坚固无比,可谓是固若金汤。

毛文龙却还是有所担心,此次前来大连,也要巡视一番,才能彻底放心。同时,在建虏发动时,也会率皮岛的万余人马前来助战。

说实话,毛文龙知道重新占领一块陆上基地,对于东江镇的重要性。但他还是低估了金州的产出,低估了金州将成为东江镇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

不,是低估了郭大靖的经营能力。不论是高产的新作物,还是军票的发行,以及武器装备的升级,郭大靖都居功至伟。

当亲兵进来禀报,郭大靖和藤野英前来拜见的时候,毛文龙才收起思绪,让亲兵请他们进来,并起身迎到厅门处。

“末将见过大帅。”郭大靖大步而来,躬身施礼。

藤野英也盈盈下拜,“奴家拜见毛帅。”

“起来,快起来。”毛文龙哈哈笑着,伸手虚扶了一下,说道:“没想到大靖也在大连,能再见到你们贤伉俪,本帅甚是高兴,甚是高兴啊!”

郭大靖和藤野英相视一眼,都露出了笑意。主婚人在此,有这一层关系,倒真的非常亲近。

进到厅内,藤野英便开口说道:“毛帅,奴家还想拜见夫人,不知方便否?”

“她在收拾房间,没什么不方便的。”毛文龙招来下人,让下人引着藤野英去后面见毛沈氏。

这么随意,显然毛文龙已经跟毛沈氏介绍过郭大靖和藤野英,不用再多解说。无形中,这又增加了几分亲近。

郭大靖落座之后,接过下人递上的茶水喝了一口,说道:“没想到毛帅突然来大连,事先竟没有通知,末将也未去迎接。”

“本帅也是有公务,顺便来大连看看。”毛文龙笑着说道:“知道你们都很忙,也就不想张扬。若不是你碰巧在,得到消息岂不是要辛苦地远途返回?”

郭大靖也笑了起来,说道:“也真是凑巧,末将算着日子,林家和西夷的海船也快到了,便赶来大连。没想到,正好得见毛帅。”

“本帅的船入港时,看到几艘海船,想必便是他们。”毛文龙看着郭大靖,微笑着问道:“想必又是满载而来,要花费不少银子吧?”

郭大靖沉吟了一下,说道:“末将与林家和西夷合作,做生意的利润,差不多便能够支付货款。具体是多少商货,末将明日见过,才知详细。”

毛文龙轻轻叹了口气,说道:“多亏了你啊!否则,东江镇现在还不知是如何凄惨的境况。”

“毛帅谬赞了。”郭大靖谦逊道:“凭大帅的威望,东江镇再难也能维持得住,不致生乱。”

毛文龙苦笑了一下,说道:“辽人素无定性,本帅解衣推食而招抚之众,怎忍令其兽奔鸟散?”

论收拢人心,我是真的佩服你。

郭大靖甩开这个杂念,躬身道:“大帅,便是您不来,末将也要给您写书信,汇报刚刚谋划的一个大行动。”

“哦,说来听听。”毛文龙笑着颌首,既是鼓励,又表示出相当的兴趣。

郭大靖略微整理了下思路,才缓缓说道:“末将看过这几年的塘报,发现大帅屡次提醒朝廷,建虏有可能绕道入关,还判断出了喜峰口这段边墙,或是建虏破关的主要地区。”

毛文龙点了点头,说道:“根据情报,早在老奴时,建虏便有绕道入关的企图,只不过条件尚不成熟而搁置。但今年建虏之意更显,欲往喜峰、一片石等路犯关是实。”

“若建虏犯关,大帅当作何布置?”郭大靖眨着眼睛,望着毛文龙。

毛文龙不假思索地说道:“今年五月的塘报上写得清楚,事系紧急,不敢坐视,但营伍不敢尽发,止挑每营精锐相机剿掣截杀。”

郭大靖微微颌首,这样的应对是最稳妥的,对建虏统治区发动多路的袭扰进攻,以牵制其行动。

“大帅,若趁建虏绕道犯关,我军集中……”郭大靖还未说完,便被由远而近的说笑声给打断了。

毛文龙和郭大靖都望向厅门,却见毛沈氏和藤野英说笑着走了进来。

郭大靖赶忙起身,施礼道:“末将郭大靖,见过夫人。”

“郭将军快免礼,奴家一妇道人家,可受不起。”毛沈氏敛衣还礼,笑着说道:“毛帅屡屡提起你,赞不绝口。今日得见,果然是英武不凡,相貌堂堂。”

毛文龙捋须微笑,显是对爱妾的言语甚为满意。既夸了郭大靖,又显示出自己的看重。

“夫人过奖了。”郭大靖觉得自己的相貌平平,能娶到两个媳妇儿,全靠自己的内在。被毛沈氏这么一夸,倒有些不好意思。

毛沈氏捂嘴轻笑,又转向毛文龙,嗔道:“夫君,奴家让你来之前打个招呼,你就是不肯。郭将军和阿英给咱们修盖了宅院,可咱们却要住这驿馆,你说这不是自讨苦吃?”

毛文龙愣了一下,看向郭大靖,说道:“这事儿……”

他有些猜出来,这本不是给他专门修盖的宅院。但郭大靖既然这么说了,他要是追根究底,就不好了。

郭大靖笑着说道:“勉强算个宅院,既不奢华,又不是很大,只怕夫人不满意。”

“奴家也吃过苦,可不是挑三拣四的人。”毛沈氏笑着说道:“我现在就带着下人们把箱笼都搬过去。听说是郭夫人在亲自忙碌,可不好让她一个人受累。”

藤野英在旁插嘴道:“夫人去了也好,哪里不如意,就一起收拾利整,省得搬进去后,还得再费一遍事。”

“对呀,就是这个理儿。”毛沈氏连连点头,说道:“这样,你们在这聊着,比较清静,没人打扰。等收拾好了,就派人来告诉你们。”

毛文龙说道:“如此也好。郭夫人一个人忙碌指挥,也确实不太方便。”

这是话里有话,提醒毛沈氏别忘了李秀姐断了一臂,见面时别让她难堪。

毛沈氏心领神会,说道:“夫君放心便是,秀姐的事情,您老早就说过的。”

毛文龙不再多言,笑着挥了挥手。

毛沈氏施了一礼,和藤野英转身而去,郭大靖躬身相送,直到她们出了厅房。

“女人家,真是麻烦。”毛文龙自嘲地笑了笑,命下人换了热茶,注目于郭大靖,说道:“咱们继续。”

郭大靖也不再藏掖,说道:“末将的想法也简单,如果建虏绕道犯关,我军是否可以集中兵力,批虚捣亢,直取辽沈,摧毁建虏的统治区……”

建虏若绕道入关,毛文龙是准备不遗余力地加以牵制,也就是四处袭扰。这是东江军的传统战术,比较擅长。

之所以没有郭大靖那般激进有魄力的计划,一方面是毛文龙的惯性思维,另一方面则是他对于扩军换装之后的部队实力,还没有准确的认知。

实力不够,自然是以游击袭扰为主,使建虏疲于奔命。说白了,就是牵制。

听着郭大靖的讲述,毛文龙捋着胡须急速思索。他没想到郭大靖对于东江军的战力有如此信心,但这样的计划确实也有可行之处。

但郭大靖显然还是不够老到,计划听起来很是完善,也很厉害。可在毛文龙看来,却还有着很大的漏洞。

尽管如此,毛文龙还是极为赞赏,听着的时候面带微笑,还轻轻颌首,鼓励着郭大靖。

“很好,也很周详了。”等到郭大靖说完,毛文龙先赞了一句,接着便话锋一转,说道:“依本帅对建虏,对皇太极的了解,棋胜不顾家的错误,他们不会犯。”

“特别是援朝作战之后,我东江镇给了建虏数次打击,也会让他们提高警惕。绕道入关的前提,是解除东江镇的威胁,或是留守足够的兵力。”

毛文龙看着郭大靖,问道:“若我军与建虏野战厮杀,兵力对比当是如何,才能保证不败,或是取胜?”

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野战厮杀也分很多种情况,比如是遭袭,还是阵势严整、两军对阵,或是以车炮为先沿大路向前推进等等。

郭大靖对此也有过分析判断,在换装了燧发枪加刺刀之后,只要部队作战意志坚决,再结阵辅以车炮和骑兵,应该至少能打出二比一的战绩。

这是郭大靖最保守的估计,也就是两个东江军士兵能打一个建虏骑兵。

当然,冬季作战击退建虏后,武器也基本换装完毕,空心方阵的训练便要提上日程。争取用大半年的时间里,达到郭大靖心目中的要求。

郭大靖回答得很详细,显示出自己的深思熟虑,并拿出纸笔,给毛文龙画出了方阵和空心方阵的示意图。

“这是西班牙人的改良方阵,在西夷中最为流行,长枪兵占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剩下的编制都是火枪兵……”

毛文龙看着示意图,轻轻点头,说道:“应该是比较坚固,但移动不便,且对地形有一定的要求。”

郭大靖并不想训练这种方阵,毛文龙说得完全不完全,也不是很在意。他的重点在于空心方阵,而燧发枪加刺刀,已经具备了与建虏野外交锋的条件。

“这是末将与众将反复商议研讨之后,想出来的空心方阵。人数可多可少,两三百人也可布阵,而阵内还能容纳炮兵或骑兵……”

大方阵需要的人多,布阵时间也长,虽然中心区域能够容纳更多的炮兵或骑兵,但对地形的要求却是更高。

而两三百人的步兵,结阵时间短,在敌骑来袭时,能够迅速布成阵势,与骑兵展开对抗。

迫击炮的推出,也是为空心方阵而准备。抛物线轨迹的炮弹,能够越过步兵头顶,砸向进攻的敌人。

同时,步兵还能够携带车载佛朗机炮,用霰…弹对敌人进行密集的杀伤。当然,步兵还可以带些拒马厢车之类的阻挡器械,迟滞敌人的攻击。

“每一个空心方阵都是一个作战单位,诸多方阵能够互相配合,依靠火器的威力……”

这是弓箭与火器的正面较量,至少,火枪火炮的杀伤不会弱于弓箭。

而步兵方阵对地形有要求,骑兵也是一样的。相对于骑兵,小股步兵对地形地势的适应,还要更强一些。

毛文龙认真地听着,捋着胡须说道:“三百兵可以。布阵快,又能兼顾到机动灵活。”

抬头看着郭大靖,毛文龙不掩赞赏,说道:“便按此训练吧,从倚坚防守到野外厮杀,东江镇早晚要发展到这一步。”

停顿了一下,毛文龙继续说道:“趁建虏绕道入关,直捣其老巢,本帅以为或有机会,但风险很大……”

东江镇的机动速度是硬伤,你想批亢捣虚,建虏难道不会诱敌深入?

毛文龙的顾虑在于,建虏统治中心在辽沈,如果留守兵力够多,对于东江镇来说,长途挺进后,想啃下来很是困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