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逆天换明 > 第二百五十章 全力备战

逆天换明 第二百五十章 全力备战

作者:样样稀松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3 21:02:33 来源:笔趣阁

卑沙山城。

四十多门迫击炮,大量的弹药,一千枝轻火枪,刚刚运抵,是随着郭大靖一起到来的。

“末将见过将军。”刘兴治带着众将施礼已毕,便引着郭大靖进入山城。

“火枪的装备率达到六成,在全东江镇也是最高的。”郭大靖边走边说道:“再加上近百门大小火炮,五千多人马守卫山城,应该有把握吧?”

“大人放心,末将及守城将士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刘兴治赶忙保证道:“不敢说是固若金汤,但抵挡数万建虏却是有信心的。”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卑沙山城的五千将士,再加上数百炮兵,依靠有利的地形地势,以及坚固的工事,完全能够抵挡三四倍,甚至四五倍的敌人。

关键是敌人即便有兵力优势,在攻打山城的时候也施展不开。

而有了射程达三里的迫击炮,又有居高临下的优势,炮火能够覆盖山下的大路,以及周边很大的范围。

郭大靖对于卑沙山城的驻守部队,也采取了倾斜的供应。同样是一个营,火枪的装备率要高出两三成。

三千余枝轻重火枪,足以把进攻的建虏打得死伤惨重。

郭大靖点了点头,微露笑意,说道:“建虏也正在加紧准备,但我估计在冬季发动的可能性最大。冬季作战,建虏自以为更加合适,我军也要做些应季的防御准备。”

“末将明白。”刘兴治随着郭大靖走上城头,伸手指点着说道:“在山坡上泼水结冰,或在城墙上凝冰加固,都是冬季可行的防御手段。末将会作好计划,请将军审阅指正。”

“只听这两个战术,某便可以放心了。”郭大靖笑着称赞了一句,举起望远镜四下瞭望。

不断地修筑完善,卑沙山城比数月前更见坚固,山坡上的大树已被砍掉,却又栽了很多一尺来高的尖木桩。

这样一来,攻打山城的敌人无所隐藏和掩护,既要爬山又要避开障碍,增加了更大的困难。

如果是冬天的话,有冰有雪,还有障碍,令人一望便生出灰心丧气之意。

所以,在郭大靖和刘兴治看来,建虏可能会进行一次攻打,遭到挫败后多半会选择留兵看守,大军继续向南关防线进发。

这有点象宁锦之战,锦州打不下,就越过去打宁远。反正这两座城的守军,都不敢出城作战,建虏有进退的自由。

但卑沙山城却不一样,不仅设计规划了数条袭扰敌人的秘密路线,又增置了能轰击山下大路的迫击炮。

“我认为,火炮最好不要零打碎敲。”郭大靖放下望远镜,指着山下的大路,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待建虏在南关防线被挫败,撤退的时候,再向其猛烈开火。”

刘兴治想了一下,说道:“末将以为,建虏想要绕过卑沙山城,向南关防线开进的时候,也可以开炮轰击。”

看到郭大靖投来目光,刘兴治拱了拱手,笑着说道:“将军好意,末将心领。但卑沙山城的全体将士,都期待着与建虏大战一场,杀得他们尸横遍野。”

同样是轰炸建虏猥集于大路的行进队列,但前后有别。

建虏未攻南关防线前,卑沙山城的打击很可能使建虏转移注意力,先猛攻卑沙山城。

若是建虏开始败退,在士气低落之时,恐怕就很难再有决心攻打山城,继续付出伤亡。

郭大靖笑了起来,轻轻拍了拍刘兴治的胳臂,说道:“你是守将,如何指挥是你的权力。但我想提醒你的是,南关防线的火力更加凶悍犀利,不让建虏见识见识,实在是可惜了。”

刘兴治眨巴眨巴眼睛,躬身道:“末将明白了。”

“一战就打得建虏胆寒,使其丧失攻坚的战意和信心。”郭大靖把目光投向北方,朗声道:“按照计划,重创来犯建虏后,明年开春,我军将挺进复州,甚至是盖州,夺取更多的土地,占领更大的地盘。”

土地就意识着财富,是东江镇发展壮大的源动力。这一点,在今年收复金州后,已经显露无疑。

尽管秋收还要过上近一个月才会完全结束,具体的数据还有待统计。但只是土豆和黑麦的产量,已经能够支撑现在东江镇军民大半年的食用。

再加上玉米和其它作物的收获,东江镇军民已经有了一年的吃食。

也就是说,只是一个金州,借助于高产早熟作物,已经达到了自力更生。

尽管这只是吃的方面,其它的器械物资还是无法摆脱对外的依赖。但这个巨大的进展,无疑使金州成为了东江镇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的保障。

东江镇,或者说是毛文龙,当然不会满足于此,还将大量收拢辽人,增加人口数量,提高军事和生产的能力。

人多了,消耗也多,当然不是大半个金州能够满足的。继续收复失土,向土地要收益,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同时,毛文龙等高层也应该看到。土地对于东江镇军民的激励作用有多大,它的价值,更能使伤有养、死有恤得到贯彻实施。

民心和士气是能够看得到、感觉得到的,从精神面貌和言谈举止上,是死气沉沉,还是生机勃勃,便能够判断出来。

这也就是毛文龙又派一个协赶来金州的主要原因,既是帮助秋收,又是增援,防备建虏来攻。

同时,皮岛和云从的条件所限,无论是农耕,还是樵采,驻扎两个协的军队都显得相当吃力。

所以,孔有德和李九成才说出到金州就食的话来。

对于没有水师的建虏来说,皮岛和云从是他们无法进攻的所在,安全不用担心。而在辽东发动攻势,也是毛文龙短期内所没有的计划。

郭大靖对此也分析判断得很清楚,为了加强金州驻军的实力,以及明年有可能的大行动,他是想留住后协的。

而留住后协的一个理由,便是扩张地盘。更大的占领区,自然需要更多的人马驻守。

刘兴治早就知道郭大靖当初收复金州时,有过把防线前推到石河驿和小黑山的计划。

那才是囊括了整个金州,只是碍于兵力不足,要守住两条进入金州的道路比较困难,才最后作罢。

除了兵力,刘兴治觉得筑城耗费太大,也是郭大靖取消计划的一个原因。

在他的印象中,只有旅顺堡那样的棱堡,再配以大炮火枪,才是坚不可摧的,比山寨版的卑沙山城还要强上数倍。

显然,在石河驿建起棱堡,或是在小黑山修筑山城,都不是东江镇的财力能够胜任的。

而且,费时耗力,建虏未必会容忍东江镇从容筑城。

“将军,筑城的人力和资金解决了?”刘兴治随口问道:“末将以为,前推至栾古关,有旧城可以修缮,要省很多时间。”

郭大靖看着刘兴治,眨巴着眼睛,才明白刘兴治产生了思维误区。这是以为要多占地盘,就要筑城防守。

笑着摇了摇头,郭大靖解释道:“我军日后轻易不会筑城,耗费太大。但会尽量依托旧破城寨,取其地势较高的优点……”

热兵器就要有热兵器作战的样子,郭大靖的计划是破旧城寨的地基作为根据,再辅以壕沟、拒马鹿砦等野战工事,所组成的防御体系。

城寨多建于高处,哪怕只剩地基,也比较适合安放火炮。战壕胸墙工事,则能为火枪兵提供良好的防护。

这是最经济的构筑防御据点的办法,速度也是最快的。但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火力要猛,足以粉碎敌人的进攻。

郭大靖仔细推演过,按一营五千人来算,在火枪装备率达到百分之六十以上,重火枪有一千枝的情况下,再辅以火炮的轰击,就足以达到标准。

所谓的标准,就是能够抵挡两到三倍,甚至是再多一些敌人的攻击。

既然刘兴治问到了,郭大靖也没有隐瞒,集思广益嘛,自己一个人的思路和推演,总不可避免地会有漏洞。

而且,刘兴治和几个军官就在身旁,索性开一场小型研讨会也挺好。

随便找了块空地儿,郭大靖便一屁股坐下,又招呼着刘兴治等人围坐下来,拿木棍在地上划着轮廓,讲述起自己的设想来。

“便以盖州卫城为例,虽然城墙有所损毁,但也不用着力修补,而是稍加修缮,布置火枪火炮,取居高临下之势。在城外挖掘阻断壕沟,布设鹿砦拒马……”

随着郭大靖的讲述,木棍在地上划来划去,一个简单的布防图逐渐成形,呈现在众人面前。

除了简单易造的迫击炮,制造技术已经成熟、仿制几十年的佛朗机炮,也将成为东江镇军队装备的主要火器,发挥其射速快、较为轻便的优势。

再加上轻重火枪的梯次布置,被壕沟、鹿砦、拒马等障碍限制了冲击速度的敌人,将处于层次性的火力打击之中。

“……至少要有三道战壕,也就是三道防线,相距二十余步,再加上城基上的部队,共同形成纵深防御……”

“……敌人若冲到近前,第一道战壕的士兵要敢于冲出迎战,以多打少,用刀枪进行肉搏,将敌人击退……”

再犀利的火器,再好的战术布置,也需要有力的部队来执行。一触即溃的孱弱军队,用什么武器,采取什么战术,都是白搭。

郭大靖划了一条长线,又标出了几个圆圈,并作了解说,“从辽沈南下,必经盖州卫、熊岳驿、得利赢城、栾古关……而我军的防线越向北推进,沿海的红咀堡、归服堡这条路线,建虏就越不可能走。”

一条是主要驿路,从金州向北经复州、盖州、海州,到达辽阳,再至沈阳;另一条则是沿海的烽火堡寨,出了金州便沿着海岸线向东延伸,直到九连城。

说白了,这是两个方向,在金州的北部与复州的边界,才离得最近,然后就分道扬镳了。

正因为这样,郭大靖才力主把防线尽量向北推得远一些。这样就省了防御偏路,或者只用少量人马就能以防万一。

按照当时的运输工具和道路情况,大军行进,即便都是骑兵,只要携带粮草物资,就很依赖大路,也就是辽南的主要驿路。

所以,郭大靖看似随便举的例子,但实际上,他确实很看好盖州卫城。

盖州卫城是洪武五年由指挥吴玉创建,洪武九年靖边侯开广南面,砌砖。周长五里八十八步,高一丈五尺,池深一丈五尺,阔一丈八尺。

可以看出,这算是个中型的城池,周长五里多,只相当于南关防线的一半,但却比周长一里三百步的旅顺堡要大不少,比周长六里多的宁远城要小。

城池太大,需要的兵力多,防守的范围大,也不好防御。城池太小,只能驻个千八百的兵,实力太弱。

盖州卫城的大小可以说很合适,驻兵一协绰绰有余,还能屯积不少粮草物资。

更重要的是,盖州卫城西面便是海,隔海相望则是连云岛。连云岛在盖州卫西北十五里,大青河口外。《明史·地理志》盖州卫:“有连云岛,上有关。”

连云岛本为盖州海边一座突兀的孤岛,一面倚海,三面环河,占地近四平方公里。因其山控河海要塞,地扼边防险隘,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早在贞观年间,唐太宗率军征辽,便在此驻军;辽金时,亦在此进行过激战。

明初,在辽东广设卫所时,辽东都司在此设关,是为连云岛关。关设墩架,驻兵瞭守。

盖州卫城东北有石城山。又北有平山,其下有盐场。又东有驻跸山,西滨海,有连云岛,上有关。又东有泥河,南有清河,东南有毕里河,下流皆入於海。

又南有永宁监城,又西北有梁房口关,海运之舟由此入辽河,旁有盐场。又东有石门关。西有盐场。北有铁场……

正因为盖州卫城是按照战争要求修筑的,周边还有多处的烽火墩台,兔儿岛墩、归州墩,白狼山墩等,可以很快形成一个比较坚固的防御体系。

所以,郭大靖最为看好此地,认为足以建成辽南大基地的北方防线,保卫金、复、盖三州的广阔地区。

当然,在刘兴治等人看来,直接把防线推进到盖州,这步子迈得委实有些过大了。只不过,郭大靖在举例子,他们也没太当真。

“几千人日夜掘壕的话,两天就差不多能够完成。”刘兴治估摸着,伸手划了一个圈,表示这是围城或围寨的壕沟战壕体系。

仇震泰点了点头,说道:“建虏得到消息,调集人马,再赶来袭攻,两天的时间未必能够做到。”

“就算是三四天时间赶到,建虏也要轻骑疾进。”一个军官很笃定地说道:“没有攻城器械,他们只能是撞个头破血流。”

郭大靖笑着点头,这就是快速构筑野战防御工事的有利所在。

虽然没有高大城池那么坚固,但倚仗着火器的犀利,依然能够抵挡敌人仓促赶来所进行的袭攻。

要象辽西那么筑城,没有数月时间是难以完成的。不仅耗费钱财,更充满了变数。建虏和你玩建了拆,拆了建的游戏,大明有多少钱能填这个无底洞?

况且,修起锦州、大凌河等城,看似收复失土,但对建虏并没有太大的威胁,反而是自己跳进了坑里。

宁锦之战的结果,就能看出建虏的围城打援非常毒辣,而没有野战能力的明军根本无法破解。

从锦州到辽沈,还有广宁地区作为缓冲,建虏就算不来打你,你还能继续东进不成?

拉成一条线的堡垒推进,除了消耗粮草钱财,除了给建虏制造围城打援、个个击破的机会,还有什么价值?

唉,算了,不说了,不想了,实在是令人郁闷之极。

你一言我一语,对于郭大靖所提出的新防御体系,众人或提意见,或说建议,或作假设推演,在热烈的气氛中,不断地加以完善。

……………..

崇祯元年七月,新上任的登莱道王廷试上奏朝廷,东江镇核定兵员为三万六千,即天启帝所定的兵员数额。

崇祯元年十月,朝廷以毛文龙在天启年间多领军饷为由,下令东江停发军饷。

没错,不仅是裁饷,而是断绝粮饷。

崇祯的绝情冷血在此时显露无遗,以兵额三万六千为凭,清算天启年间超出此额的部分。

因为毛文龙在天启年间报的是东江镇军民的数量,朝廷即按十五万兵,每人每月七钱银一斛米来发放。

当然,朝廷发的数量到了东江镇,能有七成就很不错了。剩下的,都被文官给“漂没”了。

现在呢,崇祯却只算兵额,不算东江镇的百姓。而且,天启历年超出此额的部分,都算是毛文龙冒滥。

更令人齿冷的是,崇祯不仅是断了东江镇的军饷,还以此为凭,追讨天启历年超出此额的部分。

毛文龙立刻上疏申辩,再次揭露东江镇粮饷一直是拖延,且缺斤少两,数额发放不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