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逆天换明 > 第一百二十八章 谣言连载不断更

逆天换明 第一百二十八章 谣言连载不断更

作者:样样稀松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3 21:02:33 来源:笔趣阁

十天,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但史书所载,却都将是新的日期,由此所引起的连锁反应,也将逐渐地显现出来。

对于郭大靖的坚持,刘兴治表示了自己的担忧,“末将只担心所携带的干粮不够。”

郭大靖淡淡一笑,说道:“某已经安排妥当,干粮和作战物资绝对不会断绝,你们放心好了。”

刘兴治猜测和密营有关,但这方面的情况他不了解。可既然郭大靖信心十足,他也就放下心来。

刘兴祚除了派兄弟配合,还有数名亲兵也是辽东人。再加上刘奇士,都对辽东的山川地理非常熟悉。

有这些向导在,行动成功、安全撤退的把握又大了几分。当然,对于郭大靖来说,如果是在山林中与建虏纠缠,没人是他的对手。

至于袭击的时间是否能卡在建虏撤兵之前,郭大靖并不担心。按照古代的通讯速度,几天时间的误差基本上就算同步。

何况,向朝廷的奏报,也可以把时间改动一下。朝廷要看的是行动,看到的结果也是建虏退兵,这就够了,谁会象侦探似的从字里行间找破绽呢?

郭大靖在军官召集起来,重新布置了行动的细节。比如行进的顺序,注意的事项,紧急情况下的处置等等。

在登陆初期的行进中,应该是没有什么危险的,都是建虏放弃的沿海之地;而越是深入,就越是要小心翼翼。

等到潜过海州后,按照郭大靖的估计,辽阳附近的戒备,倒不一定严密。

郭大靖按照后世的名词,把辽东从沿海到内陆,分成了根据地、无人区、游击区、敌占区四类。

根据地不用说了,就是建虏望洋兴叹的岛屿;无人区则是沿海几十里的空白区,敌我双方在这里都没有多少兵力,也几乎没有战斗。

游击区就是接近建虏统治区的边缘地带,东江军经常派出小股部队袭扰,或是谍子哨探潜入煽惑这里的辽民叛反逃跑。

本来,在郭大靖的设想中,逐渐地把无人区变成根据地,游击区则向敌占区渗透挤压,以达到缩小敌占区的目的。

但经过了援朝作战,见识了建虏的作战方式和战力,以及对沿海地区的勘察,郭大靖意识到自己有些纸上谈兵了。

建虏的骑兵优势,使得快速袭攻,或是称为闪电暴击流,很难防范。修堡建寨虽然是一个办法,但财力物力并不具备。

说白了,沿海要建立根据地,缺乏纵深,难以对建虏的快速袭击作出及时的应对。

建虏表面上放弃沿海地区,其实和不占广宁、锦州是一样的思路。等着明军去占领,再抽冷子闪电暴击,把明军辛苦的经营砸个稀巴烂。

有了这样的担忧,郭大靖认为还是应该从辽南开始,在陆地上不断拓展。先是把旅顺建成要塞,再占领金州,然后是复州、盖州,稳步地向推进。

占多点,不如据一地,这是郭大靖最后得出的结论。

且辽南经营稳固,等于是插向建虏腹心的一把钢刀,这就不仅仅是牵制,而是对建虏的直接威胁了。

海岸已经近在眼前,郭大靖却不禁回首瞭望。不是回望广鹿岛,而是更加遥远的南方。藤野正能否顺利,才关系到他的大计划的成败。

时间,关键是时间。

郭大靖想要抓住机会,就不能有太大的误差。明年,后年,都有大机遇和大挑战,就看他能不能准备好了。

………………

帆樯已经消失于视线之外,毛文龙才率领众将返回军营。

命令已经下达,各岛驻军将克期赶到旅顺集结,在辽南展开牵制行动。

毛文龙还要在广鹿岛呆上一天,正想好好考察一下岛上的经营情况,对郭大靖的能力做出准确的评价。

在刘兴祚的陪同下,毛文龙去了工坊,了解生产制造情况;又去了晒盐场、养殖场。回到军营,听取了刘兴祚的汇报。

其实,毛文龙对这些并不是太过在意。东江开镇这些年,各岛上都是已经成形的经营模式。好也好不到哪去,坏也影响不大。

即便如此,与其它岛屿相比,毛文龙还是看出了不少的改变,对短时间内取得的进展,感到满意。

“大靖和你干得不错。”毛文龙对刘兴祚的态度明显有所转变,捋着胡须微笑称赞,“恢复的速度,要快于其他部队。特别是这挑拔分化的策略,能持之以恒,更值得称道。”

造谣能搞成升级,还是连载型的,毛文龙对此最为赞赏,这也是他对刘兴祚大为改观的主要原因。

从援朝作战时开始,一直到现在,造谣能这般坚持,可见郭大靖和刘兴祚的认真和执着。

“谢大帅夸赞。”刘兴祚拱手致谢,说道:“老奴的子侄中,以皇太极最为精明狡滑。挑拔其他奴酋,挫败皇太极独掌大权的图谋,绝对有利于我军,有利于辽东战事。”

毛文龙点了点头,说道:“本帅已将此情报上奏朝廷,镇抚司和东厂若能行动起来,也省了咱们的力气。”

汗王和皇帝对于明廷来说,绝对是一道巨大的分野,会有天差地别的两种态度。

蒙古诸部也有汗,虎墩兔是林丹汗,还有俺答汗等等。建虏的汗王,对于明廷来说,也不过是相当于一个异族部落。

但要称帝,就意味着后金是一个国家,在政治地位上能与大明分庭抗礼,相当于平等的关系。

这对于自视天朝上国、重视尊卑正统的大明来说,是绝不可能接受的。历史上,大明与后金也有过几次议和,头一条就是要皇太极去尊号。

而建虏虽然占据了辽东,并数次击败明军。但大明从上到下,却始终没有正视这个凶恶的敌人,只把建虏视为叛贼,暂时的得势而已。

东虏、建虏这样的篾称,就清楚地表明了大明的态度。

所以,毛文龙预计朝廷会震惊,会震怒,镇抚司和东厂会有所行动,对于建虏的打击和压力也会加强。

东江镇的表现也向朝廷证明,能够对建虏造成杀伤。相比于辽西的堡垒龟缩,更加具有扶持的价值。

而这才是毛文龙的目的,为东江镇争取更多的粮饷和资源。此消彼长,关宁军和东江镇其实就是这种竞争的关系。

明廷对于关宁军的巨大投入,其实并不是只影响到东江军。还有蓟镇、保定、昌平,乃至九边的明军,都经常欠粮欠饷,导致士兵疲弊,军心散乱。

这一切的恶果,等到建虏绕道抄掠京畿时,便显露无遗。各路勤王之兵,都不堪一击。

少量精锐,比如满桂和孙祖寿等猛将所率的部队,也被崇祯逼着与建虏野战厮拼而全部耗尽。

等到建虏第二次、第三次肆虐京畿,已经再没有哪支明军敢去阻击抵挡,使建虏如入无人之地。

当然,现在还没有人能料到大明的局势会落到那步田地,除了郭大靖以外。

刘兴祚沉吟了一下,说道:“毛帅似可建议朝廷,不承认皇太极继位汗王的正当性,不与皇太极进行官方上的往来。至于认可哪个奴酋,也不过是离间计,可斟酌而定。”

毛文龙目光一闪,捋须的手停了下来,思虑半晌,脸上绽出了笑容,说道:“也不用找别人了,就多尔衮吧!”

说着,他拍了拍那本谣言连载,笑道:“这上面不是说得很逼真,又是遗诏,又是阴谋篡位。”

刘兴祚笑了起来,说道:“郭将军很会讲故事,末将听着也入迷。”

毛文龙哈哈笑着,说道:“那就让他多讲些,编成小册子,发到各岛,散到辽东,让更多人都来听,都来传。”

刘兴祚这招儿很毒辣,毛文龙极为赞赏。当然,他认为是郭大靖和刘兴祚这两个坏小子一起核计商量,才搞出来的。

本来明廷就瞧不起建虏,也没什么官方往来。袁大人要议和,完全是个人的私自行为。

所以,从官方的层次否定皇太极继位的正统,等于是给后金高层的矛盾又添了一把火。

就象后世,不承认某个国家选出来的领导人,认为是非法的,反倒承认该国的反对派,可是很常用的手段。

说白了,明廷就是要否定皇太极,认可多尔衮,或是其他有资格和实力争夺汗位的奴酋,将挑拔离间再提高一个层次。

不管是皇太极心生猜忌,弄死多尔衮;还是多尔衮生出异心,要搞掉皇太极。对于大明来说,都乐见其成。

多尔衮要惨了。刘兴祚知道这个计策就是要把多尔衮放到火上烤,之所以选中他,也是郭大靖的坚持。

刘兴祚当然不知道,郭大靖重视和忌惮的敌人有那么几个,皇太极和多尔衮能排到前两位。

当然,多尔衮还小,还没有成长起来。但这不重要,关键是郭大靖拿戏说比较顺手,不用太费脑筋,还能有很好的效果。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郭大靖可是深知谣言的杀伤力,编来造去更无顾忌。皇太极,多尔衮,你们告我呀,我就诽谤了怎么滴!

毛文龙心喜的原因可不只是挑拔离间建虏的高层,而是能通过向朝廷献策,凸显出自己的谋略。

别老拿自己当**、莽夫,人家的脑瓜儿可好使了。

这样毒辣的计策,朝廷诸公,还有那位被皇太极耍得团团转的袁大人,谁能想出来?

对于以文制武的大明朝来说,文官对武将的鄙视是传统,是根深蒂固的陋习。

袁大人能压毛文龙一头,就是出身。人家是进士,领兵打仗虽然不行,可皇帝对文官掌军,放心哪!

毛文龙心里憋着口气,非要表现表现,让别人刮目相看。

这就是毛文龙的脾气禀性,不够圆滑,受不得委屈。也正因为如此,与文官集团的关系闹得很僵。

比如漂没,已经是大明官场默认的潜规则,各边镇的武将都是忍气吞声。

漂没说白了就是克扣,边镇明军的饷银、粮草都由文官派人押送,送到武将手里就要少掉一两成。

基本上就是送十到八,或者送十到六。文官的解释就是“漂没”,意思就是路上遇到意外,损失掉了。

傻子也知道所谓的“漂没”是被文官们层层克扣贪墨掉了,连盔甲、兵器也不放过,可见文官的贪婪。

东江镇也有相对固定的漂没额度,“每年津运十万,所至止满六七万,余俱报以“漂没”。”

别人吃哑巴亏,毛文龙偏不和光同尘,上疏、告状,把文官们给闹得烦透了。自然,该漂没还漂没,毛文龙也成了比较另类的存在。

再拿此次献策来说,刘兴祚和郭大靖的意思是当情报递上去,由朝廷处置。但毛文龙却想着要上奏疏,让皇帝和文官们看看他的谋略。

在很久以前,大概是嘉靖朝时,也有武将上疏献策。结果就是被上官训斥,降级责罚。

在文官的眼里,你一个丘八、武夫,拎着刀子打仗就得了,谋略策划是你干的活儿吗?你要是能干,还要我们这些读书人做什么?

可以想见,毛文龙上疏献策,该多招文官的忌恨。幸好,毛文龙还知道点分寸,没有批判关宁锦防线的弊端。

否则,上至阁老,下至官员,毛文龙是彻底地全得罪了。

刘兴祚并不知道毛文龙怎么想的,眼见得到毛帅赞赏,心里也挺高兴。在广鹿岛干得挺顺心,他还真怕被调回皮岛坐冷板凳。

“这是郭将军设计的铁蒺藜,末将觉得很有意思。”刘兴祚拿过图钉样式的铁蒺藜,给毛文龙做着介绍。

毛文龙兴致颇高,拿过来摆弄了几下,大概明白了用法,便随手往地上一扔。

铁蒺藜在地翻滚,挺争气,停下的时候钉尖冲上,圆形凸起的底座还在微微晃动。

呵呵,毛文龙笑了起来,说道:“不错。随便扔出十个,总该有七八个尖儿冲上,这样能很快布设,阻挡追兵很有用。”

刘兴祚陪着笑说道:“还可以藏在草丛树林中,或是在阵地前布设,迟滞敌人的冲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