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逆天换明 > 第一百一十六章 照顾好她,经营岛屿

逆天换明 第一百一十六章 照顾好她,经营岛屿

作者:样样稀松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3 21:02:33 来源:笔趣阁

郭大靖不再说话,端起茶碗呷着茶水,静待藤野正的决定。

藤野正看了藤野英一眼,说道:“林家是行惯了海上商贸的,航行的风险应该不大。但某也要做万一的考虑,就是这个女儿,让某放心不下。”

“爹。”藤野英被揭穿了身份,不由得羞恼地跺了下脚,说道:“你去哪我去哪,要么同去,要么不去。”

藤野正微微一笑,说道:“所谓的海上风险,并不比战场上要大。所以,我决定去一趟壕境,与西夷打交道,也开开眼界。”

他转向郭大靖,似笑非笑地说道:“郭大人,英儿便留在广鹿岛,你如何让某放心呢?”

郭大靖眨巴眨巴眼睛,说道:“不如藤野先生要郭某作怎样的保证?”

藤野正盯着郭大靖的眼睛,说道:“照顾好她,只要你还活着。”

郭大靖对这个承诺有些为难,不知道是怎样的照顾,还是一辈子。

但权衡之下,他还是用力点头,说道:“只要郭某不死,定然尽某所能,照顾好藤野姑娘。”

“是不是照顾得好,还要阿英满意才是。”藤野正狡黠地一笑,看着女儿,说道:“郭大人已经答应了,你自然可以提出条件,让他满足你。”

耶?!要这么说的话,岂不是被藤野英拿捏到了手里?

郭大靖惊疑不定,心中不免有些后悔。但看藤野英的神情,却又不象,便又放下心。

世上有多少枭雄,为达目的不择手段。郭大靖觉得自己未必会如此,但一个女人,怎么还摆不平?

接下就好办了,郭大靖详细说了自己的计划。不仅要购买火枪,还想聘请西夷教官、工匠等等。

“第一批火枪想来数量不会太大。”藤野正说道:“若不用某在壕境长期等候,便要争取与西夷达成协议。他们造好枪送到,郭大人便付钱。”

“如果能聘请到西夷的教官、工匠,稳定供应火枪,便基本不成问题。”郭大靖说道:“可以打东江镇的旗号,对于官方,西夷还是比较重视的。”

藤野正微微颌首,说道:“林氏海商若是诚信,日后可多借他们的力。”

“第一次合作,总归是有风险。”郭大靖无奈地说道:“我已经尽力钓住他们,只要他们想着赚大钱,就不会因小失大,自绝了发财的路。”

组建自己的商船队,是最保险的事情。可目前来说,条件不允许,也只能寄希望于林氏兄弟不是鼠目寸光之辈。

而郭大靖在林家货栈看似闲逛,也是有其考察的目的。如果货物比较多,价值比较大,林家自然不敢轻易得罪郭大靖。

说白了,是一杠子买卖,还是长期合作,要看林家兄弟的眼光和魄力。

为了藤野正海途的安全,郭大靖不准备让他带太多的钱财。按照他的估计,只携带五千两银子,够买二百枝火枪,以及聘请数人的钱财。

“如果火枪超过两百枝,所带钱财不够的话,由林家垫上,我连本带利偿还。藤野先生,以为如何?”

郭大靖征求着藤野正的意见,毕竟是派他出去,不给人家带够钱,总是说不过去。当然,郭大靖也不知道要带多少钱才够用。

藤野正呵呵一笑,说道:“某觉得五千两都多,财不露白,你们汉人是有这句话吧?”

郭大靖笑着说道:“确实有这句话。但也有一句话,穷家富路。藤野先生出门在外,怎能囊中羞涩?”

沉吟了一下,郭大靖说道:“这样,我给藤野先生两件宝贝,若真是没有办法,便卖给西夷。”

所谓的宝贝,自然是巴掌大的小镜子。按照郭大靖的估计,每块卖上千两白银,还是比较把握的。

敲定了大部分的细节,甚至是藤野正要带的几个随从,郭大靖才送走藤野正,心情愉悦地回舱休息。

这又是一件大事完成,藤野正是最理想的人选,郭大靖对此是相当地满意。

……………………..

广鹿岛位于黄海北部,长山群岛的西部,由二十三个大小岛、砣、礁组成,陆地面积三十多平方公里,是长山列岛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岛屿。

郭大靖挑选此岛,一是耕地面积比较大,便于自己自足;二是接近辽南的旅顺金州,有利于实施他的战略设想。

抵达广鹿岛后,郭大靖便开始忙碌起来,查验籍册,召各部主官布置任务,丈量出几十亩土地,种植土豆……

如果象尚可喜以前管理的那样,自然不用费太多的脑筋,也无须太过劳累。

但郭大靖通过了解和询问,对很多的工作都有新的安排,要制定新的规章制度,这下子自然够他忙,够他累的。

比如在海难上用插枝法养牡蛎,也就是生蚝,尽管生长较慢,但省成本和人力,也是一种增加食物的好办法。

再比如广鹿岛隶属军队的作坊,郭大靖又从百姓中招募了人手,扩大生产。除了原来修补盔甲的简单工作外,又增加了弩弓、地雷、抛石车等武器的制造。

对于军工,郭大靖舍得投入。原来的工匠只给些粮食养家糊口,他又给涨了一钱银子。

虽然只是一钱银子,但对于老百姓来说,却是巨大的改变。涨工资嘛,谁不高兴呢!

岛上军民加起来有一万五六千,如果能全部动员起来,集中力量也能干不少工作。

可能以前的主官也不是没想过,但受制于粮食和资金,无法象郭大靖这样管理。

要钱有钱,要粮有粮,郭大靖一系列政策发布下去。只要干活儿,不管轻重,都能得到粮食,或多或少而已。

伐木、烧陶、碾药、做军衣手套……甚至是打渔捞虾,都比原来领的粮食要多。至少,能让老百姓多吃上几碗粥。

“买鸭买鹅,还有纸、铁料……”郭大靖拿出清单,对吴九成交代着,“先紧着一千两银子花,快去快回。”

广鹿岛远洋海船没有,但能在渤海航行,到登州、宁远、天津的船却还有数条。

吴九成是负责岛上采买的管事,四十多岁的年纪,在辽东从事过商贾,很是精明的一个人。

只不过,郭大靖的大手笔,让吴九成愣怔了一下,随即便躬身领命,“大人放心,小的跑登州不是一次两次,定把事情办好。”

郭大靖微笑颌首,嘱咐道:“还有几个人跟你同去,就安顿在山东,你帮着照顾一下。”

“小的明白。”吴九成猜测是郭大靖安插的眼线,侦察刺探什么,可不是他该问的事情。多半是朝廷动向,登莱官员的情况。

吴九成还真是猜错了,郭大靖派去的几个人主要是打听居住在山东官绅的情况。谁家地多,谁家粮多。

郭大靖作为一岛主官,不能擅自离岛。但山东很近,他还是能抽个空子跑个一趟两趟。

买粮多费钱哪,哪有偷的省事儿。就那些官绅,侵吞土地,还不缴粮纳税,不偷他们的偷谁的。

况且,官绅家的保安情况,就那些护院家丁,对郭大靖来说形同虚设,偷得安心又轻松,何乐而不为呢?

吴九成领命而去,一个面色黝黑的老农模样的人又走进来,躬身向郭大靖禀报。

“禀大人,黑麦共种了四百三十余亩,土豆也发芽开始种植,约略能种百八十亩的样子,就在这两天便能种完。”

王老憨是个真正的庄稼把式,且人如其名,憨厚老实,交代的事情办得不折不扣,极为认真。

“沤肥池呢,挖好了几个?”郭大靖和颜悦色地问道。

王老憨面无表情,躬身道:“回大人,现在挖好了六个,还有五个正在挖。”

“好。”郭大靖拿过一张条子,盖上自己的印信,递给了王老憨,“去郑大人那里领粮吧!”

王老憨脸上闪过喜色,上前双手接过,道谢后转身离去。

接下来是工坊的管事儿冯章进来汇报,用短弓改造的弩已有百张,抛石车十六架,各种型号的地雷四百六十余颗。

已经半个多月了,这样的生产制造数量其实并不能让郭大靖满意。

但规章制度实施不久,招募的人手也有熟练过程,他还是多加夸奖,并如数拔发了粮食。

终于能清静一会儿啦,郭大靖轻抚着额头,看着自己记录的数据,虽然字写得不堪入目,但重点不是这个。

军户制也有好处啊,那就是自己说啥就是啥,想怎么干就怎么干,阻力很小很小。

郭大靖发出的感慨不是假的,就比如种植土豆和黑麦,要是老百姓自家的土地,恐怕要多费口舌,讲解种植的好处,老百姓还要将信将疑,顾虑重重。

现在好了,只有王老憨吭哧着表示了担忧,郭大靖也没多费唾沫,告诉他没有问题,这事就算成了。

岛主就是土皇帝,朝廷又没派地方官员,自然是郭大靖军民一起管,权力老大老大滴。

至于练兵,郭大靖并没有投入主要精力。下面军官执行命令,刘奇士和藤野正等人负责监督,他也很放心。

空间内的火枪全部取出,偷偷放进了仓库,再加上援朝之战结束,又从郑凤寿、崔孝一等朝鲜义兵将领手中买到的一百余枝,火枪兵已经扩充到了四百。

等到弩弓制造完成,郭大靖准备组建起一支两千余人的新式部队。四百火枪手,五百弩兵,八百刀盾长枪兵,两百火力支援兵,一百骑兵。

不是不能再扩充,而是盔甲就那么多,岛上的财力物力也支撑不了太多脱产的军队。

这还是要等朝廷重新核验完,才能发饷的数量。按照原来的编制,郭大靖还要自掏腰包,给多出的五百兵发粮饷呢!

即便是自己花钱养兵,郭大靖也不在乎,正计划着登上陆地,建立据点,方便收拢逃出建虏统治的辽民百姓。

房门没被敲响,却有人走了进来。

郭大靖垂着头,翻了下眼睛,再抬头时,已是一副微笑的脸,迎接着淡然飘来的香风。

藤野英既不施礼,也不称呼,径直走过来,把手中的文件一递,说道:“统计好了,大概是六千七百多人。”

“辛苦了。”郭大靖伸手向旁边的椅子示意了一下,便拿起统计资料看了起来。

藤野英不客气地坐下,又掏出小镜子,左右端详,整理妆容。

臭美!郭大靖只是眼角余光一扫,就又转到了文件上。

既然要全民皆兵,平常就要加以训练,哪怕强度不够,只能抽空闲时间,也比塞把武器就拉上战场要强。

郭大靖要干得更加彻底,连女人都算上,能劳作的、适龄的,都要参加军事训练,编进民兵这种组织。

当然,能成为民兵也是要多领些粮食,或者发点银钱的。对于调动百姓的积极性,郭大靖更偏向于后世的物质激励,而不是空口白话。

六千七百人,每人每月多给一升粮,或者给几分银子……

郭大靖看着藤野英最后算出的数字,沉吟着,衡量着,手指轻轻在桌上叩击,目光不觉移到了藤野英的脸上。

洗去不知道涂的什么怪东西,藤野英的肤色也不是很白,且五官恐怕也不符合当时的审美标准。

但在郭大靖看来,凭他在网络上阅美无数的经验。藤野英的五官,包括眼睛、鼻子和嘴巴都有典型的西欧之美,很象后世的一位韩国女星。

嗯,这家伙的妈妈就是朝鲜人,也难怪。

藤野英挑了下眉毛,大眼睛眨巴眨巴,似笑非笑地问道:“你瞅啥?”

瞅你咋的?!

郭大靖嘿然一笑,说道:“听说你去看了正给我盖的房子,对着工匠指手划脚。要论盖房子,人家才是专业。”

藤野英不以为意,说道:“我让他们改的是房间的格局,不是房屋的结构。你那么忙,只好我代劳,省得你住进去又觉得不满意,成天抱怨。”

我,抱怨?

郭大靖拱了拱手,无奈地说道:“那就多谢藤野小姐了。”

藤野英恢复了女儿身,但平时的穿衣打扮还是偏向于中性,并且自己做了套军服装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