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逆天换明 > 第一百零八章 攻克宣川

逆天换明 第一百零八章 攻克宣川

作者:样样稀松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3 21:02:33 来源:笔趣阁

一声响箭在远处响起,这是第二个发出的城破的信号,是毛文龙所部攻破了城门。

郭大靖跳下城垛口,带着上百人下了城墙,直扑宣川仓库。在他们身后,一股一股的士兵跟随上来,人数越来越多,队伍越来越大。

显然,建虏根本没有想到城会被攻破,至少没有料到会这么快。而一旦发生意料之外的事情,慌乱和无措是必然的。

消灭建虏当然重要,可最重要的还是保住仓库内的粮草物资。趁着建虏混乱之际,趁着他们还没有放火烧仓,郭大靖自然要抢先占领。

宣川城内的大概布局,府衙、仓库、兵营等的位置,已经从朝鲜义兵那里打听了解过。建虏虽然占领城池,应该也没有什么改变。

毛文龙在攻城前的军议布置中,也交代过,入城部队分路急进,先奔仓库。

郭大靖率领这一队三百多人,沿着街道急行。在各级军官的招呼指挥下,在行进中队列也进行了调整,变得更加有序,更加适合战斗。

队伍后不断有士兵追上会合,也有部队沿着其它街巷向城内的要点急进猛扑,兵力优势随着西城门被攻破而显露得越来越明显。

前方出现了一股建虏,看来的方向,是从东城直接赶来增援的。

离着一段距离,敌我双方先是一通弓箭招呼,然后便呐喊着向前猛冲,都想在气势在压倒对手。

轰,轰,轰!队伍中携带的三门木炮喷射出无数碎石,给了建虏迎头痛击,找回了刚刚比拼弓箭的损失。

这就是攀墙破城的弊端,重武器搬抬不易,不象攻破城门,比较方便运输移动。

比拼弓箭时,郭大靖便攀爬上了街道旁的房屋。在这里,没人注意他所使用的武器,可以放心地射杀建虏。

敌我双方在狭窄的街道上展开厮杀,兵器交击,惨叫怒吼,在血肉横飞中,每一刻都有人倒下。

郭大靖卧在屋脊后,以最快的速度拉弦上箭,瞄准射击。在这个距离,不借助瞄准镜,也能百发百中。

啊——建虏军官正挥刀督阵指挥,却发出凄惨的叫声,捂着射入眼窝的箭簇,晃动了几下,直挺挺地倒了下去。

正在厮杀的一个建虏武技不俗,满脸凶相,连吼带叫地招架砍杀。

一支冷箭无声射来,正中他的胸膛。如遭电击般,他的动作和喊叫戛然而止,随即被一枪一刀结束了狗命。

郭大靖的目光在建虏中扫来扫去,迅速地寻找着价值最高的目标,进行着精准而快速的射击。

在近战肉搏战中,东江军士兵倚仗着人数优势,个人的武技和战力却还和建虏有着差距。

这一点也不奇怪,出身和成长的经历不同。这些满怀仇恨的东江军士兵,以前都是老实巴交的百姓。而建虏,从小就骑马渔猎,身手自然很好。

也正是这样的原因,几次攻城围歼战,虽然获得胜利,但东江军依然付出了比建虏更大的代价。

尽管这样的伤亡比,让郭大靖不是很能接受。但对于东江军的将领来说,却已经是相当的满意。

所以,对于郭大靖来说,多杀一个建虏,就可能少牺牲一个两个东江军的战士。而用弩弓射杀,既快又狠还准,危险性还很小。

但一个人用弩弓,不同于用机关枪,作用是有,但还不能很快决定战局。

最后的一击是从旁边的街巷杀出来的火枪兵,在枪声轰鸣和白烟升腾中,藤野正率领的火枪兵和崔孝一的朝鲜义兵终于赶到。

近距离的火枪攒射,瞬间便打倒了一片建虏。紧接着,朝鲜义兵用木炮猛烈轰击,建虏伤亡惨重之下,在夹击中终于崩溃。

此时,战斗几乎已经在全城展开。源源不断杀进城的东江军已有数千,沿着大街小巷,分路急进猛扑,建虏被分割打散,已经抵挡不住汹涌如潮的攻击。

郭大靖跳下房屋,只是向藤野正、崔孝一扬手示意,便又跟着部队,追着逃散建虏的脚步,向仓库猛扑而去。

宣川城头,毛文龙手扶垛口,望着城内各处腾起的烟雾,听着不时响起的爆炸轰鸣,微眯起眼睛。

攻取宣川已成定局,这是东江军的又一次大胜。

连战连捷,东江军能在援朝大战中取得这样的战绩,毛文龙每每想起,都觉得有点不太真实,有恍惚之感。

但脚下的残砖碎石,不远处横七竖八的尸体,流淌于地的鲜血,破碎的刀枪、旗帜,却在告诉毛文龙,这一切都是实在发生的。

士兵还在冲进城内,如同奔流的河水,又分流于支岔,沿着大街小巷冲杀向前。

用力拍了拍冰冷的城垛口,毛文龙呼出一口白雾,振奋之余,还有些担心仓库中粮草物资的安全。

慈不掌兵,浸淫军伍多年的毛文龙,已经心如铁石。

胜利,缴获,是目标。为此,牺牲多少士兵,已经无法让他心生太多的犹豫和伤感。

这就是战争,生死是常事,伤悲也短暂。过多的考虑,过多的纠结,于事无补。

“报。”传令兵飞跑上城,单膝下跪,朗声报道:“孔有德所部抢占仓库,与随后赶到的郭将军所部扑灭火势,粮草物资受损轻微。”

毛文龙欣慰点头,微笑道:“郭大靖这回倒是被别人抢了先,想必是先行入城,遭到了建虏的截击。”说完,他挥了挥手,传令兵知机退下。

再次眺望城内,毛文龙彻底放下心来,畅快之感溢于胸中,忍不住想要放声大笑。

破城迅速,建虏失措,等到放火烧仓时,已经晚了。火势刚起,便被几百东江军官兵奋力扑灭。

虽然没先进入仓库,郭大靖也不太失落。不过是空间内少了些物资,但整个东江军却因为缴获而受益。

竟然又是汉奸立功,郭大靖看着甚为得意的孔有德,心中纠结刚起,便又把吐槽甩开。

“多亏郭大人及时赶来,否则这火势一大,扑灭极难。”孔有德收起得色,向着郭大靖拱手致谢。

郭大靖含笑摆手,说道:“还是孔将军进展神速,才使建虏措手不及。”

说完,郭大靖拱手告辞,带着部队出了仓库,向着依然在战斗的地方扑去。

建虏没有弃城而逃的准备,西城被攻破后,便调动兵力进行反扑,并没有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

等到事不可为,建虏的兵力也损耗殆尽,再作其他的调整已经来不及。就是最后有少数建虏出城逃跑,也被城外的东江军截击消灭。

如果建虏在人马健全时出城突围,无论是向北,还是向西,都不是城外一两千的东江军能够拦截的。

可惜,宣川建虏还在以老眼光老印象来评估对手,完全不了解东江军的改变。

不仅是宣川建虏,义州、龙川,乃至岳讬、硕讬所部,都是吃了轻敌的大亏,以至身死军灭。

同样,正在撤退的建虏主力,也不是清楚地知道将要面对怎样陌生的战斗,对回师途中的困难估计不足。

…………………

其实,东江军还是原来的东江军。只不过得益于简单易造的地雷、木炮、抛石机,战术打法发生了改变,更有了与建虏作战的勇气。

战争中,人才是最主要的因素,武器装备只是辅助。如果换了关宁军,只会龟缩守城,就是有红夷大炮,又能发挥多大的作用?

攻取宣川,缴获了大量的物资,毛文龙并不满足,下令部队休息三个时辰,又连夜出动,直扑浦口。

宣川和浦口相距不远,宣川被围攻时,浦口的一千建虏出动了六百前往解围,但被两千东江军成功阻击。

虽然增援失败,但浦口的建虏也不认为宣川会被攻克,更不会想到宣川守军只是一天的时间便被全歼。

这么多意想不到,东江军突然兵临城下,就一定会引起建虏的惊慌,防御守城就仓促而有破绽。

郭大靖主动请缨,率几十骑先赴浦口,进行侦察刺探,选择城防的虚弱之处,并向毛文龙提供攻城方案。

对于郭大靖的攻城办法和手段,毛文龙极为信赖,为了保护他的安全,又拔调了三百骑随行。

郭大靖婉言谢绝,侦察刺探嘛,目标越小越安全,甚至他一个人独自行动才好呢!

夜色中,几十骑拉开距离,沿着大路向前疾驰,马蹄声不时惊起路旁树林中的夜鸟。

郭大靖的学习领悟能力令人惊叹,不仅是骑术又精了,对于行军打仗,也渐渐成长为合格的指挥官。

每一次作战,都增长了郭大靖的经验,或是验证,或是推翻他记忆中的一些资料。

比如野战,郭大靖现在就认为表述得太过宽泛了。建虏野战无敌,显然也是夸大吹嘘。

如果说在野外的战斗就称为野战,那建虏遭到失败就不是一次两次。

历史上崇祯四年,监军兵备道张春率兵解救锦州,就曾于大凌河击败建虏,杀死建虏将领众多。松锦大战时,明军也是先胜后败。

郭大靖再结合此次毛文龙统兵进攻宣川的布署,认为要在野战中取胜,就要尽量避开利于骑兵驰骋纵横的平原或辽阔野地。

张春和洪承畴,再加上毛文龙,采取的都是部队厚重结阵,前置车炮,沿着大路推进。

没有宽阔的正面,与明军在狭窄的大路上厮拼,建虏的骑兵便无法发挥快速机动、迂回夹击的战术。

敌我双方没有花哨战术,就是硬磕的话,谁人多,谁火力强,谁就占优势。这应该是建虏最不愿意进行的战斗模式,对于明军来说,则要反过来。

尽管在理论上凭明国的人口数量,以十换一也足以把建虏灭几个来回,但郭大靖却并不准备用这种方式击败建虏。

一来他不是皇帝,没法调动那么多的人力,也不可能调动几百万人来辽东打建虏。

其次是作为穿越者,打歼灭战一换一都令其不是满意,他自然有办法拉近明军与建虏的战力差距,那就是科技。

只不过,这条路不好走,不仅需要大量的钱财,更需要时间。但那又怎样呢,历史上,大明在十八年后亡了,而郭大靖给自己定下的时限,就是十八年。

十八年,一代人的时间。

郭大靖目光闪烁,深吸了一口清冷的空气,在潜意识里不断加油打气,我能行的,一定能行的。

挽救大明?郭大靖并不确定。一个置百姓的生死于不顾,一个处处**、党争不断的朝廷,还有挽救的必要吗?

但他一定要阻止建虏窃据大好河山,一定要阻止遍地腥膻、神州陆沉,只要他能活着,这就是永远不变的目标。

“郭大人——”刘奇士纵马接近,刚开口便被郭大靖抬手打断。

“大哥。”郭大靖笑着说道:“你要不把我当兄弟,就说清讲明。”

刘奇士哈哈一笑,说道:“是大哥的错。嗯,我过来是想告诉你,别太拼命。从龙王坨子到宣川,现在又去浦口,你说你这几天才睡了几个时辰。睡得少点也没关系,打仗的时候还冲在前面,真当自己是铁打的不成?”

郭大靖连连点头,一副虚心受教的样子,缓缓说道:“大哥的关怀,兄弟岂不知道,岂不感激?下次不会这般冒险了。”

刘奇士翻了翻眼睛,知道这个兄弟是嘴上说得好听。这也不是他第一次叮嘱提醒,可郭大靖答应得好好,上了战场就全忘。

“大哥骑术精湛。”郭大靖巧妙地岔开了话题,开口说道:“要是想让普通士兵达到大哥一半的水平,需要如何训练,又需要多长时间?”

刘奇士撇了下嘴,说道:“这话就外行了。有些技艺是打小练就的,长年累月形成的感觉。所以,学会容易,学精却难。我明白你的意思,想打造出能与建虏争锋的骑兵。可这真的很难,不敢说几年能练成……”

“但要练成还算能看得过去,能够追杀败兵的骑兵,某家觉得苦练个一两年,还是有希望的。”

显然,刘奇士也不想太过打击兄弟,说的话中加了不少的水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