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朕乃一代圣君 > 第559章 己巳六子书

朕乃一代圣君 第559章 己巳六子书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8-16 22:12:32 来源:笔趣阁

自古以来,盛世一旦开启则必定文盛。

所谓国大民骄,国力强盛,老百姓骄傲,文人则更加狂得没谱。

即便是现代也是如此。譬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日本人在辉煌岁月里忽然写出一本书叫《日本可以说不》的书。

实际上他能说个锤子不,全国上下都是别人的军事基地。

但国力一强盛,文人就是有自信。

这是规律。

朱厚照登基以来的成绩非常显著,贯穿弘治年间始终的鞑靼边患被一举清除,且大明骑兵重现天下,国库开始有存银,岁入钱粮开始增长。

尽管在微观上看,大明仍然问题多多,但在宏观上已经有人开始称其为中兴。

几年以来,各类文人士子、乡间野贤都越来越多的称颂那近到已能摸得着的盛世。

京中似太常寺丞这种微末小官,因为执掌祭祀礼仪,所以很少能获得朱厚照重视,如今的正德皇帝对于祭祀礼仪是完全的“摆烂”,该怎么做,查阅前朝实录,如果没有成例可以参照,那么礼部拿出个意见,他只需同意就行了。

嘉靖皇帝争礼,是他从大礼议事件为,通过这种方式去争夺皇权。

朱厚照早就已经完成了制高点占据,而且他是弘治皇帝嫡子、唯一的儿子,要想在礼仪这方面做功夫来挑战他的权力合法性,那得把孔子的棺材板掀开才行。

但太常寺丞没有多少事务,刚过三十正值盛年边贡也不甘于整日无所事事,他是“前七子”之一,当官当不出眉目,自然就要在自己擅长的文坛上闯荡。

前七子之中,除了李梦阳和王廷相。还有四人。分别为:

何景明,他现任中书舍人,这个官职在明代时地位已经大大下降,品级为从七品,可以认为是内阁书办,就是诏、册、制、诰等官方文书的抄录员。但何景明在文坛上地位不低,与李梦阳齐称文坛领袖。之所以文才高而官位不高,还是那个文人的老毛病:生性耿直。

徐桢卿,他是“前七子”中除李、何外文学成就最大的。但因为相貌丑陋,不入翰林,改授大理左寺副。属于协助寺正办理案件人员,从六品。

康海,弘治十五年状元,现任翰林修撰,熬着呢。

王九思,这个人有点意思,是刘瑾的陕西同乡,刘瑾后来招揽他,他推辞不受,现在就当个国子监博士,分管国子监教学。

前七子除了王廷相,其他六人都在京师,名气很大,同样的,当起官来也真是“难兄难弟”。

既然如此,那么就只能相互安慰了,现在李梦阳这个领军人物回京,又有边贡亲自安排主持,一场“己巳六子书”的文会便轰轰烈烈的开始了。

所谓己巳,对应的是天干地支中的正德四年。

六子,自然就是他们六人。

原来的前七子变为六子——还是文人心思作祟,毕竟王廷相现在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他们六人相聚,那可不是为了为“前七子”正名,以此来和王廷相扯上关系的。

如此一来,正德四年的这个秋末,京师里忽然热闹起来。

毕竟这六人聚集,虽说不是显赫朝官,但都带着官身。

不当官的百姓,羡慕他们的身份;当了官又没当大官的人呢,仰慕他们的才名,甚至还有一些名家子弟也要凑一凑热闹,刷个存在感。

……

……

“一个李梦阳,就能让京师众多文人才子趋之若鹜,这么看起来,以往朕还是小瞧了他们?”

朱厚照是从王芷的口中得知这个己巳六子书。

而王芷则是被邀请到天上人间这处御园之中的。

隔段时间,皇帝能听听京里发生的大事,其实也是一种消遣。

王芷虽是女子,也有才情,平日里练得一手好字,对于这种文会也是比较欢迎的。

“非是陛下小瞧,与天子相比,他们六人合在一起也不及陛下万一。”

“那不一样。”朱厚照背着手,悠哉悠哉的在花园里走,“术业有专攻,朕可写不出《秋望》这样的诗词。”

“陛下也知李梦阳诗词?”

“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他这首战场诗写的还是可以的。”

弘治年间,因为鞑靼入寇,李梦阳奉旨出使前线,路途之中作此诗。所谓郭汾阳,指的是唐代名将郭子仪,他曾任朔方节度使,以功封汾阳郡王。

所以这句诗便是在呼唤大明的郭子仪。

朱厚照再孤陋寡闻,也还是读过的。

王芷眼中闪烁着色彩,“听闻这次,乃是因陛下怒斥刘瑾而起。李梦阳一入京,便振奋于陛下决然拒内侍诱引,由此有那一句:天下有如此有德之君,竟还有宁夏安王反叛之事,诚然为千古笑话。”

朱厚照脸皮也是厚的,一点儿都不红,“文人说话就是喜欢夸张。放在千百年间来看,安王反叛不过小事一桩,哪里当得起千古笑话。”

王芷则用了几分认真,“当世之人是为陛下鸣不平。芷儿到是觉得,正德之年有君主如此,可文坛之上若无大才可配,那便是读书人丢脸了。”

朱厚照哈哈大笑,“罢了,罢了。叫他们说去吧,看看最后能有什么千古文章流传后世。”

“定然是有的。等到官军押着安逆进京,陛下正可用此文章以对天下万民。”

这某种程度上涉及到政治了。

具体的说就是舆论。

朱厚照浅浅笑了一下,这桩事来得倒也是凑巧。

两千年封建王朝,从来都是读书人写的历史,老百姓占不得几句话的。李梦阳这个文坛领袖若真有心撺掇起这样的事情,其实可以好好利用一番。

目的就是为了宗藩之事。

宗藩之事之所以皇帝难以处理,就是因为它是国事,但也是家事,家国不分,祖制难违,弄得历代帝王都只能“隔靴搔痒”,稍有手段的嘉靖皇帝偏偏自己就是藩王出身,所以也下不得死手。

说到底,龙子龙孙就是不一样的,这本身也是朱厚照作为皇帝合法性的一部分。挑出这些人来随意打杀,显得皇帝残忍嗜亲,六亲不认。

别的不说,带有血缘关系的人,你都可以下手如此之重,那么其他那些为你卖命的人也害怕,他们生怕哪一天触怒了皇帝而殒命。

但朱厚照也知道,历代文人对于宗藩的危害也是认识很深的,终明一代不知道多少人指出过天下税赋,宗藩占据一半的危害。

“芷儿今日说的事,的确有几分意思。”

皇帝心中有了心思,也渐渐想出手段的雏形,其实……倒不如,也来个正德版的大礼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