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朕乃一代圣君 > 第546章 限制藩王财富

朕乃一代圣君 第546章 限制藩王财富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8-16 22:12:32 来源:笔趣阁

大明有九边,由东往西依次为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太原镇)、延绥镇(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陕西镇)、甘肃镇。

为了防备蒙古人,九边陈兵百万,每年耗费军费数百万两,并且因为局势越发败坏,军费是渐次升高。

实际上到嘉靖二十一年,由于防务压力变重,嘉靖皇帝又在九边之外置了众多新镇。

再往前看,最早的北方只有四边,并无九边,九边本身也是因为防务压力变重而来。

这是一个循环,因为吏治、卫所败坏,所以可战之兵变弱,早期设想好的防务体系维持不了,渐渐地露出更多的缺口,于是只能加派兵马,多置边镇,加派兵马又导致朝廷压力更重,进一步削弱国力,国力被削弱,军务便更为不堪,如此循环下去,使得明朝早期基本没有多少的军费到中后期要占据每年岁入的一半。

这种恶性循环不给他打破,是绝对不可以的。

眼下鞑靼进入疲弱期,朱厚照誓要趁此机会整顿边镇,清理军屯。

宁夏镇,实际上只是开始。

不过正经说起来,确实已经很多年了。很多年没有藩王造反了。

消息传开的时候,京师哗然一片,大小臣工议论纷纷,内阁和皇帝收到的奏疏陡然增多。

再上早朝之时,其他的议题也很难摆到平叛之事的前面。

不过这一点到没什么好议的,现在的朱厚照不是那种只能号令京营的弱势皇帝,他肯定是一封圣旨,谕令固原、朔方兵马平定叛乱。

关键在于平叛之后的事。

在朱厚照看来,有两件。

其一为清理军屯,这个要小范围内讨论,所以他找几位阁老,人一多七嘴八舌的其实不利于事情的推动。

其二则是如何处置安化郡王以及庆王。

这件事就要放到朝会之上讨论。因为朱厚照占了理,而且涉及到一些道德,不能偷偷摸摸就做了。

反正是造反,这种事就是亲父子,也会相互见血。

奉天殿早朝之上,更无人可以改变这一点。

朱厚照端坐于龙椅,带着几分威严说道:“举兵起事、自号为朕,这等谋逆大罪,天所不容。安化郡王是首恶,不论是国法还是家法,朕都只能赐以死罪,这是他自己寻求的结果!”

到目前为止,他还是克制的,没有杀朱元璋的子子孙孙们。

现在逮个一个机会,那是绝对不会放过。

他的下方,文臣居左,武官居右,没有一个能说出不一样的结果。

“至于那个庆王爷,你们以为应当如何处置?”

左副都御史章懋说道:“微臣以为,庆王乃受胁迫,是逼不得已而为之,有此一节,则情有可原,虽有罪,却罪不至死。”

“是受胁迫不假。但他毕竟委身于敌。朕这样讲吧,”朱厚照的剑眉配合着他居高位日久的威严,给人的感觉是颇有气势,“这次平叛,朕是有绝对的信心能胜的,但若是朝廷败了,那他庆王爷,是不是就跟着那个安逆去了?!到那时,他会如他所说的那样忠诚、会记得朕这个皇帝吗?

叛逆之罪是第一大罪,天下人皆因抗击之,岂能轻易便委身于敌?若是王爷可以这样而活命,那么朝廷的大臣,朕的武将,是不是都可以用受胁迫这样的理由?”

朱厚照仍然不愿意放过这个机会。

“再者,朕查过往记录,这个庆王爷也不是什么贤王,更未见其有忠君、为民之举,怕是心术不正才能轻易便从了安逆。他既然愿意叫安逆为皇上,朕便成全了他,让他随着去。”

奉天殿有某种程度的安静。

庆王爷到底该不该死,这事情其实有说法。

辩论的话,有的辩呢。

但更主要的原因在于,这个宁夏的小王,其实在朝廷中没有什么资源。皇帝的态度已经明朗化,接下来再烦,就是为了庆王而和正德皇帝纠缠不清,这样做究竟值得不值得?

这个就要所有人自己评估了。

一些老夫子如果还在朝,可能要和朱厚照理论理论的,什么血缘、仁义等等东西都要拿出来说上一说。

可时代已经变了。

这样的人,在朝堂之上难以立足。

朱厚照唯一可以让步的是,可以赐庆王全尸。

安化王是不可能了,什么车裂、剥皮,他死的一定很惨,最后是身首异处。

在这个年头,不同的死法也是不一样的。只是对朱厚照来说都一样,他只想把这些废物清除出去。

爵位他也不会再给了,出了这档子事,庆王一脉算是和他这个燕王一脉的结下了梁子,说不准后世子孙再搞个复仇的戏码其实也挺老套无聊的。

就在这里结束吧。

既然是叛逆,朱厚照处置的再重都是有理由的。

朝堂之上,再为庆王爷说话的人已经寥寥无几。

但其实不仅如此,朱厚照继续说道:“此次安逆谋反,据说王府之兵便有三千。众位爱卿都知道,太宗一朝以后,规定王府护卫不得超过三百,这安逆却心思不轨,将这些人以王府侍奉人员的名义供养于府中。朕记得朝廷对于藩王府第的俸禄是个定数,却不知这安逆如何来的银子?能供养得起三千人!”

众人不解皇帝的意思,也不知他的目的为何。

“陛下,臣听闻王府占田往往数十万亩,如此日积月累,便可积累巨量财富。”

说这话的人,不是阁老也不是部臣,而是顺天巡抚顾人仪。

朱厚照蹙着眉头说:“喔?这样说来,王府财富增多,则野心膨胀。朝廷虽然控制了护卫军人数,但只要不安分之人以钱财利人心,总归是能招募到一些亡命之徒。朕以往便知道,一个藩王的用地,往往就要耗尽就藩之地一年的钱粮,此外朝廷还要发给每年一万石的俸禄。耗了民财便也罢了,最后还养出这么些不肖子孙,朕每每念及便痛心疾首!”

话,讲到这个地方,其真实的用意已经很明显了。

朱棣自己造反成功,马上就反应过来不能给这些藩王配上数量庞大的护卫军。明面上你给他一万人,你也不能天天守着他呀,趁你一不注意,他扩充为两万人。

现在,朱棣限制王府护卫的政策也失败了。

安化王造反了呀。

所以朱厚照要在政策上再加码——他要限制藩王的财富。

当个太平王爷是没事,可太平王爷太有钱,就有拉起反叛队伍的财力,这也是不行的。造反这种事不谈意愿,只谈能力。

就是我杀不杀你,不在于你会不会造反,而在于你能不能造反。

能,也是罪。

臣子们都是聪明人,一见皇帝是这番心思便都明白过来了……这应该也是考虑已久的打算了。

藩王本身在明朝就算是某种意义上的弱势群体,加之明朝的政治环境也有一定程度的搞政治正确的感觉,占据大量财富的藩王其实并不受文臣群体的欢迎。

有些愣头青,如王鏊年轻的时候,根本就以对抗王爷为一种荣耀。

而要是哪个小官,为了老百姓和藩王斗上一场,那他在清流之中必定是有一席之地的。

所以说限制藩王的财富,似乎……有利而非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