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朕乃一代圣君 > 第495章 迎敌

朕乃一代圣君 第495章 迎敌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7 22:09:30 来源:笔趣阁

北方的夏秋之季植被茂盛,京畿之地,入眼是满片的绿色植被以及分布的错落有致农田与村庄。

达延汗自己也在想,他好似温水煮青蛙一般,也不知怎么就到了这一步。

除了阳和一战偷袭还算顺利,之后攻打大同、紫荆关都出了些不大不小的意外,但要说是什么致命性的、足以让他改变进攻计划的大败,那是没有。

于是就继续往前走。

直到库台失踪,三千兵马能回来的不足双手之数。

他才忽然反应过来,这种持续而微量的损失已经到了不能再忽视的地步。

此时,他已经不需要那个汉人提醒,仅凭自己多年的经验也知道情势有些不大对劲。

但今年进攻大明,本就是在绝境之下的反击,否则大明严格执行封锁之策,今年过冬部落必定实力大损。

所以一日没有达到战争的目的,一日就不能退兵,走到今天他是不后悔的。

只是……不能再分兵出去了,

三年前,火筛就是轻敌分兵,从而被明军合围。

现在他有精骑和步卒各两万余,共五万人,只要合在一起,明军想要在野战之中将其打败,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

达延汗这个自信是有的。

呜!

呜!

清晨的战号声响起,鞑靼部队动了。

朱厚照在京师之中仿佛都能听到声音。

“没有攻打京师,这是什么意思?”

皇帝快速转身,询问奏报之人。

许是问得语气有些冲,王炳都有些发怵,“启禀陛下,此事微臣已确认再三,鞑靼小王子是领兵往良乡方向去了。”

“他不攻城?”

明明都来到京师城墙之下了,就是知道打不下来,至少也要打一下。

朱厚照与达延汗的感觉一样,便是许多事并非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打算来发展的,譬如紫荆关的意外失守。

“会不会是示敌以弱,引诱守军追击?随后在追击的半道掉头反攻?”王鏊提出了这个设想。

“倒不太会,”王炳说:“鞑靼小王子走得很快,并未露出其他可疑迹象。”

“如果他就是不攻城,而以在京畿各县城劫掠为主呢?”

朱厚照提出了一个他心中有些忧虑的问题。说不准达延汗觉得反正打不下来,算了,枪械人口、粮食便回去了。

不过抬眼一看,其他大臣却没有相同的情绪。

也就是王鏊叹息一声,“如此,百姓要受苦了。”

但也仅此而已。

韩文、闵珪、杨廷和、梁储……

朱厚照一个个看了他们的表情,都是停留在扼腕叹息的程度,也不知道怎么的,他忽然想到一个可能。

就是,也许,这对他们来说……其实没什么所谓。

历史当中是没有老百姓的位置的。

京师没事……这才是最重要的。

他不想去这么想,

“京畿之地,有百万百姓,朕不可能容忍小王子在此地横行无阻,杀百姓、掠牛羊,因而他若是当真不打京师,京师的可战之兵则要去打他。”

此话一出,众臣皆表示反对,

“陛下!如此则正好中了小王子的下怀,京师之兵一出,则京师空虚,那时小王子再引兵来攻,则谁守京师呢?”

“正是,京师是我大明之本,万不容有丝毫的闪失。”

……

是的,朱厚照本不想这么想的,他甚至愿意相信这些大臣也不是他想的那样。

但是朝廷、皇帝,最终做出来给人的感觉就是这样,就是没有人在乎百姓。

“朕又不会尽派守城之军,必然还是会留下一部分。再者,明军与其交战,就算不胜,他小王子也不能轻松脱身,又能有多少余力来攻城?就算来了,又何必怕他?”

“就算不胜……”王鏊转身面向他,拱手沉声说:“陛下,兵事凶险,如何叫就算不胜?那万一……万一败了呢?”

“那京畿之地的百姓又当如何?!异族在我大明的国土上屠戮,朝廷不保护他们,谁保护他们?”

这话问出口,没有人能回答。

在保百姓和保京师之间,没有人会说出那个答案。

而后是王炳出声,“陛下,兵部可下旨催促大同总兵周尚文、宣府总兵杨兴,此外还有山东、河南的勤王之军,京畿各地不会是空手白刃,任其宰割!”

“朕不是儿皇帝!不要拿这些话来诓朕!大同的奏报前日才到,他从蔚县赶到此处需要几天?你们自己说!而宣府兵马不如大同、亦不如京师精锐,至于那山东、河南的卫所兵,更是破败不堪,这样能打赢五万鞑靼兵马吗?!在我们等待的这些天里,谁来阻止小王子?”

“陛下!”韩文、闵珪都跪了下来,皇帝这话意思很明显了,就是要动用京师的精锐,可这样一来,危险性大大增加,“臣等都知陛下爱民如子之心,但事分轻重缓急,京师与北直隶各县孰重?还望陛下三思!”

……

……

在皇宫之中争论的时候。

良乡县已经收到了夜不收的警迅。

驻守在此处的是石奉、朱凤,军学院派到此处的军事小组则是韩十二郎、岳建庭、曹新。

石奉将虎贲卫带到此处以后,募兵的顺利程度超过他的想象,因为良乡县距离京师较近,所以早先被圈占的皇庄、官庄尤其得多,上半年的分田,直接收益的老百姓也就多。

因而抵抗鞑靼人的情绪尤为激烈。

易州、涞水还是各乡分开,良乡县则是统一形成了一个护粮队。

原先时候,百姓自发形成的队伍组织程度不高,后来三人小组下来以后,对各路人员进行的分类编排。

腿脚好的到处穿插传递消息,身体壮得学学操练,而且不能所有人揉在一起,要分开。

就以乡为名,张集乡、牛儿堡、大里沟、王家庄,这相当于是番号。

原来觉得这些很土,但是曹新坚持要求这样,王家庄的人去张集乡没关系,张集乡的人也过来啊,所有人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护粮。

而且百姓乡土情结重,就是这些名字,让他明白在这里拼命是为了啥。

他们不是给别人打仗,而是给这些地方的村民自己打仗!

除了粮食,好些人还有媳妇儿、还有娃儿,但凡算个男人,这时候该干什么都不用说。

后来石奉领着虎贲卫进驻了良乡县城,这让当地百姓更为兴奋,

只不过前几日,鞑靼大军从这里过的时候,走得急,并没有来打县城,只是放出去一些人马,而这些零零散散的鞑靼人,则像是给他们排练一样,至少试试计划中的指挥链条是不是管用。

但今天不一样。

虎贲卫中有职业的夜不收,在上午时就转进县城禀告,

鞑靼大军向这里来了!

“来了多少人?”石奉猛得转身,他有些兴奋地望着自己手下的兵。

“都来了!”

“都来了?”就是边上的朱凤也惊了。

良乡知县周铮,是个干瘦的教书先生模样,他反问道:“是向良乡来吗?”

“是的!千真万确!”

“这是什么意思?”朱凤实在无法理解,“到了京师,一下不打,竟又折返,难道要回去?”

“回去是不可能的。”石奉自紫荆关一战之后,便已多少了解了达延汗,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个心狠之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现在这个阶段,他怎么会回去?

“若不是回去,还有什么理由能让他再回过头来?”

“或许是粮……”

“就是粮草!”屋外走进来三个人,为首的正是高挑年轻的韩十二郎,“学生参见指挥使、小国公。”

“看来都得知了消息了。”

良乡周知县颇为紧张,“怎么还成真了!”

“学生有一个问题还想请教指挥使。”

“说。”

“指挥使觉得,有没有可能小王子是撤兵?”

“撤兵?”石奉回想了一下,他是远远的见过达延汗的,“……为何这么问?”

“因为在学生看来,鞑靼军赢面极小,此时撤兵才是上上之策。粮草虽然可能是原因之一,但退兵也是。”

如果从这个角度去思考,石奉只能摇头了,“小王子征瓦剌,犯大明,十几年来征战千里,蒙古几乎为其统一,这种人物,现如今还有五万兵马,你叫他承认自己的失败?这如何能做到?”

这种当世枭雄,都是自信心极强的人物,暂时的困境并不会吓到他们。这才哪儿到哪儿,就想叫人家承认自己失败,靠什么?靠嘴吗?

“那么就是粮草!按照陛下旨意,京畿各地都以护粮为先,虽说还是有粮食被其所抢,但那是五万多人、三万多匹马,粮草供应不畅,他如何攻打京师?”

“不管因为什么,小王子已经指向良乡,此战,艰难。”

石奉报仇心切,但听到小王子领了全部人马,他也有些忧虑,

“既然艰难,那就如实上奏,求援!”

周知县也在旁应和,“是啊,五万鞑靼兵马,仅凭良乡一县之民,如何能守住?”

“何处的援兵?”

韩十二郎说:“若我们打得坚韧,就会有援兵!”

“何意?”

“小王子此时的局面是殊死一搏,可若是再一次战事不顺,他无论如何都得退兵,只要他无力再威胁京师,到那时就有援兵了。”

石奉眼睛一亮,第一次重视起眼前这个不满二十岁的少年。

“你叫韩十二郎?”

边上的岳建庭解释了一句,“指挥使有所不知,十二郎是军学院次次都第一的学生。”

韩十二郎谦虚的颔首。

他们不需要打赢,他们只需要拖住。

即便拖不住,小王子在这里耽搁的太久,而朝廷之兵一旦到来,他也免不了一场失败。

“指挥使、小国公,咱们若真能拖住小王子,则不仅指挥使和小国公之前的罪责可以免除,甚至还能立有新功。”

石奉不仅仅是立功的问题,他还有很多兄弟死在了鞑靼人手里。

“我们迎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