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朕乃一代圣君 > 第130章 班底

朕乃一代圣君 第130章 班底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7 22:09:30 来源:笔趣阁

弘治十一年年底时,西北三边总制官王越上疏,言其身患寒疾,无力在西北苦寒之地奔波,恳请弘治皇帝允其回京养病。

因为贺兰山之捷,弘治皇帝对王越也不再有之前的顾虑,为此还恢复他太子太傅的荣誉称号,但威宁伯的爵位还没有恢复。

这个施恩机会是留给朱厚照的。

东宫之中,太子坐在软塌上,面前摆着火盆,他本不是怕冷的人,但十二年的冬天似乎比去年的要冷很多。

朱厚照盘算着王越回京的时间,如果是去年底启程,现在应该也差不多了。

按照历史,王越其实是弘治十一年冬去世的,因为李广就是在那个时候畏罪自杀,李广一死,朝中御史言官很快将枪口对准了王越。

王越本就不是心宽的那种世外高人,他是七十多还要出来做官的俗人一个,本来想着沉寂十几年,打了个翻身仗,没想到根本不管用,李广死后什么功劳不功劳的,指责他的奏疏一堆,弘治皇帝又没管,搞得他既害怕,又憋屈,最终导致他忧恨交加而逝。

但这一世显然不存在这个问题。

虽然他身体也出现了一点小问题,但毕竟是军人。朱厚照所求的也不多,就希望他再撑个一年。

这一年,他要启用王越为兵部尚书。

兵部尚书很重要,在五军都督府基本被架空之后,兵部掌管着京城中大部分的军队。

左顺门之变后,原兵部尚书马文升被勒令致仕,这个职位一直空缺,朱厚照就是在给他留着。

还真以为,半年以来他就是在读书?

而吏部尚书,

仍为屠滽。

屠滽这个人,早前和李广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基本和王越是一个性质。左顺门之变中,他是唯一一个‘站对,了的六部尚书,之后和东宫的关系更为密切。

所以,自己人。

原户部尚书周经,已经致仕。接任他的是原礼部侍郎韩文。

韩文这个人,历史上也当过户部尚书,朱厚照用他,是因为他反对权贵、宦官对土地、盐引的大肆侵占,并为此进行过前赴后继的斗争。

朱厚照与他的关系说不上多么好,但也不差,碰上过几回,说过几次话,都还不错。而且只要理念相近,自己又是终将继位的储君。想来也不会有什么大的矛盾在其中。

原刑部尚书白昂,参与左顺门之变,现在也不在了。阁臣谢迁兼领刑部尚书。

而内阁,其实现在和太子的关系还蛮好。

原工部尚书徐贯,参与左顺门之变,现在也致仕,接任他的是一个叫曾鉴的老同志,六十七了。朱厚照对其印象不深。反正至少不是先前那般拼了命的要反对自己的人。

原礼部尚书徐琼,参与左顺门之变。这个位置,最后是弘治皇帝决定,由礼部左侍郎傅瀚接任。

这样一算,内阁、六部,大部分和东宫有些渊源。…

朱厚照再也不是刚来时那般,只有王鏊、杨廷和可堪任用了。

除了朝廷的要员,

还有一人,近来颇为惹眼。

那就是南宁伯府的私生子毛语文。

半年多以前,他因为在探查和鞑靼人的走私贸易桉中表现惊人,所以被皇太子朱厚照亲自接见。

哪怕是朱厚照都没预料到毛语文用的就是个狐假虎威的老套路,主要是没有想过他有这个胆子,敢忽悠着大同总兵帮他把人给抓了。

这个桉子办得动静也不小,但说到底,这个罪名弄得天下皆知,其实也没什么曲折的过程,私通外国,这种罪就是皇帝想饶过他都要担心影响不好,所以后来就是杀人、抄家。

朝廷一下得了三百多万两银子,内承运库起了五十万两,剩余的都运到国库之中。

所以说两万匹的丝绸,皇帝是说赏就赏。

而毛语文,则被朱厚照授予锦衣卫千户。

早先朱厚照就已经请示过皇帝,要求使用一部分锦衣卫的力量,弘治是同意的。对于这个人安***去,他知道并且接受。

且他进入的不是十四所这类皇帝的仪仗队,而是锦衣卫的核心部门,北镇抚司。

朱厚照怎么会让自己的人去仪仗队蹉跎时光?

毛语文现在出入威风,已不是当年那个战战兢兢、前怕狼后怕虎,终日压抑着自己的青年。他以太子亲信自居,除了太子谁也不认,搞得其他人都觉得他有些嚣张。

而那细长的双眼,颧骨突出的面庞……也已经让许多人见到他都开始害怕了。

寿宁伯、建昌伯仍旧不知悔改的信息,就是毛语文探查得来的。

另外还有一人朱厚照也见了。

便是之前那位乐山县的知县,韩子仁。

他是杨廷和一起带来的。

朱厚照见到韩子仁就觉得他不是一般的读书人,因为他皮肤黝黑,腰背很宽,且身高腿长,目光之中有一种锐利。

尤其听闻他在乐山县是亲自拿着刀带头冲的,

于是朱厚照想开发出他的武将潜能,

韩子仁当日在东宫有些紧张,他本来准备了各种说辞,终究是没有想到太子会想要让他投笔从戎,

太子说:“持兵器冲锋在前,现今很多武人都不具备这样的勇气,你韩子仁敢,想来是更适合疆场。”

韩子仁没见过东宫那种场面,哪里敢辩解,最后就这么稀里湖涂认了下来。

现在是腾骧左卫千户官(正五品),知县是正七品,如今连升两级也算是搏出了一个未来。该说不说,他原来在文人群体中,举人身份是个巨大劣势。

但到了一群丘八之中,他毕竟还中过举人呢!

而且再没有人说他:你只是个举人了。

另外,他没当过兵,朱厚照有的时候说起一些后世的操练和练兵之法,他反倒容易接受些。…

最后,张永回来了。

在一个平平常常的白天入了宫。

彼时朱厚照正在殿里翻找一本书,看他到了,便问道:“这一趟,去的辛苦吧?”

张永答道:“奴婢是殿下的人,替殿下办差,哪里谈得上什么辛苦不辛苦?”

“梅可甲现在在何处?”

“回殿下,在杭州。梅可甲颇有些经商之才,他把在西北的商号改为梅记,刚去的时候做的是茶叶和瓷器的生意,只有这些才能找到西洋买家,不过过程中也是一番曲折,好在奴婢有宫里的身份替他撑着,那边人也忌惮着呢。”

朱厚照点了点头,说道:“他站住脚跟之后,你便在京城中待着吧,平时我会让浙江的镇守太监照看他一二,你每年只需去一次,一是让人知道梅可甲的关系还没断,二是看看他的账,领些银子回来。”

“是!”

“另外,腾骧左卫共选出了两千八百名精壮力士,你负责操练他们以做为本宫的亲属护卫。时机合适,我会亲自巡阅,若还没有个军队的样子,我拿你是问。”

“请殿下放心,奴婢一定不负殿下重托。”

朱厚照是信任张永的,他的心眼虽然不如刘瑾多,但胜在多几分实诚。

算起来,文臣武将,算是有些班底了。

这样,他坐在监国的那个位子上也更加的稳当和安心。

第二日,刘健率内阁、六部尚书及通政使司、大理寺、都察院一并赴东宫,一大帮人在两列就座。

大概商议正事,就从这里开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