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朕乃一代圣君 > 第129章 守曰监国

朕乃一代圣君 第129章 守曰监国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7 22:09:30 来源:笔趣阁

太子监国这事儿……皇帝身体不好,说起来也不是不行。

其实几位阁老都想过会有这回事,只不过没想到那么早。

不过看皇帝了面色惨白的样子,他们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至少刘健是没什么意见。

但是朱厚照却皱起了眉头,“父皇若有旨意,儿臣不敢不遵。但……”

“太子有何顾虑,说来便是。咳咳。”皇帝又咳嗽了两声。

这咳得也太到位了……叫人还怎么拒绝。

“也…并非顾虑,只是父皇和各位阁老也知道,儿臣有时候行事失了宽仁,较为严苛,这也是半年来儿臣潜心攻读圣人之学的缘由。所以儿臣在想……若是监国之时,有些举措过于刚勐……难道再改回来吗?先生们说朝令夕改此为大忌,亦有损于东宫之颜面。”

喔,

皇帝和阁臣们一听也明白了,皇太子这是在提条件呢,说白了就是你让我监国可以,但你儿子我做事可不是那么窝囊的,到时候我杀了人、或者干了什么刚勐的事情,你可不要再给我改回来,那我太子还要不要面子了?

当年朱棣就老这么干,说是让太子监国,结果到大漠几个月一回来就把太子干过的那些事全都推倒重来,比如这个官员原来从京师调到地方的,好,给我调回来,从地方调到京师的,给我滚回去。

这样一搞,旁人怎么看太子,这就是个空有太子之名的主,往后说话那都是打折扣的听。

这样搞还不如不监国,不监国之前,大家还是要掂量掂量东宫的份量,监了国却没什么用,别人不是知道你这个炮弹是哑弹?

所以要么就不要让我监国,要么就认了我做的事。

这话其实也是提醒弘治,他这个皇帝是会注意维护太子的颜面的,既然如此,就要做好准备,不能把我的政策给改了。

弘治略微沉吟,他觉得国家也没什么大事啊……半年多了,他也没干啥,按部就班而已。

他看了看三位阁老,“依朕所看,太子考虑事情一向周全,便是如刚刚有所顾虑,朕与阁老都没想到,你想到了。因而即便有什么事,朕相信太子也能妥善处置,再加上有三位阁老从旁辅政,也不至于有什么疏漏。”

刘健、李东阳、谢迁心里都是一抖落,

皇上您可别这么说,搞得压力很大,您自己生的儿子您自己清楚,他真要做什么,指望我们拦着?开玩笑呢。

刘健马上说:“总归还有陛下总揽全局呢。若遇军国大事,自当请陛下圣裁。”

“如何?”弘治皇帝看了看儿子。

如何?你什么也没说啊。

“若遇大事请父皇圣裁本是儿臣本份。”朱厚照直接请示:“可父皇……寿宁伯和建昌伯上次遭儿臣给惩戒了一次,半年多过去了,儿臣听锦衣卫探子回奏,儿臣这两位舅舅可是有些故态复萌。便是此类事,算不得什么军国大事,也不是军情急报。可若是有官员见儿臣监国,知道儿臣有惩戒舅舅们的前例,到时候一封奏疏摆到桉前,儿臣是罚?还是不罚?若是不罚,这国监得东宫的威严都没了。若是罚呢,儿臣又怕……”…

后面的话他不能说了,因为他们毕竟是犯了国法,如果说犯法的人皇帝还维护,那太不妥当,至少嘴巴上不能这么说,反正意思到就行了。

三位阁老一听,点了点头,深以为然。太子殿下这番奏对前瞻在先,且合情合理,也把作为儿子要照顾父亲的心意给考虑到位,如此处事,可称‘妥当,一词了。

就是把弘治皇帝给难住了。而且他又想起来最初岐王、雍王奏乞田亩之事时,萧敬的那一番话。太子与他在这一点上有些分歧,这是早就有过的事了。

但岐王、雍王再重要显然不如太子重要,这也是他想明白的事情。

就是太子不会对他们那么宽容这一点,让皇帝始终有些放心不下,若是他百年之后,真的发生什么不忍言之事,那就是人间惨剧了。

而这种事说起来无非是两个办法,要么那群人自己老实一点,要么让太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要再与他们计较。

“照儿,寿宁伯和建昌伯是你母后的亲弟弟,不管他们有什么差错,你处置之时稍加考虑这一点就好了。”

“陛下。”刘健这个时候开口了,“微臣以为太子殿下所虑恰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太子殿下处置一向公正,若是轻易偏袒,实非有福之举。且寿宁伯、建昌伯等人既受惩戒,仍旧不知悔改,本是应再行重典之时,岂能就此放过?如此一来便是鼓励了他们,他们也正可利用陛下亲亲之心,为祸更甚。”

“微臣附议。陛下,如此放纵下去,岂不知害两位伯爷更甚?”李东阳也跟着说。

他这个话,皇帝听明白了。

你现在护着他们,太子还是这个态度,将来犯了更大的过错怎么办?本来打两板子就可以结束的事情,结果搞得非要杀头才行。这就和当日岐王、雍王一样。

这样一想,弘治皇帝也有些沉默了,看来让太子让一步是不行了。

而且这个问题始终存在,今年要监国有,明年要监国还是有。

“……既然如此,太子。”

“儿臣在。”

“你便依朝廷之法酌情来办。但有一点,不可伤了他们性命。”

朱厚照得了此话心里就有数了。

“陛下圣明!”三位阁老也心满意足。

因为弘治皇帝护短。

姓朱的、姓张的、姓周的这些外戚在弘治一朝惹了很多人不满,朝臣多有上奏,但皇帝始终不理。现在有太子,他们这群人也算是有个指望了。

弘治十二年,二月初三日,帝龙体不豫,故而降旨太子监国,圣旨曰:

古之教太子者,慎选师傅,训之德义。过龙楼而问寝,入虎闱而齿胃,盖若是其毖也。及乎六师挞伐,有事行间,则从曰抚军,守曰监国。非特重器所寄,亦以周知艰大,练察治忽,为嗣君之要务也。

===

要进入新的剧情啦~让我更个短的,过渡一下。梳理下后面的剧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