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朕乃一代圣君 > 第52章 王鏊

朕乃一代圣君 第52章 王鏊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22:39:33 来源:笔趣阁

王鏊生于景泰元年,生在太湖之畔,苏州府吴县。今年已经四十八岁了。

他的父亲是知县,这样的家境让他不必有生活的忧虑,从小就开始随父读书,有少年天才之名。十六岁父亲北上京师为官,他便入学国子监。

不久,他就因写得一手好文章而成为风云人物。

他的文章一出来,国子监诸生就会争相传颂,当时的一些朝廷官员都感到非常惊奇,称他为“天下士”。

成化十年,二十五岁,在乡试中取得第一名“解元”;次年,中会元;殿试中得一甲第三名,也就是探花。

正德年间,刘瑾作乱,王鏊屡次劝谏,终因无法挽救时局而辞官归乡。居家十六年,至死没有复出。

他做的文章一时之绝,做官也入了阁,所以唐寅赠联称其“海内文章第一,朝中宰相无双。”

此外,他为官清廉,时称‘天下穷阁老’。

所以王阳明说王鏊是个“完人”。

这个完人在回去之后夜不能寐,太子的话一直在他的耳畔回响。

尤其是那句,亲者痛,仇者快,如果真按照他们这些人的心思,恐怕他们就成了鞑靼的帮凶,受苦的则是大明的百姓。

砰砰。

“怎么了?”

这个声音令王鏊不快,他心思烦躁,回府之后就交代,任何人不允许打扰。怎么还敢来敲门?

木门外的下人也担着小心,但还是说了,“老爷,是东宫的人。”

东宫?

王鏊心思一动,马上站起来往外走。

“快请。”

来人躲在黑袍之中,深夜来此,这是为何?

“王大人。”

到屋里定睛一看,

这不是刘瑾吗?

“刘公公?”王鏊拱手,“不知是公公到访,还请恕罪。这……可是殿下有什么旨意传来?”

“不,殿下不知我来贵府。”刘瑾往后看了一眼,发现王府的下人已经把门给关上,便也安心的坐了下来。

这种时候,这种氛围,就不要人伺候了。

王鏊猜也猜到不是寻常之事,不需要待客时的那几口茶。

不过,一时之间,他倒也思虑不到刘瑾此行之意。

“看王大人的样子,想必从东宫回来之后一定也是彻夜难眠。”

王鏊不可置否,“朝局、边关、东宫……确实无法安心入眠。”

“但不知,王大人怎么看待殿下今日的话,王大人又准备怎么做?是支持殿下,还是继续反对,亦或者就像殿下说的,隔岸观火,将来也可出阁入相。”

王鏊是很自傲的一个人。

他有些不满的说:“若依刘公公所言,我深夜不眠为的是此事,那我王鏊把自己的前程看得也太重了点。”

既然不是,那又是为了什么不睡?

刘瑾也不恼,拱手道:“请王大人赐教。”

“王越确实是李广的党羽,他骄纵成性,自负大才,勾结奸佞,要说朝中大臣反他,如何能错?”

再往后说王鏊又闷声了点,“但…殿下之言也不无道理,王越是成名已久的大将,平生交手鞑靼,鲜有败绩。若他不去,鞑靼人也确实成了最大的获益者。我只是在纠结,到底谁是正道而已。至于出阁入相,非我所愿。”

“咱家佩服,那大人想好了没有?”

“还没有。”王鏊忽然觉得奇怪,怎么你大半夜的跑过来一直问我问题,“不知公公,此次登门所为何事?”

刘瑾也不和他绕了,“本来嘛,咱家是来送大人一个前程,可大人说了前程不重要。那咱家就是来送大人一桩祸事。”

王鏊听了这话反倒哈哈大笑。

“公公是个妙人。但说无妨!”

“这事也不复杂。殿下是极有主见之人,如今王越的事,殿下心意已决,绝没有退回或者改口的可能。这事儿是行也要行,不行也要行。王大人说还没想好,倒也不急,不过如果王大人最终决定和殿下同道,还请大人上疏陈奏!”

也就是说要请王鏊领衔上奏,放第一炮!

王鏊是君子,但他不笨,

这一炮放出去,他就是顶罪的人。

他不是不可以顶罪,但他要知道理由。

“这是祸事。既然是祸事,咱家总要说明缘由,不能叫大人白白的去送死。”

这屋子,烛火闪动,黑暗之中一点光明,似乎隐秘之事都藏在这样的天地角落。

“不瞒大人说,其实这场三边总制官之争,朝臣是赢不了的。因为殿下是东宫,后边儿是皇上。不过大人有没有想过,殿下即便赢了这场争斗,最大的凶险又是什么?”

王鏊凝眉沉思。

刘瑾的话,是跳出这件事本身,从更高的角度来看了。

也就是说王越即便真的去了,后边儿还是有凶险。

那就是……

“嘶……”王鏊忽然眼眉一跳,“公公的意思是,王越打了败仗!”

“王大人果然是人中龙凤,这般才思也就大人了。”刘瑾拱手,和他客气了一下,“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王越即便有名将之名,可难保不会马前失蹄。殿下呢,是一定要挑着担子,冒天下之大不韪力推王越任三边总制官的,那王越必须要打胜仗。可……万一……到时候是不是说殿下犯了错,东宫的脸面又往哪里放?”

接下来的话就不必说了。

王鏊也明白了,“所以这个头,不能殿下来起。”

说句杀头的话,皇帝一直等朝臣廷推人选,至今不主动开口,难道背后就没想过万一王越败了的可能?到时候人人都说:看吧,叫你皇帝不听我们的。这样的话,大明的脸面往哪里放。

所以刘瑾讲的‘前程’、‘祸事’,这都讲得通。

王越打赢了,这事算是圆满。太子自然记得他的功劳。

王越打输了,那就得有个顶罪的人,到那个时候,这个事情就是王鏊一定要劝着太子这样做的。首恶必办,而且不办就是太子要把这个错给认了。

照这个理,自然就是大大的祸事。

“王大人,旁得事殿下可以等,边关的形势可等不了,快则一两天,慢则三五天,殿下必会挑头起势。到那时,咱家就只能去求另一个王大人,求他旗开得胜,马到成功了。”

“当然……若是大人选择不帮殿下、甚至反对殿下,那便当咱家今晚没有来过,也没有说过这些话。”

言尽于此,再留下来说的也是废话。

于是刘瑾起身,“大人且留步,咱家告辞了。”

王鏊则抖了抖胳膊,给刘瑾正式的行了个礼,“公公之言,是真正的谋国之言!”

“大人过誉,咱家只是个阉人,谋不了国。那样的大事要殿下去谋,咱家谋得就是如何护着殿下。”

======

因为一些意外,责编给我改了一个朴实无华的书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