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朕乃一代圣君 > 第50章 东宫之意

朕乃一代圣君 第50章 东宫之意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22:39:33 来源:笔趣阁

“三边总制官的人选定不下来,皇上和臣子们的意见不一致。徐阁老,这事儿可也不能就这么拖下去啊。”

天气凉了之后,徐阁老身子骨孱弱,忍耐不住病了。

这中间他老人家坚持着去了内阁几日,现如今看是当初没听大夫的,一个风寒老也好不了。

大概是真的不堪大用了。

当日李广之事,他便卧病在家不在宫中,尤其是那双眼睛,看个文章都要凑得贴在了脸上了。

可如今朝局如此,徐阁老门生有遍布朝廷,他又怎么可能一点儿俗事都不沾染。

说起来,王鏊、王华……这一个探花、一个状元可都是他徐阁老当年主持会试的时候为朝廷选拔的人才。

如今这些人,也不复当年青葱模样,好在前途大好,都进了太子府。追思过往,当然忘不了徐阁老的恩情。

如今座师病重,弟子哪有不上门探望的道理?

而坐下来没几句,自然又说起三边总制官之事。

徐溥老了,七十多岁的年纪,满头的白发,眼袋浮肿的厉害,转个脑袋都叫人替他觉得费劲,而且现在生着病,说不得还得咳嗽一番。

在明朝,内阁某种程度上相当于皇帝和大臣的润滑剂。

内阁统率百官,同时也要反映臣子的意见。

如果一味的讨好皇上,在这种政治生态下就是媚上,万一皇帝干的事儿不那么道德,那么内阁通常会被舆论架起来,被逼着上书力奏,

不然其他大臣就给你扣帽子,说你逢迎圣意,误国误民!

于是乎,臣子们在规劝皇帝不顺之后,内阁都会感受到压力。

徐溥当了这么多年的阁臣,这么点儿道理他还不懂吗?

但他已经这个岁数了,朝局波澜再起,他是有心无力了。弘治十年初的时候便已经向皇帝递交辞呈,只不过皇帝温言挽留,没舍得他离开。

说实话,原本以为东宫出阁讲学,就是他最后的事了。李广……实在是没有料到。

徐老爷子的话很是沙哑,气声也很重,眼睛直直的望着前方,实际上是视力下降了太多,“你们两位,都在东宫任职。太子于此事,是如何表态的?”

王鏊算是这里对皇太子最了解的人。

他说道:“殿下不涉朝政,似乎不应该有什么表态?”

徐阁老一点儿表情也没有。

“倒李广时,殿下也是尽了大力的。应当……是和我们同道吧?”王华此时任右谕德,成华十七年的状元。

他也是那位大名鼎鼎的王阳明的父亲,在这个时候也算是很有潜力的中青年官员。

听他们两位这样讲,应该就是还没考虑过东宫的意思。

徐阁老不露悲喜,但已知道他们二位都没抓住关键。

“三边总制官,陛下圣心已定。可李广一死,无人应援,心中难免想起被迫杀李广时的委屈不解。陛下虽然仁厚,可不代表陛下什么都忍。”徐溥仰面说话,语速慢,但一字不停。

“君王的委屈谁能解?”

王华这么一问,其实答案呼之欲出,他自己也瞬间明悟,

难怪首辅大人先问了东宫。

王华一拍手,“若能说动东宫,此事尚可为。”

“我去吧。”王鏊想了想,他和皇太子算是最熟的。

皇太子也认可他的话,每次谈到最后,太子都说‘先生一说我才明白’,可以说相谈甚欢。

徐溥摇了摇头,“你们都不要去。我问东宫,并非是要你们去劝说东宫。”

呀?

这样一来,两人又都有些不解。

“那是何意?”

“因为东宫重要我才问。”徐阁老之前的话因为无力都有些虚浮,但说到这里忽然开始加重,“东宫极有主见,他若与我等心意相通,自然会在适当时候相助。若不通,劝说亦无用。”

他只怕太子不愿意顾全这个‘大局’。而这个大局就是在李广已倒的局面下,为了稳定,不要启用王越,否则必是风雨交加之势。

“此外,陛下心中患上的是委屈病,委屈怕不理解,更怕亲近之人不理解。如今陛下本就对朝臣心存怨怼,这时候还要去说动东宫,若是陛下得知,作何感想?”

三人一听,不禁暗暗赞叹。

徐阁老虽然身体年迈,但毕竟是多年的内阁首揆,看似不动声色,实则早已洞若观火。

照这么说起来,这事儿还真不能干。在这个时候劝‘反’了太子,那更是叫皇帝生气了。

“此事,说大很大,说小很小。一切全数系于太子之身。但,朝局如此,实在不是我大明朝的福分。”

王鏊和王华又不理解了。

“恩师……究竟忧虑什么?”

弟子是有几分亲近之情的,徐阁老也愿意讲:“边关战火不断,朝廷却限于局势不能派遣名将。这是福吗?此事逼得太紧,逼得陛下派了另外的人,一旦打了败仗,你我之辈,上无颜面对陛下,下无力安抚百姓,咳咳……”

老头儿躺在床上,向书案那边伸了伸手,

府中下人立马知道了意思,去那边将一封奏疏拿了过来。

“老爷……”府中的管家把奏疏拿来,

但徐溥挥挥手示意他给边上的两人。

这奏疏,写着辞呈。

“这是?”

“风雨飘摇之际,我却已老弱不堪。国事虽有起色,但仍显艰难。这辞呈……你们若想加点什么,就加进去吧。”

王鏊和王华忽然明白,徐阁老已经知道自己时日无多,这大概是他最后办的事了,他会向皇帝进言,然后辞掉一身的官职。用自己最后的能量点亮后来人之路。

可他们都是一时君子,不忍让徐阁老最后做这样的事,纷纷拒绝,

王华更是感动涕零:“恩师为国赤诚之心,学生能够理解,不过恕学生,不能答应恩师的要求。”

徐阁老沙哑的声音又响起,

“以我年迈之身,尚能为国效力,这是福非祸。但你们记住,此事万不可牵涉东宫,否则事不可为。”

……

……

大名府,浚县。

这里是王越的老家。

王越这个人,还有两个特点。

一是官瘾大的很,照理说那么大岁数了,何必呢?但他在弘治元年开始,就一直上疏喊冤。

弘治七年,皇帝让他以左都御史的职衔致仕,而他还是不甘心,又暗中通过李广开始活动。

到弘治九年有了点效果,皇帝召他执掌督察员,但因为言官的激烈反对,皇帝收回了成命。再次折戟之后,他仍然没有放弃……

这第二个特点,就是帅。

史书记载他相貌一表人才,风流倜傥,身形挺拔,气质形象俱佳!

你想想,这是个什么样的人?能考中进士,这是能文;能当成名将,这是能武。人还长得特帅,这是个什么基因?

这样的基因,还能生,哪怕有不肖子孙,也总能碰着个好的。

便是他四子的女儿王芷,从小就是一颗玲珑剔透之心,不仅聪明,更有沉鱼落雁之貌。据说从小喜穿白衣,永远都是素面朝天,如不沾世俗之气的隔世之人。

走了王越端坐的院落,就能看到她一头乌黑闪亮的秀发自然地披落下来,像黑色的锦缎一样光滑柔软,令人移不开目光。

王越毕竟老迈,京里突然传来这样一个消息,直打击的他目光呆滞,嘴唇直颤。

他这个小孙女儿到了他的跟前则哗啦啦的跪拜下来,

“孙女求爷爷收拢东山再起的念头。”

“如今……我有没有这个念头都没什么区别了。”

“爷爷,这不是为了做官,是为了保命。李广既死,朝中必定有人参奏爷爷。这个时候屠滽还来信与您相商重回朝堂的计谋,这分明是要害您。”

王老爷子眼神有异,但却没说话,看来他也不是没想到。只不过人在局中,他自己也很想要入朝为官,自然也就没那么多不满,至少人家还在帮他。

“爷爷这个时候,只有居家称病,不见外客,或可有一线生机。”

装了病,朝廷就不会再想到他。毕竟他是当的将军,身体不好的将军那就没什么意义了。

“老爷,京城来的信。”

王越的背后,府里的管家忽然出现。

“拿来。”他躺在椅子上伸手,

这信绸缎包装,看着贵气,信封上歪歪扭扭几个很丑的大字:王越将军亲启。

光是这几个字,就足够让老人家惊奇了,

这是哪里的名师,培养出这么个书法天才。

但一看内容他忽然直坐了起来!

======

一个国庆,发烧加支气管炎。存稿不仅没有增加,还在减少。crazy。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