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朕乃一代圣君 > 第406章 万里奉王命

朕乃一代圣君 第406章 万里奉王命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04:38:08 来源:笔趣阁

十月的丙寅年科举因皇帝恩旨而设,最初传谕天下是今年三月大朝会之后,大明疆域广大,为了使天下举子都能够赶得及,故而才定在秋冬之季。

而至九月,南北大部分人都已经赶到了京师。

正德皇帝继位以后,京师之中变化更加巨大,西城设了书院与医馆,东城置了不夜城,其正门之处挂起了红灯笼,屋檐遍连,如飞鹤展翅;而京师南城之南,一座座砖、木相结合的木屋逐渐显现。

商铺、茶肆、酒楼因为多了更多有银子可花的百姓而日益繁华,往来客商聚集于此,便是走南闯北的戏班子也多喜欢在京师之中寻一处空地,卖一番手艺。

好些初来京师的各地举子,见到天下竟有这样繁华的大城,都是震惊不已。

已经过了而立之年的浙江温州府举子张璁便在这样的情绪中,看着这天下第一城。

浙江会馆的举子也大多和他一样。

张璁坐在会馆的角落里,听着会馆的中央衣着更加光鲜的几名年轻人,大声的谈论着什么。

他边上是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头儿,手里捧着书,即便边上再热闹似乎也打扰不到他,白色的胡须之下,嘴唇一直微微动着,像是在念叨书里的文章。

这已经是他第三次赴京会试,也见过白发不中之人,但像这样认真的,也少有。

“幸会。”

另外一个同桌的年轻人,倒是热情的紧,还与他搭话。

张璁资质平常,且也不是家世显赫之人,因而倒还有几分羞涩,不如他右手边的青年爽朗大方,“老人家闹市之中依旧向学,晚辈不如也。”

结果老头儿根本没听他在说什么

此人有些尴尬,但也就是笑笑,冲着张璁拱手,“在下葛大宝,不知兄台贵姓?”

“在下张璁,温州府人士。”

老人家依旧没有参与他们对话的意思。

这葛大宝轻笑一声,讲:“听闻朝廷的藏书园已经动工,是银两充足、人手奇多,最多一年,藏书园必定建成。”

这样讲,

老人家才勐然抬头,“真的只需一年?”

“陛下催得紧,半年都行。”

一句话就抹去半年,老人家一听这是个讲话没谱的,于是不想搭理。

葛大宝也真是不怕人嫌的,又转而对张璁说:“朝廷科举三年才一次,可弘治十八年刚有一科,本应等到正德三年,却提前到了正德元年,张兄可知为何?”

“为何?”张璁也略有好奇。

“便是因为浙江。”

朝廷开海时,浙江的士人反应最为激烈。

那一次,激怒了朝廷,激怒了皇上,于是不知多少人被革去了功名。

那件事的影响至今还在浙江未消,

有没有功名,对于个人和家族来说区别实在太大。

有的人,名下挂一堆的田亩,结果一夜之间全被拿了回去,这种世态炎凉之感弥漫在整个杭州城之内。

但朝廷有的是办法,得罪了浙江一地不怕,皇帝一道旨意降下恩科,正德元年又是数千举人齐聚,其他省份的人只觉得天赐良机,谁还管浙江。只有浙江自己人会有些悲戚之色。

“皇帝陛下降旨设医馆、置书院、建藏书园,古往今来若论贤名,我大明正德皇帝不输任何一中兴之君。”

一直安静的老人家忽然开口,还看了一眼张璁,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旁人的话,听之无用,听之无趣。”

张璁忽然略带起了几分戒备。

恰是此时,街上忽然热闹了起来,几匹快马在京师纵奔,沿街的百姓惊慌一般逃到一旁。

张璁只觉得那声音由远及近而来,但人声鼎沸听不清楚,只看到人们击掌拍额、相当振奋。

直到近了才听到,

“大同捷报!大同捷报!”

张璁边上的老人家舍了书本,跑到二楼的栏杆边,似老顽童一样惊喜,“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大明又打赢了!”

张璁也跟着笑,还上前去扶了扶老人家,因为这个老家伙扯着嗓子喊,身形也略有不稳,真的是老发聊夫少年狂了。

“当年诗圣杜甫是经盛唐而衰,我归陵野老,却是经衰而转盛!幸甚幸甚!喜逢此盛事,岂能不以诗咏之?”

文人的气魄,和世道的好坏是密切相关的。

盛唐之时,诗人所做之诗大多气势恢宏,他们自己也是志向高远,杜甫就很明显。

一开始他写志向,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战马,叫‘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可见国力强盛,疆土开拓,能够激发民众的豪情,所以即便是书生都渴望上阵杀敌。

但是安史之乱以后,杜甫写的是什么?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城池里头,草木都深了,由盛转衰之后的破败之相触目惊心。

写与老友李龟年相遇,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当年他与李龟年一起在岐王的门下,也算一时风光,现在呢?盛唐不再,覆巢之下无完卵,他自己辗转漂泊,李龟年也流落江南。

两个老头子凑在一起,回想过去,再看看现在,真的是要抱头痛哭了。

即便到现在也一样,日本人写出那本《日本人可以说不》是1989年,最顶点。后来呢,全是废宅。

所以百姓的情绪、自信和国家的强盛与否直接相关,

现在京师之中忽闻万里之外的捷报,读书人自然是一下子便振奋起来。

不过年轻人多少带些轻浮,大抵是要经过岁月沉淀的老人,才更能体会到何为强盛二字。

张璁看着老人家开心的如孩子一般,

他展书泼墨,

厚重的毛笔,落下就是一首:

神州几离合,山河又重归,万里奉王命,杀尽百万兵!

这首诗杀气太重。

张璁心说,这也就是个老人家,若真是少年郎,怕是得弃笔从戎,收取关山五十州了!

而这边是写,那边会馆中,还有人念辛弃疾的词,说什么‘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都疯了,都疯了。

……

宫里也好不到哪里去。

朱厚照是第一次迎着奏报快步走出乾清宫,风吹着他的龙袍衣角向后,后方则是一帮老臣,个别腿脚不好的人还要扶持,一步不敢停的跟上皇帝。

一行人匆匆忙忙,声势不小。

待皇帝走到大理石台阶之上时,身穿戎装的大明士兵腿弯跪地,双手举过头顶。

朱厚照一把拿过奏报,唰一下翻开之后,快速扫过几眼,一经确定,他心中的激动便再也抑制不住,单手举着捷报转身面向自己的臣子,

“大明江山永在,日月山河永在!

本站网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