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朕乃一代圣君 > 第405章 忽悠

朕乃一代圣君 第405章 忽悠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04:38:08 来源:笔趣阁

科举自隋唐以来,到明代之时已经是读书人进阶最为重要的方式。甚至在相当大程度上塑造了千千万万老百姓的生活方式。

比如,妻子做活,丈夫空闲,省吃俭用的就是为了读书。

还有一家老小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读书。

人们常说的人生四大喜之一便有金榜题名时。

眼下这大明朝,不知还有多少学子在制八股、背经典,他们废寝忘食、寒窗苦读,几乎是以耗着生命的方式在学习。

这个时候,科举的题忽然改掉一个,那是什么样的概念?

再有科举选人的标准实际上体现的儒学的地位,这不是改一道题的问题,这实际上是要动儒学。

当初汉武帝独尊儒术,取的是统一思想这一条。

但任何事都有好有坏,思想是统一了,但天下皆是儒生的时候,即便是皇帝要动也很难。

所以林瀚在如此激烈的跪了下来,并如此高声的反对。

因为他知道,一旦皇帝真的将科举做出这样大的改动,整个大明的儒生会用诗词文章等各种方式来反对,到那个时候怎么办?再来一次焚书坑儒?

林瀚无法想象那样的场景。

朱厚照食指有规律的敲击……撼动一座大山,不能够上来就推到它,而是先要想办法让其晃一下。而且他的目的也不是消灭儒学,他是个实用主义者,什么好用就用什么。

“林尚书,有些事能做不能说,有些事能说不能做,还有些事可以换个名头做。朕从来也没有说科举不再考四书五经了,但四书五经根本上要解决的也是天下百姓要吃饭的问题对不对?朕所问的也是百姓的吃饭问题,殊途同归,一个道理。你先不要如此激动。”

皇帝忽悠的话,林瀚也不知道能信不能信,反正他也不敢直接说皇上你别看我老实就骗我,所以多少有些不放心的提醒:“陛下,此事事关天下士子,来不得半点差错,科举取仕,是天底下读书人唯一的进身之阶!”

朱厚照神情轻松,“是这样没错,朕也还是在读书人中择优而取。你放心,会试之题,不会脱开四书五经,不会脱开百姓民生。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可民为邦本具体如何体现?科举取仕也该体现民为邦本是不是?所以朕出一道题考校考校这些士人,如何在具体的政务中做到民为邦本,又有什么问题?这不正是合了圣人之言吗?”

“这……”林瀚圆圆的脑袋大大的问号,一时之间竟不知道要怎么说才好。

反正朱厚照就给自己套上这个名头,到时候就出个题,

海贸之事你怎么看?

朝廷要修路你怎么看?

不夜城你怎么看?

……

让这些人排队一个一个看过来。

不过这种提问方式其实不太公平,因为不同层次的考生他们接触的信息不一样,高官子弟自然了解朝廷政策,里面的事情耳濡目染听人讲起,那其实不一定是他自己的见解。

所以这是在考验提问者,到时可以再琢磨的细一点。

“陛下呀……朝廷的海禁能开,那是为了沿海的百姓,盐政能改,那是为了去除盐政之弊,可科举要动,是为了什么?这一项总不会有问题。”

“胡说八道!”朱厚照羊怒斥道:“谁说科举要动了?朕告诉你,你可不要出去乱讲。仁义礼智信,百善孝为先,这都是大明朝最重要的礼!”

“林尚书,朕还在想,眼下朕最重要的事之一,一个大婚,另外一个也是要为天家增添子嗣,朕也想有个皇子。”

林瀚勐点头,“陛下若能如此想,那便最好了。”

“朕当然这么想。”朱厚照从龙椅上下来,上前靠近了这个老头儿,“我们汉人朝廷是礼仪之邦,朕又是大明天子,如何能不尊崇礼?不然的话,岂不是天上地下全乱了!”

“正是如此。”

“所以呢,你放心,科举、大婚这都是祖宗传下来的,一切照旧,一切照旧。”

林瀚一颗心终于不再悬着了,甚至听到皇帝也重视礼,不由又转而开心起来,

“陛下圣明!”

“好好好。若没有其他事,林尚书就去忙吧?”

老头儿心情放松了许多,“是,微臣告退。”

等到他远去,朱厚照看着他的背影,忍不住笑了起来,“要尊老爱幼啊……又忘记了。”

左右科举也是10月的事,到时候选个靠四书五经近的说法就行了。反正有人反对,他就再往儒学上面扯。

到了午后,

李东阳、谢迁、闵珪、梁储、韩文以及大理寺卿吴角联袂而来。

这么多人要面君,一看也不是小事。

靳贵不敢耽搁,亲自将条子递了过来,彼时朱厚照正在批阅奏疏,看到这情况也只得停下,说了个字‘宣’!

臣子见君,自然行礼。

行礼之后韩文上奏,“陛下,本年上月二十八日乃为秋分,秋分之后即可行勾决,此为名册,在此呈上,请陛下御览。”

所谓勾决就是杀人前的一道程序。

一般朝廷处死犯人,只要经过正常的大理寺、刑部这些衙门,都不会立马杀掉,而是要等秋后处斩。

锦衣卫昭狱另当别论,或者罪刑太重,拖出去也能斩了。

但正常情况下,杀人是在秋天,所以勾决也称秋决,就是在秋分日后,将死囚名册上呈皇帝,经御笔勾决者,便下批文、随后行刑正法。

一般情况下,名册上的所有人不会都处决,而是会留下一部分,以显示皇帝在抹去生命的时候其实也不忍心,做出一番仁德的姿态。

先前两淮盐场之桉所抓的贪官,以及去年的开海之桉时的那些犯人都在名册之上。

这是他们能活着的最后机会——就是皇帝心念一动,觉得这个人或许可以不杀。

朱厚照也不是第一次勾决了,他颇为正色的瞧了眼自己的臣子,沉声说:“拿过来吧。”

韩文低头,刘瑾下去捧了上来。

“……当初最先审理了三十三人,他们的名字在哪里?”

两淮运司衙门有四十六人查出和私盐有染,当时皇帝大发雷霆,催着他们快点定罪,审多少定多少。

所以众臣也都明白皇帝的话是什么意思。

“大司徒,你来指给朕看吧?”

气氛略有压抑。

皇帝的记性极好,还小的时候读书,一篇文章只要读个四五遍,基本就能记住。看来指望皇帝忘记是不可能了。

“这一位……”韩文上手指了,

朱厚照表情都没有的,‘哗’的一下,就是一勾,

“还有这里,宋玉……”

随着他的声音,红色的小勾不断出现在纸上,皇帝还忍不住抱怨,“下次人多的时候,记得写在一起,幸好只三十三人,你们现在将这些人分散开,一页一页的翻找,多麻烦?”

“是,臣等下次注意改进。”

“一会儿还要数,这样弄只勾了三十二个都不知道。还有后来剩余的,也审好了吧?”

“都审好了。”

这些人,留着都是浪费国家粮食。

当初说了,碰私盐者死,那就不能说话不算话。

其他情形的一些小官,倒是的确可以留条命。但是不勾,可不是代表明儿就把你放了,让你回家老婆孩子热炕头。

哪有这么好的事,至少也是个流放千里,往后好日子是别想了。

“什么时候处斩?”

“陛下勾决以后,刑部自会发勾决批文,三日后即可行刑。”这话是刑部尚书闵珪在说。

这么一大帮子人过来,说不准就是求情的。

但皇帝的一番言行直接消灭了他们的念想,气还没消,说什么都没用。

不过闵珪虽掌刑名,但向来仁慈,看着皇帝一点儿都不犹豫的勾决犯人,他心中渐渐忍不住,

“陛下!”

朱厚照抬头,“闵尚书有话要说?”

“……臣审理此桉之时,所见者家中也有老母稚儿,微臣惶恐,陛下一代仁厚之君,能否饶一二死罪,以显朝廷之德,陛下之德。”

有人带头,大理寺卿吴角也便敢于讲了,“微臣附议。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陛下严刑峻法,本为应有之义,但两淮运司已撤,拍卖之法已立,朝廷只一次便要勾决这么多的犯人,民间百姓闻之,亦有心惊。”

朱厚照没有理他们,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

闵珪和吴角略显失望。

乾清宫中只余‘哗啦哗啦’的翻册之声。

朱厚照看了一眼韩文,再看了一眼李东阳、谢迁,他们无不是戚戚之色,

实在令人着恼。

啪!

皇帝忽然发怒,“既然不愿让朕勾决,为何又要递条子入宫?!”

哗得一下,人都跪了下来,“陛下息怒。”

“息什么怒?怕是在你们心中,朕就是个杀人不眨眼的残暴之君!”

恰也在这时,乾清宫外忽然有一阵骚动,隐隐约约的似乎有人在高喊着什么,

刘瑾面色一变,可别出什么事。

“陛下……”

“都别说话!”朱厚照严厉的声音盖过他们,

这帮老头儿耳背,他耳朵可不背。

声音由远及近,好像是在喊……

“大同……是大同!”皇帝倏然一下站了起来,脸上的表情管理直接失败,“大同捷报!

喊得是大同捷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