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朕乃一代圣君 > 第376章 出狱

朕乃一代圣君 第376章 出狱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04:38:08 来源:笔趣阁

想要营造一个大的藏书楼,思路固然好,也比推动任何一项触动利益的改革要简单容易。

不过真的要做好,却也没那么简单。

朱厚照只是提了一个大概的方向。

可正如工部尚书曾鉴所说,这种事情既然有京城规划司存在,那么首先就需要和其一起商议论处。

而且这可不是农村盖土楼,不能够今天想一下,明天就招上上百个工人动工干活,从选址到建设,其中有很多考虑。涉及几十万两银子的事情,至少也需要一个具体而细化的方案。

至于宋衡与张池,近段时间一直在拆解京师南城集中蜗居的问题,忽然间工部和礼部找上门说有藏书楼计划,他们也不由心生兴奋。

皇帝陛下志向远大,英断圣明,能有心想到这样一个事情,如何不令他们感到欣喜?

“……不过藏书楼,却并不适合修筑一个整体性建筑。”

这是京城规划司宋衡和张池进来做事的体会。

“朝廷迁居京师南城,其中一个考虑便是那样集中的居住,房屋又都是木制结构,一旦走水,后果便不堪设想。”

其实类似的建筑就是皇宫。

紫禁城也都是木制结果,所以为了防火也是下了大力气的,各种救火措施都要完备。

宋衡的意思也简单,“人怕火,书也怕。”

曾鉴和林瀚听了不由点头。

“各种珍贵书籍一旦毁于火海,我们这些人谁不痛心?”

张池建议道:“陛下不同于一般的帝王,藏书楼的计划也是绝佳,但形式却也可以稍微改一改。”

“如何改?”

“改一个字,由楼改为园。”

藏书园。

宋衡与他有些默契了,一点就通,“张兄的意思,便是不要将所有书籍聚集存放,而是规划一处园子,在其中修筑几个或十几个小一点的藏书楼。”

当然,防火手段必然也上。而一旦有什么意外,藏书园的形式可以把损失降到最低。

曾鉴和林瀚两位尚书也觉得好,但是一时难以决断。

毕竟皇帝当初说的是超大型建筑。

没办法,那就只能到宫里请圣上裁断。

而朱厚照听到这件事的时候,心里又想到另外一茬。

便是这些相对老迈的官员如曾、林之流,其思路确实是不如年轻的少府官员活跃。

天下许多事,不是每一件事都得他皇帝一一过问。

如果什么都要管,那他妈还管个屁。

不然要下面的人做什么?

宋、张则有这种思维,他们会思考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其实也应当这样,执行层面的人更加了解过程中的细节,他们提出来的东西往往更加具有操作性,也更加合理。

而朱厚照又不是真的神人,不能做到面面俱到不是很正常的事吗?

“……若是园子,西城区怕是要放不下吧?”

“正是如此。”张池禀报说:“所以,微臣在想是不是放在南城?南城的穷苦百姓也多。”

这一句话分外打动朱厚照。

既然这东西是为了方便更多的平民百姓,自然就是要离他们近。

“曾尚书、林尚书,你们可有异议?”

他们两位本就思考不深,这个时候自然也说不出什么。

朱厚照其实也预料到时这样,问一句算是尊重。

随后又讲:“若无意见,那便如此。这件事,也由张副司总办,工部和礼部派一侍郎随往,再有什么问题也如今日一样递条子进来即可。”

“是。”

众人称是,

但是各自的心思却不简单。

皇帝原本是将这件事交给工部和礼部来办。

但转了一圈又到了京城规划司副司正张池的手上。

这令曾、林二人有些叹气。

其实朱厚照也没办法,他不是一定就要把老人家排除在外,他是想交给他们……可这表现总归是差了一大截。

似今天张池提的问题,其实第一次当着皇帝的面的时候就可以解决的。何必又要兜这个圈子。

而张池一方面是有些兴奋,一方面也是有些惶恐。

兴奋是因为他与宋衡一样接到了一项特别任务,他的名字更是通过京城规划司进入了皇帝视线,以后只会是更多的差事,做得好青云直上自然不是问题。

当然做不好,那就自己认命,谁也别怪。

惶恐则是因为曾鉴和林瀚毕竟还是一部尚书。

他本想去说点好听的话。

但是曾鉴和林瀚似乎也羞于见他,匆匆忙忙便离开了。

内侍告诉朱厚照的时候,朱厚照也有些无奈,

曾鉴、林瀚、张敷华这些人都不是那种奸邪的性子,其实还是正派人物。

从弘治年间就开始的这种所谓‘众正盈朝’,诞生的也有许多这样的大臣,后来前任致仕,他们多是靠着名声被人推举出来。

推举他们的要么是王鏊、要么是内阁三人,所以他们确实也都不奇怪。

至少没有表现出对张池的恼怒和嫉恨。

可就是……脑子不够活。

也就是忙一些选秀、皇帝大婚以及科举这种传统政务不是问题。

可惜了……

不过为政者,不能够有妇人之仁,作为皇帝,他可以后面说点话宽慰宽慰,却不能够为了照顾他们的情绪而把正儿八经的正事交给他们。

这件事弄成这副模样其实蛮尴尬的,平白也给张池增添了些难度。

但正德元年已至,新老交替过程中总会有这么一回。

朱厚照甩甩脑袋不去想这件事了。

不管是藏书园也好,还是藏书楼也好,实际上花不掉他四百万两的银子。当然因为并不收费,所以后期的管理成本是在的。但如果一个朝廷连负担一个藏书园都觉得财政压力大,其实这国也没必要治了。

说到底,这并不算个大事件。

真正花钱如流水的又比较需要的,还有一项。

便是修路。

一千多年以前的秦朝所修筑的秦直道就是又宽又好,那些路沿用至今都没有问题。

而如今朝廷开海、京师大建,各种措施都会使得商贸流通速度逐渐加快,规模逐渐加大。

修路的重要性是紧迫性也自不必提。

但这个任务,更加繁重。

朱厚照在乾清宫思量了一会儿,随后先写了另外一道旨意。

因为实际已成熟了,

——赵慎的奏疏到了以后基本上揭露了两淮运盐使司的腐化,邹澄这个人,不管他疯不疯,其死罪已定。

这家伙装了半天,其实发现没有人理他,正不正常都给他一刀砍了。估摸着应当挺难受的,死就算了,还死成了个笑话。

而这样一来,顾左脱罪则名正言顺了。

至少当初他参邹澄等人的事,皆为事实。

于是皇帝把侍从室严嵩叫过来去传旨。

严嵩还在上次张永的事情里没有出来,从这几日的情况看来,皇帝的重心已经开始转向,盐法里面怎么抓人他不再过多细问,而变成了司礼监和内阁去争斗的事。

这样一来,严嵩便能确定,放权刘瑾、调回张永再加上重病在床,这就是一个故意做的局。

其妙处就是这场病,

这场病生得实在太巧,也实在太妙。

因为生病,可以是完全放手给刘瑾的理由。这就是巧,巧到刘瑾自己也会觉得皇帝是因为生病了,管不了那么细。而不会去想皇帝是不是在给他挖坑。

也因为生病,刘瑾做得再过分,也不会是皇帝的过错。毕竟两个大夫、再加几个药炉子在那一直冒着烟呢,人都病得昏昏沉沉的,你说有啥办法?这就是妙,妙到毫巅的妙。

所以严嵩对皇帝是既敬又怕,

这是一个连自己生病都利用的人!

哪怕是顾左入狱,这又何尝不是保护他?

现在盐课之桉杀了这么多人,各种争斗还在继续,而顾左则置身事外,完全不受影响。

除了赞叹皇帝的手段以外,

他也真不知道要说什么好。

大事小事都在掌控,这是真正的帝王。

“……宣旨以后,你送他回府休养,叫他这几日不要入宫。韩尚书可能有些事情都没有告诉他,你和他讲吧。”

“是。不过…陛下要微臣具体说什么?”

朱厚照仰头做了些思考,对于顾左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你就和他讲…朕这段时间以来在做什么。扬州又是什么情形。具体的,你来掌握。”

皇帝偏头看了一眼年轻、且看似老实的严嵩。

此人应当是具有这个水平。

“微臣,遵旨。”

严嵩心紧着,把这个差事接下来。

心里则想,什么叫‘你来掌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