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朕乃一代圣君 > 第323章 红薯行动

朕乃一代圣君 第323章 红薯行动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04:38:08 来源:笔趣阁

“陛下……大明天朝上国,海外则为蛮夷之地,用抢,实为不妥。”

听顾左这样讲,朱厚照一时愣住。

这……

“那就不说抢,说换。”皇帝有些哭笑不得,“海贸海贸,贸易本身就是相互交换。咱们大明的宝贝,他们见了也是眼热的,所以才常常高价哄抢。”

“皇上所言极是。”

顾左头一次看到所谓的红薯,便问:“陛下,不知此物有何妙用?”

“朕也是在一古籍上所看,说海外之国有红薯一物,抗旱易活,产量颇高,可食之。”

“喔?有如此奇物。”

“等朕找回来,再与你详谈。现在你们先退下,礼卿,不夜城的事盯牢。收不回租金,少府的银子可就白投了。”

“是,陛下放心。”

送走了这两位,毛语文也差不多被宣进宫。

时间很晚,但朱厚照不想拖到明天,三两句话吩咐下去就好了。

而且也因为红薯的事情,他相当重视。

老实说,即便今天已经拿在手里了,推广也尚需要几年的时间,真的形成粮食产能的跃升,说不准都是七八年后了,更何况,他现在连影子都没有见到。

好在现如今朝廷开海,海内外的交流增多,锦衣卫想安插几个人到商船之上也轻而易举。

所以仔细一想,还是交予毛语文。

除此之外,作为皇帝他对于海外之国的了解仅限于他从上辈子所带的记忆,而且还不知道记忆对不对,这其实也令人抓狂。

所以实际上毛语文是接到两个任务。

其一是派人前往海外了解各海岛之国的国情、军情。其二是找到红薯并带回来。

真实的历史上,西班牙人的确对这种作物的外传进行了控制,反正这些白人进行各种封控已经是老传统了。

“朕想制定一个行动,由北镇抚司执行。前段时间朝廷将锦衣卫改组,其中最重要的北镇抚司在你的手上,且原先锦衣卫就有刺探军情的职能,以往海外不足为虑,但朝廷开海之后与海外之国交流增多,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所以你要选派一精锐小队跟随梅记的商船南下。”

朱厚照把之前拿到的红薯的画拿了出来,“去那边以后,想办法寻找这样东西,这个是可以种的,种出来可以吃,而朕,要活种子。记住了没?刺探国情以及寻找此物。这件事你要亲自关心,亲自挑选人员,也决不允许走漏消息。此次行动便命名为红薯行动,明白么?”

皇帝说得语气不轻,毛语文其实没太搞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只是略带懵得接过了这幅画,“陛下,此事既然重要,不如臣亲自去?”

“唔……倒不必。”

因为本身那个姓孟的也在寻找。

锦衣卫也去寻找。

两手准备,足够了。

毛语文是不是亲自去,不是关键的要素。

“你还是留在这里,今年想必事情也不少。朕还是需要你。”

毛语文听完心里大受鼓舞,“既如此,臣便派遣三个小队,每队七人,全部分头行动,就是丢了命,也要完成陛下的交代的差事。”

三个小队这个执行方案倒不错。

朱厚照一时间倒没想到,因为他渐渐习惯了直接盯住某个人,具体怎么完成那是他们的事。

其实除了要尽快引进种子,本身也可以做些准备。比如说推广种植的过程其实可以提前先准备。

从成化到弘治正德年间,皇庄的问题逐渐凸显,文官对此意见很大。

只不过朱厚照又是开海,又是不夜城的,花里胡哨搞得太多,某种程度上使得皇庄倒成了件容易被人忽略的小事。

实际上,皇庄到可以作为先行示范的点,一旦看到实效,事情做起来会容易许多。

这个念头在朱厚照的脑海里闪过,于是叫来严嵩。

“陛下。”严嵩在毛语文的边上也跪下。

“忽然想起来一个事。等…过段时间吧。”朱厚照摸着下巴思索,“过段时间你记得提醒一下朕,朕要全面看一下皇庄之事,包括面积,区域,目前的情况。你下去以后先做调查,准备好。”

“是!微臣遵旨。”

毛语文在仔细端详了一下手里的东西,说是能吃,反正他是没吃过的。

“……红薯行动以从婆罗洲的海外之地带回种子为最高目标,三个小队既然分头行动,为免他们互相争功,互相破坏,你可以放话下去,只要事成,这二十一人朕皆有重赏,若是有谁不幸殒命,其妻儿父母也都由朝廷供养!”

听这意思竟然是这么重要的事,说得毛语文自己都想亲自去立功了。

“微臣明白!”

朱厚照在乾清宫来回转悠,再想不到什么但也无法完全放心,“你可有什么建议?”

毛语文想了想低头说:“这幅画……似乎是女子所绣,微臣斗胆,像是什么人给陛下的吗?”

“一个民间女子,应该在梅可甲的府上。”

“臣,想见见她。”

朱厚照略作思量,“行。不过她没有罪,你不要拷问。”

“陛下放心,臣自有办法。”

“好,那此事便由你全权负责。”

毛语文接了任务,感觉又焕发了活力。

江西、浙江的事情之后,他歇了将近两个月,都快要闲出病来了。人一闲还容易胡思乱想,害怕皇帝会不会对他有什么不满意。

今天见过之后,一切阴霾便一扫而光。

如此重要的事情,还是委任于他,北镇抚司还是皇上用得最舒服的一把刀。

乾清宫里,朱厚照看完最后几封奏疏就准备歇息,

有刘健上的一封请罪疏,他说自己年纪大了,连续站了六天实在支撑不住,而且心系山东百姓,想早一日回到山东,处理政务。

朱厚照看到的时候略微沉吟,

“刘瑾,”

“奴婢在。”

“刘希贤有子嗣么?”

“回陛下的话。希贤公有三子,但其中一幼子早幺,另外两个儿子皆不寿,还有两个孙子,可惜长孙也不寿,到眼下这个时间点只有个小孙子随他左右,四处奔走。”

“比李阁老好些,至少还有一个孙子。现在是什么身份?入朝为官?”

“什么身份……”刘瑾仔细想了一下,“应当不是官身,上次听说考了个秀才。”

“行,朕知道了。”

他这么问也是有目的的。有明一代,皇室会恩荫这些臣子的子孙,这也算是一种奖赏。只不过眼下刚升他为巡抚,其实赏赐也不必如此密集和频繁,日后再说吧。

对他来说,有这样一个人牧守山东,足够放心是最重要的。

而对于刘健来说,他的大朝会已经结束了,第七日的军备不能说和他没关系,但作为一个失去了政治前途的前朝老人,他在这方面提意见属于自取其辱,没有意思。

老实说从今往后除了山东的事,其他的事他说任何一句都是多余。

这应该就是上一封奏疏的意思。

看来他是知道自己要终老山东了,

毕竟是内阁首辅,把握皇帝情绪和朝政的心思还是细的。

所以这个晚上,刘府在收拾东西。

他的小孙子名为刘成学,也二十来岁了,看到此情此景觉得奇怪,“爷爷,这么晚了宫里都没个回话。没头没尾的,明日不出现在大朝会会不会显得不敬?”

刘健躺在一个摇椅上,一晃一晃的。他老了,老人的情绪好像就容易泛滥的样子。所以他也能体会到皇帝当时说那些话的情绪。

很多话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一个语气、一个眼神他都能读出话来。

皇帝很…怜悯他,

原本应该是很厌恶他才对,但皇帝竟然流露出那种情感。而且所谓的先有孔、后有刘,说得容易,实际上他不把这条老命扔在山东,怎么做得到?

所以说,皇帝在怜悯他的情况下,依然决定将他留在山东。

就说明一件事——他来京城,就是碍事。

这些事,其实想不到也就想不到,算了。但他想得到,而且虽然说也没什么特别大的意见,但想透其实还是有些怅然若失……

“皇上,他什么都知道。”刘健闭着眼。

小孙子有些不明白,“什么都知道?”

“是,圣上他知道爷爷敬不敬他。”

“真的?”

“成学,你要记住。今上是可比太祖太宗的圣明贤君。自古明君,哪个不为臣子所敬?”

躺在摇椅上,刘健忽然追忆起了以往,他曾经想过要和皇帝通力合作,共同为大明的百姓做些实事。可惜,天不遂人愿。

老人家眼睛一偏,看到给他捏腿的小孙子有些出神,“你是不是想要见陛下?”

“……恩!孙儿读史书,每读圣君在世,必是热血沸腾。今上可追先祖,孙儿心中也是极为仰慕。若是能有机会见一英雄,那也是一大快事!”

“会见到的。”刘健幽幽的说,他心里知道成学资质平庸,虽憨厚老实、用心治学,却总是不得要领,想必将来也是难成大器。

所以大概要靠他干得卖力一点,这样,等到他死的时候……说不定就有见到皇帝的机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