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朕乃一代圣君 > 第322章 继续发展

朕乃一代圣君 第322章 继续发展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04:38:08 来源:笔趣阁

第三日的取仕、第四日的吏治、第五日的开源节流再加第六日的不夜城。大明的官僚精英聚集一处议定各项议题的方方面面。

取仕,定下的是正德元年朝廷要加设一科科举,为了方便全国各地举子赶赴京城,所以定在十月举行。

浙江集体革功名的事情是为了开海不错,但负面影响也是有的。所以这个举措是要笼络天下士子。这件事与河工一样,不难,象征意义占了一半。

至于吏治,并非是这个时候开始反**,而是要在去年的基础上继续减少冗员,尤其是京师。另外,就是倡导实务型工作作风,并与书院相结合,尝试培养技术性官僚。

这其中的执行主体就是少府。少府在书院开设度支学院,所培养的人才可以效力于少府,也可以自办商业。

考虑到这个时候的商人地位,第二种选择几乎没有人会去做,朱厚照只是留个口子。

开源节流,也属常规。无非就是宫廷用度、王府建造进一步削减。说起来,明中期各地王府的营造其实也是一笔开支,有些王爷闲着没事把自己的府邸修得和宫殿一样,在这一点上,朱厚照是要抠门的,他所能忍受的极限,就是朱元章定下的俸禄,再多,他忍不了。

不夜城稍微复杂一些,因为这整体上属于一种新生事物。

不要说经办的官员,就是朱厚照自己都没尝试过在古代搞出这么一个东西会怎么样……

首先这个区域面积是比较大的,整体上属于一种长方形,两个边贴着城墙,东西宽1.6里左右,南北长2.4里左右,因为城墙关系,所以只设西、北二门,其中西门为主门,另外有运送货物的辅门一处,此处大门不对行人开放。

不夜城内有纵向长街两条,横向短街三条,其中央处为圆形三层建筑,是最高点,其余各处为两层结构。有商铺112间,允许一切形式的商铺,包括,妓院。

事实上,教坊司就在其中开设妓院、赌场各一家。

少府之下,成立不夜城这个官方名字,所有商户租赁商铺都要与不夜城签订契约,先付租金,后经营。

少府不夜城本身也具有行政职能,设立商品监检司,所有商监检司品从辅门进入,由监检司抽检核查,确认无误后,签字放行。

如果将来出了问题,那么就顺着商品去找商家,寻着商家去找签字的监检人员。

地方小,稍微好管一些,所以控制起来并不困难。

朱厚照在这些方面参与很深,他得帮着一起想办法,不然大明的这些官员怕是没办法弄清楚。

其实像是这些地方,一个是食品的安全和品质,一个是安全与秩序。

有这两点,其他的即便有些问题,也可以解决。

安全也不必说,京营进驻,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在不夜城的角落,共建四处宅院,宅院内院落假山、溪水园林一应俱全。…

京师梅府已经付银2万预定一处,考虑到梅府和皇家的亲戚关系,说不定以后朱厚照也可以进去住两天。

不夜城的整体风格偏向豪奢,与现如今朝廷倡导节俭的风气有所相悖,所以引来一些言官反对,但不夜城前期兴建用工两万余,此外还有一些‘下游供应链,,整体可使十万百姓有业可依,这是很硬的事实,不容反驳。

再有,不夜城要使用大量煤油、蜡烛等照明物,另外,为了满足消费,各地商品将加速流入京师,一个崭新的城市格局已经可以期待。

因为不夜城的带动,京师南城聚集了数万居民,这些百姓沿河而居,又带动这一片的商业,使得南城更加热闹。

梅氏在这里建酒楼、开布行,远近商人也将酒馆、药堂开到这些地方,人多便带动更多的商业,包子铺就是最多的。

这一点也是不夜城的好处。

古时候没有大城市病这么个新鲜说法,人员聚集、商贸繁盛,这就是盛世。

不夜城,定在八月开营,现在各沿街建筑都在加紧施工。

动作快的反而要朱厚照开始筹划,万一建完了,无处用工,这些人又该怎么办?

他总不能到处去建这些建筑,总有一天商业和住宅都会饱和,那么多人工只会盖房子,等到无房可盖的时候,朝廷可就没办法养着他们了。

所以他在第六日的晚上,就召顾左和梅可甲入宫,一同商讨。这是切切实实为民谋惠之举。

“朝里的臣子与朕进言,说农为本、商为末,现在京师里有太多浮业之人,他们不事生产,而热衷于做工,因做工不受天时限制,没有所谓的农闲时节,做一天工便得一天工钱,且天旱也好、不旱也好,总归是有进项。长此以往,百姓岂不是争相做工,落得个无人耕种的境地?礼卿你以为如何?”

顾左如今越发稳重,他回禀说:“人皆逐利而生。做工或是种地,百姓自己知道哪一种更好,自然是由他所去。百姓好,朝廷如何会不好?反过来说,百姓不好,朝廷又能得什么好处?此其一。”

朱厚照点点头,逻辑还是清楚的。

“其二,我大明如今的境地,只有人等地、没有地等人,若真有无人耕种的土地,那臣与陛下今晚便不必商议,只需将这些做工之人遣散回乡,分与土地,岂不是万事大吉?”

“不错。让百姓种地,但却无地可分。这也当真是个笑话。”

现如今北直隶周边,土地兼并严重,毕竟京城里衙门多,哪家哪户不得占上个百亩良田?

再有,其实目前的老百姓还是万分看重土地,但凡有一点余财,那都是回乡购买田地,哪里会有有地不种的人家?除非是过不下去。

【鉴于大环境如此,

“陛下,少司徒……臣有一言,却不知当讲不当讲。”

梅可甲缓声说道。

“说来即可。”

梅可甲说道:“陛下所忧虑者,乃是不夜城完工之后,两万余做工之人的去处。对此,臣有上中下三策,下策便是鼓励臣这样的民间商人更多的营造,将这些工人消化于民间,否则便永远是朝廷的负担;中策便是换个地方,再建一个不夜城。应天、杭州、苏州、开封、洛阳……处处皆可。”

“上策呢?”

“陛下、少司徒,可还记得船厂船工不够?”

朱厚照眉头一抬,到底还是大商人,他似乎抓住了什么。

梅可甲微微低头,“多的地方往不够的地方纾解,虽说是麻烦了些,但一劳永逸且一箭双凋。”

经提醒,朱厚照就能想到办法了,“开设技校即可,先期可以免费,正好也可解决船工不足的问题。”

“如此,百业皆可兴旺!”很简单,既然可以引导这些人去做船工,那自然可以引导去做别的营生,“怕只怕,有些人故土难离,会不愿意。”

梅可甲低垂着眼眉,“少司徒,许多人到京师来本来就已经离了故土了。且丢了土地的百姓,都是为了求一口口粮。愿不愿意不是他们考虑的事情,如何凭一技之长有一个营生,这才重要。”

朱厚照忍不住笑了一声,他想到一句话。

穷人,没有选择权。

“这是个办法,且眼下刚入三月,大约要有半年的时间,你们两人又各经营一处船厂,下去以后便在不夜城建造之地宣传,因为这里的营造结束以后,朝廷将不会再兴建如此大规模的建筑。船工的学习以自愿为原则,对了,每日工钱要写清楚,可以累进,学徒、出师、熟练分别对应不同的工钱。”

“就眼下来看,朝廷绝不止就在三处设市舶司,海贸的规模一定逐步扩大,所以船厂不仅要造更多地船,也要鼓励造更大的船!”

“是,遵旨!”

创造就业、鼓励创业、再规范就业市场……

朱厚照在小农经济的环境里,千方百计的搞些花头。只可惜经济的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比如说,到目前为止,也就只能通过与外部的贸易来创造变化,造船就是因海贸而起。

而在内部,一谈起来还是河工、种地,其实有些无奈。

提到这个他想起来一事,

“上次你入京时,带回来的那姑娘,叫……叫……”

梅可甲心领神会,“回陛下,是叫孟樱。”

“喔,对对对。”朱厚照掐着腰,“她父亲应当从监狱里放出来了,联系上没有?能不能带回来可培育的红薯?”

“陛下,婆罗洲远在海外千里之地。而且近来臣听归来的海上商人说,红夷对此物进行了管控,不允许随意将其带离其岛。”

“有管控?那岂不是说明婆罗洲就有?!”

顾左和梅可甲有些奇怪于陛下的思路,但其实仔细想来,也不是不对,“……应是如此。”

朱厚照龙颜大悦,大手一挥,“宣锦衣卫!管控怕什么?朕只怕它没有!

只要有,抢也要抢回来!”

这可不是谈温良恭俭让的时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