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面首开局 > 第一百三十九章 躺枪的任命

大唐面首开局 第一百三十九章 躺枪的任命

作者:隐剑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9 19:43:33 来源:笔趣阁

时间进入二月。

朝中将迎来一次重大的事项:科举,就将在月底举行。

对于万千读书人来说,科举是一次成为人上人的宝贵机会。

而对于朝中的党争势力来说,这其实是一次分蛋糕的事情。

唐朝科举明目不少,不过以进士科和明经科为主。

科考是由尚书省举行,考官则主要由皇上任免。

往年科举考官,皇帝在过完上元节后便会定下,只是今年出了些意外,到现在还没确定。

“相爷,离举试还剩下半个多月,陛下迟迟未定主官,是不是要提醒下?”

王鉷坐在一旁,看着那边正在精心浇花的李林甫询问道。

李隆基和杨贵妃去华清宫久住,朝堂事情基本不怎么理会,王鉷担心圣上忘了任命主考官的事情。

主考官定的越晚,越容易影响他们这些人分食科举取士这块蛋糕。

往年待陛下定好考官后,王鉷等人就可以提前做好工作,划分取士的名额。

科举确实能够为大唐取天下有才之士,但那是李林甫未当政前。

李林甫把持朝政后,科举取中的大部分名额其实都已经被权贵党派瓜分完毕,只留给普通读书人很小一部分。

“王大人,急什么,不管到时候陛下任谁为主考,该取的份额无论如何都不会少了你的。”

李林甫淡定的给自己心爱的几盆春兰浇水后,再除草除除虫。

这种本是下人做的活,李林甫却每次亲手为之,称之为雅趣。

这几盆春兰可是他的最爱,最为珍惜的品种。

李林甫甚至不惜花了几万贯为他们搭了个最近新流行的透明琉璃温室。

“相爷说的也不错,只是我在担心杨家一脉。杨国忠现在在朝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了,若是不适当压制一下的话,恐怕将来成后患。”

王鉷很清楚,近年以来,朝中已经有不少墙头草聚在了杨家的庇护下,隐隐有与李相抗争的意思。

若此次科举被杨国忠一党把持,往后的几年杨党势力会更加庞大。王鉷还等着李林甫老退后登上宰相的位置,自然不希望看到杨国忠势力膨胀。

王鉷心里想什么,李林甫很清楚,他更清楚王鉷哪怕现在势力极大位高权重,圣上也不会让他接任宰相之位的。李隆基心中的继任人选是杨国忠。

不过,李林甫并未点破,杨国忠坐大,也是他头疼的一个问题。

只要杨贵妃不倒,杨国忠基本就不大可能失宠,李林甫能做的就是尽量限制杨国忠实力壮大的速度,寻找合适的机会削弱。

“联名上折吧,举荐几个人选进去,送到华清宫去。”

李林甫给出了结论。

华清宫。

当今圣上和贵妃嬉戏泡温泉的好地方。

李隆基和杨玉环到了这后又过上了双宿双飞,奢华**的生活。

看看山,泡泡澡,喂喂鱼,瞧瞧鸟。

两人重归于好,乐不思蜀!

杨国忠也早就赶着来到华清宫伺候,要说贴心,除了高力士便是杨国忠了。

“陛下,这是李相让人送来的折子。”

高力士捧着奏折向正欣赏贵妃舞蹈的李隆基轻声道,杨国忠则正在替陛下斟酒。

“有什么要紧的事情么,让李林甫自己处理便是了。”

“是关于月底科试的。”

得了提醒,李隆基才想起月底有科举,连忙取过奏折。

见圣上翻阅奏折露出了思考状,一旁的杨国忠上了心,知道李林甫等人定然是向陛下推举了考官。

“陛下可是为科举考官任免思虑。”杨国忠很小心翼翼道。

“不错,李相推举了几人,朕觉得有待斟酌,国舅可是有看法?”

李隆基行的是平衡之术,知道李林甫举荐的人肯定都是他那方的人,不利于相互制衡,因此主动问杨国忠,就是想平衡一下。

“既然陛下问到了,臣倒是有个人选。云阳县男陈子墨才名享誉大唐,在读书人心中有着极高的威望,臣觉得他不错。”

杨国忠的想法也很简单,找个自己人添上去,而自己这边有才华名望的就只有陈子墨了,因此将他推了出来。

李隆基想了想,觉得陈子墨才华能力肯定是够的,也帮了自己不少忙,可终究年轻了些。

于是道:“陈县男确实有才,不过资历浅了些,任主考不妥。这样吧,梁师礼为主,他为副好了。”

“全凭陛下做主。”

实际上,以陈子墨的身份,当科举副考的资格仍然是不够的,但既然是杨国舅推举的,本着制衡的目的,李隆基也就这样安排了。

于是乎,年仅二十四的陈子墨就十分荣幸的成为天宝十载科举副考官。

李林甫和王鉷收到圣上对奏折的批红和指示后,露出了小小的惊讶。

梁师礼被任命为主考官并不意外,令人意外的是陈子墨竟然被任命为此次科举副考官。

此时王鉷不得不提高对陈子墨的重视了,这小子爬的也太快了,陛下很明显在有意的提拔他,往后又将是朝中一劲敌。

“相爷,这小子怕是要起了。”

李林甫没有回话,他也意识到陛下又要给杨党添上一干将,看来是铁了心要让杨国忠达到能和自己抗争的实力。

“那这份额怕是不好办?要不让人上个折子,就说陈子墨太年轻,资历不够?”王鉷又追问道。

老狐狸摇头,他了解李隆基,已经拍板的事情,也只能这样了。

“就这么着吧。”

很快,长安聚集的应试考生们都知道了此次主考是梁师礼,副主考是陈子墨。

陈府很快就接到了许多考生的拜帖。

在大唐,科举是允许“走后门”的,考生门可以在考试的前后拜访考官,这是一种常态,并不会被人诟病为舞弊。

因此,有大量考生都向陈府递名帖或者诗词文章,请求拜见陈子墨,以此来获取考官的好感。

除了考生外,也有不少权贵官员递了帖子,目的也都不纯,为的也就是取中的名额。

科举最初目的是唯才取士,不过到了现在,已经有许多不成文的规定,暗箱操作的事情屡见不鲜,内里充满了交易和人情。

不过这些考生都没能见着陈子墨,因为陈子墨压根不在府中,他此时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被任命为科举副考了。

陈子墨并不在长安城内,而是在云阳县封地梨西村,正过着地主生活。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