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面首开局 > 第一百三十八章 落幕

大唐面首开局 第一百三十八章 落幕

作者:隐剑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9 19:43:33 来源:笔趣阁

马车哒哒哒的走在长安街道上。

陈子墨与杨鸳鸳一同前往大明宫。

今日,他们收到了宫中娘娘的邀请,贵妃娘娘多日未见到堂妹,让陈子墨陪同入宫。

杨鸳鸳还是第一次入宫,每个地方都显得稀奇,紧跟在丈夫身边,偶尔低语几句。

平日那个叱咤风云的夫人风范不在,俨然成了个小媳妇模样。

这不能怪杨鸳鸳,每一个人第一次来到封建帝王皇宫的时候,都会产生些自我渺小的心理,陈子墨第一次来时也有这种感觉。

封建统治的严苛等级,从建筑上就会给普通百姓带来压力。

到了御花园外,裴力士接管了领路的工作。

“陈大人,陈夫人,请跟杂家来,娘娘等着呢。”

“有劳裴公公了。”

就在昨日醉酒的御花园,杨贵妃摆下了吃食和果酒招待来客。

见陈子墨与杨鸳鸳到了要行礼,杨玉环连忙摆手制止。

“快免了,免了,都是自己人,不用在意这些虚礼。妹妹,可有阵子没见你了,快来坐。”

杨玉环主动拉过堂妹的手,牵着坐下。

两姐妹许久没见,自然有许多话题要聊,陈子墨只能坐在一旁吃着果干,偶尔搭一两句话。

两女都是极其诱人的女子,看着她们两人聊天何尝不是一种享受。

陈子墨暗自比较。

从容貌上来说,杨玉环无疑更胜一筹,气质高贵,脸型圆润。

而杨鸳鸳容貌也不差,脸上自带一股媚意,魅惑天成。

两姐妹聊了许久。

“妹妹还没逛过御花园吧,我让鹅儿带你游览一圈吧,正好我有事和妹夫说。”

杨鸳鸳看了眼丈夫,得到点头同意后,于是便跟着宫女附近游览去了。

“娘娘不知道有什么话想问下官?”

杨玉环支开杨鸳鸳和其他人,只留下陈子墨,当然不可能是对他有想法,而是涉及到了什么很秘密的事情。

“子墨,本宫一直当你是自家人,你告诉我,前几日你和陛下到底说了什么?”

“额…”

陈子墨不明所以,就听贵妃继续道。

“这两日陛下与我的态度大变,自你那日御花园与陛下谈过后,就没来过昭阳殿了。大将军被下了封口令,可你没有。”

陈子墨这才知道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杨玉环被冷落了。

李隆基到底是怎么想的,陈子墨不知道,不过还是可以猜测个大概。

杨玉环是杨家的参天大树,只要她不失宠,杨家就不会倒,自己这半个杨家人也可以暂时安稳。

既然玄宗没给他下封口令,陈子墨自然选择将当日的事情如实相告。

“娘娘,事情就是这样,想来是陛下心有芥蒂,因此才会这样。接下来就要看娘娘如何消除陛下心中芥蒂了。”

杨玉环听后也是惊讶了,没想到当日的事件竟然和前夫有关。

这就整的有些尴尬了,杨玉环曾经和寿王也是十分恩爱,不过那已经是多年之前的事情了。

现在物是人非,两人身份地位已经变了,只是没想到前夫哥竟然还没放下,对陛下的怨恨如此之深。

原来症结出在这,想来三郎定是心里有了芥蒂,因此才一直躲着自己。

“子墨,那你觉得,本宫该怎么办?”

杨玉环看着眼前俊朗的年轻妹夫,提出问题寻求帮助。

陈子墨思考了下,回道:“娘娘应该主动和陛下敞开心扉沟通一下,表明态度。可以缅怀下已逝的惠妃娘娘,请求陛下对寿王从轻发落,彰显娘娘的大度。尽早将此事揭过去,陛下才能与娘娘恢复如前。”

经陈子墨这样一点拨,杨玉环豁然开朗。

“不错,陛下必然是想起了惠妃,顾念于寿王的父子情分,内心有些内疚吧。那确实该由本宫来抚平此事。”

“本宫这就去。子墨,你陪鸳妹逛会御花园吧,本宫就不多陪你们了。”

杨玉环吩咐一声裴力士让人好生招待便走了。

御花园的景色尚可,陈子墨陪着杨鸳鸳简单游览一圈后便出了宫。

“相公,娘娘刚才和你说什么悄悄话来着?”

女人总是充满了八卦的心思。

陈子墨玩笑道:“娘娘是在向我求经,怎么把你养的白白胖胖,水嫩红润。”

有些事情,还是不说为好。

“不正经,不说算了。”

杨鸳鸳狠狠的睕了丈夫一眼,她太清楚自己丈夫每次不正经就是这个表情。

“相公,御花园风景挺不错,咱们要不要也弄个园子。”

“咱们有个更大的园子。”

“哪?”

“云阳县啊。我准备在封地搭几间瓦房,以后我们偶尔可以住上一阵子。”

“好呀,我们可以把那作为第二个家。等我们有了孩子也老了的时候,就搬到那去享福。还有还有…”

杨鸳鸳想的很远,对未来日子充满憧憬。

陈子墨应着的同时,心里却琢磨着,那得不让安史之乱发生才行。

想到安史之乱便想到了罪魁祸首安禄山。

陈子墨一直留意着安禄山的动向,听闻安禄山六月份将来长安述职,考虑到时候是否设计将他直接做了。

当然,这暂时只是想想罢了,乱世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安禄山,而在于李隆基,中央集权统治对于外族将领过于信任和放松,已经失去了控制。

没了安禄山,也会有别的人冒出来,只是时间点的问题罢了。

两日后,宫中突然传出旨意。

陛下和贵妃娘娘感念武惠妃,打算在三清山为武惠妃盖一座道观。令寿王李瑁前往督建,建成后守观五年,以缅怀惠妃。

之后,李隆基与杨贵妃搬去了华清宫。

百官们对于这样一个旨意不明圣意,就是连老狐狸李林甫也揣测不明,只能把它当成是圣人心血来潮的想法。

只有陈子墨清楚,李隆基是对上元节的事情真正的结案了。

或许是李隆基顾念父子之情尚未冷血,又或则是杨玉环的求情起了作用。

寿王李瑁夫妻被遣出长安,前往三清山五年,算是对于寿王的惩戒。

一切归于平静,陈子墨又回归了摸鱼的生活。

他现在是殿中丞兼着侍御史,殿中丞属于殿中省,类似于中央办公室秘书。

然而陈子墨特地询问过了,他这个殿中丞其实只是挂名的罢了,干拿俸禄不干活的那种。

所以去不去御史台点卯完全看心情,而他的心情嘛,一直不太好。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