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鬼谷双子门 > 第七回 感灵异姬俊得四子 禅大位帝尧让三贤

诗云:巢父无家累,缘枝自筑巢。临流方洗耳,闻响已捐瓢。举世皆宵小,丈夫属尔曹。山中得逸意,暮暮与朝朝!开篇诗道罢,书接前文。按下月宫传说,复说世间之事。且说帝喾部落,据《春秋纬》中《命历序》所载,共传十世君王,延续四百年,《易纬》说是三百五十年,可谓上古时期太平盛世。帝喾治国,博爱于人,让民获利,以诚信仁德以治天下,且明察善恶,为历代帝王推崇。帝喾非常喜爱音乐,命乐师咸黑制作九韶、六列、六英等曲,又命乐垂作鼙鼓、钟、磐等乐器,使六十四名舞女穿着五彩衣裳,随歌跳舞。音乐合鸣,凤凰、大翟等仙鸟也都云集殿堂,时谓只因帝喾德行高尚,方能招来凤凰。

帝喾能为天下共主,始于献计平乱,得封辛侯。当初颛顼在位,九黎叛乱,听说姬俊多智,就向其请教平乱之策。姬俊说道:“九黎来攻,我若硬拼,必然顾此失彼,难以取胜。然九黎都欲独吞我国,彼此之间必然互不相让。若施离间令其互斗,则可逐个平灭矣。”颛顼大喜从之,便派人分别到九黎国中挑拨,很快使其彼此之间发起战争。颛顼因风吹火,渔翁得利,从而毫不费力,迅速平灭九国之乱。因姬俊献策之功,就将其封在辛地,命其为有辛部落之长。时因水灾频仍,有辛百姓不断迁徙避水,不能安居乐业。姬俊见此,便到西昆仑登天,跟昊天玉皇大帝辩理道:“天既生人,为何又故意与人为难,不使其安生?”玉皇无言以对,便派天神下界,将辛地抬高,位于水面以上。从此辛地百姓不必再到处迁徙避水,得以安居,本国便称高辛,姬俊便被称为高辛氏。继颛顼成为天下共主之后,又称帝喾。

帝喾元配王妃名唤姜嫄,乃神农氏之后。姜嫄虽为王后,也常带侍女外出摘果,以奉自食。便说这一日,姜妃行于森林之中,忽看到一个巨人脚印,由是好奇心大起,便似当年人类初祖华胥一般,上前踩了那么一回。则回到家中不久,便即发现自己怀孕。十月期满,瓜熟蒂落,便就生下一个儿子。姜嫄知道儿子来路不明,以为是妖,遂不敢使帝喾知道,就亲自抱出宫去,欲将其丢掉。先恐被人看见,不敢走远,便将孩子抛入隘巷;却又不舍,自己躲在巷口偷看。可煞作怪!只见隘巷中过往牛马见到襁褓,皆都自觉避开,绝不踩到婴儿身上。姜嫄于是复将孩子抱起,远走到城外旷野,放在平林之中。但被平林伐木者见到,为孩子铺褥盖被,喂以鹿乳;复又认出襁褓图案,将婴儿送回宫中。姜源又将婴儿抛到河冰之上,只见飞来一只大鸟,用羽翼将婴儿盖住,防其冻僵。姜嫄见此,以为神示天命,便将婴儿抱回,精心抚养。因本要抛弃,故起名为“弃”。因系生于稷山,后来改名后稷。

对于后稷由来叙述,早初见于《诗经·大雅·生民》。依据其说,弃被母亲姜嫄抱回扶养,渐渐长大。为儿童时,便好农事,学种树、麻﹑菽类。成人之后,有相地之宜,善种谷物稼穑,教民耕种。其后尧为共主,听说弃之才能,举为农师,天下皆得其利,有大功于民。帝尧于是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后稷教民耕种,被认为是稷、麦创始人。《诗经》又详说收获、脱粒、加工食品过程,并以豆器盛而祭祀,尊祖配天,上帝享而大悦。

民以食为天,古人对土地及粮食自然非常重视,由此产生社神崇拜以及稷神崇拜。社神主土地,稷神主农事,后世用“社稷”代称国家,正源于此。周人皆尊后稷为祖先,同时保持对后稷农神身份崇拜。西周时期尚无黄帝及尧舜记载,只尊两位先王大禹、后稷。因说大禹、后稷皆为勤政而死,故大禹被奉为社神,后稷被奉为稷神。而到春秋后期,世人不再认可只有后稷一个农神,于是就诞生神农烈山氏说法。根据《左传》,晋人蔡墨称夏朝之前稷神是烈山氏之子柱,而商朝开始,稷神才是后稷。《礼记》将“烈山氏子柱”称作“厉山氏子农”,由此烈、厉通用,便与春秋时期厉国附会,成为厉地(今湖北随县)一带祖先神祗。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诸子托古改制,对古史有不同拟构,神农传说由此大盛。有巢氏、燧人氏、神农氏,观其名称便明显是历史进程缩影,而非首领姓字。神农氏就这样被制造出来,并且取代烈山氏成为最早农神。此时神农氏与炎帝还尚无瓜葛,分明当作两人对待。

是在汉代,神农氏终与炎帝合流。因传说神农是在黄帝之前,而炎帝又是黄帝手下败将,故在《世本》就有了“炎帝神农氏”说法。炎帝又作赤帝,在五行中本属南方,而厉国也在南方,故此炎帝又与厉山氏合流。东汉郑玄注《礼记·祭法》,提到厉山氏就是炎帝,到今天随县厉山镇还有神农故里之说,并常举行神农祭祀。神农因与炎帝合流,便全面碾压后稷,使作为周人始祖之后稷从此默默无闻。在《周语》中,西周有后稷官职,只主管农业生产,地位比司空、司徒、太保、太师、太史、宗伯都低。这当然不是西周现实制度,只能是春秋战国之后史官拟构。后稷既是周人祖先上神,则焉能沦为一个中等官职称号哉?周人真正记忆中先祖乃是不窋,但因无惊人业绩,便又将国人所崇奉稷神改造为后稷,并奉为始祖。

按下帝喾元妃姜嫄及其子弃,复说次妃简狄,乃有娀氏之女,又称娀简。传说简狄是为帝喾最宠爱妃子,但婚后两年余不孕。第三年,帝喾带简狄重游有娀,母亲见女儿久未有喜,心里焦急,就带她去女娲娘娘庙烧香求子。路过玄丘,妹妹建疵顽皮,怂恿姐姐一起下到山丘下玄池泡澡。两人正在洗浴,忽然一对燕子飞来,竟在池中石上产一彩卵而去。简狄生性好奇,以手取过,有心收藏,却因赤身**无处安放,只得含在嘴里。谁知一不小心,五色燕卵竟被吞入腹中。于是登时浑身酥软,就此有孕,其后生子名契,乃是商人始祖。

传说契与大禹,乃是同时代人。《史记·殷本纪》中说:“契兴于唐虞大禹之际,长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仍命契为司徒。”契因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商丘,因命其氏族为商族,赐为子姓。子者,即卵也。尧舜之际,契不但身为大将,而且发明刻木记事,即开创象形文字,刻在木片、木柱之上,用以记事。商族尊奉契为始兴之祖,因燕子是谓玄鸟,故称契为玄王。夏朝建立之后,商族为夏王直属部族;到契十四代孙成汤时,终灭夏建商。

按下帝喾次妃母子,再说第三妃庆都,乃伊耆侯陈锋氏之女。因帝喾专宠简狄,庆都成婚之后一直住在娘家,处境尴尬。因地位不如元妃姜嫄,宠爱不如简狄,故要想改善处境,便是及早受孕产子。由于日夜心想此事,便即感动上天。果有一天,庆都正在堂中闲坐,忽见有条赤红巨龙从天而降,刮起一阵大风,吹进厅堂;庆都以手遮挡,但仍将风信吸入肚中,因而成孕。十四个月后,庆都生下一子,取名放勋,即后来之帝尧也。放勋不但来路不明,长相也怪,据说眉毛都是五颜六色,人称“尧眉八彩”,便是如此。

如此以来,帝喾三妃皆生一子。姜嫄踩踏脚印怀孕,简狄误吞玄鸟蛋怀孕,庆都感赤龙吹风怀孕,三子似乎皆非帝喾亲生。且住!帝喾并非不能自行生产,因又有次妃常仪,正常与帝喾交合受孕,十月后亦产一子。帝喾自然大喜,便为亲生之子取名叫挚。挚者,是为亲自把握者之意也。其后常仪与另一次妃陆续怀孕,为帝喾先后共生一女八子,挚为长子。

列位看官!你道帝喾三次喜当爹,都遭当头棒喝,因何不怒?非是不怒,是不能怒也。若是不信,可回头观之,看此来历不明三子,背景何其强大。先说元妃姜嫄感应大脚印得孕,便有前车之鉴。因在上古神话中,人类创世祖先华胥氏也是踩上大脚印,然后生下伏羲、女娲及黎山老母三兄妹。而大脚印乃是雷泽中雷神应龙所留,由此推论,姜嫄所生子弃与伏羲一般,也是雷神之子。因周人尊弃为始祖,也便是雷神及伏羲一脉建立了周朝。

再说次妃简狄,因食玄鸟之卵得孕产子。今人皆谓玄鸟就是燕子,但也有考古学家及史学大家认为,玄鸟乃是黑毛凤也。其实结合商周时代所留玄鸟玉器,完全可以看出,商周时期燕子形象,竟与凤凰几乎一模一样。因商朝一族尊奉契为始祖,故此也就是说,是凤凰一族建立商朝。至于帝尧放勋之父,则就甚为明确,便是那冲其母庆都作风吹气之赤龙。如此说来,惟有尧帝,方是正宗龙之嫡系,华夏炎黄子孙。观此三子父系背景,长为雷神,次为凤凰,三为赤龙,帝喾即使明知不是自己亲生,又能如何?故此难以发怒。以上传说,恰恰说明华夏族各姓氏分支是在帝喾时代形成,亦是国人对于龙凤文化崇拜之折射也。

列位看官!话说帝喾时期,自大羿射日,嫦娥奔月之后,东夷、南蛮、三苗、九黎等部族便大都归附华夏,并皆尊奉中原共主,愿以龙凤为图腾;但另有一族,却不肯服输,兀自尊奉太阳图腾,举全族之力追随拥护原东夷三足乌文化,大加崇拜。你道是哪个部族?不是别个,便是神话传说中有名夸父氏族也。此典名谓“夸父逐日”,出自《山海经·海外北经》。其原文载曰:“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邓林者,是谓桃林,非曰地名也。对于此事,《列子·汤问》亦曾予以评论道:“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以上是史册典籍所述夸父逐日过程结果,但并未说其逐日原因。

由此便可回顾民间神话传说,觅其事件背景,及其发生原因可也。据民间神话,相传远古时候,在北方荒野中有座高山,巍峨雄伟、高耸入云,名曰成都载天。在其山林深处,有力大无穷巨人部落,首领乃是幽冥之神后土之孙,名叫夸父;故其部落,便称夸父氏族。其族人皆都身强力壮,高大魁梧,意志坚强,气概非凡。而且心地善良,勤劳勇敢,与世无争,逍遥自在度日。当共工与祝融战败,怒触不周山之后,天河倒泻,洪水大发,大地荒凉,毒蛇猛兽横行,人类生活凄苦。夸父为使本部族人存活,由是每天都率族人与洪水猛兽搏斗。乃将捉到凶恶黄蛇,挂在自己两耳以作装饰,复抓在手上挥舞,以为兵器,实在彪悍。

且说天地自然之道,往往矫枉过正。大水过后,必然继之大旱。此年洪水退去,十日并行天空,天气非常酷热,太阳直射大地,烤死庄稼,晒焦树木,河流干枯。人类难以忍受,夸父族人纷纷死去。夸父极为难过,仰头望着太阳,告诉族人:“这太阳实在是可恶,我要追上捉住,命其听我指挥。”族人听后,纷纷劝阻。有人说道:“首领千万别去,太阳距我十万八千里,你会累死。”又有人说道:“远倒不怕,只恐太阳炽热,首领会被烤死。”无奈夸父心意已决,发誓捉住太阳以为己用,使为人类服务。毅然说道:“为我子孙幸福生活计,我去也!”由是告别族人,从海边向着太阳升起方向,迈开大步,开始逐日征程。

此时天上十日已被大羿射落九个,只余其一。那太阳是被大羿吓怕了的,见又有巨人来追,遂在空中飞快往西,夸父便在地上疾如狂风追赶。穿过座座大山,跨过条条河流,大地被其脚步震得轰轰作响,来回摇摆。夸父跑累,就微微停歇,或摘野果充饥,或煮饭以自食。因用三块石头架锅,就化成三座鼎足而立高山,各有千丈之高。夸父逐日而行,眼看离太阳越来越近,信心越来越强。但越接近太阳,就越干渴,遂将渭河及黄河之水全都喝干。经过九天九夜,在太阳落山之地,夸父终于追上。由是头上万道金光,烈日火焰沐浴其身。夸父无比欢欣,张开双臂,欲将太阳抱住,但因其炽热异常,便觉又渴又累。因黄河、渭河水全都喝光,夸父又向北跑去,奔向纵横千里大泽,以求解渴。但夸父还没跑到大泽,就在半路渴死,轰然倒地。夸父临死充满遗憾,还牵挂族人,于是将自己手中木杖扔出,化作大片桃林。这片桃林终年茂盛,为往来过客遮荫,并结出鲜桃为后人解渴,称作邓林。

夸父死后,身躯变成一座大山,称为夸父山。经后世考证,邓林、夸父山都在如今河南灵宝市。何以为证?须知灵宝市古时曾名为桃林县,且从函谷关以西直到华阴,三百里间桃林茂盛。夸父之山,则在灵宝市阳平镇东南,灵湖峪和池峪之间。更有《山海经·中山经》记载为证:“又西九十里,曰夸父之山。其木多椶柟,多竹箭,其兽多㸲牛、羬羊,其鸟多鷩,其阳多玉,其阴多铁。其北有林焉,名曰桃林,是广员三百里,其中多马。”

此乃神话,但亦反映一段历史。其历史真相乃是,夸父族生于极北海外大荒之地,忽遇到极夜现象,失去太阳踪迹。极夜导致粮食无法生长,部落生存受到极大威胁。于是夸父带领部族南迁,追寻太阳踪迹。但在途中又遇干旱,黄河、渭水干涸,于是夸父复带部众前往大泽寻找水源,结果在寻水途中因干渴而死。此乃极夜与干旱天灾记载,是谓真相。

另一个历史真相,则便是帝喾作为上古五帝之一,极有可能乃是人造产品,虚构人物。详审帝喾之名,初见于春秋时期史料中。有说法谓商朝人祭祀帝喾,另有记载则说商朝人祭奠舜;三国韦昭认为“舜”当为“喾”字之误。殷墟甲骨卜辞记载,商人有祖先名夔,成汤曾追封先父为商夔宗,王国维考证后认为“夔”为帝喾之本来名字,因字形讹写而成“夋”。因此由夔神而分化成喾、夋二神,同见于《山海经》中,夋又被称作“帝俊”,为全书中最显赫上帝神。帝喾只偶尔提到两三次,而另外分化出帝舜一神。晋郭璞认为“舜”自“夋”音变而出,喾与俊、舜由同一神“夔”分化出来已可论定。而夔、舜、俊和喾,在甲骨文中拼写一样。因此帝喾可能就是成汤之父,这也是三皇五帝中,唯一在甲骨文里有记载者。

《五帝德》提出第一种五帝说,帝喾便为五帝之一;然而第二、第三种五帝说中没有帝喾;第四种五帝说中又有其名字。到司马迁《五帝本纪》中,五帝便即代系分明:颛顼是黄帝孙子,帝喾是颛顼侄子,尧是帝喾儿子,舜是黄帝八世孙,禹是鲧子,而鲧乃黄帝之孙。如此说来,禹还要比舜高四辈,是其高祖叔公。若依此说,则所谓禅让,其实还是在家族内部进行。到商汤灭夏之时,因要解决政权合法性问题,故此想往五帝家族上攀附,于是就上溯找到东夷高辛氏,造出商族来源于高辛氏传说,后代更把始祖契硬塞给帝喾为子。再到周武王灭商,也怀此种心态,先让先祖弃与商人先祖契做兄弟,而且后来者居上,做了帝喾元妃所生长子,在家族排序中成为老大。由是周朝代商,则变成弟弟契管理不善,便被哥哥弃取而代之。只因契是帝喾之子,弃自然别无选择,不但做帝喾儿子,还要让生身母亲做帝后元妃,自己做嫡长子。如此算将起来,周代商就更合情合理,还属于内部权力转让。

于是帝喾在史籍之中,就是一个非常奇怪存在,既无生卒年月,不知年寿几何,也不知其在位年数。在位时所作所为,也不如黄帝及颛顼那样具体而微,而是将其二帝功德综合提炼一下,以为帝喾功绩。据《史记·卷一·五帝本纪》所载: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父曰蟜极,蟜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自玄嚣与蟜极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高辛于颛顼为族子。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于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娵訾氏女,生挚。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之母,于四人中班最下。而挚于兄弟最长,得登帝位。封异母弟放勋为唐侯。挚在位九年,政微弱。而唐侯德盛,诸侯归之。挚服其义,乃率群臣造唐而致禅。唐侯自知有天命,乃受禅,是为帝尧,封挚于高辛。帝尧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初封于陶,又封于唐,故有天下之号为陶唐氏。

便是如此,帝喾驾崩,挚在位九年以为过渡,然后禅让帝位给尧,中国华夏史就此进入帝尧时代。尧即帝位之时,年仅二十岁,建都于晋阳,后迁唐国故城平阳,乃今之临汾城是也。帝尧执政初期,没有国家制度,只是部落松散联合体,不利于统一管理。故此帝尧开始建立国家政治制度,设官分职。当时天文历法不完,黎民不知四时变化,因而经常耽误农时。乃命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分居东、南、西、北四方,观察天象制定历法,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以授民时,名为四岳。定以三百六十六日为一年,每三年置一闰月,使每年农时正确,不出差误。由此功德,古人将帝尧时代视为农耕文化飞跃进步时期。

尧虽为帝,依然住茅屋,喝野菜汤,穿葛麻粗布衣。在门前设立谏鼓,听到鼓声就立刻接见进谏者,认真听取来人意见。又在交通要道设立诽谤之木,柱旁有人看守,民众有意见,可向看守人陈述,如非亲自上陈帝尧,看守人必要给予指引。史载尧之功臣九人,或说十一人,可谓人才济济。但唯恐埋没人才,野有遗贤,故常深入穷乡僻壤,到山野间寻查细访,求贤问道,察访贤才。于是便到汾水北岸姑射之山,去参拜四位有道名士:方回、善卷、披衣、许由。因见善卷重义轻利,不贪富贵,帝尧自觉德行不如,遂执弟子之礼,请善卷高居主位,自己肃立下首方位,施礼求教。又闻子州支父甚贤,请教过后觉其可托天下,便要让位。子州支父答道:“并非不可,奈我患幽忧之疾,不能受也。”帝尧只得作罢。

据《庄子》记载:尧之师曰许由,许由之师曰啮缺,啮缺之师曰王倪,王倪之师曰披衣。披衣即蒲衣,亦作蒲伊,以衣蒲故名。尧闻其居于蒲谷山,亲往拜访,拜之为师。蒲伊所在方国后称蒲子国,后称蒲县。今山西蒲县太林乡有蒲伊村,传为蒲衣隐居之处;附近有帝尧与蒲伊谈论大道之地,后称讲道台。还有帝尧休息之地,称税驾坡。

帝尧自觉德薄,欲推位让贤,便问许由道:“啮缺可为天子乎?我欲使王倪请之。”许由字武仲,阳城槐里人也,乃高尚清洁之士。自幼农田躬耕,不营世利,讲道义,守规矩,邪膳不食,邪席不坐。夏天树上筑巢而寝,冬季挖地窑以居。食山果、饮河水,且无怀器,手捧而饮。帝尧由此待其亦与善卷一般,拜以为师;凡遇为难之事,必虚心求问。许由闻帝尧如此相问,急摇手说道:“不好!若果如此,则天下危矣。啮缺为人聪智,反应敏捷,天分过人。但其明于止过,却不知过失之因。若使为天子,必崇智而弃天然,以己意分别事物,处处干涉,应接四方,改变自然,万物不宁。虽世人效法其行,但为诸侯则可,而不可做天子。若使治理天下,必生动乱,是臣子之灾,君主之害也。”帝尧信以为然,于是罢议。

诸多古籍中记载许由故事,必说其竭力逃避帝尧拜访。则说话人认为,如此乃谓避世狂叟,却倒完全不似上古贤人矣。临汾近有人撰写此段故事,根据自己臆断,所叙甚详,有声有色。此文叙道:许由得知帝尧来访,便即匆忙离家躲走。恰巧被啮缺碰见,问其何往?许由答道:“为逃避帝尧。”啮缺便问:“却是为何?”许由说道:“帝尧此人,轰轰烈烈实行仁义,我恐其必要被天下耻笑,后世并会有人吃人之事发生,故此避之。”啮缺惊问:“因何所故,而作如此危言?”许由答道:“天下庶民,不难笼络。爱之则近,利之则徕;褒之则勤,恶之则散。使民得利是谓仁义,则举世假借仁义取利者必多。如此仁义非但不行,且为虚伪工具。欲凭一人决断以使天下获利,统一号令则可。尧只知贤人可利天下,而不知贤人更可害天下。只有不重用贤人者,方知此道。帝尧不可言于此,我故避之。”

其后不久,帝尧终见许由,拜于沛泽,真诚说道:“日出东方,火把不熄,如此微光,岂非多余?大雨刚过,又去浇园,岂非徒劳?不才如我,难为天子,尸位素餐,惭愧无地。请许我将万民以托先生,则必致天下太平。”许由坚辞道:“陛下治理天下,已升平日久,万民欢悦。既天下已平,又使我代作现成天子,我岂为名首?名从属于实,我不为虚。鹪鹩筑巢于林,不过仅占一枝;鼹鼠饮水于河,不过饱腹而已。君其归乎!天子于我无用。所谓疱厨不供,祭祀亦难替代烹调也。”于是逃到箕山之下,颍水之阳,耕田而食。尧又命人请许由为九州长,许由以为此言不堪以闻,便跑到河畔去洗耳,后遂有洗耳河之名。

时有阳城大贤,山居不营世利,在树上筑巢而居,时人号曰巢父。因慕许由贤名,迁来与其同耦于箕山之下。因牵牛去河边饮水,碰见许由洗耳,便问原因。许由说道:“匹夫结志,固如盘石,采山饮河,以求陶冶情操,非求禄位;纵情游闲,以求安然无惧,非贪天下。帝尧不胜哓哓,前以帝位让之,是我不从;今又使人请我为九州长,辱我双耳。故此就水而洗之。”巢父闻而冷笑道:“子若处高岸深谷,谁能见之?子故浮游,欲闻求名声于世,帝尧故慕虚名,以让子也。子故作清高,脏此河水,污吾犊口!”遂牵其牛,去上流饮之。

据传许由死后葬于箕山,此后亦名许由山。许由洗耳作秀,本人也因此成为古代隐士中最早名声显赫者。后世甚至传其曾做过尧、舜、禹老师,故称其“三代宗师”。许由既死,帝尧复闻巢父大贤,又欲以帝位让之。巢父闻而隐居兖州聊城,在此放牧了其终生。聊城古有巢陵,是为巢父葬身之处,在今东昌府区许营村西北二里许。因博州治所曾在此处,故又名旧州;因其地势低洼,曾为黄河决口所淹,又名旧州洼。巢陵旁为巢父放牧之处,为聊城古八景之一,名曰“巢父遗牧”。大禹之时,封有巢氏后代建立有巢国(安徽巢县),历经夏、商、周三代,世代皆为诸侯。春秋时期,楚国灭巢国,公族后代遂以原国名为姓,称为巢姓。正是:洗耳非因闻恶声,躲避水灾是真情!欲问何发此言?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