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鬼谷双子门 > 第六回 盗仙药嫦娥奔月宫 窃神花吴刚伐桂树

诗云: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开篇诗道罢,书接前文。且说大羿背弓挎矢,翻过九十九座高山,穿过九十九片荒漠,来到东海,登上大山,山脚下就是茫茫大海。大羿拉开万斤弓弩,搭上千斤利箭,瞄准天上太阳,一箭射去,一个太阳应声射落。又拉开弓弩,搭上利箭,同时射落两个太阳。天上还有七个太阳,瞪着眼睛,尚不知发生何事。大羿又射出第三枝箭,四个太阳同时跌落。其余三个太阳只吓得全身打颤,团团旋转,不知何往。大羿又发一箭,射落二日,天上只剩一个太阳。先后九个太阳接连中箭死去,羽毛纷纷落地,光热渐渐消失。只余东皇太一幼子,因为怕极,一头钻入草丛,再不敢出。大羿将其唤出,宣以帝喾圣旨,训教一通,自收兵回去缴令。小太阳自此老老实实,每天从扶桑树上升起,晚上从西边山上落下,独自为大地万物贡献光热。

除此十日乘双轮车巡游天空之论,又有三足乌之传说。传说在东海边上,矗立着一棵神树扶桑,树枝上栖息着十只三足乌鸦,同是东方神帝俊之子,每日轮流上天遨游,三足乌身上可以放射光芒,就是世间人们仰首所见太阳。后来一日,十只三足乌不听东方神指示,都抢着上天,天空中同时就出现十个太阳,大地草枯土焦,炎热无比。人们只好白天躲在山洞,黑夜出来觅食,猛兽毒虫却借机残食人类,华夏部族濒临灭绝。消息传到天宫,帝俊就赐给大羿一张赤弓、一袋白箭,命其下凡人间,一面惩治妖魔怪兽,同时也教训自己十子。

大羿领命下凡,只数日之间,便将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之类害人魔怪全部射杀,复将世间诸般食人猛兽及毒虫灭除净尽。又来寻找三足乌说理,站在山巅,昂首宣谕天帝旨意。但这些三足乌根本不把大羿放在眼里,照样一齐上天逞威。羿大怒,遂选择背荫之处,拉弓搭箭,箭无虚发,一连射下九只三足乌。三足乌十死其九,火光自灭,人们顿感清凉爽快,于是欢呼雀跃。呼喊声传到天上,帝俊见九子已死,大发雷霆,不准大羿再回天庭。同时也令仅存之子三足乌日日遨游天空,除日兴夜寐,其余时间不得休息。

此乃最为流行传说,几乎华夏民族人人皆知,但并非历史真相。由此说话人便揭露事件真相如下,列公看罢休得惊讶。有关十个太阳神话故事,除《淮南子》中出现后羿射日外,更多则是记载于先秦古籍《山海经》中。而根据史实所载,夏朝之时本来是有个后羿,乃是东夷部落首领,亦是一个神射手,但被妻子及大臣所卖,死于奸臣寒浞之手。而作为天神射落十个太阳者,其实应为“大羿”,而非“后羿”。是《淮南子》张冠李戴,将二者弄混,导至后人以讹传讹,乃有“后羿射日”及“嫦娥奔月”连环神话传说,也算是无心插柳。

由此便说“十日”之由来。《山海经·大南东经》记载:“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此段文字,将“十日”由来清楚表明,并叙其父母及户籍所在。然而《山海经·海外东经》又载:“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又《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摇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有谷曰温源谷。汤谷上有扶木,一曰方至,一曰方出,皆载于乌。”此说十日居于汤谷,乘骑“乌”巡行天空,轮番值班。依此看来,三足乌乃是坐骑,并非十日化身。

则据《山海经》及《淮南子》所载,便刚好能构成一个完整神话:前者记载了十个太阳家庭背景及工作情况,后者则讲述十日悲惨结局,九个兄弟被杀,只剩一个存活世间。更为凄惨者,这个硕果仅存太阳还要做一辈子苦力,全年无休止工作,再无节假日。两书所叙故事有头有尾,浑若天成,表面上便是一个故事,分为上下集一般。然而实际并非如此,此二者更可能是两个不同神话,风马牛而不相及也。究其根据,是《山海经》中所叙十日,乃帝俊、羲和之子,住汤谷,乘乌。而《淮南子》中所叙十日,父母、住所、座驾皆无。

“后羿射日”故事出自《淮南子·本经训》,其原文道:“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其实在这段叙述之中,是十日皆被射落,并没有像后世传说一般,留下一日继续值班,造福人间。其次在《山海经》中,十个太阳实行轮班倒,与人间关系非常和谐;而《淮南子》中十个太阳却是一起出现,并出于天空,至为人间带来沉痛灾难。亦可见其与《山海经》所叙“十日”,两者基本互不相干,只不过碰巧同名而已。

但若说这两类神话毫无关系,也不尽然。因其故事主角,都是十个太阳。《山海经》所叙是为十日迭出,而《淮南子》称为十日并出。于是问题出现:为何此两个神话,太阳数目都是十个?所谓天无二日,创作出十个太阳,究系何意?其实背景玄机所在,便是商朝人所奉行之天干纪日制度。天干,又被称作十干或者日干,乃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日,出场次序固定,不容更改。以下天干纪日,当是商人独创,且为解释十干纪日存在理由,便创造《山海经》中记载“十日迭出”神话。便如古人为解释大地西高东低,因而创造共工怒撞不周山,女娲炼石补天,又截巨龟四肢支撑天地神话一样。

故此《山海经》所载十日神话,其实乃是商人神话,起源于商人十干纪日,并与其太阳崇拜相连。其后武王伐纣灭商,为更好统治殷商遗民,除武力震慑外,更重要者便是思想改造,摧毁其部族崇拜,并将商人宗教神话同化,与周人文化崇拜合二为一。后羿射日神话,便是思想改造产物,由此明矣。因为商人崇信十日神话,而周人并无拜日信仰,故此后羿射日就此创造出来:原本天上是有十个太阳,但因为非作歹,给人间带来重大灾难,于是便被大英雄射掉了九个,而只剩下一个太阳悬挂当空。其除旧布新,大一统思想不言自明。

闲言道罢,由此便说嫦娥奔月故事。且说大羿射下九个太阳,为百姓除去大害,昆仑山众仙之主西王母甚为赞赏,便命人请大羿参加瑶池之会,宴后并送其一丸仙药。大羿拜谢,王母嘱道:“此药非同小可,卿须志之。神仙服此丹药,可增五千年修行,并具无上神通;凡人若吃此药,不但能得长生,还可升天成仙。休得轻言,致为小人窥伺。”大羿领诺,再拜辞别而归。大羿归国,由是获得部族众人敬重,此后便有很多年轻人前来拜师,要学习武艺箭法。其中有一人名叫逄蒙,天生聪明好学,但为人奸诈贪婪,也随众人拜在大羿门下。大羿有教无类,概不拒绝。羿妻名为姮娥,后改称嫦娥,美丽非凡,心地善良,因经常接济贫苦乡亲,乡亲皆都喜欢敬佩。因见丈夫得到族人如此拥戴,自也代他喜欢。

大羿此时已是天神,虽知王母所赐仙药难得,食之可增五千年法力神通,但思妻子乃是凡人,不能随自己上天享受清福;于是便将仙丹交给妻子嫦娥,商定待人世间事情一了,夫妻便可服此灵丹,一起飞升天界。嫦娥自是欢喜无限,便将仙药藏在百宝匣里。常言道是,屋内说话,须防窗外有人偷听。其夫妻二人房中私语,果然都被逄蒙在窗外听到,一字不漏。于是自此处处用心,欲将仙药弄到手中,妄图白日飞升,就此成仙。眼见便到八月十五,大羿要带弟子出门,逄蒙假装生病,留在村中。待夜幕降临,逄蒙手提宝剑,迫不及待闯进师父家中,威逼嫦娥交出仙药。嫦娥不肯,多方周旋。逄蒙就翻箱倒柜,四处搜寻。

嫦娥眼看他就要看到百宝匣,于是疾步向前,取出仙药,一口吞下。只刹那之间,身体已离地飞起,飞出窗外,升在半空。逄蒙知道所谋败露,恐师父回来查问,只得逃跑远遁。嫦娥服了仙药,却不知升降之法,于是一直飞向太空。经过月宫之时,适逢太阴星君正在桂树下逗弄玉兔,看见嫦娥掠过,知道其是凡人成仙,似这样飞法,非至三十三层昊天之外,窒息而亡不可。于是慈悲之心发动,急伸手一把扯住,将嫦娥拉到桂树之下,问其何故在此月圆之夜乱飞。嫦娥见问,触动伤心之处,于是将被逄蒙逼迫,服药飞升之事说了。星君叹道:“此可谓一切都是命,半点不由人也。”便将嫦娥留在广寒宫内,与自己作伴。

复说大羿外出回来,不见妻子嫦娥。寻至院外,只见皓月当空,桂影婆娑,玉兔欢跳。又忽见妻子正站在桂树之旁,往下面深情凝望。大羿连声呼唤,飞纵追逐,但见那月亮却随自己前进同速后退,永远相差十万八千里,一步不多,一步不少,无力追及。乡亲听到大羿呼喊,也都出门望月,一同深情声唤。因皆感念嫦娥素日善良,遂在院中摆上嫦娥平日爱吃食品,遥为祝福。从此以后,每年八月十五,就成华夏族人企盼团圆中秋佳节也。

只因年深月久,对于嫦娥奔月缘由,便有许多版本,众说不一。上文所叙,可称为是“逄蒙逼迫版”。另有“抛夫独吞版”,说嫦娥欲独自成仙,就趁丈夫不注意时偷吃不死灵药,然后飞到月宫,孤独受苦一生。又有“后羿赠药版”,出自古籍《墉城集仙录》记载:“吴姮娥,羿妻也。羿司射卫黄帝之宫,入宫得琼药之丹以与姮娥。服,飞入月宫,为月中之官。”又有“拯救黎民版”,说羿是远古时期有穷国君,力大无穷,勇武善射,但性格暴戾,滥施苛政,民不聊生。羿向西王母求来长生灵药,妻嫦娥为使百姓免受丈夫长期残暴统治,就偷吃仙药,化作仙女飘向月宫。又有“后羿不忠版”,出自屈原《天问》中说:后羿成为射日英雄后,与河伯妻发生暧昧,嫦娥极为不满,一气之下离开后羿,飞升天上月宫。

无论多少版本,嫦娥奔月神话,无非源自古人对日月星辰崇拜,以及美好遐想也。但据《淮南子》所载,结局却是大为不妙,甚至堪称悲剧。《淮南子》云,嫦娥是因偷吃西王母所赠丈夫不死药,这才飞进月宫;由是便被天帝惩罚,使其变成蟾蜍,捣药不休。东汉高诱注解《淮南子》,说羿妻本名恒娥,因避文帝刘恒之讳,之后改为嫦娥也。说话人在此揭开奔月神话产生真相,列位看官休惊。女子奔月、拜月,是因月宫主人太阴星君司掌生殖,控制女子生育子嗣,并给妇女传感生育能力者。嫦娥奔月来源则谓:对月踊跳奔逐,缩短距离,从而达到生育子嗣目的也。嫦娥奔月行为,事实是一种祈子巫术仪式行为。在古代历朝人类社会活动中,求子乃是关乎妇女之事,与男子无关。既然如此,后羿就不可能奔月矣。

既说到嫦娥奔月,便须交待太阴星君及吴刚伐桂之事,以明其广寒宫中神仙体系。先说太阴星君,乃是道教神话中月神,全称为“上清月府黄华素曜元精圣后太阴皇君”,俗称太阴娘娘。崇拜太阴星君,非但在中国由来已久,在世界各国也是普遍现象,实乃起源于原始信仰中天体崇拜。中国古代男女热恋时,必在月下盟誓定情,拜祷太阴星君;恋人分离,也拜求太阴星君佑护早日团圆。便有些单相思男女,也要请太阴星君评理,或诉衷肠。中国有许多少数民族,也盛行拜月风俗。更有苗族“跳月”活动,以供青年男女寻找恋人。

太阴星君乃是月宫正神,就此表过不论。便说吴刚,又名吴权,西河人氏,成婚后入山访仙学道。炎帝之孙伯陵闻说吴刚妻子美貌,便趁吴刚离家之时与其妻私通,并于三年内连生三子。吴刚学道归来得知此事,一怒之下杀死伯陵。因此惹怒炎帝,但毕竟是自己儿子有错在先,不能太过公报私仇,便降罪一等,将吴刚发配到月宫,命其砍伐月桂,树倒则免罪释放。未料那月桂乃是不死之树,高达五百余丈,随砍即合,由此惩罚永无休止。伯陵既死,吴刚妻子悔悟,对丈夫遭遇并感内疚,遂命三子飞上月亮,一变蟾蜍,一化玉兔,一变成蛇,陪伴吴刚。为防桂树砍而复生,玉兔便助父亲不停将其所砍下枝叶捣碎。此传说衍生于《山海经·海内经》所载故事,原文乃云:“炎帝之孙伯陵,同吴权之妻阿女缘妇,缘妇孕三年,是生鼓、延、殳。始为侯,鼓、延是始为钟,为乐风。”后人误将吴权叫作吴刚。

又有另一版本,说吴刚本是南天门神将卫士,因与月宫嫦娥要好,疏于职守。玉帝闻知,就罚吴刚到月宫伐桂,树倒后方许与嫦娥相会。吴刚大喜,由是伐桂不停,由冬到夏,将要砍光。玉帝看得清楚,急派乌鸦来到月宫,将吴刚衣服叼去。吴刚放下斧头去追乌鸦,衣服追回,见被砍下枝叶又重新飞归树上。从此之后,年复一年,每当吴刚快要砍光桂树枝叶,乌鸦就在树上大叫,聒噪不停。吴刚只要停下斧头,地下枝叶便会重新飞回大树,重新生长。但在每年八月十六日,会有一片树叶从月宫飘落人间。飘到谁家,其家便有无穷财富。

吴刚每天伐树不止,千万年过去,那棵神奇桂树依然如旧,生机勃勃,每临中秋,馨香四溢。吴刚知道人间没有桂树,就把桂树种子传到人间。以上伐桂两说,一乃道家版传说,二乃天宫版神话。更有民间版本,就此敷演一回。传说好久以前,咸宁大发瘟疫,居民三去其一,并无良方可治。挂榜山下有勇敢孝顺青年,名叫吴刚,母亲也卧床不起,便每天上山采药救母。观音东游归来,欲回西天,见吴刚采药峭壁之上,深受感动。于是晚上托梦,说月宫中有木樨树,以其树上所开桂花泡水,可治瘟疫;到八月十五日,挂榜山上有天梯垂下,可缘天梯到月宫摘桂。吴刚醒来,问今日乃是八月十二,还有三天就到十五中秋。吴刚于是告别母亲,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八月十五夜登上桂榜山顶,赶上天梯。

八月中秋,正是桂花飘香时节。吴刚顺着香气来到月宫桂树之下,只见黄花满枝,香气四溢。心想自己一人摘花,虽然能救母亲,难救全县乡亲。于是思得一计,使劲摇动树干,让桂花纷纷飘落,飘出月宫,掉到挂榜山下河中。顿时河面清香扑鼻,河水也被染成金黄颜色。人们饮此河水,疫病全都痊愈,便为此河取名为金水。后又在金字旁加上三点水,取名为淦河。当晚正是天宫神仙中秋大会,赏月吃饼。忽然桂花香气冲到天廷,玉帝遂派千里眼与顺风耳调查何故。千里眼出南天门远望,见月宫桂树已经光秃秃地,树上桂花全无,都落到人间河里;顺风耳亦听清吴刚在树下自言自语,便即回报。玉帝闻听大怒,知道今年桂花月饼吃不成了,于是就派天兵将吴刚抓来,问其偷盗月桂仙花原因。

吴刚擒见玉帝,便将盗花来龙去脉照实说出,请求饶命。玉帝闻说是观音菩萨指点吴刚上天盗花,也不好再说什么。可吴刚毕竟犯了天规,不能不罚;玉帝便问吴刚接受处罚之前,尚有何要求。吴刚见问,便说欲将桂花树带到人间,去救苦救难。玉帝便思一计,当场答允道:“只要你把桂树砍倒,那就拿去吧。”命将吴刚送往月宫,并送其一斧。于是吴刚扬斧大砍,废寝忘食,不计日夜,只想快速砍倒大树。谁知那桂树被玉帝施了法术,砍过即合,成年累月不能动其分毫。吴刚见砍树不倒,无法离开月宫;又思母心切,便在此后每年中秋之夜,都丢一枝桂花到家乡挂榜山上,寄托思乡之情。年复一年,挂榜山上长满桂树,乡亲就用桂花泡茶,咸宁再也没有瘟疫灾难。而吴母自儿子那年出门不归,由此思念成疾。

再说同村有个姑娘名叫嫦娥,与吴刚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情投意合。自从吴刚上月宫之后,都一直照顾吴刚老母,直到老人辞世。吴刚、嫦娥相隔天上人间,相思之情与日俱增,吴刚砍不倒桂树不能回来,嫦娥也不能前去与吴郎相会。终有一天,王母娘娘七个女儿到挂榜山下鸣水泉洗澡,被嫦娥看到,偷拿七仙女回天仙丹,拿回家去吃了,带上玉兔,上天去和吴刚相会。七仙女失了仙丹难回天庭,只有等六位姐姐三天后再来洗澡时给她带来,才能上天。有道是“天上一日,人间一年”,七仙女在等六姐期间下得山来,巧遇董永卖身葬父,便与其生活三年,留下一段回肠荡气故事,便是众所周知《天仙配》传说是也。

以上便是“吴刚伐桂”三个版本,虽然都是砍伐桂树不倒,但故事情节大相径庭。则月宫成员,自太阴星君,神女嫦娥,伐桂吴刚,金蟾、玉兔、长蛇,都已介绍交待明白。说话的且住!却还有一位成员险被忽略,便是月下老人也。由此便说这位月老,别名柴道煌,虽名“月老”,却不住在广寒宫中。是中国民间传说中专管婚姻红喜神,也就是媒神。关于月老事迹,在唐代之前并无记载;最早文献资料,是出自唐代李复言所著《续玄怪录·定婚店》。其原文略谓:元和二年,有杜陵韦固旅次宋城。遇一老人倚布囊,坐于阶上,向月捡书。韦固问其所寻何书,答曰:“天下之婚牍耳。”又问囊中何物,答曰:“赤绳子耳。以系夫妻之足,及其生,则潜用相系。虽讎敌之家,贵贱悬隔,天涯从宦,吴楚异乡,此绳一系,终不可逭。”只此一段文字,乃是唐朝传奇话本通用记叙方式,是为说明天下有这样一种神仙,或说有专司人间婚姻缘法者,与人为媒,所施手段便是将男女二人以赤绳系足,凡人之力皆不可违,亦不能逃脱孽缘之意。因在台阶上“向月捡书”,故以“月下老人”称之。

不过后来经人加工,这个传奇便完全背离本来面目,变成另外一个故事。其大意载云:唐朝元和二年,杜陵有个叫韦固的书生去清河访友,途中借宿在宋州宋城县南店客栈。同住客栈张姓客人与韦固喝茶闲聊,因听说韦固还没有娶妻,便说要把原清河太守潘昉女儿介绍给他,约定第二天早晨在龙兴寺门前碰头,告诉他女方回音。韦固闻言大喜,一夜难眠,次日四更天便即起身,匆匆起床赶往龙兴寺。因为天时太早,张姓客人没到,倒见一位须发银白老翁坐在台阶上,倚着布袋对月翻书。韦固踅过去窥看,却一字不识,便对老翁说:“小生熟读经书,怎见此书,一字不识?”老人笑道:“此非人间凡书,你如何识得?上面所载,是天下男女匹配的婚牍。”韦固将信将疑,又问布袋里装的什么东西。

老翁倒也颇有耐心,答道:“是为红线,用来系夫妻两人之足。一男一女,自降生时就已拴住,以后即使仇敌之家、贫富悬殊、丑美不等、相隔万里,也必成夫妻。”韦固益发惊奇,再问:“小生妻子,应是哪位千金?清河潘昉令爱,可否能成我妻?”老翁问过韦固名字籍贯,仔细翻其婚书,然后回答道:“宋城南店北面卖菜陈婆之女,便是相公未来之妻。今年才刚三岁,十六岁时与你结为连理。至于潘昉之女,与你无缘,成就夫妻不得。”韦固暗想,她十六岁时,我已过而立之年;原配夫妻,哪有差这许多年纪的?于是半信半疑,固执问说:“请问老丈,小生可否得见我未来娘子?”老翁仍有耐心,笑呵呵地,领着他进入菜市场。因此时天已大明,街上熙熙攘攘,已是行人不断。就看到有个独目妇人,抱个小女孩蹒跚而来。老翁便指其怀中女孩,对韦固说道:“这就是你之娘子也。”

韦固生气说道:“我知书达理之人,岂能娶这乡野老婆子家粗俗女儿?不如杀了她吧。”老翁哈哈大笑:“已是赤绳系足,岂可逆转?”言毕飘然而去。韦固哪里肯信?令仆人杀了小女孩。仆人胆小,只用剑尖刺破小女孩眉间,就拔腿逃之夭夭。却回报公子,说刺中眉心而死。这样一闹,耽误了张姓客人之约,原清河太守女儿姻缘自然告吹。以后年复一年,虽有好事之人为韦固提亲说媒,却都未能成功。转眼十多年过去,韦固家虽未成而业已就,在相州刺史王泰手下当参军官。王泰欣赏他才学过人,便将女儿许配,择定黄道吉日拜堂成亲。新娘王氏年方二八,美若瑶池仙子下凡,韦固满意非常,夫妻相敬如宾。只是天长日久,见那新娘眉目间总贴着一朵彩色纸花,晚上睡觉时也不取下,沐浴后还要重新贴上。韦固忍不住询问原由,回说小时候被歹徒刺伤,贴纸花以掩饰伤疤。

韦固暗暗吃惊,再问妻子身世,王氏如实道来:“为妻命苦,在襁褓中时便就父母双亡,跟着奶妈陈氏艰难生活,靠卖菜为生。三岁那年一天早晨,陈婆抱我刚到菜市,欲要出摊,不知从哪里跑过来一个疯汉,对我就是一剑,扎中眉心。当时为妻方才三岁,因见出血不止,糊住双眼,又兼害怕,便当时痛晕,倒在陈婆怀中。幸好那歹徒未出全力,扎得不深,只留下一点疤痕。后来陈婆打听到我叔叔王泰当了刺史,便把我送还叔叔,此后便呼为父亲,将我待如亲女。”听完妻子叙说,韦固想起当年龙兴寺前所遇老翁,更是惊叹不已。于是认定这月下老人,正是主管人间婚姻媒神,逢人便津津乐道此番奇遇,以至远近皆知。

月宫神话如此丰富多彩,其实亦有历史真相,便即说来。古人自然不知月球表面多环形山,只因望去有明有暗,似人似树,似蟾似兔,故而展开想象,杜撰出吴刚折桂故事。惩罚一人,使其做永远不能结束之事,想想便即恐怖。但也惟有如此,方能解释万年明月,为何那棵桂树永远都不倒下。但为何偏偏是桂树?月亮上的桂树到底哪里来的?其实这跟桂树中一个品种有关,那就是月桂。之所以叫月桂,是因其每月开花一次,跟月亮圆缺周期完全呼应,因此被称为月桂,又称逐月花。月桂在浙江、福建一代古代常见,故此吴刚伐桂应是南方传说。因其花期跟月亮圆缺吻合,又兼《本草纲目》及《说文解字》解释桂树乃是“百药之长”,月桂树就此成为仙树,被人们搬上月宫,与那月面阴影契合起来,便成月宫神话系列矣。正是:只因凭空一暗影,谁知便作广寒宫!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