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鬼谷双子门 > 第二十四回 辨史疑烽火戏诸侯 难相信伐梓祭特神

诗云:多方图笑掖庭中,烽火光摇粉黛红。自绝诸侯犹似可,忍教国祚丧羌戎!开篇诗道罢,书接前文。且说依照《史记》所载,申侯因怒外甥无辜被废,遂引犬戎来攻周都镐京。周幽王大惧,遂燃起烽火,望诸侯前来援救。诸侯因数番被戏,此次以为又是天子恶搞,哪个还来?于是幽王只得亲自出城拒敌,一战而败,终被犬戎军杀死在骊山之下。申侯乃引军杀入镐京,褒姒与其子伯服皆被俘杀,西周就此灭亡。此乃《史记》版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因而招致身死国灭,后世读史者几乎妇孺皆知。列公察询便知,说话人不必再加详说。

但据早于《史记》成书之《吕氏春秋》版,却说周幽王用以戏弄诸侯手段不是点燃烽火,而是击鼓。依照此说,当时西周自岐山东迁建都,是在丰、镐二京,本来靠近戎人所居之地。周幽王继位之后,为备万一,便早与诸侯约定,在京都以西大路上修筑高大土堡,上面设置大鼓。如果戎兵入侵,就击鼓传信,由近及远。诸侯若闻金鼓之声,便需率本**队前来京师勤王,援救天子。幽王在位期间,因戎兵曾经入侵,天子便命击鼓求援,诸侯军队果都如约而至,将犬戎来犯之敌击退。褒姒见此大乐,喜笑颜开,极爱此种做法。周幽王见褒姒笑容好看,于是屡屡击鼓,诸侯军队多次到来,却不见敌兵,于是怀愤。到后来戎兵大举入侵,周幽王再次击鼓,诸侯军队便即充耳不闻,终致周幽王被杀死在骊山之下。

只因“烽火戏诸侯”此事古怪,犹如玩笑,故此虽然记之于正史,也便引起后世争议,纷纷质疑其真实性。近代史家钱穆便曾在其《国史大纲》中论道:“周幽王烽火以戏诸侯,此委是街巷小人之谈。诸侯处于四方,又远近距离不同,并不能见到烽火之后同时驰至;至而若闻无寇,亦必休兵愤慨而去,此有何可笑?且举烽火以传寇警,乃汉人防备匈奴之事,秦朝以前并无烽火之说。骊山一役,是幽王主动举兵以讨申国,更无需举烽火以召诸侯者。”此番说法振振有辞,实不可驳。又2012年,北京清华大学整理战国竹简时,发现竹简上记述,亦与“烽火戏诸侯”故事大有偏差。据清华竹简记载,周幽王主动进攻申后娘家申国,于是申侯联络戎族打败幽王,西周因而灭亡。因清华简成书早于秦汉,故司马迁《史记》中所载“烽火戏诸侯”只能是小说家言,该故事并不存在。则对于烽火戏诸侯故事由来,当是司马迁博览群书,引经据典之时,有意从《吕氏春秋》中截取材料,并经过加工,只将击鼓改成西汉时期正流行之举烽火而已。烽火报警始于西汉,太史公据此想像,便毫不奇怪。

于是西周灭亡原因,便即陷入扑朔迷离。既然不能归咎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则其历史真相如何?根据考古发现以及相关史料,便知西周灭亡原因并非如此。且说周幽王首任王后乃是申侯之女,生下嫡长子姬宜臼,早被立为太子。后来褒姒进宫得宠,为周幽王又生一子伯服。幽王因其母而爱伯服,欲行废立太子,前朝老臣皇父不从,抵死以抗。周天子大怒,最终皇父被迫归隐,太子姬宜臼出逃。周幽王由是干脆废掉申后,立褒姒为王后,伯服为太子。申侯闻而大怒,与犬戎结成联盟,向镐京进军,战于骊山,幽王被杀。当天子出京迎敌之时,卫武公、鲁侯、许男、郑子等许多诸侯都曾带兵勤王,但因知申后及太子宜臼冤枉,故此并不出力。至犬戎攻破镐京,大肆杀掠,又皆对申侯不满。此为幽王被杀案真相。

便说犬戎,乃西北诸戎之一部,与白狄、赤狄等活动于甘陇、陕北。在不断迁徙过程中,周族与陇东、陕北乃至晋西戎狄部落交往接触,甚至联姻。其实早在公刘之后,姬姓便在西北戎狄中频频出现,成为周室远亲。譬如神农氏后裔姜姓,既有姜姓齐国,也有在千亩之战中力挫宣王之姜戎。由此周室与犬戎等西北戎狄关系,并非完全异族非类,世仇夙敌,剑拔弩张。故此西周王室即便与犬戎仅隔数道山梁,也并未严阵以待,而要将军力投放在南方荆楚,以及东方淮徐。西北诸戎强势较晚,而且也一直未对西周形成威胁。若《穆天子传》所载穆王西游为真,则西戎首领“西王母”对穆王热烈欢迎,一团和气,既能说明西戎当时尚且处于母系氏族社会,又可说明周与西戎之间,关系远较周楚、周淮之间更加和谐。

至周夷王时,周室衰落,犬戎诸部这才趁机渐渐兴盛。尤其幽王继位之后,王畿地震,天灾频仍,无力支持西边防务;更兼周幽王重用虢石父、宠幸褒姒,不问政事,故使犬戎变生肘腋。申国原本是周室屏藩,负责抵御西戎入侵第一大诸侯,今反为其带路,故此轻易攻入丰镐。则周幽王骊山之败,纯属犬戎趁隙取利,申侯里应外合,一次军事行动而已。实因事发突然,而非周室实力不敌,周幽王经此一战,便导致身死国灭。况平王东迁后,单单一个秦国便可挡住西戎东进;便知若无千亩之败、关中地震,西周防御犬戎,并非难事。且说周幽王死于乱军之中,在位总共一十一年。自老宫女生下妖女褒姒,因被抛弃清水河,回宫报仇;此事本与幽王无干,却报在他的身上,也可谓张冠李载,李代桃僵,好不可笑。昔年宣王时童谣所云:“月将升,日将没,弧箕箙,实亡周国。”天数早定,至此方应其兆。

只说犬戎进入周都镐京,大加烧杀,申侯制止不住,忙引本国之兵入宫,先将申后放出。巡到琼台,因闻幽王已死,褒姒归于西戎之主。库中宝玉,搬取一空。申侯故作不知,亦不与他索取褒姒,又敛聚金缯十车为赠,望其撤军归国。不料戎主人马盘踞京城,终日饮酒作乐,纵容部军掠劫四野,绝无还军之意。郑伯时在京中,竟也死于乱军。

周都百姓陷入水深火热,罹受刀兵之苦,由此皆都归怨申侯,恨其为报私仇,勾引犬戎胡兵入境,以至周室山河破碎,国人遭此荼毒。申侯至此也自后悔不迭,无可奈何,乃写密书三封,发人往三路诸侯处,约会勤王。哪三路诸侯?乃是北路晋侯姬仇,东路卫侯姬和,西路秦君嬴开。又遣人到郑国,将郑伯死难之事报知世子掘突,教他起兵复仇。掘突姬姓郑氏,乃周厉王姬胡之孙,郑桓公姬友之子,周宣王姬静之侄。桓公姬友,便是死于犬戎乱军中之郑伯。郑国人闻桓公被戎兵杀死,便拥立掘突为国主,史称郑武公的便是。

且说掘突年方二十三岁,生得身长八尺,英毅非常。既接到申侯之书,遂素袍缟带,帅车三百乘,星夜奔驰而来,麾军直逼镐京城下,要与父亲报仇。早有探马报知犬戎国主,戎主大怒,乃与部将定计,派一支精兵出城预作埋伏,准备停当。掘突军至城外列阵,见城上偃旗息鼓,全无动静。不知敌军有计,便喝教左右攻城。便在此时,忽闻丛林深处鼓角震天,一枝军冲出,分为左右两翼,从后面杀来。掘突大惊,急抢至阵后,挺枪来战。忽闻城上号角长鸣,城门大开,犬戎国主亲引一枝军马杀出。两下夹攻,掘突抵当不住,大败而走。戎兵追赶三十余里,收兵回城,自去庆贺胜利。掘突收拾残兵,派人联系申侯,计议再战。

只过两日,见有无数兵车,自东扬尘而至,哨马来到,说是卫国兵马来援。掘突大喜,迎接出帐,见营外来军威势赫赫,为首居中战车上坐著一位诸侯,锦袍金带,苍颜白发,正是卫武公姬和,时已八十二岁矣。掘突早闻此翁大名,乃上前施以后辈之礼,自陈兵败情状,诉说犬戎厉害,难以取胜。卫武公倒不拿大,下车与掘突以礼相见,拱手答道:“世子放心,孤今倾国勤王,秦、晋之兵不久亦当来至,可败犬羊,并为天子及你父报仇。”掘突再拜相谢,乃请卫侯先行,自命本**马拨转车辕,重回镐京,离城二十里,分两处下寨。

列位看官!你道这卫武公是何来历,怎地年至八十有余,尚还亲自出征?且听说话人补叙便知。卫武公姓姬名和,是卫釐侯之子,卫国第十一代君主。卫釐侯在位四十二年去世,太子余继位,史称卫共伯。姬和虽然不能继承王位,但倚仗父亲生前宠爱,将受赐财物大量收买武士,便有不臣之志。卫釐侯下葬之时,姬和派武士埋伏在墓地,突然出手,袭击共伯。卫共伯躲进墓道,终不能脱身,于是自杀而死。卫人见事已至此,便将卫共伯安葬在卫釐侯墓侧,转而拥立姬和继任国君之位,是为武公。卫武公虽靠兵变夺位,但却能逆取顺守,继位后施行先祖卫康叔政令,使卫国百姓和睦安定。犬戎杀死周幽王,攻进镐京这时,乃是卫武公在位四十二年,亦即公元前771年。卫武公得知消息,并收到申侯求援书信,便不顾年纪老迈,即刻率领卫国精兵强将,前来协助申侯平息犬戎,由此书接前文。于是联合郑伯世子掘突,扎营已毕。到第三日上,秦、晋二侯引军来至,四侯聚会,军威大壮。

四路诸侯会师于镐京城外,升帐聚议破敌之计。晋侯及秦公皆以卫武公年高德劭,惟其马首是瞻,郑公世子掘突更无二话,愿尊其为首。秦襄公提出三路围攻之计,掘突自请为攻城先锋,卫武公皆都采纳。遂令掘突白日挑战佯攻,直到日落西山方退。城内犬戎守军见掘突引军远去,报告国主,戎主于是不复介意。但申侯闻说郑公不胜而退,便知必是诸侯所施疲兵之计,于是暗中做好准备。是夜定更,万籁俱寂之时,卫武公忽令三军尽起,乘夜攻城。一时间金鼓动地,火光烛天,三面喊杀,只西门无甚动静。犬戎主被部将自睡梦中唤醒,正欲亲上城头率军支吾,却闻城中大乱,哨马来报:“申侯造反,率本部人马直向王宫杀来,声言要活捉大王。”犬戎主惊骂道:“中国人背后捅刀,忘恩负义!”因不敌此等内外夹攻,又不知城外到底有多少人马,幸闻西门无有敌军,便急引众而出,一路向西引退。

卫武公见不战而胜,传令三**马不要进城,合力追击犬戎。犬戎因尽驱战利军资而行,此时更无恋战之心,没命西遁。只走出五十余里,忽闻前方喊杀声起,原来却是掘突,早就埋伏于犬戎归途。此时见候个正着,于是一声呐喊,从侧翼杀入。犬戎正亡命行走,如何抵挡?片刻间便被杀得狼奔豕突,只得尽弃所得,保护国主轻骑逃走。犬戎国主一边策马远遁,一边于马背上大骂,只恨损师丧众,空忙白回;又悔不听申侯之请,未能于前番完胜之际撤兵。掘突在后追了半天,不及而回,夺了金帛辎重无数。于是回师,在半路遇着卫、秦、晋三国人马,互道祝贺,合兵返回镐京。申侯早在西门外迎接,大赞四侯义薄云天,倾举国之力,匡扶周室于危难之间。尤其赞叹卫武公,以八十二岁高龄,竟能横刀立马,老当益壮,令人感佩万分。纵观夏商周三代,以如此高龄而亲征者,除却姜太公,便是卫武公耳。

当时诸侯在郊野相见,客气一番,皆随申侯返回镐京。周公听闻捷报,率群臣奉请诸侯进宫。褒姒来不及跟随犬戎国主西行,尚在宫中,此时闻说申侯胜利凯旋,知道走投无路,只得叹息一声,泪落两行,将一条丝巾悬于梁下,自缢而亡。群臣及诸侯登殿,以姬周公、卫武公为首,与众人商量,皆云国中不可一日无君,于是公推故幽王太子姬宜臼,再为天下共主。当日申后乃下懿旨,着令郑伯掘突引军驱车百乘,至申国迎请太子至京。

太子拜读母亲懿旨,乃知幽王已被犬戎所杀,感念父子之情,不觉放声大哭。掘突奏请启驾,不一日到了镐京,命人飞骑入城传报。由是周公指挥内侍扫除宫殿,国舅申侯引著卫、晋、秦三国诸侯,同一班在朝文武,出郭三十里迎接太子进城。宜臼在车上只见到处房倒屋蹋,宫室残毁,不由凄然泪下。当下先入宫拜见母亲,再与诸侯众臣相见,然后服其衮冕,率众前往祭告祖,复归大殿接受百官朝贺,即天子王位,是为周平王是也。

平王升殿,众诸侯百官朝贺已毕,叙功论赏。因谓舅父申氏有匡扶之功,欲进爵为公,申侯坚辞道:“因臣之故,不能禁戢犬戎,致京都毁败,国人罹受兵灾,获罪先王,罪当万死,岂敢领赏?镐京亡而复存,乃诸侯勤王之功,王不杀臣,已足见厚恩。”平王见其坚辞,亦不勉强,遂令复为侯爵。卫侯姬和举国全力勤王,进爵为公;晋侯姬仇加封河内附庸之地;郑伯姬友殁于王事,追封公爵,赐谥为桓,世子掘突袭爵为伯,加封祊田千顷;秦君原是附庸,加封秦伯,列于诸侯;小周公姬咺拜为太宰。尊生母申后号为太后;褒姒与伯服已死不罪,俱废为庶人;虢石父、尹球、祭公谄事先王,皆都死于战乱,姑念其先世有功,兼殁于王事,止削本身爵号,仍许子孙袭位。又出安民榜,抚慰京师被害百姓,大宴群臣。

三日之后,诸侯入宫谢恩,欲辞天子归于封国。周平王因见朝中重臣凋零,于是再封卫武公为司徒,郑伯掘突为卿士,留在朝中,与太宰周公姬咺一同辅政。申、晋二君,以本国迫近戎狄,许其归国镇守屏藩,御敌拒寇。申侯见郑伯掘突英毅非常,乃以女武姜妻之,于是郑伯反为天子平王姨父,自然极快复其先父公爵之位,按下不提。却说犬戎国主逃回塞外,因心怀愤恨,又且认识前往镐京道路,遂常起戎兵,侵占周疆。由是岐丰之地半为戎有,渐渐逼近镐京,烽火不绝。平王不胜其扰,又见镐京宫阙颓败,遂萌生迁都洛邑之念。

既盟东迁之意,平王为探群臣口气,遂于朝议之间,故作无意中问道:“昔成王先祖,既定都镐京,又营建洛邑,此何意也?”群臣齐奏:“因洛邑为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适均,故命召公相宅,周公兴筑,号曰东都。每遇大朝会盟,天子于东都接见诸侯,亦为便民之政也。”平王点头,便顺着众臣言语说道:“前因三川地动,又遭兵患,我西都镐京宫阙大都崩塌焚毁,再要营建不易。且西戎乘衅而起,逼近镐京,祸且不测,卿等以为如何防御?”太宰姬咺听话辨音,便知天子意图,于是领先奏道:“迁都于洛,实为至便。”两班文武,俱以犬戎为虑,齐声附和道:“太宰之言是也,迁都洛邑,居天下中,实为上策。”

司徒卫武公慨然道:“诸公是何言也,以此蛊惑天子圣听!夫镐京左据崤函,右携陇蜀,披山带河,沃野千里,天下形胜,莫过于此。洛邑虽天下之中,其势平衍,四面受敌。故先王并建两都,然宅于西京,以振天下之要,留东都以备一时之巡。大王若弃镐京而迁洛,恐王室自衰,不能复振矣!犬戎豺狼之性,申公借兵失策,开门揖盗,使其焚烧宫阙,戮及先王,此不共戴天之仇也。大王今宜励志自强,节用爱民,练兵训武,俘彼戎主,以献七庙,可雪前耻,并扬先王之威。若隐忍避仇,弃此适彼,恐蚕食之忧,不止于岐丰。昔尧、舜在位,茅茨土阶,禹居卑宫,不以为陋。京师壮观,岂在宫室?惟吾王熟思之!”

平王闻言不悦,沉吟不语。太宰姬咺遂道:“老司徒乃安常之论,非通变之言。先王怠政灭伦,自招寇贼,其事不足深究。今大王仅正名号,府库空虚,兵力单弱,百姓畏惧犬戎,如畏豺虎。一旦戎骑长驱而来,则民心瓦解,复至天子于危殆。则误国之罪,谁能任之?”卫武公刚欲回言,人报国舅申公告急表文来到。平王展观,见其书谓:“犬戎侵扰不已,申国将有灭亡之祸。伏乞大王怜念,发兵救援。”平王大惊道:“如此我西藩休矣!东迁之事,孤意已决,诸公休得再阻!”便不顾舅父告急之请,乃命太史择日东行。

卫武公见不能止,于是奏道:“臣职在司徒,若主上东行,民生离散,臣请宣之于众。”平王准奏。遂出榜示谕百姓道:“天子驾幸洛邑,国人如愿随驾东迁者,作速准备起程。”祝史作文,将迁都缘由祭告宗庙。于是便弃镐京东行,大宗伯抱著七庙神主,登车先导。秦伯嬴开得闻此讯,亲自领兵前来护驾,百姓携老扶幼,相从者不计其数,号哭于途。至此当年周宣王所做梦兆,以及伯阳父所得卜辞,便即全部应验。梦见美貌女子笑三声,哭三声,将七庙神主捆著一束,望东而去。则大笑三声,应褒姒骊山烽火戏诸侯事;大哭三声,幽王、褒姒及伯服三命俱绝;神主捆束往东,正应今日东迁。又太史伯阳父所得卦辞云:“哭又笑,笑又哭,羊被鬼吞,马逢犬逐,弧箕箙。”羊被鬼吞者,宣王己未年遇鬼而亡;马逢犬逐,犬戎入寇时乃庚午年也。自此西周遂亡,野史与小说家俱都言道:“天数有定如此。”

但后世有史家云,平王东迁,随行者只有贵族群臣,丰、镐二京百姓就此扔给犬戎,并未随同迁徙。故此平王在洛邑建国,便只能依靠诸侯力量,并无民众支持。周王室从此落入诸侯掌控之中,并成为诸侯称霸工具。诸侯由此展开长达五百余年残杀,春秋争霸,战国纷争,亦皆源于平王东迁也。周平王迁都洛邑,执政长达五十年之久,由此标志东周开始。此后周王室逐渐衰微,以致最后亡国。此时天子所能直辖王畿,在戎狄不断蚕食下,仅余成周方圆四百里,皆在洛阳附近。同时天子借以控制诸侯军事力量,也日渐丧失。

只在平王驾崩之后十余年,亦即周桓王十二年,桓王带军讨伐郑国,则郑伯不仅领兵抗拒,而且打败王师,一箭射中周王肩膀。只这一箭其实小可,但亦在此惊天一箭之后,周王天子地位便即严重下降,只剩天下共主虚名,此乃后话。只说周平王东迁之后,亦曾企图立足中原,思谋天下。于是登上洛阳城北邙山,询问群臣,方知此山乃是秦岭余脉,崤山分支。平王因谓其名中邙字不吉,乃为其连取三个别名,分别叫做平逢山、太平山,或曰郏山。群臣见天子所取三个名字都很平淡,丝毫无有峻拔之意,有识者俱都知道,东周王室气象已衰,大不如以前矣。周王朝从此再也不能崛起,果如其山名,五百余载平淡无奇。

话说平王东迁,见洛阳市井稠密,宫阙壮丽,心中大喜。京都既定,四方诸侯进表称贺,贡献方物,惟有荆国不到,平王议欲征之。群臣皆都劝谏道:“蛮荆久在化外,宣王讨而服之,也只每年进贡菁茅一车,以供祭祀缩酒之用,以示羁縻而已。今始迁都,人心未定,倘王师远讨,未卜顺逆,且宜包容,使彼怀德而来。”平王难拗众意,自此南征之议遂息。秦伯嬴开护驾东迁有功,平王遂晋升其爵,称为秦侯。嬴开辞帝西归,平王抚慰道:“今岐丰之地,半被犬戎侵据,卿若能驱逐犬戎,此地尽以赐卿。酬你扈从之劳,并许你嬴秦永作西藩,为西路诸侯之首。”秦伯大喜,稽首受命而归,即整顿戎马,为灭戎之计。不及三年,率其族人,直杀得犬戎七零八落,戎主远遁西荒。秦侯由是辟地千里,遂成大国。

由此回说秦人历史由来,前文已经表过,此处略提,以为回顾。秦人皆以帝颛顼后裔皋陶为先祖,唐尧时为士师官。皋陶子伯翳又名伯益,佐大禹治水,以功赐姓曰嬴,为舜帝主管畜牧。伯翳生二子,一名若木、次名大廉。若木封国于徐,夏商以来世为诸侯。大廉之后有蜚廉善走,日行五百里;其子恶来天生神力,能手裂虎豹。父子俱以材勇,为纣王幸臣。蜚廉少子曾孙便是造父,以善御有功,被周穆王封于赵,是为晋国赵氏之祖。其后有非子居犬邱,为周孝王畜马于汧渭二水之间,孝王以秦地封非子为附庸之君,使续嬴祀,号为嬴秦。传六世至嬴开,以勤王功封秦伯,又得岐丰之地,势益强大,定都于雍,始与诸侯通聘。

周平王十五年,秦侯嬴开薨逝于征途,谥为襄公。子文公即位,梦到郦邑之野有黄蛇自天而降,止于山阪,俄顷化为小儿道:“我乃上帝之子,命汝为白帝,以主西方之祀。”言讫不见。文公乃召太史敦占之,大吉,便于鄜邑筑台,立白帝庙,号曰鄜畤,用白牛祭之。有陈仓人猎得一兽,似猪而多刺,击之不死,欲献文公。途中遇二童子,指其物说道:“此兽名曰刺猬,常伏地中,啖死人尸脑为食。若捶其首,便即死也。”那刺猬闻而大恼,亦作人言说道:“二童与我往日无怨,近日无仇,因何揭我底细?我亦知你等并非人类,实乃雉精变化,名曰陈宝,得雄者王,得雌者霸。”二童子被刺猬说破,即化为野鸡飞去。其雌者止于陈仓山之北阪,化为石鸡。猎人惊异,再回视那刺猬,亦失去踪迹不见。

猎人不敢隐瞒,将此异事奔告秦文公。文公闻奏大奇,遂重赏猎户,命立陈宝祠于陈仓山。当时秦文公居住西垂,欲筑宫室,闻说终南山有大梓树,欲伐为殿材。数日之后,监工回报,说那梓树甚是奇异,锯之不断,斧砍不入。文公惊异不止,欲亲入山监伐,忽遇大风雨,乃命监工先回,自候雨止去看端地。监工领命而回,因天色已晚,便夜宿山下林中,不远处便是那棵难伐梓树。夜阑更深之际,忽闻众鬼嘻闹之声响自耳畔,俱向梓树贺喜,说其神通广大,人间斧锯皆不能伤。树神应之,言语间甚是得意。却有一鬼不以为然,冷笑道:“秦公若使人被发赤足,以朱丝绕树捆扎,再加以斧锯,梓公将奈之何?”树神默然。

明日雨停,秦文公率随从进山,监工迎拜,便将夜来所闻鬼语奏报。文公遂依其说,便命监工去冠披发,脱履赤足,以赤绳绕树捆扎,复使人伐之。于是那梓树随锯而断,随即见有一头青牛从树中奔出,其快如飞,径直投入雍水。文公命令骑士持戟列于水边,候其出而击之。那青牛果然不能常在水中藏匿,破浪而出。众骑士上前邀击,争奈青牛力大无比,以犄角轻触,骑士俱都倒地,损手伤足。便有骑士额头血出,发散被面而起,准备逃走。未料那青牛更惧骑士披头散发,血流满面形象,复又没入水中,更不敢出。文公闻此,乃命制髦头大旗,便如人披散头发之状,置于军营之中;又复立怒特祠,以祭大梓树之神。

秦文公伐树修建宫殿,又建祠祭祀树神之事,偶被鲁惠公闻之。鲁惠公便向天子上奏,说秦国僭祀上帝;并遣太宰到洛阳东都,奏请本国亦用郊禘之礼,平王不许。鲁惠公怒道:“我先祖周公有大勋劳于王室,天下礼乐亦皆系吾祖新手制作,子孙用之何伤?况天子不能禁秦,安能禁鲁?”遂僭用郊禘祭礼,比于王室。平王闻知,竟不敢遣使责问,自此王室日益卑弱。正是:自从秦鲁行郊祀,列国问鼎霸中原!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