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鬼谷双子门 > 第二十三回 周宣王杀妇避谶语 褒洪德献妖入镐京

诗云:不将美政消天变,却泥谣言害妇人。漫道中兴多补闷,此番直谏是何臣!开篇诗道罢,书接前文。且说周宣王为息童谣应验,下令不许百姓造卖山桑木弓,箕草箭袋。不过半日,城中百姓皆知禁令,无不遵依,止有城外蔽野乡民,尚未通晓。只说王命下达次日,市司官引着胥役巡至北城,忽见城门口有一对乡下夫妻。前面妇人抱著几个箭袋,正是箕草织成;男子背著山桑木弓十来把,跟随于后。此夫妻两口住在远乡,赶著日中做市,起个五更上城买卖,又不识字,哪里知道天子禁令!由是未进城门,便被司市官劈面撞见,喝声:“拿下!”手下胥役闻命上前,先将妇人擒住。那男子见不是头,也不敢问原因,抛下桑弓在地,飞步走脱,追之不及。司市官将妇人锁押,连桑弓箕袋解到大夫左儒处。

左儒见此大惊道:“童谣之验,以至于此!今所获二物,正应在谣言,况太史言女人为祸,更是果然。既已拿到妇人,那男子无甚妨碍,只可回复王旨便了。”遂隐下男子逃跑之事,单奏妇人违禁造卖桑弓箕袋,依法宜即处死。宣王闻奏也不深究,便命将此女斩讫,桑弓箕袋,焚弃于市,以为造卖者之戒。宣王自诛卖桑弓箕袋妇人,以为童谣已应,心中坦然,也不复议太原发兵,征伐诸戎之事。自此连年无话,安享太平,按下不提。

再说那贩卖桑木弓男子,虽然仓惶逃走,却不知所为何故,还要打听妻子消息,是夜宿于十里之外。次早听到有人传说:“昨日北门有个妇人,违禁造卖桑弓箕袋,被官府拿到,即时处决,可怜,可叹!”方知妻子已死,遂走到旷野无人之处,落下几点伤心之泪,只得放步远逃。来到清水河边,却远远望见百鸟齐聚,围绕一个浮于水面草席包儿,盘旋飞鸣不止,且以喙衔之,将次拖近岸来。那男子感到奇怪,赶开众鸟,取起席包,到草坡中解看。但闻一声啼哭,原来是一个女婴。他却不知天子悬赏寻找弃婴之事,只暗自想道:“此女既被众鸟衔出水来,定是大贵之人。我今取回养育,倘得成人,后半生亦有所指望。”遂解下布衫,将此女婴包裹,抱于怀中。思想避难之处,乃望褒城,投奔相识而去。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且说三年过后,时当大祭,周天子宿于斋宫。夜漏二鼓,人声寂然,似梦非梦,忽见一个美貌女子,自西方冉冉而来,直至宫庭,入于寝卧。宣王大声斥喝,急唤左右擒拿,并无一人答应。那女子复又出卧,径直走入太庙之中,大笑三声,又大哭三声,将周朝先王七庙神主,做一束儿捆著,抱在怀里,望东而去。宣王起身追赶,忽然打个趔趄惊醒,乃是南柯一梦。由是自觉心神恍惚,入庙行礼,见七个神主俱在,并不曾丢失。九献已毕,回至斋宫更衣,遣左右密召太史伯阳父前来,告以梦中所见,询问吉凶。伯阳父奏道:“三年前童谣之语,大王岂忘之耶?主有女祸,妖气未除。且当年爻词中便有哭笑之语,大王今有此梦,那美貌女子又笑又哭,正相符合。如此说来,我大周将应其谶矣。”

宣王只听得心跳气促,目不转睛盯着伯阳父,问道:“此前所诛贩卖桑弓箕袋妇人,不足消厚弧箕触之谶耶?”伯阳父叹道:“天道玄远,候至方验。区区一村妇,何关江山社稷,及国家气数哉!”宣王沈吟不语,懊悔不迭。忽想起三年前曾命上大夫杜伯督率司市,查访那弃婴妖女,全无下落,便自耿耿于怀,已有迁怒之意。大祭已毕,颁胙之后,宣王还朝,百官谢胙。宣王便问杜伯:“三年前寻访妖女消息,如何久不回话?”杜伯奏道:“臣当年既奉王命,体访此女十数日,并无影响。其后拿到贩弓女子,便以为妖妇正罪,童谣已验。诚恐搜索不休,必然掠动国人,故此中止。”宣王不待其说完,已勃然大怒道:“既然如此,何不明白奏闻,分明是怠弃王命,行止自碍。押出朝门,斩首示众!”一声令下,直吓得百官面如土色,杜伯大呼冤枉。忽班部中走出一位官员,乃是下大夫左儒,上前施礼叫道:“大王不可!臣闻尧有九年之水,不失为帝;汤有七年之旱,不害为王。天变尚然不妨,人妖宁可尽信?吾王若杀杜伯,国人必将妖言传播,亦被外夷轻慢。岂可枉杀大臣?望乞恕之!”宣王知其为杜伯好友,于是不听,喝令行刑。一通鼓响,刑官已将杜伯首级呈验。

左儒见此大哭,回到家中,便自刎而死,以谢好友。杜伯之子隰叔奔晋,后仕晋国,为士师之官。子孙遂为士氏,食邑于范,又为范氏。后人哀杜伯之忠,便为其立祠于杜陵,号为杜主,又曰右将军庙。此是后话,按下不提。宣王次日闻说左儒自刎,亦有悔杀杜伯之意,闷闷还宫,遂得恍惚之疾。挨至四十六年,初秋七月,金风送爽,周宣王身体稍豫,意欲出郊游猎,以快心神。乃命司空整备法驾,司马戒饬车徒,宣王乘玉辂,驾六驺,右有尹吉哺,左有召虎,齐往东郊游猎。众人一场打围,好不热闹,宣王心中大喜,便觉神清气爽。

有道是欢娱恨日短,寂寞嫌夜长。眼见日已西斜,传令散围。众军各将所获走兽飞禽之类束缚齐备,奏凯而回。行不上三四里,宣工在玉辇之上打个眼脸,忽见远远一辆小车,当面冲突而来。车上站著两个人,臂挂朱弓,手持赤矢,向著宣王声喏:“大王别来无恙?”宣王定睛看时,乃是数年前含冤而死上大夫杜伯,下大夫左儒。宣王吃这一惊不小,抹眼之间,人车俱又不见。便问左右人等:“可曾见到有甚怪异?”俱都答道:“并不曾见。”宣王正在惊疑,那杜伯、左儒又驾小车出现,往来不离玉辇前后。宣王大怒喝道:“罪鬼,焉敢来犯王驾!”拔出太阿宝剑,望空中便挥。杜伯、左儒见此,齐声骂道:“无道昏君!你不修德政,妄戮无辜,今日大数已尽,吾等专来报冤。还我命来!”言罢,杜伯挽起朱弓,搭上赤矢,径望宣王心窝内射来。宣王大叫一声,昏倒于车辇之上。慌得尹公脚麻,召公眼跳,同一班左右飞驾入城,扶著宣王进宫,以姜汤灌醒。各军士未及领赏,草草而散。

宣王遇杜伯、左儒阴魂索命,得疾回宫,自知不起,不肯服药。三日之后,病势愈甚。其时周公久已告老,仲山甫已卒。周宣王乃召尹吉甫、召虎榻前托孤,谓二臣曰:“本王赖诸卿之力,在位四十六年,南征北伐,四海安宁。今年近八十,一病不起,死亦无恨!太子宫湦,年虽已长,性颇暗昧,卿等竭力辅佐,勿替我累世先王大业!”言罢长吁一声,就此驾崩。二臣稽首受命,乃请姜后懿旨,率领百官,扶太子姬宫湦行哀,即位于先帝柩前。以上故事,乃载于《东周列国志》,想是博学看官早已看出。但因系野史轶闻,小说家言,本书在此引用而已,并注明出处,供列位看官以为茶余谈资可也,全然当不得真也。

周宣王既死,便说其野史轶闻。宣王正妻姜后,乃是齐侯之女,生性贤婌惠达。周宣王初纳姜氏,因贪恋美色,疏于朝政。姜后于是摘掉簪环,自到永巷冷宫请罪,说自己以美色诱使天子耽于淫逸,疏于朝政,故自贬冷宫待罪。周宣王听后大为感动,乃亲请姜氏回归内宫,并告罪道:“寡人不德,实自有过,非夫人之罪也。”从此勤于朝政。此为姜后脱簪典故,出于汉刘向所作《列女传》,倒也不是凭空捏造,捕风捉影。又有告神祈雨典故,说周宣王在位期间曾经发生旱灾,宣王担忧黎民受苦、社稷倾覆,于是亲自到郊外以及列祖宗庙,奠酒埋玉、祭祀天地、祷告神明,祈求降雨。此行果然感动上天,当年夏季天降大雨,禾稼得活。大夫仍叔便因此事作歌,名曰《大雅·云汉》。其歌略曰:

倬彼云汉,昭回于天。王曰:於乎!何辜今之人?天降丧乱,饥馑荐臻。靡神不举,靡爱斯牲。圭壁既卒,宁莫我听?旱既大甚,蕴隆虫虫。不殄禋祀,自郊徂宫。上下奠瘗,靡神不宗。后稷不克,上帝不临。耗斁下土,宁丁我梗。旱既大甚,则不可推。兢兢业业,如霆如雷。周余黎民,靡有孑遗。昊天上帝,则不我遗。胡不相畏?先祖于摧。旱既大甚,则不可沮。赫赫炎炎,云我无所。大命近止,靡瞻靡顾。群公先正,则不我助。父母先祖,胡宁忍予?旱既大甚,涤涤山川。旱魃为虐,如惔如焚。我心惮暑,忧心如熏。群公先正,则不我闻。昊天上帝,宁俾我遯?旱既大甚,黾勉畏去。胡宁瘨我以旱?憯不知其故。祈年孔夙,方社不莫。昊天上帝,则不我虞。敬恭明神,宜无悔怒。旱既大甚,散无友纪。鞫哉庶正,疚哉冢宰。趣马师氏,膳夫左右。靡人不周。无不能止,瞻昂昊天,云如何里!瞻昂昊天,有嘒其星。大夫君子,昭假无赢。大命近止,无弃尔成。何求为我,以戾庶正。瞻昂昊天,曷惠其宁?

另据今本《竹书纪年》等史籍记载,周宣王三十一年,镐京城内有兔子跳跃舞蹈,又有马变成人。三十四年,有马变为狐狸。四十三年,周宣王杀害大夫杜伯。关于杜伯死因,《太平广记》记载为:周宣王有宠妃女鸠,因见杜伯英俊,便即想方设法勾引。杜伯不为所动,女鸠恼羞成怒,在周宣王面前反诬杜伯调戏自己。周宣王听信女鸠谄言,不顾左儒屡次劝谏,先将杜伯囚禁于焦(今河南陕县南),又派薛甫及司空锜将其杀害。周宣王后因遭受冤魂袭扰,复接连杀害司空锜及大臣祝。观此记载,倒似伯邑考与妲己故事原型,出自于此。

又有传说,周宣王曾命太史作大篆《史籀》十五篇,作为太史教授学童课本教材。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决定统一各国文字,统为小篆之体。于是便令丞相李斯作《仓颉》七章,公车令赵高作《爰历》六章,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七章,作为全国规范字帖,皆取材于大篆《史籀》。《史籀篇》中文字,又被称为籀文、籀篆,到汉光武帝时已失传六篇。经过考证,传世国宝《陈仓石鼓文》,乃是现今仅存,最近似于《史籀篇》上古文字。

又有《太平御览》引用《琐语》记载,说周幽王出生之时,因不满十月而降,国人便谓此乃亡国之兆。周宣王由此怀忧,便向大臣询问。便有近臣回答,说不足月所生男婴,身体若有残缺,或骨骼有所缺失,则于国家无碍;如男婴身体完好无损,则国家必会灭亡。周宣王因见太子健壮,便谓不祥,准备将其遗弃。上卿仲山甫却劝谏道:“大王今已年过半百,除太子之外,并无更多男嗣,此是上天将弃我大周也。大王如再将此男婴遗弃,则与自求灭亡,有何区别?”周宣王闻言有理,于是打消抛弃太子念头,并于临终之时,将天子之位传之。未料周宣王死后第十一年,幽王灭国,果应其谶,幸有平王东迁,得延周国之祚。

只说姬宫湦即天子之位,是为西周末帝幽王是也。于是下诏,以明年为幽王元年,命立申伯之女为王后,子宜臼为太子,进后父申伯为申侯。对于幽王生辰,正史并无所载,若依干宝《搜神记》称,姬宫湦生于周宣王三十三年,则其继位之时,方才年仅十四岁,尚未成年。史说周幽王方继大位之初,便即沉湎酒色,不理国事;且为政贪婪**,重用奸臣虢石父主持朝政,加重对百姓剥削,激起百姓怨愤,最终致使西周灭亡。

后有明人所撰名著《东周列国志》,更是浓墨重彩写道:“幽王为人,暴戾寡恩,动静无常。方谅阴之时,押昵群小,饮酒食肉,全无哀戚之心。自姜后去世,益无忌惮,耽于声色,不理朝政。申侯屡谏不听,退归申国去了。也是西周气数将尽,尹吉甫、召虎一班老臣,相继而亡。幽王另用虢公、祭公与尹吉甫之子尹球,并列三公。三人皆谗诌面谀之人,贪位慕禄之辈,惟王所欲,逢迎不暇。其时只有司徒郑伯友,是个正人,幽王不加信用。”若说以上记载果然是实,则周幽王十数岁便能如此作法,实乃是个天才少年,人所不及。

按下传闻,只主正史。且说周幽王二年,西周镐京发生大地震,附近泾、渭、洛三条河川,俱都发生震动。来日早朝,众臣见时辰尚早,便在廊下闲话,论及昨日地震之事。大夫伯阳父忽然语出惊人,对众臣说道:“此乃上天警示,周朝将亡矣。”众臣大惊,急问此语何谓。伯阳父答道:“天地阴阳,不失其规。今阳伏于下,阴居其上,阳气不得上升,故生地震。泾、渭、洛三河齐震,是阳气失位,河川源头阻塞故也。源头阻塞,国何不亡?水土气通而润,便生禾稼,为民所用。今地无水源,禾稼不生,国何不灭!”

旁有好友叔带,急止之曰:“干系社稷大事,我兄慎言。”伯阳父不悦道:“正因干系社稷大事,岂能知而不言!当九百年前,伊洛枯竭,夏朝灭亡;三百年前,黄河枯竭,商朝灭亡。今周德衰微,河川源头阻塞;源头阻塞,则水必枯竭。川枯竭,则定会山崩。山川大河,国之所依。山崩塌,川枯竭,非亡国征兆而何?歧山乃大王发迹之地,此山一崩,西周能无恙乎?以我观之,周国灭亡,将不会超过十年,因十乃数之所盈,亦天数轮回也。上天弃周,十年为限。”叔带叹道:“天子不恤国政,任用佞臣,我职居言路,必尽臣节谏之。”

正说话间,净鞭三响,金鼓九催,诸臣上朝。幽王升殿视政,开口便问:“卿等可有大事奏议,便请讲来。”话犹未了,有岐都留守出班奏道:“昨日地动,泾、渭、洛三条河川枯竭,岐山亦有崩塌之虞。请大王修缮功德,并祭告天地,抚慰宗周万民。”幽王笑道:“昨日宫中摇晃,我已知之矣。山崩地震,此乃常事,何必管他。”众官闻此,皆都面面相觑,不知所云。幽王又道:“孤昨夜得梦,仙子嫦娥下凡,软款多时方去。此是上天欲以美女赐我,尔有司诸官,可体念孤意拟旨,命各诸侯国访求美色进献入都,以充后宫。”

叔带在班中闻罢,看了一眼伯阳父,乃上前谏道:“山崩川竭,乃国家不样。歧山是我先王龙兴之基,一旦崩颓,事关重磊。大王正宜勤政恤民,求贤辅政,以望消弭天变。奈何不访贤才,而索求美女乎?”幽王闻而变色,暗道:“这厮可恶!怎敢直面顶撞寡人?”却一时无语回答,便将双目看向虢侯。虢石父心领神会,便出班奏道:“商汤之时,九迁国都,未见其危。今我国朝定都丰镐已久,那歧山既已弃之,何关社稷?旧都崩塌,正预示新京之将大兴也。叔带久有慢君之心,适才在殿外廊下便与伯阳父妄议灾祸,危言亡国之论,恰好被臣听到。今又借端公然谤讪大王,着实居心不良,欲造混乱。必严惩之,以靖朝班。”

幽王脸色渐霁,颔首道:“石父实为公忠体国之言。本应重惩叔带,但孤初登大位,杀人不祥。可将叔带免官,逐归田野为民,永不叙用。”时有大夫褒晌,自褒城前来朝见天子,正在班中,见叔带被黜,急上前进谏道:“大王不畏天变,黜逐贤臣,恐国家空虚,社稷不保。望收回成命,成周社稷之幸也。”幽王闻奏大怒道:“你乃下邦小国之君,怎敢妄言上朝国政!”即命当场拿下,囚禁于狱中,待拟罪处置。又恐再有进谏者,便即宣布散班。

伯阳父本欲出班为叔带求情,不料被褒晌抢先,且获罪下狱。又思幽王正在盛怒之际,既已饶恕叔带死罪,乃是万幸;倘若争执起来再触帝怒,反为不美,于是便即缄口不言。既已散朝,随众出殿,便与叔带并肩而行。见众臣皆都各归己府,身侧再无旁人,伯阳父这才埋怨道:“未上朝之前,兄还劝我慎言。某那是一计,欲将亡国之兆通过他人之口,以告诫大王耳。未料反是我兄不肯忍耐,轻易出言罹祸。兄因我至于罢官,弟何以堪?”

叔带叹道:“是我自己愿为,与兄何干!古云‘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吾不忍坐见西周有麦秀之歌,今辞兄远奔他乡,望我兄善观风色,早思退步。”于是拱手作别,回到府中,竟携家眷逃往晋国。因有大才,便为晋公所用,拜为大夫,封于赵邑。叔带由此便为晋国赵氏之祖,赵衰、赵盾,即其后裔也。后来赵氏与韩氏三分晋国,列为诸侯,按下不提。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却说褒响进言获罪,被下到狱中,消息传回褒国,举国震惊。褒晌之子洪德忧心如焚,欲进镐京营救父亲,实无计奈。便与母亲商量,请尽出府中资财,往乡中寻购奇珍异宝,好进京献宝赎父。洪母说道:“只要能救你父回来,就算倾家荡产,又有何惜!”洪德奉命,于是引领三五个随从,将钱帛作成两担挑着,每日在城邑中索购宝贝,经年不得。洪母见儿子一无所获,便为其出主意道:“我偏僻之国,城中所有之物,天子宫中何所不有?我儿欲搜奇猎异,莫若到乡间搜寻,反倒未许冀有所得。”洪德声诺道:“母亲说得是,儿未思及此。”于是次日一早,便引随从去到乡间抓寻。出城未久,因天气炎热,主仆数人便即行步艰难,气喘汗流。洪德说道:“莫若到前面村甸,找个歇凉之处,寻口水喝,待日头稍斜,再行上路。”众仆齐道声好,便逶迤前行,看看进入一处村甸。

众人刚行至一家门首,忽听门枢响处,见有一少女手提陶罐,出门下阶。离其家门首二十步外,却有一个井台,原来那少女是往井台汲水。只见那少女莲步轻摇,步步风景:掠发时显露出臂如嫩藕,行动处更便见腰似弱柳。虽然村妆野束,不掩国色天姿。洪德见之大惊,竟呆在当地,行动不得,不由赞出声来,说道:“如此穷乡,乃有此等丽色!”身后有一随从,却是机巧过人,因向洪德低语献计道:“周天子正在举国选美,此非绝世宝贝?”

洪德闻言,便如听到晴空中一声炸雷,直炸得七窍松动,茅塞顿开,喜道:“小子,此言甚善,实乃奇计!我父亲囚于镐京狱中,度日如年。久不能救父脱困者,是恐将平常珠宝献上京去,难入天子法眼,反倒弄巧成拙。若得此女贡献天子,我父便有逆天大罪,亦可得赎矣。”于是便在路旁大树下歇下担子,命那献计随从进村打听,此户人家是何景况,此女姓字来历,可否以金帛赎买。那随从见能为主人立功,应了一声,飞也似去了。洪德便斜倚大树,目不转睛盯那村姑相看,便似钩住,离开不开片刻。那村姑也觉出这几个外乡人神色有异,将井水汲满陶罐,趁转身返家之际,便扭颈往这边树下瞄了一眼。见是一个年青公子,衣著光鲜,也便嫣然一笑,快步回家,却在上台阶时打个趔趄,将罐中清水洒了一地。

未过片时,那随从回来,飞驰一般,老远便道:“公子,天大造化!”待至近前,已是气喘如牛,反倒说不出话来。洪德又气又笑,直等他喘定,方才问道:“你倒说说,有何造化?”那随从答道:“适才那汲水女子,你道是何人?这村甸上男女老少皆知。乃是一个成周男子,早年以贩卖桑木弓箕草袋为生,因犯了周天子忌讳,老婆被杀,自己仗着脚快逃脱。因在清水河中捞出这女婴,逃奔褒国,投奔相识。未料那相识已于数年前搬走,遍寻不见,因此投友不遇,困顿在此。欲自行抚养那女婴,因乏乳食,恰好有个姒大妻子,生女不育,奶水正足。见此女婴长相不俗,就送些布匹之类给那男子,转乞此女过门。抚养成人,取名褒姒,便是适才那汲水女子。数日前那姒大刚刚过世,其妻养这女儿不起;偏这褒姒又常念叨自己不是褒国人氏,整日吵嚷要回镐京,说那里才是原籍故里,姒大之妻无计可奈。你道她母女两个,一个正自抚养不起,一个拼死要回周都镐京,却不是造化怎地?”

洪德闻听大喜,遂亲至姒家,与姒大之妻讲就布帛三百匹,买得褒姒回家。香汤沐浴,食以膏粱之味,饰以文绣之衣,教以礼数,携至镐京。先用金银打通虢公石父关节,求其转奏天子道:“罪臣褒晌之子洪德,痛父获罪于天,万死不辞。然思死者不可复生,特访求美人名曰褒姒,进上以赎父罪。万望吾王赦宥!”幽王览奏,即宣褒姒上殿,拜舞已毕。幽王观其姿容态度,流盼之际,光**人。于是龙颜大喜,便留褒姒于别宫,降旨赦免褒晌无罪,即命出狱,复其官爵,并为褒国之主。自此幽王与褒姒坐则叠股,立则井肩,饮则交杯,食则同器,一连十日不朝。群臣伺候朝门,皆不得见天子,莫不叹息而去。

幽王迷恋褒姒,自此居于琼台,更不进申后之宫。褒姒得以专宠,便怀龙孕,十月满足,生下一子,名曰伯服。幽王爱如珍宝,遂欲废嫡立庶,乃传旨道:“太子宜臼,好勇无礼,不能将顺,权发去申国,听申侯教训。”太子欲入宫见母自诉,但天子早已下令阻之,只得含悲忍泪,驾车往申国投奔外公去讫。申后久不见太子进宫,著宫人询问,方知已贬去申国。至此孤掌难鸣,便终日怨夫思子,含泪过日。幽王八年,乃宣布废公子宜臼,另立伯服。

申后闻此伤心不已,遂修书信一通,将天子废立太子之事告知兄长申侯。列位看官!你道申侯是何来历?原来周朝初建之时,便重用唐尧时期四大臣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分管四方诸侯,称为四岳。武王克商,四岳之后被封于申,为伯爵位,世称申伯。申人以闪电为图腾,居于现今陕西省宝鸡市眉县东北。至周宣王时,母舅申伯被重封申国之君,定都于谢邑(今河南唐河县湖洋镇苍台乡谢家庄),子孙以封地为氏,称为谢氏。幽王即位,因娶申伯之女为王后,申伯便晋封为侯。当时本来是在镐京辅佐天子,因见幽王重用奸佞,愤而归国。初见外甥势穷来投,便怀不悦,此时见胞妹来书,不由大怒,便欲造反。

据《史记》记载,缘于幽王宠爱褒姒,直接导致西周亡国。因褒姒从不爱笑,周幽王便依佞臣虢石父献计,点燃烽火召集援兵。诸侯见到烽火,率兵赶来,发现没有敌人,方知上当受骗。褒姒见状,破颜大笑。周幽王遂引以为乐,因此多次点燃烽火,戏弄诸侯以取悦褒姒,诸侯皆大怒。幽王十一年,申侯联合缯国、犬戎来攻,幽王再次点燃烽火,诸侯于是不至。正是:且将社稷逗美人,此事可信有几分!欲知此事真假?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