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鬼谷双子门 > 第十五回 商武丁赈灾丧西华 姬亶公迁岐立周原

诗云:岩前版筑不求伸,方寸那希据要津。自是武丁安寝夜,一宵宫里梦贤人!开篇诗道罢,书接前文。且说妇好嫁给武丁之前,乃是商王国北部方国公主,故此出身及见识皆都不凡。在为商朝立下赫赫功绩之后,武丁论功行赏,划分封地,使妇好拥有三千军马,肥沃田地以及奴隶民众。妇好亦如隶属方国,定期向商朝交纳贡品,一切都按诸侯之礼事奉天子。由于经济独立,妇好便铸造大规模青铜制品,现存于世之“妇好偶方鼎”,就是明证。

武丁有三个正妻,配受后世祭祀,乃是妣辛、妣癸、妣戊,妣辛便是妇好谥号。因是第一个受祭者,故此后世部分学者认为其乃是武丁第一位嫡妻。但亦有人据其出征时间谓,妣辛妇好应是武丁三配中最后一位,虽然时间最晚,但为正妻时间最长,最受武丁器重,权势地位最为显赫。大量有关妇好卜辞及其墓中丰富随葬品,均足以证明,其不但能征善战善饮,更是一位贵妇,爱美而且擅于修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传奇女子。妇好不仅功绩赫赫,更与武丁琴瑟和鸣,不胜恩爱。每当妇好出兵打仗,武丁都祭祀问天,为王后祈求平安。每当妇好战捷而归,武丁必率文武群臣,出城相迎。妇好死后,复担心其在幽冥无人照料,多次大型祭祀,并为举行冥婚,将妇好幽魂托付给六世祖祖乙、十一世祖太甲、十三世祖成汤,请三位先人照料。每当武丁出兵打仗,亦都要祭祀妇好,请其在天之灵保佑战事顺利。

武丁五十九年,西华蝗灾。商王率群臣前往体察民情,因积劳成疾病逝。群臣依武丁遗嘱,便将其葬于西华。陵冢规模宏大,望之如山,为历代帝王崇仰至祭。墓前有庙宇陵园,陵后两侧分置傅说、甘盘陵墓。因历史上无数次黄河泛滥淤积,以及人为损坏,今庙宇毁废,仅留武丁主陵墓顶,及散落御祭碑刻数通。现存武丁主陵高六米,长宽各百余米,属全国现存为数极少,且较完整之上古帝王陵寝。武丁驾崩之后,次子祖庚即位为王。史说武丁共有三子,长名祖己,次曰祖庚,三谓祖甲。长子祖己自幼便有孝名,故被称为孝己。其每晚都要起床五次,每个更次都要潜至正寝,查看父母是否安睡,因此深得武丁宠爱。但由于祖己生母早逝,继母欲立己子为嗣,便屡在武丁面前诬陷祖己,终使其被流放外地。祖己经此打击,不久忧愤而终。三弟祖甲便是此位后母所生,亦是贤孝之人,为表示不愿与兄长争夺王位,便暗地离宫出走。故此商王三子,只余次子在侧,武丁病死,祖庚遂得继位。

时有“尸祭”之法,自夏朝开始就有,至武丁之时成为商朝祭祖常规。其先王之“尸”,一般是由长子或长孙充当,平躺供台之上,代替先王享受祭品。今之成语“尸位素餐”,即便是从尸祭演变而来者。因其“尸”只在祭台上接受祭拜,尝食斋供,而不需干活,故成此典。祖己生前就曾充“尸”,接受百官祭拜,实际相当于已获得太子地位。其实武丁当初流放祖己,一为使其避开与继母矛盾,二是自己年轻时曾被父亲外放,这才效法先王放逐祖己,以使其体验民间疾苦,培养为君之道。可惜祖己没能领会父亲苦心,以至郁结而亡。

祖庚也是一个孝悌之人,倒也不负众望,全面继承武丁中兴事业,积极开拓,遵行礼制。在其统治数年间,商代经济文化繁荣,国力十分强盛。而举世闻名之后母戊鼎,便是祖庚为其母特意制作,以示孝心。祖庚虽然英武有为,但可惜不寿,在位七年便即病死。由是三弟祖甲便被众臣请回帝都,继承君位。祖甲曾经生活在民间,因此了解平民疾苦,即位后即大力限制贵族对人民榨取掠夺,甚至修改《汤刑》,以严刑限制贵族。因此招致贵族不满及刁难,内部矛盾日益尖锐。在武丁、祖庚、祖甲父子三人统治百余年间,是为商代中兴极盛之期。这一时期,商朝国威远播四方,且以青铜为代表,故称青铜时代,造就非常辉煌中原文明。只说祖甲即位之后,创造周祭之法,即从每年第一旬甲日开始,按照商王及其法定配偶世次、庙号天干顺序,遍祀一周。周祭之法盛行于商代后期,是祖先崇拜及宗教制度之最佳体现。在上古文明中,各大民族都有独具特色之祭祀体系,乃为本族文明代表行为。周祭之法与古巴比伦、古埃及祭祀法各不相同,便是中国古代特有祭祀系统。

祖甲执政后期,西戎部落渐渐兴起,并开始不服商朝控制,领导部族奋起反抗,结果弱不胜强,族人四处逃散。其中一支,从茂汶盆地东面翻过玉垒山脉,进入四川盆地西北,伺机重新抗争。祖甲死后,由其子廪辛即位。廪辛,《竹书纪年》作冯辛,姓子名先。廪辛继位初期,羌方在陕甘一带重又崛起,屡犯商朝。廪辛大怒,出兵征伐。因知羌方武装强悍,遂全面谋划,精细布置,一面命戍军暂避敌锋,待机而动;一面组织精锐适时增援,抗击羌方进犯;还征调卫、虎、受诸部,出兵相助。由此一战,打散蚕丛氏部落,射杀其首领,并派逐、何等五族戍守。但羌方并未被攻灭,其后诸王在位,仍常与羌方发生小规模冲突。

廪辛之时,农耕技术渐渐成熟,井田渐渐成型。何以言之?自甲骨文中所出现三个象形字便可得知。其一为“田”字,表明在广阔原野上,有整齐规则且大片相连之方块熟田。其二为“疆”字,象征丈量后将田地划出疆界。其三为“畴”字,象征在田间按其行垄,往返转折犁耕。经过疆理整治、规则耕作,并配有灌溉沟渠,就是后来所谓井田。这些田地主要分布在都邑附近,由商王及诸侯国君占有,也有分配给近亲贵族。在国都以外,商王常派臣民,到比较边远之地去开垦田园,此之谓殖民地者。至此,私有制完全成型。

此时农具仍以石、骨及蚌制为主,偶尔也发现青铜工具。当时农业生产规模已经相当庞大,农作物已有粟,黍,稻,麦等。还饲养六畜,主要用于祭祀及贵族食用。在殷墟和郑州商城遗址,都发现有为王室所专用青铜器铸造作坊。工匠世代从事生产制作,专精技艺,都有细致分工,生产规模之大及技艺水平之高,当时世所罕见。商业此时也有一定程度发展,当时交易使用海贝、骨贝、玉贝、铜贝,作为货币。周灭商后,在殷民之中,已有一部分人专门“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便是从事长途贩运贸易活动者,称为商贾。

帝廪辛崩,弟庚丁立,是为帝庚丁。庚丁在位期间,对羝方、旨方等羌族部落进行多次讨伐,擒杀羌方伯。晚年信巫,使巫教势力大增。巫教始于上古祭祀文化,根基深厚,是在儒释道三教之外。巫家亦为春秋百家之一,正史上不被记载,之后与道教正一道兼并。中国巫觋一脉,托始于黄帝之《阴符经》。中国古代方士,就是巫觋之流,假托黄帝为始祖。贾公彦注《国语》曰:“男子阳有两称,名巫名觋。女子阴不变,直名巫,无觋称。”

中国先民,自古相信人死后有灵魂之说,所以要昭孝事祖,用祀礼以通神明。易经系辞中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是巫觋早期正统说法。及少昊之衰,九黎乱德,民神杂扰,不可放物。家为巫史,享祀无度,黩齐明而神费蠲,嘉生不祥,祸灾荐臻,莫尽其气。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亡相侵黩。恢复民神异业,敬而不黩。孔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民神异业作法。

原始社会时,人类因不理解天象灾变缘由,故而敬畏天神,就此产生图腾崇拜。通过拜祭仪式,向天神表达虔诚之心,也表达人类愿望。其组织祭祀仪式,并向族人传递天神旨意者,便即称为巫师,或称巫史,亦曰巫觋。因其能够知晓天神旨意,便如天神之化身;故此巫师掌握祭祀、医治、部族历史传承等事,所谓权力可以通天,正是此谓。中国自上古以来,便有俚僚巫教,参与祭祀、战争、生产、符咒治病,以及文化娱乐。巫教有巫公、巫婆,进行茅卜、鸡卜、鸡卵卜、鸡骨卜、牛卜、田螺卜、篾卜等预测活动。巫婆不要经典,法事仪式简单,声称是神鬼替身,可沟通阴阳两界,能卜吉凶、问鬼怪,跳神驱鬼治病。巫婆能说会道,善于察言观色,打听虚实,而且多是民歌高手,用歌词将信徒往事**唱出。巫公又称师公,主要是跳神,每年几次,内容是祭祀、敬神、游神,活动方式与巫婆不同。由于历代帝王对巫术加以禁绝,于是巫教就与道教靠拢,成为“道法二门”之巫教形态。巫教亦将道教祖神太上老君认定为教主,以证实巫教也属于老君门下。同时又将张天师、三清、三元、三官、五岳、四渎、玄天上帝,以及道教诸神都搬进巫坛,并大量吸收《太上说常清净经》、《太上玄天妙经》、《太上紫微宝忏》等道家经忏,以道教科仪充实巫道。

除请道教诸仙站脚助威,巫教更从《山海经》、《淮南子》中请出十二个魔怪人物,以作本教正神,称为“十二祖巫”,分别乃是:帝江,玄冥,后土,句芒,蓐收,共工,祝融,烛九阴,良强,奢比尸,天吴,龠兹。此为志怪小说《佛本是道》作者编纂,历史上其实并无十二祖巫之名。又有系列大巫,皆出于上古各个部落。共工部落大巫乃是相柳,有穷部落后羿、夸父;九黎部落蚩尤、刑天、风伯、雨师;九凤部落乃是九凤、嬴政、白起。

闲言少叙,书归正本。且说庚丁信奉巫教,致使朝廷之内乌烟瘴气,正气不申。另据甲骨文记载,庚丁又酷喜游猎,由此便以殷都为中心,开辟大片田猎围场,用于田猎及军事演习。由于田猎伐木,也间接起到开垦荒地作用,可谓无心插柳善举。庚丁去世之后,子武乙继位,是为商朝第二十八任国君。武乙从不信神,因见朝廷及王宫内崇巫之风大盛,因此不喜,便欲纠此风气,扫神除鬼。于是令人制作一个人偶,上刻二字,称为天神。群臣与内宫嫔妃见之大喜,以为此位新王与先王一般,是信奉巫觋者也。未料武乙所作所为实令众人惊呆,竟是与此“天神”赌博弈棋,命众人在旁以作评判。若是自己输了,便罚喝酒;若是天神输了,武乙就以各种手段侮辱人偶。那人偶无知无识,当然输多赢少,于是“天神”受尽凌辱,脸面无存。武乙见众臣及内宫嫔仆皆都面如土色,俱各无辞以对,于是大喜。

这还不算罢休,武乙又命制作一个皮袋,其中装满兽血,在宫外院中高高挂起。群臣不明其意,皆都仰面而视。武乙便即戎装而出,引弓发矢,朝天射那皮袋。好箭!只见弓开如满月,箭去似流星,正中那高悬于空中皮袋,于是腥风血雨,血洒漫天。在下仰观群臣,头上俱都淋着,实可谓是“狗血淋头”。武乙哈哈大笑,谓群臣道:“古有大羿射日,寡人此谓射天。其天神何知?又有何惧?还不是被我射中,鲜血洒地!”群臣无语,皆谓武乙昏庸无道。如此数年之后,天神在民间威信大减,由此巫道渐息。列位看官!商王武乙当是中国史上第一位无神论者,可谓大智大勇。后世以昏庸无道或无聊玩闹以视之者,可以休矣。

武乙三年,有西伯部落古公亶父遣使来朝,要求归附,并呈本族特产以作贡献。商王大悦,大手一挥,便将岐邑之地赐其部落,以使族人定居。史说古公亶父来历,乃后稷第十二代孙,公刘九世孙,西伯君主,周文王祖父,周王朝奠基者也。出土文物武王征商簋中,铭文称其为檀公。欲说亶父之事,须先表其先祖由来。其始祖名弃,又曰后稷,前文已经详表,此处不再赘述。只说其九世祖公刘,乃是一位先贤圣人,兴周始祖,不能不提。公刘者,姬姓名刘,公为尊称。姬刘乃是不窋之孙,姬鞠之子;曾祖弃被帝舜封在邰地,称为后稷,子不窋继承父职,主管农业,亦居邰地。夏王太康废弃农官,不重农事,不窋因而失去官职,于是逃奔到戎狄部族地区。不窋死后,子鞠继为部族首领,鞠死后,公刘继之。

公刘身处戎狄游牧地区,但不忘农耕田园生活,便常骑马向东巡察,寻找水草丰美之处,以使部族重操旧业。适逢有术士自东方而来,求见姬公刘并进言道:“公乃帝喾后裔,焉可长居于此?关中沃野,有山似凤,王气初生。公何不将部族迁移到此上等风水宝地?必可就此立国,且可使部族大兴。”因此言正说中公刘心思,于是大喜,立即号召族人,备好粮食,拿上弓箭武器,向东出发。公刘甚通五行风水之道,一面行走,一面勘察;乃穿越原野平川,攀登山顶高原,跋涉河流大溪,终于来到一处所在,便是今之陕西咸阳长武。公刘登高远望,察勘地形状貌,不由心旷神怡,对左右说道:“所谓上佳风水,得水为上,藏风次之。此地三水环绕,放眼远望,天、地、风、水,皆为上等。若非此地,吾族何以归哉!”

部族长老闻罢大喜,由是便随公刘跑下高坡,下到平野勘察地形,以卜定居之所。公刘步步丈量,登山下水,亲力亲为。便命族人在此落脚,亲画蓝图,创建部落,安扎营栅。并从漆水、沮水渡过渭水,伐取山上木材以归,供给部民盖房建城使用。于是族人出有资财,居有积蓄,国泰民安。附近各族闻说姬公刘向有大德,于是纷纷迁此,拥护归顺,周人始兴。族人由是创作歌诗乐章,称颂公刘德行,载于《诗·大雅·公刘》。其诗文曰:

笃公刘!匪居匪康。乃埸乃疆,乃积乃仓;乃裹糇粮,于橐于囊。思辑用光,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笃公刘!于胥斯原。既庶既繁,既顺乃宣,而无永叹。陟则在巘,复降在原。何以舟之?维玉及瑶,鞞琫容刀。笃公刘!逝彼百泉,瞻彼溥原;乃陟南冈,乃觏于京。京师之野,于时处处,于时庐旅,于时言言,于时语语。

笃公刘!于京斯依。跄跄济济,俾筵俾几。既登乃依,乃造其曹。执豕于牢,酌之用匏。食之饮之,君之宗之。笃公刘!既溥既长,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其军三单,度其隰原,彻田为粮。度其夕阳,豳居允荒。笃公刘!于豳斯馆。涉渭为乱,取厉取锻,止基乃理,爰众爰有。夹其皇涧,遡其过涧。止旅乃密,芮鞫之卽。

姬公刘在此扩大耕地,整治农田,生产蒸蒸日上,贮粮堆满仓囤,很快成为繁庶兴旺之邦。继而弓矢斯张,干戈戚扬,扩充武力,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因生产发展需要,公刘涉过渭水采掘矿石,取砺取锻,改进生产工具以及武器。史谓“周道之兴自此始”,为后来周人发展奠定下雄厚基础。公刘乃称国君,因自己成婚时有十只麻雀飞落院中,以为吉祥鸟,便以麻雀作为部落图腾。其后外出狩猎,又曾驯服一只野猪,更以为大吉,由是便将野猪与麻雀形象结合,造成“豳”字,以为国名。所居之地,亦便称为豳地,国都称为豳都。

相传公刘猎到野猪之后,因视为祥瑞,故不肯宰杀,而是将其放置山洞,洞口以石块围之,派专人看管。数年之后,公刘发现野猪似乎已被驯服,就命族人此后再猎到野猪,先都圈养起来。此乃饲养家猪开端。华夏族常有肉可食,姬公刘可谓功不可没。公刘定都于豳,在此安居,百姓安居乐业。相传忽有一天,睡中梦见自己饿倒在黑河边,被一位仙女相救,喂以美食。公刘醒来,便唤妻子,使按梦中仙女之方,取泾河之水,配以麦粉,制作出玉面,并分发于百姓,共庆美食。民众为感恩公刘,又称之为“御面”,便为长武特色。

至今黄土高原百姓故老相传,说其窑洞乃是延续上古之民穴居方式,直可追溯到豳国,姬公刘乃便是发明创造窑洞之祖。公刘当初便是利用长武高原沟壑地形,凿洞而居。民众就此不再苦于被野兽袭击,安全始有保障,开始真正过上定居生活,农业才因此得到大力发展。《诗经》称“陶复陶穴”,便说在豳国之时,土窑洞就遍布山原谷地。凿洞而居,非但冬暖夏凉,而且不破坏植被,不占耕地,至今亦被称为绿色建筑,实是人类伟大创造。

在部族成长过程中,因长期遭受戎狄欺压侮辱,公刘在定居豳地之后,便始立鸿猷,创建出一整套礼乐制度。包括饮食、起居、巡狩、祭祀、丧葬,具体到社会生活每个方面,都纳入礼仪范畴,使之成为系统化社会典章制度,以及行为规范。在豳国都城,若遇部民诞生、婚嫁、丧葬之礼,国君皆都极为重视,必令群臣侍从赴宴,入席见证。主人当日必从圈内抓猪宰杀以做佳肴,制作玉面,呈献美酒,迎接众人见证。与席者则必上贺礼,共同负担礼仪之费。后来礼仪便成风俗,也是豳国信仰。公刘造福后代,惠及子孙,后人修邑建庙,尊为神圣。直到如今,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日,庆阳、旬邑、长武、彬州等地百姓皆都赶赴公刘庙,拜谒祭奠这位豳国君主,姬周祖先,并缅怀这位华夏农耕文化不朽开拓者。

姬公刘死后,子姬庆节即位,亦将国都建在豳地,此后复传七世,便至亶父,正是商王小乙在位。亶父继承祖先后稷遗风,致力开发豳地。每年春天,便与妻子太姜亲自下地,不怕劳苦,率领族人辛勤耕作。夏日暴雨倾作,又与青壮年一起加固堤堰,疏浚河道。秋日黄叶飘零,复带领大家收割打碾、贮藏粮食;冬季大雪纷飞,更忙着走家串户,访疾问苦。当值殷商末世,西北戎狄渐渐强盛,开始内侵中原,由是屡犯豳地。亶父谓其部族道:“有民立君,将以利之。今戎狄所为攻战,以吾地以民。民之在我,与其在彼,何异?民欲以我故战,杀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由此议于长老,率姬姓周氏东迁,循漆水越梁山,到岐山周原。豳地原非姬周部落亦不肯舍,皆扶老携幼来归。时为殷商小乙二十六年之事也。

姬氏族人与豳国东迁诸部,由是在亶父领导之下,在岐山周原建筑城邑房屋,设立官吏,开垦荒地,发展农业生产。随着人口快速繁衍,复将民众分成邑落,定居下来,建立诸侯国。由是遣使到殷都投诚贡献,得到商王武乙认可,封赐岐邑之地,使亶公于此建都,由此书接前文。《竹书纪年》载:“武乙六年,豳迁岐周。命周公亶父,赐以岐邑。”因地处周原,故姬姓部族从此便自称周人,亶公亦趁便定其国号为周,再次粗具国家雏形。亶公东迁岐原建国,由是史称其为周太王。由此周人打破戎狄包围,终于获得有利生存环境。但当时西方戎狄危胁依然存在,周人力量也不足以与东方殷商抗衡。太王依据天下形势,制定对外政策方针,加强与附近各部落友好交往,东联强殷,西抗诸戎,为发展生产,增强国力创造良好外部条件。周太王亶父功业,在于使先周部落内部实力得到充实发展,至其子王季、孙文王姬昌之时,便开始向外扩展。到武王之时,终于推翻商朝,此乃后话,按下不提。

按下岐周,复说商王武乙。武乙既打击朝内巫教势力,统一内部,稳定朝政,然后便即南北征伐,以讨不肯臣服方国。时在商朝西部有旨方部落,势力强大,威胁商都。武乙多次调动重兵征伐,参战军队常在数千人以上。最后征服旨方,俘虏二千余人,多数作为奴隶。西方既平,武乙又出兵讨伐并征服南方归国(今湖北秭归),屠杀当地百姓。至武乙十五年,东夷部族逐渐强盛,迁移到淮河、泰山一带,威胁商朝统治中心。商王引以为忧,遂再度将都城从黄河以北南迁,以备防御诸夷,终迁都于沬,后称朝歌,今之河南淇县是也。由此商朝与东夷诸部对峙而立,长达二十年之久。虽无大规模争战,但亦无友好姿态。

商王武乙二十二年,周太王姬亶病逝。太王生有三子,乃是长子太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少子季历最为贤明,娶挚国女子太妊为正妻,生子名昌。因姬昌出生之际,多有圣瑞之兆,其祖姬公亶便对家人赞叹道:“我后世中若当有成就大事者,概是此孙姬昌乎?”长子太伯及次子仲雍闻说此言,便知道父亲欲立季历为嗣,以便将来能传位于姬昌。因为二子皆是大孝,故此皆都自愿让位;又恐自己子嗣会与三弟子孙争夺王位,便相约一起逃亡,远到荆蛮地区,并按当地风俗身刺花纹,剪短头发,在彼娶妻生子,另立部族。周太王既崩,于是季历便成唯一嗣子,由此即立周公之位。后被己孙周武王追封,是为周王季。

周公季历三年,邻国毕程氏国君增加大臣爵位,但却减少俸禄,以致大臣相互勾结,搜刮百姓。季历便乘此机发兵攻伐,在毕地一战击溃程国,毕程国便为周人所有。其后又闻,西方义渠氏国君有两子,不是一母所生,但却平起平坐。如此以来,大臣不知道归附哪个王子方好。时逢国君身患重病,朝中大臣即刻分成两个集团内斗。周公季历复又乘机征伐义渠,将其国君擒获。义渠部族乃是匈奴前身,在商朝时名气很大,自此便成岐周附属方国。

季历东征西战,在西方渐有名气,自然便有方国部族首领报予商王,引起商朝注意。武乙三十四年,季历审时度势,主动前往朝拜武乙。武乙甚喜,封季历为西伯,使为商朝西部屏藩。若遇西戎入侵之时,可以得专征伐,率西部诸方国共同抵御诸戎。并赐给土地三十里,玉十对,马八匹,以示拉拢。季历辞王而归,既受王命,便主动征讨西落鬼戎,俘获狄族首领二十人。西落鬼戎,概与殷商部族鬼方有关;而鬼方与殷商时敌时友,反复无常。季历对鬼方部族征伐,商王武乙自然认可,并无意见。鬼方当时已经入侵西洛,未料前部先锋鬼戎竟被季历主动出击,就此大败西归。季历击退鬼戎之后,俨然便成为西方小霸。

据史记《殷本记》所载,商武乙三十五年,商王西巡,猎于渭河平原。晴天白日,忽然天空中一声巨响,下来一个霹雳,正好击中武乙头部。武乙大叫一声,当场摔下马来,倒地身亡。此是有史记载第一位被“天打雷劈”致死天子,恐亦是独一无二者。且不论商王死法离奇与否,则只问一句,其因何死于岐周领地?后世便有学者以为,内中恐怕大有蹊跷。由是推测,武乙闻说季历击败鬼方,大为震惊,由此借巡视为名,去考察姬周虚实,便被季历害死。正是:天雷劈死事太奇,因此后世犯猜疑!欲问究竟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