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走出大山的云 > 第一百六十一章买房

走出大山的云 第一百六十一章买房

作者:山谷村夫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5:19:34 来源:笔趣阁

有些想法,不能直接说出来。直接说出来,就会吓走人,得拐弯抹角说,在战略上,叫做迂回。

尚云认为让贫困户拿着五万元去买房,一定能赚来钱,比种田和养殖牛羊效益要好许多,而且还能解决当下年轻人说不下媳妇的实际困难,但不能直说,只能顾左右而言他,等待时机。

在贫困户大会上,尚云用最浅显易懂的道理就做新时代的职业农民向贫困户做了解释。

在这次大会上,尚云提出一定要抓住机会,农民不能只想着种地,应该紧紧盯紧市场,想着怎么去赚钱,怎么去赚城里人的钱。

尚云说道,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一部分农民一定会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会慢慢地变成城里人。

留下的一部分人一定要想着怎么去赚钱,而不是继续去单纯地出卖苦力。

尚云号召大家走出蛮干、苦干,朝着巧干的方向发展,学着用脑子去赚钱。

大道理讲多了,村民们也不怎么懂,更不爱听,但适当地引导村民解放思想,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会散了后,村民们并不愿意离开,对尚云说的那些大道理云里雾里,似懂非懂,站着等尚云为他们拿主意。

大家都过惯了苦日子,一下子有了五万元,如此大的数额,还真不知怎么去花。

听尚云让他们用脑子去赚钱,他们想得脑子疼,也没有想出个所以然。如果能想个所以然,他们也不至于是贫困户。

万三强第一个挤到尚云身边,说道:“尚主任,你说的那些大道理,俺们不怎么懂,但俺们认定了你,就想跟着你走,你就为俺们规划个。”

万三强,家庭六口人,两个儿子上高中,一个女儿上初中,两口子在家务农,父亲六十八岁。

万三强和妻子身体健康,致贫原因是什么呢?

万三强常年累月种八十五亩地,其中多一半种的小麦。这些年来,小麦经常在壮苗阶段霜冻,年年种小麦,年年没有吃的。

从养殖业上来讲,万三强家除了养了两头用来耕地的骡子,没有其它可以繁殖的大牲口,家中放养着二十一只黑山羊,是家庭的重要经济来源。

针对万三强这种没有务工收入的家庭,尚云提出如下方案:

一,把黑山羊托养到清水湾黑山羊养殖场,把劳动力解放出来,等着分红;

二,改变种植方式,根据尚家河村的气候条件,尚家河村就根本不适应种植小麦,改种小日月的红小豆。

红小豆可以在立夏前后种植,避免霜冻,而且红小豆价格好,属于小杂粮,发展前景好。

三,把现有的八十五亩耕地分年度机平,变成平地,用机械耕种代替畜力耕种。

如此以来,就可以节约出大量的人力,就可以干一些技术活或者打一些零工。

尚云对万三强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后,问道:“三强,你准备干技术活还是准备搞养殖?”

万三强说道:“黑山羊都托养了,还搞什么养殖?技术也不会,怎么去干?”

尚云说道:“你也没有病,如今砖瓦工师傅缺,也吃香,一天工价是小工的两倍,我建议你把五万元贷出来去学习砖瓦工。”

万三强说道:“这个我不干,我听你昨天讲到今天,我要做职业农民,不去抱瓦刀。”

尚云说道:“咱们村到今年底,最少可以机平一千五百亩地,村里缺少犁地的机械,你就把钱贷出来,买一台拖拉机,带上旋耕机、犁、播种机,给大家犁地。”

万三强说道:“尚主任,这个主意好,我不但把自己的地犁了,而且还能够赚点钱。”

万三强笑嘻嘻走了,走过来了黄国林。

“尚主任,你给我规划一下,我应该怎么去过活?”黄国林带笑问道。

黄国林,家庭四口人,大儿子三十二,在外打工,未婚;二儿子三十,在外打工,未婚;老婆患有风湿病,经常腿疼腰疼干不了农活,家庭所有农活都压在了六十一岁的黄国林一个人身上。

尚云想了想黄国林家庭的具体情况,说道:“现在的姑娘,提起谈婚论嫁,十个有九个要楼房,你的两个儿子,找不下对象,可能与城里没有房有关系。”

黄国林说道:

“尚主任说到了点子上,大儿子谈了一个要房子,可我家那个情况,就是把吃饭碗和锅都卖了,也买不下城里一个拉屎撒尿的地方。

岁儿子也就不敢谈对象,说谈对象伤人心。哎,这样下去,是想要我老汉断后呀!”

尚云抬高嗓门,说道:“黄叔,你说的这个情况,在我们村很普遍,也是我们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排队等尚云出点子过好日子的村民,听见尚云如此说,深感同感,纷纷嚷嚷道:“尚主任,村里十个有九个年轻人都说不下媳妇,咋解决?”

尚云随口说道:“抱团取暖!搭桥迎亲!”

众人不解,有人喊道:“尚主任,只要你能给我家那小子把城里的楼房解决了,我们家那小子娶了媳妇,生下儿子一定请你当干大。”

尚云说道:“我们一家一户在城里买一套楼房的确是不现实的,但十户人合起来就能买一套楼房,十户人合起来就能给一户的小伙子娶一个姑娘。”

有人喊道:“尚主任,你的意思是让我们把那五万元贴息款,贷出来在城里买房子。”

尚云说道:“我们农民不一定要把钱投资在土地上,土地是我们求生的资本,并不是束缚我们的枷锁,我们也可以去城里分一杯羹。目前我们环江县的房价才开始涨,正是投资买房子的最佳时机。”

李副乡长说道:“尚主任,万一房价跌了,你出的这个主意,不是害苦了大家。”

尚云说道:“经济学讲三年周期,也就是物价上涨涨不过三年,物价下跌跌不过三年。如今我们环江县的房价才抬头,一定会继续往上涨的。”

李副乡长说道:“尚主任,这扶贫资金可是用来帮扶大家发展产业的,你前面还鼓动要大家做职业农民,现在却提倡让大家脱离农业去城里炒房子,你难道不觉得你说的话前后有矛盾吗?”

尚云说道:“的确矛盾,但现在的实际情况是,目前为止我们的农民还不具备做职业农民的条件,我让大家去买房子住的,解决实际困难的,不是让大家去炒房子。”

李副乡长说道:“尚云,你说的那些大道理我不懂,但我认为让农民拿钱去城里买房子,就是炒房子,大家拿着扶贫资金去城里炒房子,我坚决反对。”

黄国林说道:“李副乡长,村里的小伙子们都说不下对象,都成了光棍,都不愿意留在村里,都跑了,你说谁来当职业农民?难道我们农民就不能住在城里?难道城里的房子都是给城里人盖的?”

李副乡长说道:“难道去城里炒房子,就有小伙子回来当职业农民?”

黄国林说道:“城里有了房子,村里的小伙子就有了媳妇。村里的小伙子有了媳妇,村里我们这些老骨头就有了后代。我们这些老骨头,也就大字不识几个,也快入土了,今后种地还是要指望娃娃们。娃娃们头脑灵活,有知识,一定能当好职业农民。”

李副乡长说道:“即使你们拿着这五万元扶贫资金凑合着在城里买了房子,三年后,那里来的钱给银行还账?”

尚云笑道:

“十户凑钱买的房子属于十户共同所有,谁想住房子,就每年出一万五千元的房租费,这一万五千元房租费用于给其它户分红。

至于银行贴息贷款,第一、二年贷款户向银行分别归还一万五千元,剩下的两万块钱在第三年归还。

如果有人不按期归还本金,视为自动放弃房子所有权,其它户可以代为归还,代为归还户拥有房子按照资金所占比例的对应股份和权利。

如果所有户都无钱归还,最后十户按照市场价处理掉房子,用房子换来的钱归还银行贷款。

我认为,有房子,就不用愁还不了银行贷款,况且大家家里基本都有打工的,在外面也能赚一部分钱。

那些在外面打工的,只要肯吃点苦,即使当小工,一个月也能落两千左右,一年结余两万块钱,应该是不成问题。

许多年轻人之所以一年到头没有了钱,不是没有赚到钱,而是没有压力把钱花了。

如果有了楼房,就有了压力,就会咬着牙节约钱的。

在所有的因素中,人,才是最重要的,才是村子发展的根本。

无论是当传统农民,还是职业农民,如果我们村的大龄青年个个打了光棍,个个都不回村子,谈什么发展产业?

目前,让我们村大龄青年结不起婚最大的原因,除了高额的彩礼钱,就是姑娘提出男方必须要在城里有房子。

我想如果大家暂时没有找到适应自己发展的产业,就把钱投资在楼房上,三年后,有楼房也愁不了归还不了本金。”

众人议论纷纷,李副乡长不再言,唐专干呆呆地望着尚云,她觉得尚云太胆大了,竟然鼓动贫困户去城里买房,这简直就是非常人所能想到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