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签到大明首席昏君 > 83、种瓜得瓜

签到大明首席昏君 83、种瓜得瓜

作者:索肥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3 22:33:42 来源:笔趣阁

朱厚照当晚就又“病”了,有吴杰这个杏林圣手在,怎么装怎么像。

吴杰在药里混入银杏,黄伟也要试服,然后他就中招了,身上起了许多淤青。

当然也跟黄伟长期缺乏锻炼、新陈代谢比较慢、血液循环不好有关。

一个太监,本来内分泌就不正常,再加上胖成球,他不中招谁中招。

这种问题其实煲两次海带汤就能解决,偏偏宫里的食谱不包含海带。

海带现在叫昆布,还没有人工养殖,天然海带十四度水温以上就会死亡,只有冷洋才出产。

到深海采海带是不可能的了,只有朝鲜进贡,海带的价格高上天,只能用来做药。

于是黄伟郁闷了,惴惴不安坐卧不宁,这是得了绝症还是?

这时朱厚照摊牌了:“黄伴伴,有人要害朕,你也跟着中毒了。”

说完朱厚照亮出了手臂,那上面也是一团淤青,不过朱厚照的是他自己掐出来的。

黄伟登时瘫了,坐倒在地,嘴里不断喃喃:“皇上,奴婢可是要死了?”

怕死啊,那就好办了。

朱厚照摇头:“朕问过吴太医了,服药不深不致命,但需好好服药解毒。”

黄伟立马又活了过来,翻身跪地,不断地磕头:“请皇爷爷救命。”

朱厚照仍然摇头:“不将宫里的害群之马抓出来,朕也不得安生,所以毒性要留着,反正暂时不致命,但咱们不能再服这药。”

黄伟眼睛骨碌转了两圈,又低伏了:“皇上说怎么做,奴婢就怎么做。”

终于把黄伟给策反了过来,接下来的事情就稳当了。

然后朱厚照服药不见好、越来越虚弱的消息就传了出去。

当然由王钟英出面打马虎眼也加深了印象,这一次就连吴杰也不灵了,太医院的一群医生被召来紧急会诊。

既然朱厚照是装病,那当然是服什么药都不见效,两副药过后,情况越来越不妙,太医院也抓瞎了。

这时因孝宗医案降为院使的王玉出面了:“诸方四平八稳,可能药力不逮,是否考虑用重典?”

大家都抬眼相觑,却都不敢说话,因为孝宗的事过去还没多久呢。

最后没办法,太医院商议出了两个医案,交由太皇太后以及太后定夺。

这时候王钟英不拿主意了,推给了张太后,张太后也像上一次一样拍板,用药效更强的药方。

图穷匕现。

俞日明收到的那封信意味着张太后已经知道会发生什么,所以才会通知兴王。

已经可以确认了,王玉不干净,还有太医院负责药材的人员。

至于韩文,不用说是受到了张氏兄弟的压力。

这副药送来时,黄伟故意转移了御药房管事的注意,钱安用他的弹弓手换了一碗,见黄伟和吴杰服药无事,朱厚照便照常服用。

果然有效,服药后不久,朱厚照出了一身汗,情况见好。

其实就是吴杰开的利汗剂。

然后到了晚上朱厚照又反复了,还浑身燥热,甚至连厚一点的衣服都穿不了,一切都回到了孝宗晏驾的套路上来。

这一切都当着宫人的面,然后隔日俞日明就收到通知,让兴王做好进京的准备。

奇怪的是,并没有人来询问黄伟,看来张太后对黄伟也不放心。

逐个排查,除了太医院的人,也就只有御药房的管事能看到朱厚照的情况,又一个内鬼现身。

可即便是朱厚照“病”得那么重,张太后都没有亲身前来探视,心狠是一方面,估计也是撇清,将不在现场贯彻到底。

也不知是朱厚照病情反复让刘瑾不淡定,还是他认为皇上不会有事,刘瑾趁着朱厚照没空管他,又在朝堂上引爆了一颗炸弹。

事出礼部,问题却摊在了王守仁身上。

王守仁无疑打上了个简在帝心的标签,刘瑾看着眼红,又有些忌惮。

但直接找王守仁的茬刘瑾又不敢。

而且朱厚照严令王守仁不得参与朝堂的风波,所以也留不下把柄给刘瑾抓。

于是刘瑾将视线盯在了王守仁他爹王华头上。

其实王华身上也找不出大的毛病,可王华是礼部的待郎,他还有个上司叫张升。

朱厚照大婚前要选秀女,出榜时张升弄出过笑话,可能因为年纪大了老眼昏花,张升将榜文“严禁娼优隶卒之家入选”中的“隶”字写成了“吏”字。

当时这事还引起了不小的风波,京中各衙们的书房吏办还在榜下喝倒彩,因为将吏放到娼优之列,那就是地图炮狠狠地打脸了。

礼部慌忙收回榜文换上新的才平息了物议,但这脸就丢了。

当时还有人嘲笑礼部不知礼、状元不知书,不如将吏部改为隶部算了。

因为张升是状元,礼部的左待郎王华也是状元,而右待郎刘机也在一甲。

有明一朝,在严嵩之前,在科举中没考中一甲没脸去礼部当尚书、待郎,因为礼部主持科举,自己考试都不行的话凭什么考别人?

本来朝会是廷议焦芳辞去吏部尚书后的接任人选,刘瑾却突然发难,将这件半年前的丑事当众扬了出来,指出张升年老昏聩,应该致仕。

被这么当众羞辱,张升自然是当场脱冠而出,致仕就致仕,反正这尚书他也当腻歪了,待遇又不变,打什么紧。

可张升出殿了,刘瑾还不罢休,他又质问:“礼部出此纰漏,身为待郎你们到底规劝了没有?”

右待郎刘机出列:“臣当时已经向张尚书请示,但张尚书不以为意,言别字小事耳,无关宏旨,一如通假。”

王华也出列了,可他是个厚道人,不忍心往张升伤口上撤盐,便回了句:“臣不知此事。”

好了,刘瑾总算找到把柄大作文章,于是廷议吏部尚书的朝会变成了廷推礼部尚书以及待郎,因为王华被追责,调南京礼部待郎,等于是闲用。

刘机倒是捡到了便宜当上了礼部尚书,刘瑾认为他是北人,看样子也识趣,应该早晚会投过来。

朱厚照装病,不小心把王华给坑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