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签到大明首席昏君 > 314、路费能报销

签到大明首席昏君 314、路费能报销

作者:索肥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3 22:33:42 来源:笔趣阁

把时间往回拨一个时辰,午楼的鼓声响起时,早就埋伏待机的御营军士冲进了南京京营。

也没动大手脚,就是将营中的校官像掐小鸡一样全都擒住了。

有神机营老兵的带领,这一招他们玩得贼熟,侦察好了,按人头盯梢,一抓一个准。

也不打,每个营校塞一封银子,二百两呢。

还拿出了圣旨当场宣读,让营校带领军士往三山门集结,登船开拔进京。

圣旨是真的,不怕验,银子也是真的,用牙咬对嘴吹都没问题。

大头兵们也有福利,每人五两银子的开拔费,登船时才能领。

新鲜了,还没干活就有好处,还报销路费,没见过这么大方的皇帝。

营校们想了想,皇命难违,干吧。

不干别人抵在胸前脖子上的钢刀也亮得刺眼,一闭上就睁不开了。

在营校的指挥下,中军府、左军府两路十万大军整齐有序地出了城。

这件事本来会闹得很大,可将领们都忙着早朝,哪有空管麾下营校和军士。

身为中下层军官,营校们跟上司也不是一条心,平时都得猫在军营里跟大头兵挤一块,本就有怨言,恨不得上司走夜路摔死了他们好顶替。

所以他们将提拔恩主忘到了脑后,南京京营的主力被御营礼送出境。

王守仁是办好了这件事才来复命,难怪他笑得这么爽朗。

六千人驱赶十万人像赶鸭子一样,中间不但没鸡飞狗跳,还顺道将马路泼水打扫了一下。

为了把动静压下,京营的军士在御营的组织下做了回义务劳动。

多少年没见过这么守规矩的京营了,百姓们喜闻乐见。

主要是御营的弟兄们说了,中途搞出事来就扣开拔费,还得上司连累。

一手训练出六千御营导演这出大戏的王守仁成就感满格,朱厚照看着化身大反派的大弟子也挺欣慰。

历史上这会王守仁被贬往贵州龙场驿当无品的驿丞,按邮政的某个乡镇快递站点负责人来衡量就差不多了。

即便是这样刘瑾还不放过,命人追杀,像过街老鼠一样奔逃,还不得不跳进了钱塘江,假死脱身。

两厢对比,乾坤转换,今天是王守仁赶别人。

朱厚照的成就感也满满,南京城从今天开始彻底由他说了算。

徐俌和朱辅就只剩下失落,什么都准备好了,无法推辞。

朱厚照还要给他们再钉上一根棺材钉:“魏国公,不必担心钱粮的问题,朕给你们一份旨意,任何一个漕河标段如果额外承担了北援大军的钱粮,朕就给他们等额的人气丹补偿。”

棺材板推上了,合严了,钉死。

【叮,乱命军令,昏庸度 10】

徐俌和朱辅只能乖乖上路,钱粮不可能缺,漕运招标两家都有份,不可能把人气丹往外推。

他们推了别人排队接,估计堆在码头的粮食能把二人气眼堵上。

朱厚照从各地蕃王那里掏出了那么多存粮,眼下有一多半都已经陆续运送到位,他才不会给两个老狐狸借口。

为此哪怕贴上几百多万两银子朱厚照也在所不惜,相比起银子,南京城的归属更有价值。

徐俌和朱辅抱拳应命,硬顶的话估计连棺材都备好了,吹个唢呐就可以抬出去。

也没说什么,领了圣旨二人就萧索地迈步出宫,那远去的背景被朝阳拉得老长。

陆陆续续还有二十多名将领被点名,也跟上了成国公和魏国公的步伐,他们一旦离开了南京,能不能回来都是未知数。

报销了一把跑腿钱,腾笼换鸟,值了。

还有一重长远的好处,北京的京营废了,将同样废了的南京京营再丢过去,二三十万人吃马嚼,单单这个负担就能要了北京朝堂的命。

他们不得不求着朱厚照,因为漕运和钱粮全抓在朱厚照手里,连产出钱粮的土地也丢了,还被朱厚照堵了路。

这样一来北京的那伙人会消停了吧?

不见得,南京这边都不消停。

北京的军情紧急,没人敢置喙,可那些武将一走,被踢到南京翰林院来的刘春、费宏以及朱希周三人联手给朱厚照来了个狠狠的见面礼。

一上来就是直拳打眼眶,翰林学士刘春先动的手。

苏进刚喊出“有事早奏”,刘春就出列了,义正辞严,胡子都喷吐得飘飞。

“陛下,臣察南京大朝不合礼制,望陛下改弦更张。”

当然不合理制啦,朱厚照都跟王鏊形成了默契,只做不说。

刘春一发言,费宏和朱希周也跟着掺和了进来。

费宏来了招黑虎掏心:“陛下开洪武门响景云钟,于礼制而言等于迁都南就,却未与内阁朝会询议,也未张榜安民,是为乱政,臣请陛下辍之。”

朱厚照心里那点小九九被费宏直挺挺戳了出来,还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脸往哪搁?

没来得及反击,朱希周的靠山贴撞了过来:“陛下不守祖宗之训,擅自更易先皇成命,是为不孝,请陛下登紫金山陵请罪。”

不对啊,朱希周不是自己人吗?

是了,他是的靠山是便宜老爹孝宗,一切以孝宗为准绳。

爹的就是儿子的,这么想朱希周也可以原谅。

再看看费宏和刘春,这三人都是理学大家,也就是通俗意义上的老古板,坚持礼制也还说得过去。

朱厚照心里打了个鼓,最近这段时间忙着在后宫灭火,把这几个家伙给忘了,没来得及发安家费和报销路费,别不是他们心里有怨念?

于是朱厚照给缩了缩:“刘学士、费少卿、朱修撰,你们初到南京,尚不了解实情,还应观察一段再作计议,须知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这是留足了余地,打算拖过散朝之后再行收买之。

刘春不领情:“陛下,即使臣风闻奏事,也是身为翰林之职责,况臣亲眼所见,未曾悖言。”

不对啊,这是故意找茬?

朱厚照已经很没久被贱(谏)到了,好不容易有个好收成心情靓,怎么感觉刘春要添堵?

盘他!

很容易就找了出来,刘春的老爹是麻城知县,而且是刚刚被刘瑾又贬职为麻城知县,属于二进宫。

就是那个士绅的钱如数奉还,百姓的钱三七分账的麻城知县。

有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