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签到大明首席昏君 > 236、黄河泥沙下

签到大明首席昏君 236、黄河泥沙下

作者:索肥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3 22:33:42 来源:笔趣阁

来的时候是顺风顺水,回程却是逆水行舟,朱厚照也终于有空关心一下黄河。

真是触目惊心啊,悬河、泥沙淤积什么的还等闲,看看这河堤才提心吊胆,很明显堤基都被流水冲刷得凹进去了,岂不是溃堤就在眼前?

再算一算时间,桃花汛一过可不就是夏汛来了么,要糟!

而且是比登州海堤还麻烦的急性病。

果然,回到大运河没走多远,在聊城就见到了领着一票人打前站的李良,他停住了没往淮安去。

见着了朱厚照,李良声音都打颤:“陛下,今年黄河肯定有大汛,如果溃堤了,不仅山东,临近的河南、南直隶都难好。”

李良可是前不久刚刚到凤阳去巡视赈灾,他都有这样的判断,那就是**不离十。

朱厚照被迫做了个决定:“到济宁河道衙门不走了,先解决河汛再做打算。”

前面还打着潘季驯的主意呢,连潘季驯他娘都还是个小丫头,可黄沙就要泛滥了,怎么办?

修堤,防洪,别想着什么束水攻沙去淤变清了,先堵住溃堤占道再说。

可也堵不住的,黄河自古如此,要能堵住也轮不到朱厚照头疼了,而且修堤是个大工程,来不及。

从古到今黄河的河道就上下摇摆,现在已经到了最南端,占了淮河的河道。

物极必反,肯定还要往北边运动。

朱厚照拿出地图一看,哗,真是个天大的工程,现在他也玩不转。

其实明代黄河的主要问题不在黄河身上,而在大运河身上,为了保住为了保住大运河的水位用于漕运,先是开凿了会通保,从弘治年间起又修筑了千里北堤,将黄河死死地压往淮河,淮安盐场也因为废了一半。

这一点胡世宁反而有比较好的方案,他提出避开黄河另开运河新河道,可惜执行到一半嘉靖缩了。

后来倒是用上了,可那时黄河又北回了,没多久又淤积堵塞。

天量的泥沙,不是人力能挡的,不过胡世宁倒是有见地啊,只是名声不响。

了解了一下,一辈子都在忙着与各种势力斗,而且这人比较刚烈,跟宁王死磕,被钱宁诬陷下狱,还给他熬了过来。

现在是南京刑部主事,离得不算远,就不知道少了十几年的际遇胡世宁行不行。

等潘季驯是等不到了,有枣没枣打一杆子吧,朱厚照一面命人去南京征召胡世宁,一边想新的办法。

朱厚照盘了治河的各种方案,但都是大工程,没个几千万两白银再加几百万人工干不来。

但对比着不同时期的黄河径流,朱厚照发现当前最好的方案竟然是掘开弘治年间修建的金龙口北堤,让河水从北线分流夺济水从山东入海。

这也是后世固定下来的黄河河道。

朱厚照在山东走的黄河只能算是支流,其实就是济水。

如果不是碰上了桃花汛,济水还基本上算是清流,当前济水的河道还比较通畅,毕竟朱厚照刚刚走过,了解实情。

反正济水的河岸也危急了,因为地势的关系就算溃了也影响有限,济水两岸的地形也比淮河更适合引流。

而有了水泥,加固起河堤来也容易,这样的方案工程量最小也最快。

朱厚照知道治理黄河不能急,别想着一下子建功,但可以用缓招,以空间换时间。

黄河不断地泛滥,南北摇摆,年年小汛,数年大汛,带来了大量的泥沙,导致徐州到临清这一段成了传统黄泛区。

地方根本没有办法发展,因为不知道黄河会在什么时候决堤被平推。

这个情况从北宋年间一直持续到了明初,为了北方漕运,开凿了会通河,平江伯的爵位就是这么来的。

朱厚照在地图上研究了许久也没想明白取直了临清到徐州的会通河究竟得到了什么好处。

也就省了三百公里的路程,代价是从明朝开初到正德年间投入了数千万两的银钱,往后还会继续往里面砸过亿两。

得到的成果是漕运不断地吞噬大明的财政,还由此滋生出大量的流民,彻底助长了席卷半壁江山的流民起义。

最搞笑的是还在徐州、临清、开封之间养出了四个盐碱沙底湖泽,将这一片传统的渔米之乡彻底地废了,一直影响到后世。

水泊梁山就是这么来的,别以为写的是北宋年间事,实际上另有所指。

元末明初,黄河决堤,元朝忙于清理大运河河道,聚集起了大量的民工,朱厚照的老祖宗朱元璋就是趁此起事。

而且朱厚照在一堆资料中又遇上了一个熟面孔,刘大夏,就是他在弘治年间主持了从金龙口开始的千里北堤工程,还因为立功受赏升官。

但朱厚照理不出千里北堤的逻辑来。

黄河流域地形一直是南高北低,特别是过了河南流经山东这一段,可刘大夏竟然堵北纵南,这是嫌弃淮河流域淹得不够厉害,没将老朱家的祖坟凤阳沉水里吗?

确定了,刘大夏不是不识数就是跟老朱家有仇,选的是最浪费最麻烦的方案,得到眼前连蝇头小利都谈不上的所谓运河便捷。

朱厚照也因此确定了方案,反正封徐临三角地带现在都是湖泽,能够吞下巨量的水,也没什么人迹。

与其让黄河去南直隶肆虐,还不如就趁着没大灾利用这块湖泽区做缓冲,慢慢地修改河道北归。

从临清到封丘的古河道现在是通的,济水现在也是通的,南边的淮河现在也是通的。

两道分流,至少就能把眼前的危机渡过去。

不就是徐州到临清之间走远点路嘛,有了风帆技术和轮桨,多走点路却能省下数不清的治河钱,还有什么可犹豫的。

【叮,毁堤千里,昏庸度 10】

而且修河的人手也有了,溃堤的风险一传开就会造成大量的流民,这个时候王琼可以出马了,让他来搞工军啊。

聚拢起数十万流民,弄好了以后全是朱厚照的基本盘,还削减了流民起义的势头。

还有陶琰,河南巡抚嘛,就近,拉过来就用。

朱厚照在路上抓耳挠腮,他的狗腿子钱宁同病相怜,也不得安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