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签到大明首席昏君 > 223、封建须自足

签到大明首席昏君 223、封建须自足

作者:索肥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3 22:33:42 来源:笔趣阁

如果吃透封建二字,将宗族转为助力就不一样了。

大部分人都只看到分封建国不利于中央集权统治,却忽略了实行郡县制之后仍是封建制度,只不过分封的对象变了。

以士大夫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替代朝廷对基层进行统治,这便是王权不下乡的由来。

这与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息息相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九年制义务教育就说得很清楚了。

再强的皇帝,也没有办法完全掌控广阔的疆域,交通水平限制了皇权的触手,山高皇帝远说得很形象。

这样的治理框架仍然是封建制,只不过变成了动态封建,官员是不断轮换的。

可这个轮换并不彻底,底层的士绅还是坐地户,官员对于地方两眼一抹黑,就只能与士绅互相依存,不这样连税赋都收不上来。

于是底层官员与士绅勾结在了一起,对老百姓的盘剥一点也不少。

朱厚照就在德州知州身上见识到了“破家的县令、灭门的令尹”。

与此同时宗室勋贵的封建依然存在,朱元璋要厚待宗室,禄米就只能从税赋来。

明朝的税制也因此定了型,尽量在地方清账,只上解盈余的部分。

然后矛盾出来了,养着宗室勋贵大量挤占了士绅阶层的利益,这部分转移支付的禄米是士绅阶层收上来的,从他们手上拿钱,他们就认为拿了他们的钱。

翻身农奴把歌唱,士绅占据的优势地位,也一样作威作福。

如此就给了两边阵营一个互相没讦的借口。

士绅阶层指责宗室勋贵侵占土地扰乱税赋,宗室勋贵喷士绅治政混乱民生涂炭。

一个认为短了,一个认为不够,都想补回来。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老百姓头上套了两重枷锁,太极拳打起来,老百姓成了磨心里的材料,总被磨得粉身碎骨,膏脂全被榨干了。

再回到封建制产生的前提,皇帝因为无法掌控疆域,就将土地分封出去让诸候代为管理。

诸候毕竟是一个血脉,打断骨头连着筋。

这里面有一个隐含着的条件,诸候必须自给自足,并将税赋给中央交上来。

所有的操作,不管怎么变,最终都不离统治以及税赋。

前者是皇权,后者是皇权的基础保证。

这两点还基于生产,不仅基于武力。

在这一点上明朝犯个了错误,只看到宗室的威胁,剥掉了宗室的兵权,却忽略了封建领主引领生产的作用。

后来制定的诸多政策不但不解决这个问题,反而进一步抑制了宗室勋贵的生产力。

什么也别干,混吃等死就行。

皇帝中了士绅阶层的毒,宗室勋贵的影响力被夸大了,“小心亲戚们抢皇位,交给士大夫吧,士大夫忠心耿耿,一群读书人,挥不动刀枪,能有什么害处呢?”

屁!哪一条能保证士大夫终心耿耿?就凭四书五经上写的东西?那就是个道德规范,什么时候道德规范能成为保证?

而且不遵守规范没有惩罚,刑不上士大夫!

靠着士绅阶层的自觉等于完全不设防。

封建社会赖以生存的宗族关系被遮掩了,生产力不发达的社会,不就指望着宗族强盛人多力量大好办事吗?

都不要说封建社会,就是现代社会家族企业仍然多于公众企业,起手的时候就得依靠宗族的力量。

其实说宗室勋贵侵占土地,锅得由士绅阶层来背,不忽悠皇帝将自己的亲族当猪养,他们会拼了命地打土地的主意吗?

除了占地能让他们过好点,宗室和勋贵还能干什么?

当官不行,营商也诸般受限,当武夫?朱当沍就是个典型,生生玩死,他天真的以为不干坏事就行了,殊不知身为宗室强大就是原罪。。

明朝的宗室勋贵就是个弱势群体,别笑,一点都不夸张。

那些横行无忌鱼肉一方的都是不守规矩的,守规矩的老实人连饭都吃不上,不知道有多少奉国将军沦为苦役。

这是一条专门针对老实人的毒策。

所以士绅没资格抱怨宗室勋贵侵占、偷税、谋反,都是被他们逼出来的,将老实人逼成坏蛋,不然过不下去。

社会还不够发达,又失去宗族的依靠,凭道德来维系,这便是封建王朝不断轮替的原因。

朱厚照明悟了,试若后周的柴家不是孤儿寡母,有一堆能打的有实力的宗室,轮得到老赵家?

一个元朝,一个清朝,士绅阶层更是勾结起了外族奴役中原,只要他们过得好就行,哪管老百姓,“宁与友邦不与家奴”就是这么来的。

削弱宗室勋贵造反的能力可以,但不能削弱封建主引领生产的能力,不然皇帝就成了孤家寡人,你家没帮手,还不是想骗就骗想蒙就蒙。

士绅阶层就是这么一步步地剽窃了皇权的利益,将皇权逐步架空,大明就是这么亡的。

所以在剪除的宗室勋贵的爪牙之后,不能将他们当猪养,得给他们发锄头镰刀,让他们学会搞生产。

生产资料给你配齐了,把生产搞好就能过上好日子。

这样底层的税赋就有了,老百姓不被盘剥得过不下去,他们也很乖,还会歌功颂德。

这里面的关键是选择皇权的代表,并且有相应的措施来对他们进行制约。

只要弄好了这个架构,再怎么当昏君都不怕。

昏君的标准是单向的,是由某一撮人定义的,并不是一个普适的标准。

对于士绅阶层来说是昏君,对于百姓来说是圣君也不定。

朱厚照找到了系统的漏洞,因为系统定义的标准是按传统士大夫阶层的理论为依据。

不过他这么干是一定会遇到反噬的,好不容易忽悠了好几代皇帝才达成的局面,士大夫阶层一定不会轻易放手。

按历史的轨迹他也耳朵软被忽悠了,现在嘛,没那么容易,跟那些士大夫的主张反着来就对了,昏君嘛。

【叮,倒行逆施,昏庸度 10】

德州这里的事不可能传的那么快,从京城发来的奏疏解释了昏庸度的由来,长芦盐场的事终于爆发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