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签到大明首席昏君 > 165、劝和父子俩

签到大明首席昏君 165、劝和父子俩

作者:索肥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3 22:33:42 来源:笔趣阁

杨慎说到做到,真就离家出走了,还是破家决裂那种。

其实是有了朱厚照作借口,杨慎终于可以摆脱家庭的束缚,他早就想这么干了。

这里面康海给了杨慎最大的触动,康海为爱私奔,让杨慎闻到了自由的气息。

以前被礼教压得太狠,体会到了自由的滋味,如果又无法摆脱旧式环境的话,是很痛苦的。

朱厚照点醒了他们,还管杀管埋,有了皇帝这尊大靠山,用师尊的名义跟家长兑子,杨慎一朝翻身把歌唱,觉得天宽地阔。

可问题就被上交到了朱厚照这里,他不但要为三美烦恼,还得为杨慎头痛。

杨慎也不管了,就撂下一句“师尊您得带我下江南”便不见了人影,也许又跑去中王廷相一起撒欢去了。

王廷相本来还是个诗人,又跟杨慎一起进了气宗,对味啊。

朱厚照都怕以后的学生背物理定律还得头疼韵脚,要知道这等痛苦可是中医学生的专属,难道理科也有如此优雅的前景?

可现在的手尾也押韵,李东阳就找了朱厚照,还要求入宫奏对,这可不多见。

李东阳也是杨慎的蒙师,还是一路带着大的,师尊对师尊,个平齐。

可李东阳的心情就很阴郁,他老人家很少见的礼节不周动,就做了个手揖,便发上了牢骚:“陛下,毕竟是父子人伦,就算陛下对杨詹事有再大的意见,也不应该离间杨家的父子感情。”

哪尼,最近这是怎么啦,好像朕到处欠了外债一样。

难道是动了李东阳的外家,所以李阁老受到了压力借题发挥?

于是朱厚照笑笑:“别不是李阁老家里的葡萄架倒了吧?”

李东阳悻悻然:“与老夫无尤,老夫是看不过去。”

这就奇怪了,朱厚照也搞不明白:“李阁老,朕没有离间杨慎和杨詹事的感情啊,朕哪有那闲心,再说朕也没空啊,南巡的事千头万绪,杨慎说要随行朕也还没答应啊。”

李东阳听完了更郁闷了,一定是有了中间商:“什么?杨慎要随驾?如此倒还好,可以在南京解决问题。”

朱厚照就真要挠头了:“李阁老,这半截话朕是真闹不明白,到底怎么了?”

轮到李东阳笑了,捋了捋胡子,晾了朱厚照半盏茶,他老人家仿佛才想起来:“哦,是杨詹事被放外南京吏部左待郎,因为南京吏部待郎一向不分左右,如此特设,老夫以为是皇上的主意。”

哈?朱厚照的下巴也危了:“杨廷和被外放了?朕怎么不知道?”

何况就算要外放杨廷和也不该把他挪到南京去啊,那不是恶心自己嘛。

朱厚照离京就是想远离这些顽固分子,结果又碰上了。

挠了挠头,想起来了,他让刘瑾处置那些反漕运改制的官员,他只是口头点明了康海、何景明、边贡、王九思几个,剩下的他让刘瑾看着办,没想到被刘瑾夹带了私货。

估计刘瑾回过神来,发现了张太后闹成了就会借刀杀人,将他刘瑾抹掉。

以刘瑾睚眦必报的性子,张太后的人刘瑾当然要踩上一脚,很不幸,杨廷和成了被抛出来的弃子。

朱厚照想明白了,又忽然来了点兴味,张太后将杨廷和弃了啊,那这颗弃子可以用用啊,恶心恶心她都好。

于是朱厚照欣然接手了打扫的活:“那就趁杨待郎离京前解决吧,正好明日还有一节经筵,就让杨待郎离京前再讲一堂。”

还真有趣,刘瑾听闻了朱厚照召杨廷和讲经筵,他就提出要监席。

照道理司礼监要出个人,黄伟、高凤都走了,朱厚照一时半会也没法安插一个心腹,左右这事也不瞒刘瑾,就让他旁听吧。

可刘瑾自己来听不要紧,他还接来了翰林学士刘忠。

刘忠是河南人,焦芳的老乡,也是焦芳向刘瑾推荐的,说刘忠实恳忠直,腹中也有诗书,是不可多得的北人良才。

刘瑾听进去了,正好这一次要找杨廷和的茬,需要一个懂行的值经官,于是刘忠就派上了用场。

这一节经筵要出事,规格太高了。

可实际上全不是那么一回事,朱厚照就得个人样子在那里,心猿意马,反正有幕友替他考试,保过。

所以他一路都在想着怎么样搞定杨廷和。

请愿过后,其实杨廷和面对朱厚照也挺难堪,讲起来是杨廷和背叛了自己的恩主。

如果没有意外,杨廷和就是朱厚照的储相,潜祇时的大臣嘛,再加上杨慎那一层,杨廷和确实不应该站到张太后那边去。

可凡事讲因果,杨廷和当初当上詹事府的少詹事就是张太后力荐的,这一点杨廷和欠着张太后的人情,而反对漕运改制又符合杨廷和的理念,所以张太后一提,杨廷和就跟上了。

杨廷和其实就是被明谋给算计了。

这些又不能宣诸于口,杨廷和就只能咽进肚里,冷暖自知。

这样的经筵,那真是味同嚼腊。

也许是出于一种愧疚的心态,杨廷和这一堂经筵还故意加进去了许多顾左右而言它的东西,刘瑾即便是肚子里草包,可他还是听出了些味。

于是他就打断了:“经筵,不该是引经据典的吗?怎么咱家听到了许多书上没有的东西。”

这就是刘瑾的问题了,讲经官都要用经筵来劝谏的,不加书外的话,科道御史知道了讲经官就得扒层皮。

刘瑾说出了这么外道的话,刘忠也是真的一根肠子通到底,没在意场合就给刘瑾上了一课。

他还挺恭谨的,先作了个揖:“刘公,经筵亦需释义,只要引用的东西在四书五经正义之中,也是符合规制,刘公不妨多看些经义,就知道杨待郎所讲并未脱题。”

刘忠也是好心,可这么一来就戳到了刘瑾的心肝,刘忠到底是骂他没文化,还是说他不读书?

刘瑾一肚子闷气憋在里面发作不得,心想:这个书呆子,也是个没用的货,还帮杨廷和说话,不如就将他也发到南京去,两个不识时务的书虫凑一起乐和去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