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真桃花石帝国 > 第七十一章 捉生记(10)

真桃花石帝国 第七十一章 捉生记(10)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5:05:36 来源:笔趣阁

后来,高庭晖愈战愈勇,竟一气将杨守忠的部队全部赶下了城墙!

不过,在黑夜里捉对厮杀,奚人也不是好惹的,被赶到下面后,奚人发起了反攻,双方就在这处长约三百米,宽约两百米的地方酣斗起来。

战斗进行的异常惨烈,在黎明即将到来之前,还是训练有素、配合有度的唐军占了上风,将奚人全部驱赶出了城墙!

此时,高庭晖从龙门县带过来的两百府兵几乎死伤殆尽,而自己的三百虞侯军也只剩下两百人,杨守忠那里更惨,一千奚人竟只剩下四百人!

由于唐军一早占据了北门,杨守忠无奈,只得打开南门逃了出去,由于马厩与兵营并不在一起,而高庭晖早一步占据了马厩,杨守忠只得徒步抹黑逃了出去。

到了此时,高庭晖只剩下两百人,拼杀一夜后也是精疲力尽,根本无力去追击杨守忠了,何况杨守忠是逃进了大唐境内,便没有理会他,立即在城里歇息起来。

杨守忠没走多远便遇到了带着三百骑兵赶过来的孙孝恪!

得知广边军已失手后,孙孝恪忧急如焚,立即催马赶到广边军城下,得知又有敌人驾到,高庭晖不敢怠慢,只得忍着极度的疲累上到城墙查看。

孙孝恪敢在黑夜里过来,那是因为他有杀手锏!

于是,高庭晖就见到了被绑在马上受伤的乌承恩!

“将军”,得知城墙上是有名的高庭晖后(此人被孙秀荣提起过,孙孝恪自然记得),孙孝恪大声说道,“我等不是奚人,而是碎叶军!不瞒将军,山北榷场名义上是辱纥主部打理的,实际上是由碎叶军管辖的”

“清夷军屠了山北榷场,作为其真正的主人,岂有不兴兵报复的?将军,我家主人的祖上乃契丹大贺氏大汗孙万荣义子,而将军祖上也是其麾下的大将,如今乌承恩被俘,乌承玼被杀,清夷军六千精锐丧失殆尽,而外边墙残***处可过,将军占住此地又有何用?”

若是普通唐军,肯定是不会理会孙孝恪的,一顿乱箭射下来是起码的,不过高庭晖并不是普通唐军,否则他也不会在安史之乱时投靠了安禄山,而在穷蹙之时又投靠了李光弼。

他自然认得乌承恩,而乌承恩也并不是对大唐忠心耿耿的人物,他本是羌人,当大唐强大时他自然忠心耿耿,一旦稍有风吹草动,他也会见风使舵。

故此,当孙孝恪如此说时,他并没有出声反驳。

不过,饶是如此,高庭晖依旧有些心灰意冷,半晌,他才说道:“妫州城还在吗?”

孙孝恪诳他道:“我家大都督率领马步军一万,在击败乌承恩兄弟后,立即分兵几路,早就下了妫州城,连妫川县、永兴县、怀安县都下了,只余南面的矾山县未下”

高庭晖沉吟良久,最后,终于长叹一声打开了城门。

广边军,再次回到了碎叶军手里。

这一幕,被潜行到附近的南霁云、雷万春二人看的清清楚楚。

在孙孝恪带着大军进入广边军时,南霁云跌坐在边墙以南的树林中,半晌也没出一声。

当东边天空第一缕晨曦通过缝隙撒在二人脸上时,雷万春还在睡梦之中,但南霁云却是一宿没睡。

“怎么办?”,他心乱如麻,“眼下时态至为明显,清夷军屠了山别榷场,而该榷场的真正拥有者却是霫部的孙秀荣,也就是李继勋的主人,孙秀荣得知讯息后立即加速南下,通过契个部夺占了广边军”

“他让奚人守卫广边军,自己带着大军南下肆虐妫州各处,也不知他是如何对待妫州各地的民户的,按说此人虽是汉人,所作所为无不像蛮夷之人,自己的榷场被乌承玼屠了,岂有不报仇雪恨的?难道他要将妫州屠个干净?”

此时,他们掩藏的地方距离南城门还有大约一里地,他越想越心惊,根本无法入睡,于是便不理会鼾声如雷的雷万春,独自一人来到了南城门下。

广边军。

得知南城门来了一个据说是李继勋的“故友”,孙孝恪也有些奇怪,“李继勋的故友,怎地跑到如此遥远之地?”

(此时,李继勋尚没有抵达霫部)

不过见他只有一个人,便用吊篮将他吊了上来。

一见此人,孙孝恪也不由眼睛一亮。

只见此人身材极为高大,按照此时的尺寸,几有六尺(两米),身形挺拔,国字脸,胡须虽然蓬乱,但乌黑发亮,一脸正气模样,一看就是从小习武长大的。

南霁云说起了他在长安与李继勋的交往,以及为了救出身陷囹圄的李继勋而舍弃了万骑营的差事,逃到妫州后加入商队护卫后在山北榷场的所见所闻全部说了出来,孙孝恪听了笃信无疑。

此时,南霁云并没有说还有雷万春的事,他不想将他牵连进来。

最后,他问道:“听说碎叶军侵入了妫州,不知贵军将会对妫州百姓如何行事?”

孙孝恪没有隐瞒他,说道:“我家大都督是汉人,自十八岁从军起便为大唐立下功勋无数,不过却屡受猜疑,就是如此,当朝廷让其跋山涉水不远万里调到霫部时,依旧毫无怨言,但一路上却受到多方责难”

“这都不算什么,大都督气量大如海,一切以大局为重,不过朝廷下令王忠嗣进攻我部就太令人失望了,幸亏大都督不是凡人,有神人护佑,一战之下,不仅全歼了回鹘两万精骑,还全歼了王忠嗣的精锐,还是那句话,若不是大唐先对不起我家大都督,大都督是不会对大唐有任何不满的”

“此时,大都督若是向东进击契丹、奚部,一统该两部也不是难事,那时,霫部便是一个有着十万户之众的偌大部落,常备军四五万,再蛰伏几年,一统漠北也大有可能”

“但大都督依旧念着大唐的好,并没有丝毫野心,直到乌承恩兄弟灭了山北榷场,眼下清夷军精锐不在,偌大的妫州,我碎叶军处处可去,不过我军并不是塞外蛮夷之辈,也是懂得仁义道德的”

“我部计划将妫州所属农户、匠户一律迁到塞外,作为对朝廷屡次三番挑衅的回应,放心吧,我家大都督宅心仁厚,在碎叶镇时,所作所为,无一不被周围的农户、牧户以及胡人部落称好”

“南郎是是魏州人,在下就想问一句,魏州,属于农户和府兵的田地还有多少?是否与本朝开国时相差无几,还是大多被豪强勋贵侵占?”

“据我所知,就说这妫州,除了少数有田地的府兵,当然了,按照本朝开国时立下的规矩,凡是边境府兵,每户必须由一百亩十足的涵盖上中下三等的田地,眼下能有五十亩就不错了,恐怕大多数还是下田”

“剩下的农户,手里有哪怕十亩属于自己、并在官府造册的田地吗?恐怕没有,说白了,他们大多是乌氏兄弟的佃户罢了,与农户相比较,牧户好一些,因为乌氏兄弟需要从他们那里征兵”

“说起这征兵,本人知晓的是,清夷军在册一万府兵精锐,实际上只有七千人,剩下的自然被乌氏兄弟吃了空饷,这还算好的,听说整个范阳节度使麾下本有大军十万人,实际上不足六万,边境稍好,内地,诸如清河郡、信都郡、广平郡、常山郡等,府兵基本都缺额一半,大多被军使吃了空饷”

“空饷,加上侵占的府兵、农户田地,以及对商户的剥夺,真正‘富得滴油,穷的要命’,南兄是魏州人,恰好属于河北道、范阳节度使府管辖,又属于内地,内中情形恐怕比我还清楚”

“但这不是贵军将其掳到塞外的理由!”

南霁云虽然在内心承认了,但嘴上依旧不甘认输。

“这就是!”

突然,门外传来一个声音。

一听这个声音,孙孝恪马上站了起来。

没多久,一人走了进来,正是孙秀荣!

原来,当他将孙孝恪差遣过来援助杨守忠后,终究还是有些不放心,虽然妫州的外边墙处处可过,但有大道可走的也就是两处,一条自然是连接南北榷场的驿道。

一条就是广边军,连接南北榷场的驿道上还有唐军不少军堡和设施,他正在安排碎叶军攻取,在此之前,广边军就显得异常重要了,若是广边军出现意外,那他的大军以及今后的民户就只能一条道路可走了。

于是,当天明之后,他还是过来了。

“你就是南霁云?”

见到真人后,孙秀荣也是颇为感慨,“好一条大汉!”

然后不等南霁云回答,他接着说道,“我知晓像你这样长期在乡下务农,又有一身本事之人的真实想法,不过是不想打碎想象中的大唐罢了”

“想象中的大唐?”,南霁云却充满疑惑。

“是的,在你等心中,一个国家强盛,民众富裕,心怀广阔,海纳百川的大唐就是真正的大唐,但自从武周之后大唐已经不是以前的大唐了,不过就算这样的大唐不在了,其它地方的大唐还在!”

“其它地方的大唐?这是何意唐话,读着唐书,依着大唐的规制,同样国富民强,胸怀宽广,无论是哪里只要有这般光景就是大唐,百姓活在这样的大唐里就是唐人,快活的唐人!而不是只有清河人、魏州人才是唐人!”

“大唐规制所到之处就是疆域所及之处!”

“大唐规制所到之处就是疆域所及之处?”,听到此话,南霁云自己默默地念了一下,又仔细琢磨起个中意味来,联想到自己魏州乡下的窘境,他不禁有些呆住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