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真桃花石帝国 > 第七十章 捉生记(9)

真桃花石帝国 第七十章 捉生记(9)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5:05:36 来源:笔趣阁

广边军(后世赤城县雕鹗镇),此处的边墙正好扼住北面白水城(赤城县)以及向西洋河河谷的道路,东面有小道可达妫川县(后世延庆区),南面亦有小道抵达妫州城(怀戎县,后世怀来县附近),地理位置异常重要。

被碎叶军攻破后,杨守忠带着一千奚部精壮守住了这里。

话说一开始杨守忠只愿意带着契个部的部族骑兵在野外浪战的,虽然孙秀荣带着碎叶军战无不胜的战绩已经征服了他,但与大唐比较起来依旧不够看。

何况自己的部族千百年来一直挨着妫州、幽州,从北魏、北齐开始与中原王朝都相安无事,而大唐恐怕是他这个部族见过的最强大的中原王朝,若是因为孙秀荣而惹恼了大唐,他绝对对吃不了兜着走。

但孙秀荣似乎看出来这一点,他没有要求杨守忠跟着他去妫州内部,而是让他在广边军镇守。

此时的广边军城墙,实际上是一个南北凸出去,类似于中原大城外马面墙那样的构造,不过是较为宽阔的马面墙罢了,有了两侧的马面墙,中间那段城墙便成了内城,两侧的马面墙则是外城。

由于大唐的强大,以及眼下漠北并无强大的部族的现实,对于外边墙,大唐并未进行修缮,也只在有县城或军镇的地方对边墙略事修缮了一下,其它的边墙也就是设置了烽火台,用于传递讯息罢了。

由于奚人在燕山腹地,后世赤城县城的地方有大量牧户驻牧,大唐便在附近的边墙附近设置了三个据点,从广边军(后雕鹗镇)开始,从东往西依次是龙门县(后世龙关镇)、白阳镇(后世崇礼区)。

原本以龙门县的军力最多,当杨守忠的契个部修筑了白水城(赤城县城附近)后,大唐自然将防御重点从龙门县放到了广边军,那时才修建了向北凸出的马面墙。

换言之,妫州北面,北齐时代修缮过的两百里边墙到了现在,也只有从白阳镇到广边军这一段较为完整,而从白阳镇到龙门县由于都在大山里,实际上最完好无损的也只有从龙门县到广边军这一段,长度大约五十里。

清夷军都虞侯、高句丽人高庭晖接到乌承恩的命令后,立即带着一直跟着自己的三百来自东北诸夷的精锐赶到了龙门县,从那里调走两百金锐精锐后便沿着城墙向东急驶。

说起这高庭晖,历史上他与喻文景、李日越都是号称万人敌的猛将,后来都被李光弼降服,三人都先后在幽州的跳荡营的遴选中脱颖而出,李日越是奚人,喻文景的母亲是羌人,只有这高庭晖来历不明。

实际上他并不是高句丽人,严格来说他是扶余人。

扶余国被高句丽灭亡后,高句丽国王在后世吉林省扶余县设置了扶余郡,专门安置扶余贵族及其后裔,等到高句丽灭亡后,这部分扶余人一部分成了黄头室韦以及达姤室韦,一部分则成了粟末靺鞨的一部分,其余的则随着高句丽的灭亡被大唐迁到了营州一带。

孙万荣叛乱时,这部分扶余人也跟着起哄,后来自然被斩杀殆尽,余者散入汉人、契丹中不知所踪。

高庭晖就是散入汉人的扶余人,他今年才二十五岁,不过从十五岁那里就随着父母到了妫州,因为骁勇善战,他高家成了历任妫州刺史的牙兵,到乌承恩兄弟接任后,高庭晖更是脱颖而出,成了清夷军的都虞侯。

高庭晖身材高瘦,面目沉静,没有蓄须,他手下的三百虞侯军,实际上大多是在李尽忠、孙万荣兵败被杀后四散逃亡的契丹人、高句丽人、靺鞨人后代,因为高庭晖的勇猛尽数汇聚其下。

当然了,扶余人大兴时期乃在公元前后,此时的扶余人身上多半掺杂了汉人、靺鞨人等血液,有的成了渤海高氏的一部分,有的则成了辽东高氏的一部分,高庭晖便是辽东高氏的后裔。

高庭晖的名头在大唐寂寂无名,除了成为李光弼的背景略带过一笔外便再无只言片语了,不过他的后代没有辱没他的名头。

五代时的猛将高行周、高怀德父子就是他的后裔!

四月份的外边墙,到了夜晚时分,天气依旧寒冷无比,不过高庭晖依旧意气奋发地带着三百人奔行在上面,距离广边军还有大约十里的时候,他停了下来。

在城墙下面,还有他的一个小分队,都是来自靺鞨部落的后裔,最擅长在山上穿行,半夜时分,小分队给他带来了消息。

“都虞侯,我等查明白了,占据广边军的是一帮奚人,大约千人,彼等守住了四座城门”

(四座城门:除了南北马面墙的城门,还有连接东西两侧边墙的小门,就建在城墙之上,有藏兵的敌楼依托,平日是敞开的,晚间会按照规矩关闭,有敌楼的边墙会比其他地方高出许多,就算是敌楼,想要从两侧城墙上来,也需要沿着石阶而上才行)

“哦?”,高庭晖一听神色顿时严峻起来,广边军的将领他认识,那是一个同样出自跳荡营的熟契丹将领,文武双全,统兵有方,不是像杨守忠这样的部族首领一个照面就能拿下的。

这样的地方,实际上与前世诸葛亮攻打的那处由曹魏名将郝昭镇守的陈仓城差不多,易守难攻,在缺乏攻城器械的情形下,很难相信杨守忠能够在短时间拿下来。

而拿下此地后,再分兵肆虐妫州,也不是像杨守忠这样的人能够做出的。

于是,就只有一个可能了。

“整个奚人部落都出动了,若是那样的话,杨守忠留守,李延宠带着奚部大军肆虐妫州一带还有可能,不过那样也只有在从两侧无人看守的城墙夹击过来才有可能,硬桥硬马攻打此地全无可能”

“奚人虽然法度欠缺,但较为勇猛,我该如何凭着这点人马拿下奚人?”

......

就在高庭晖带着清夷军的虞侯军奔向广边军时,在广边军西北的大山里,也有两个人抹黑朝着边墙行进着。

恐怕细心的读者猜到了,这两人就是在山北榷场从乌承玼手里逃脱的雷万春、南霁云两人,他二位逃出生天后便产生了激烈的争论。

按照雷万春的想法,无论大唐如何,他是不会背叛大唐的,大不了翻过边墙再回去种地,不过自从他二人救出李继勋后多半成了通缉犯,天下之大,何处才是他们的藏身之处?

再者,雷万春不像南霁云,他年过四十,家里还有妻子儿女,岂能轻易舍离?

而南霁云却不同,虽然他今年也三十三岁了,不过妻子却在几年前病逝,去世前二人倒是生了几个孩儿,却全部夭折了,如今他还是孑然一身,他不是不想回去种地,而是想去草原看看再回去。

最终,见识不多的南霁云说不过雷万春,二人分辨了方向后便朝着南面的大山行进,期望寻到边墙后偷偷越过去。

按照雷万春的想法,“八郎(南霁云行八),眼下直接回涿鹿抑或魏州都不行了,不过我等直接在草原上瞎闯也不行,凶险实在太大,不如先回边墙,然后沿着边墙往东走,我可是听说了,这外边墙,除了少数地方有军卒把守,大多数地方都无人”

“我等都是精细人,遇到有军卒把守的地方就下来行走,没人的地方就上去歇息,胜过在草原上瞎闯,在内地行走若是没有文牒则寸步难行,这样一直走到营州,据说营州节度使安禄山对境内的汉人看管十分疏松,又极为喜爱勇武之人”

“你我都是身怀绝技之人,到了营州,或种地,或从军,都使得,等到风声过去后在各回各地,如何?”

南霁云拗不过他,只得跟着他走,两人确实是武艺高强之人,沿着一条险峻的山谷一直向南没多久就见到了边墙,询问过牧人后,知晓附近就是广边军,自然大喜过望,就决定沿着边墙径直向东走。

到了晚上,二人便爬上边墙,在上面歇息。

这一日,他二人抵达广边军附近,由于上面军卒众多,他们不敢莽撞。

广边军北面不远处就是一处榷场,不过由于一年只有一次交易,在山北榷场兴起后就荒废了,饶是如此,那里依旧有水源、房屋设施等,有时候是广边军的虞侯军前出契个部侦查歇息的场所,如今空无一人倒是便宜了这两人。

夜半,两人谈了良久,刚刚意兴阑珊地合衣睡下,一阵喧闹声将他们吵醒了。

两人身上还是从清夷军那里抢过来的长矛、横刀、弓箭,便赶紧站起来,侦知四周并无动静后,两人摸到了广边军城墙附近,藏在夜色里,只见城头火光大作,喊杀声不绝于耳,似乎有两队人马正在厮杀。

“大哥”,南霁云皱了皱眉头,“这是何故?按说广边军的敌人只可能是北面的奚人,而奚人想要攻上广边军城墙,就必须从我等这里通过,难道彼等之前就攻上去了,占了边墙,唐军得知后又在反攻?”

雷万春摇摇头,“谁知道呢?不如凑近查看一下”

于是二人便悄悄抵近到城墙底下。

此时,城墙上的喊杀声就清楚许多了,二人潜伏的位置正好是只稍稍低于城墙的高处,此时,城墙上的动静便一览无余(这样的地方平时自然被唐军看守着,碎叶军夺取后便由杨守忠看管,杨守忠何许人也,有了城池,岂有在野外喝西北风的,于是便舍弃了此地,全数上了边墙)

来的自然就是高庭晖一行了。

他们抵近敌楼后,趁着奚人疏于防守,将绳索绑在女墙上,然后并没有强攻敌楼西门,而是越过敌楼,径直到了敌楼东门,这下大出奚人意外,奚人在敌楼东门以及城门楼西门(也就是北马面墙的那座大门上的敌楼)并无人看守,高庭晖出其不意,一举拿下了两座城门楼!

接下来就是厮杀的时刻了。

与装备简陋的奚人相比,大唐的虞侯军装备极其精良。

一身的轻便铁甲(用铁叶子编制的铁甲,虞侯军出外侦查时专用,全部用上好的铁料制成,分量比普通长方形铁甲片轻许多,防护力却相差无几),弓箭、短弩、骑刀、双手长刀,应有尽有,在黑夜里,在狭窄的城墙上,用双手长刀进行战斗最为便捷),加上经过李靖、李绩二人改进后的横刀八式,很快就杀散了北面城墙上的奚人,并占据了整段城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