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真桃花石帝国 > 第一百二十三章 科萨攻略(10)亚速海(上)

盛夏。

对于阿斯特拉堡(阿斯特拉罕)来说,盛夏意味着一年之中不多的南风季节的全面到来。

确实像纳伦晓风所揣测的那样,拿下杰尔宾特后,孙秀荣似乎并不着急顺势一口气将整个科萨汗国全部拿下。

不过,他显然也有了新的目标,此时,他亲自带着三个大营博格达营、博格拉营、阿斯兰营已经乘坐一百艘马船抵达了阿斯特拉堡!

当然了,阿斯特拉堡显然不是他最终的目标,但也是他绕不过去的一道坎。

他来到阿斯特拉堡之前,还是让平阳郡王孙钊渐、怀化大将军宇文邕奴继续带着墨尔根营、貊歌营待在波斯人的新首都伊斯法罕,以协助波斯王普尚稳定国内的局势。

对于波斯来说,一个新的王朝——继续崇信祆教的普尚王朝已经来临。

至于阿斯特拉堡,自从北面的沙克尔城(伏尔加格勒)陷落后,随着尔朱崇营、聂峰营的南下,已经将该城从四面围了起来。

前面说过,阿斯特拉堡是由科萨汗国大汗布兰斯的长子鲁本镇守,同样有步骑一万,其实对于汗国境内任何一座大城来说,被敌人围住了,对于城内的步军来说至少在一两年内没有任何影响,但对于战马来说就不行了。

一整个春夏季节眼看就要过去了,城内储藏的草料或者已经吃完,或者已经腐烂不堪,如果再不让马匹出去吃草,那么等待它们的命运就是如同后唐末年晋安寨之役中张敬达大军那一万匹战马一样——被人吃掉。

科萨人能够压服周围同样剽悍的佩彻涅格人、保加尔人、马扎儿人,凭的是骑兵的强大,作为布兰斯的长子显然不会这么干,于是,当他发现自己所在城堡的周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秦军后,他就明白再守下去自己的命运将不会有任何改变。

与其被困而死,不如奋力一搏!

鲁本就是这么想的,他做了周密布置,将城里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大约一万男丁全部赶上城墙,自己亲自带着一万步骑出城了。

此时,在阿斯特拉堡(位于阿提拉河(伏尔加河)出海口西岸)附近,原本就有四个秦军正规营,总军力达一万四千余人,当孙秀荣带着三个大营赶到后,军力陡然增加到三万余人,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鲁本还是倾巢而出。

他舍不得让自己的战马全部饿死,进而成为城内军民的食粮!

自从来到八世纪后,孙秀荣还从来没有打过这么富裕的仗,鲁本虽然勇气可嘉,但很快就被秦军团团围住,并在短时间内击败,鲁本也当场战死!

鲁本,是布兰斯的长子,其妻子是来自科萨汗国除了佩彻涅格人、保加尔人、马扎儿人之外的第四大部落,从欧洲迁过来的阿兰人部落,此时的阿兰人,早就不是欧洲本土的游牧部族了,而是大部分以务农为生的定居部落了。

(阿兰人,后世加泰罗尼亚人、奥塞梯人以及中欧、北非部分民族的祖先)

对于一个以骑兵立国的汗国来说,阿兰人的重要性显然要排在后面了,在布兰斯逐渐确立了以幼子利维为继承人的前提下,长子鲁本及其依附于他的部落就更是往后排了。

实际上,在这场战斗中,战死的大部分是科萨骑兵,大部分阿兰人都投降了。

眼见得外面的大军战败,城内的青壮没有任何理由为一个区区鲁本殉葬,于是,阿斯特拉堡投降了!

而拿下阿斯特拉堡后,孙秀荣除了安排一个正规营的军力在此驻守,让剩余军力全部开往科萨城,自己却继续乘坐大船乘着强劲的南风沿着阿提拉河而上。

与大海相比,在内河上航行,光借着风势是不行的,由于从阿斯特拉堡到沙克尔城之间的河道极为宽阔,又有太多的河汊,想要从中找到主航道殊为不易,于是就只能在白日里航行。

幸亏眼下正是南风强劲的时候,孙秀荣的船队以时速二十里的速度每日行驶八个小时,这一日就是一百六十里,饶是如此,八百里河路也需要五日方到。

拿下沙克尔城后,秦军在这里安排了两个正规营镇守,得知大王的船队即将抵达时,城里的军士没有做别的,而是将那条只有二十多里、连接阿提拉河、科萨河(顿河)的运河好好疏浚了一番。

饶是如此,依着此时科萨人的眼光,就算有犹太人协助,他们也不会费时费力将运河修建的太宽,此时的运河并不是后世沙俄帝国麾下平均宽度在百米左右的宽阔运河,而是只有二三十米宽,依着本来就有的洼地修成的狭窄运河。

依着马船的宽度(超过十米,若是风向突然变化,船只在河道里慌乱调整方向时有可能横过来占据整个运河,就跟后世湾湾的那艘搁浅在苏伊士运河的巨轮一样),一百艘大船只能一艘艘呈一字长蛇阵相继而行,每两艘船只之间还要保持足够的距离才行,否则,若是一整乱风吹来让船只突然乱窜,除了搁浅,还有将附近的船只撞坏的风险。

那位这些日子正在这里疏浚航道的正规营都尉向孙秀荣汇报道:“大王,我等大船吃水深度至少有四米,科萨人的船只多半是平底船,吃水一两米就行了,若不是这里以前都是地势极为低洼之处,依着他们的性子,也就修个两三米深就是了,也就是在盛夏河水才有五六米深,据说平时也就两三米”

孙秀荣点点头,“这就是本王正好要利用这段时间赶过来的唯一原因”

又问道:“这段时间周围的部族如何?”

都尉答道:“都老实得很,马扎儿人不用说了,连佩彻涅格人的大酋葛楚思也向我国臣服,最近都老老实实待在牧地上放牧,至于更远处的保加尔人,也是相安无事”

孙秀荣想了想,说道:“也不可大意,这样,你等有三千五百人,今后就与另外那个营轮流出城修葺运河,修葺时以一半人巡逻、警戒,以另外一半修葺即可,当然了,工兵营主导修葺事务”

“这样的河道显然不能满足我国使用,你告诉工兵营,河岸的宽度怎么着也要能满足一艘大船能够横过来而不会搁浅的程度,我国最大的马船是四十米长,加上余量,就按五十米的宽度来修建吧”

“在此之前,先让阿特劳城的工部营缮司人员前来指导,如何分流、如何夯实河床,如何让往来船只都自如地利用河流,都要细细考量”

“是,职部这就派人去通知阿特劳方面”

到了运河后,船只行进的方向是逆着南风的,加上河道狭窄,也无法戗风而行,就只能让船上的子弟兵拿出备用的船桨划行,而科萨人在修建运河时由于只考虑到了他们平底桨帆船的行驶,河流也不规则,有的地方是顺流,有的地方突然又变成了逆流!

如果有大量的奴隶桨手那自然无虞,但对于秦军水师来说就不行了,就算有备用船桨,想要让长、宽、高分别为四十米、十米、八米的大船动起来十分不易。

孙秀荣赶紧又对那位都尉说道:“这样不行,难道工兵营就没有熟悉航道的?区区二十余里,干脆就在两端修建水坝,当船只从一头进来后,就将主流的河水大量放进运河,让其在短时间里......”

他突然觉得有些不妥,暗忖:“此时如果有从另一端过来的船只,不就变成妥妥的逆流了?”

便问道:“如果将运河彻底拉直,让其完全呈东西走向有多少距离?”

都尉说道:“也就是三十里而已,大王的意思是如果将其彻底拉直,无论是北风还是南风都能利用到侧风?”

孙秀荣点点头,“就是如此,既然才三十里,就让工部的人先过来测量、规划一番再说吧”

又想到,“后十年沙俄帝国修建这条运河时,已经有了蒸汽船,还有大量的农奴作为纤夫,自然得心应手,我怎地没有想到这一茬?”

一路无话,在桨手的加持下,船队勉强以时速五六里的速度超前挪动着,这样的速度与正常人行走的速度也差不多了,整整走了一日才走过这条运河!

运河的尽头就是顿河的一条支流,水深倒是不用愁,就是航道弯弯曲曲,幸亏这条支流一开始是大致呈东南-西北走向的,勉强能利用上南风,后来大致呈东西走向,也能用上侧风。

饶是如此,这一段约莫一百五十里的航道也花了两日才走完。

科萨河(顿河)终于到了!

与刚才那条支流以及运河相比,科萨河的平均宽度也有三四百米,加上河水很深,又是顺流,此时就算逆着风,在利用两个尾舵、一个船舵的情形下利用顺流也能达到寻常人步行的速度,加上由于河水陡然变宽,此时也能用上稍许侧风了。

站在一艘马船上,孙秀荣兴致盎然地用望远镜眺望着科萨河两岸的景色,一边观赏着,一边暗自想着:“黑海北岸的南风季节最多十余日,之后就是北风占据垄断地位的时候了,只要避开这十余日,对于运输便无多大影响了”

“但如果是在北高加索的马内奇低地修建运河连通里海与亚速海将更好,这条马内奇低地大致平缓的东南-西北走向,无论在哪个季节都能利用到侧风,不过从里海西岸到接近亚速海的顿河河面有千余里,这工程量可不小啊”

他突然想到了在这次战事中俘获了几万大食俘虏,然后不禁莞儿一笑。

在顺流、船桨、稍许侧风的加持下,最终他的船队在顿河里以大致十里的速度朝着下游驶去,十日后终于抵达了亚速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