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真桃花石帝国 > 第六十四章 苏肯的奇幻旅程(上)

真桃花石帝国 第六十四章 苏肯的奇幻旅程(上)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1 23:57:04 来源:笔趣阁

得到孙秀荣让他去基辅堡的命令后,苏肯的眼神非常凝重。

他还剩下六日,而巴统港距离基辅堡还有三千里地!

三千里,中间还隔着广袤无垠的黑海,对于此时的人们来说是一个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对于具备了海上快速航行能力的碎叶军来说也是如此。

虽然如此,苏肯还是赶紧与元丰商议起来。

最终,还是同样有任务在身的元丰一锤定音。

“既然时间很紧,就必须横跨黑海,那样的话,用快船就不合适了,快船只能贴着海岸线行驶,于是便只能用大船了,这样,四艘主力舰你带走一艘”

“主力舰配备了横帆,吃风饱满,眼下东北风渐渐占了上风,正好利用侧风,横穿黑海直抵陶鲁斯半岛的航线我军试过一次,开动后保持磁针与罗盘的夹角不变,就能直抵陶鲁斯半岛东海岸的中端”

“然后再贴着海岸线往西南航行,抵达半岛最西南端后再以设定好的夹角朝着西北方向的敖德萨港航行,一路上都可利用侧风,你是知道的,侧风反而推力最大”

“我计算过,这样航行的话,比完全贴着海岸线航行少五百里左右,五百里,就算是我国的船只,也需要一昼夜,这样你就可以节省一日的时间”

“我水师主力舰在满帆并吃风饱满的情形下可以达到三十里每小时,考虑到不利因素,就以二十里好了,一昼夜就是五百里,横穿全程在两千里左右,这样的话,你需要四日才能抵达”

“若是能途中遇上暴风雨就更慢了,但无论如何,你上岸后,只有两日时间抵达基辅堡!从敖德萨到基辅堡,又是不下千里的路程,中途又没有驿站,只能携带三匹马拼命地跑”

“马匹的速度可以达到五十里每小时,可以连续奔跑两百里,中途你要歇五次,每次歇息一刻的时间,不惜马的话,若是有熟悉路途的人带路,确实一昼夜也就到了,但如果贴着第聂伯河奔驰的话,两日的时间就有些勉强了”

“库特巴商行的人曾经从敖德萨出发直接深入到内陆,不过这些人肯定不可能长时间骑着马奔行,于是你只能贴着河岸奔驰,而河岸边居住着大量的牧户,有些地方更是部落汇聚所在,如果有拦截的就糟了”

“既然是一艘主力战舰前往,干脆给你配备五十骑兵,一人双马,上岸后略事歇息就沿着河岸奔驰......”

“不妥”,这个方案被苏肯否决了,“总督,黑海西北海岸我恰好去过,抵达敖德萨后,往东北抵达第聂伯河沿岸还要穿过多条另外的河流,虽然此时河流水位普遍偏低,但要找到合适渡河的地方需要花费时间”

“干脆这样,据说小船可以经第聂伯河直达基辅堡,干脆一艘主力舰、一艘快船一起出发,有主力舰在,快船就不怕出事,此时还是秋季,黑海海面冬季最可怕,快船也能进入深海航行”

“绕过陶鲁斯半岛后不去敖德萨了,直接去赫尔松,那里是科萨汗国与罗马人流放犯人的地方,也有一处小型港口,我等从那里上岸后,就能贴着第聂伯河直接奔驰了”

(赫尔松,第聂伯河出海口港口,此时紧挨着大海,而不是后世深入陆地,与阿特劳、阿斯特拉罕一样)

“至于人手,也不能太多了,太多必定会引起沿岸的马扎儿人的注意,十个人就够了,扮成牧户模样,一人双马,由于节约了去敖德萨的时间,估计两日之内还是能到达的”

“为了完成大王交给的任务,避免被人一网打尽,抵达赫尔松后,快船继续逆水航行,此时有东北风,快船的纵帆也能戗风,等绕过第聂伯河的拐向西北的大弯就能满帆前行了”

(指的是从扎波罗日开始船只由于航向西北,就能最大限度利用东北风了)

“快船上有火炮,还有几十名水兵,足以应付沿岸的马扎儿人了,他们的小船根本无可奈何”

“与马匹相比,船只能够昼夜不停歇地航行,在内河航速慢一些,不过也能达到二十里每小时,让水兵辛苦一些,加上船桨,最快三日也到了,虽然没有按照大王的要求在十日内抵达,但也就是迟了一日,没有耽误大事”

“何况,假如陆上受阻,这一路还是最保险的”

元丰点点头,“难怪大王点名要你去,还真是没看错,不过赫尔松如今控制在马扎儿人手里,上岸容易,离开码头却千难万难”

苏肯笑道:“马扎儿人也只是在那里有一个临时的小据点,有几十名骑兵看守而已,我等有一艘主力舰,有一百战斗兵,实在不行的话,歼灭此地的马扎儿人,拿下此港也使得,然后我等十人骑上马从容离去”

“一旦上了岸,就由不得他们了,他们怎地知晓我们要去哪里?依着他们讯息传递的速度,不见得比我们还快”

“等主力舰完成任务后可立即返回塔曼港”

“也罢,既然你已经想明白了,就祝你一路顺利”

......

苏肯想的确实不错,黑海上,风浪最大的时候是隆冬,那个时候,从西伯利亚过来的强烈的东北风会让黑海寻常的浪涛都在三米以上,别说平底船了,就连碎叶军吃水两米的快船都摇摇欲坠。

只有主力舰只和大船,前者已经被命名为“镇海级”,后者则被命名为“镇洋级”,有着三米的吃水深度,才能在如此险恶的海面上航行无虞,当然了,若不是有紧急任务,在一般情况下,就算是镇海级、镇洋级,也都会贴着海岸线航行。

至于最小的快船,则是“镇河级”,比起时下科萨汗国、罗马帝国的大型桨帆船的吃水深度都大,但依然不敢横穿大洋,不过在除开冬季之外的季节,还是能冒一冒险的。

元丰与苏肯几乎同时出发,他带上了一整个碎叶营,准备去执行孙秀荣下达的突袭、进占塔曼港,并以此为依托,吸引陶鲁斯半岛、北高加索西部的科萨大军前来攻击,从而为从阿特劳过来的白孝德大军在机动中打援创造条件。

这个时代,所有的船只都不会离开海岸线超过十里,一旦超过了十里,若是骤然遇险,葬身鱼腹的概率将会远远大于挣扎着抵达岸边求生。

不过碎叶军的船只却不受这个限制。

苏肯的一艘镇海级,一艘镇河级船只按照罗盘上设定好的角度直直地驶向陶鲁斯半岛时,元丰带着剩下的十余艘船只也跟在他们的后面,不过在行驶了大约一个小时,也就是距离巴统港约莫三十里时,他们分别了,元丰船队往北而去,而苏肯则迈向了深渊。

此时,与从南方地中海过来的暖风相比,从西伯利亚过来的冷风虽然风势不大,但已经占据了上风。

所谓占据了上风,那是在一日中绝大多数情形下都以东北风为主,只是在少数时候南风占据了上风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形下,镇海级三根桅杆上的十面横帆(主桅杆四面,前后桅杆各三面)就可以将帆型调整成朝向东北方向四十五度受风。

在这种情况下,风力会吹着船只缓慢移向南面,此时若是没有其他手段的话,船只虽然大致朝着向前的方向行驶,但最终会偏离陶鲁斯半岛,大概率在黑海西南方向靠岸。

不过碎叶军的船只有容易操控的船舵,以及用来辅助动力的船橹,可以让船只在受到强劲侧风吹拂的情形下依旧朝着前方行驶!

兜满的横帆让船只的动力更加充足(比纵帆大多了),前后各一大型船舵的使用让其方向可控,在完全逆风的情形下,还能将前后桅杆的横帆全部降下来,只保留中间那根主桅杆上的船帆,此时,利用多出来的桁杆、绳索将那四面横帆束紧,让其大致变成一面看似整体的纵帆,调整角度后就可以呈之字形逆风航行了。

但眼下的侧风状态完全不需要,不过那艘镇河级快船只有一面纵帆,速度自然没有有三根桅杆的镇海级快,于是就只能用一根绳索将其与镇海级相连,让镇海级带着他跑。

这样的话,原本可以跑上四十里速度的镇海级的速度就一下降到了三十里左右,而原本只有二十五里速度的镇河级则拉大到三十里的水平。

当然了,这种情况是非常危险的,若是前面的镇海级骤遇从西北方向吹过来的大风让船只暂时失去前进的速度,而后面的镇河级还在向前冲的话,那就会撞船了。

不过就算遇到这样的情形,无论是大船上,还是小船上值守的士兵都会在撞船的一刹那用横刀砍断绳索,然后后面的小船赶紧改变方向。

苏肯的运气显然不错,船上的观测手一直轮流盯着那面专门用在船只上、设置了四个方向、带着磁性指南针的罗盘,由于出发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是确定的,于是船头的方向就确定了,当指南针正常运作时剩余的三个方向也就确定了,然后再在上面刻下刻度,就可以大致朝着具体的方向航行。

古代中国从宋代开始就能按照这样的技术,凭着罗盘、指南针,加上对星空的辨别,就能从潮州出发,对着菲律宾的方向穿越整个南海抵达吕宋岛,宋代的人能做到,被孙秀荣加了BUFF的碎叶军自然也能做到。

有惊无险,两艘幽暗大海上的船只顺利抵达陶鲁斯半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