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真桃花石帝国 > 第六十三章 昭襄三年(下)

真桃花石帝国 第六十三章 昭襄三年(下)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1 23:57:04 来源:笔趣阁

“要下雪了吗?得抓紧了”

三十一岁的南弓熙紧了紧宽檐铁盔下面的带子,感受到一阵从前面似乎触手可及的雪山顶部吹来的寒风,不禁喃喃自语了一句。

在他的身后,一支大军正在山道上蜿蜒跋涉着。

克拉苏道,雄伟、险峻的高加索山脉唯一一条可以穿行南北的道路,据说一开始是罗马帝国当时的亚美尼亚总督克拉苏利用此道攻打过北面的游牧部族因而得名。

一条阳道,高加索山两侧的势力都知道的山道,并非像阴平小道那样的秘密通道,以前大食帝国进攻科萨汗国,或者科萨汗国攻打格鲁吉亚,都使用过这条山道。

山道约莫三百里,不过山道的北端有捷列克河,南端有阿拉维河,两条河流在山脊附最近的地方只有不到三里,自从有人类在高加索山区诞生以来,早就将这两条河流沿岸的道路越踩越宽。

罗马帝国全盛时期,更是在山道上修建了大量的军堡和关隘,不过在最近五十年科萨汗国与大食帝国经年累月的频繁战事里,这些从古罗马帝国传承下来的军事设施早就灰飞烟灭,只剩下残垣断壁掩映于荒草枯树里。

若是没有大秦国的存在,大食人与科萨人隔着高加索山对峙、交战会一直持续下去,双方势均力敌,有着强大军工(大马士革、呼罗珊、巴格达动辄几万人专门打制兵器的工匠,可与大唐的长安、洛阳媲美)、更多人口的大食国略占上风,但每一次大战下来双方都是两败俱伤。

进入八世纪后,大食人就完全占据了上风,山南的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完全成为他们的附庸,阿塞拜疆更是彻底成为大食国的一个行省,不过随着大秦国的崛起,这一切都烟消云散。

对于格鲁吉亚来说,同时向大食国、罗马帝国、科萨汗国称臣并没有什么丢脸的,但那种代价也十分沉重,小小的格鲁吉亚经受不起,随着大食国拿下整个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只得暂时放弃罗马人,只同时向科萨汗国、大食国纳贡。

就算是这样,小小的国度也极度疲累,于是,这就给了原本一直住在亚美尼亚的巴格拉图尼家族家族以可乘之机,与这世上所有的势力一样,巴格拉图尼家族架空了格鲁吉亚国王,实际上掌控着这个国度。

格鲁吉亚弼马温,千万莫要取笑,这个名字确实如此,类似于中原王朝御马监总管,却实际上掌管着国内所有的骑兵,进而掌管着全部的军队。

瓦萨克,就是那位现任的亚美尼亚大公国大公奈尔斯的父亲,就是现在格鲁吉亚的弼马温,约莫五十余岁,正神色严峻地目送南弓熙山地营的离去。

在瓦萨克身边也站着一个人,约莫三十出头,长得高大英俊,披着红色的披风,与瓦萨克相比,他对碎叶军的出现更多的是惊喜——他就是格鲁吉亚王国名义上的国王,“亲王阿尔希尔”。

大食与碎叶军的战事已经过去差不多两年了,依照此时战胜者的惯例,大秦国将高加索山南麓三国全部收入囊中也没有人会说什么,但他除了以租借的方式拿走巴库港、巴统港便没有再扰动三国分毫,还让以前的大贵族彻底掌权。

这样的大秦国自然换来了三国的好感,更有甚者,大秦国甚至没有向三国索要贡赋,由于其强悍的武力,实际上三国有这么一个护卫者就足够了,有碎叶军的存在,无论是北面的科萨汗国,还是南面的大食人,他们都不怕。

阿塞拜疆自不用说,原本是没有这个国度的,没有碎叶军的出现,马米科尼扬家族是不会登上国王的宝座的。

于是南弓熙的山地营先藏在阿塞拜疆与格鲁吉亚的边境,得到命令后就越过格鲁吉亚的领土一直到克拉苏山道的入口,弼马温瓦萨克是出了力的。

当然了,极度渴望有新的、强大的势力插入格鲁吉亚,进而让自己的卡赫希家族重新执掌格鲁吉亚大权的阿尔希尔便更是如此了。

这便是小国的悲哀,古今中外概莫如是。

“回去吧”

眼看着山地营最后的身影消失在山道远处,瓦萨克冷哼了一声,阿尔希尔心里一紧,不过面上却挤着笑容,“那是自然,弼马温大人”。

在蜿蜒崎岖的克拉苏山道中跋涉着的南弓熙此时却陷入了沉思。

他是南弓部的子弟,他的父亲南弓黑夫更是前部落酋长的世袭奴仆,自从南弓晓月先后诞下几个儿女后,作为南弓部的子弟,自然将一门心思都放在了她的儿女上,对于长子孙钊渟更是寄予了厚望。

在黑夫家族里,南弓晓月就是他们的一切,如果南弓晓月有了后位不保的迹象,以他为首的整个南弓部都是不会稳定的。

眼下这种迹象就出现了!

南弓晓月长子孙钊渟去了一趟幽暗森林并没有受到重用(在南弓部看来),而是被放到高昌担任天山南北两州的总督,如果单看此地的重要性(对抗回鹘、大唐、吐蕃的前线),将其放在这里确实算不上贬斥。

不过只要接近国王的人都知道,大王的兴趣在西边,对于他来说庭州、安西州不过是为了方便引入大唐、吐蕃的人口的通道而已。

山道崎岖,不过由于历经接近千年的踩踏,最窄处也有一米宽,最险要处也有桥梁相连,秋季的高加索山早已凉风嗖嗖,摇曳的草木也一派金黄之色,山脊上的冰雪百里外都瞧得清楚。

雪峰、针叶林、黄叶,潺潺的溪水,用力吃着最后一波牧草的牛羊,置身于高加索山腹地,绝对让人流连忘返,若是大诗人李白在此,肯定会留下脍炙人口的名篇——岑参已经出了一本诗集了,王昌龄流传后世的名诗也在不断累积中。

“最短三日,最长一周”

牵着马,看着四周的景色,南弓熙的心情稍好了一些,不过对于他来说,一个严峻的现实摆在他面前。

“高加索山在秋冬之际,在下雪之前会有一场雨,雨后冬日便正式到来,高加索山的秋雨一下就会连绵几日,若不加紧的话,对于携带了大量火器的碎叶军来说就是一场灾难”

他顿时恢复了凝重肃然之色,大声呵斥起来,“他娘的,都别磨蹭了,加快!”

“家父已老,南弓部的荣誉终究需要我来支撑”

一想到这一点,刚才稍许的颓废便无影无踪了。

没多久,他牵着马来到山道左侧一处山坡,看着这支与孙孝恭、康孝荣并为“山地三杰”的精锐山地营,心中又掀起了万丈豪情。

南弓熙自有他的信心来源。

到了此时,距离孙秀荣从怛逻斯起事已经过去二十三年,以大秦国的规制,在孙秀荣的带领下,五年就会做一次大的规划,幸运的是,每一次规划的内容大多都实现了,这便是四个规划了,第五个规划正在实施当中。

眼下这支山地营正是第四个规划成果的体现:

火炮彻底舍弃了沉重的超过三百斤的重炮,而是清一色的两百斤、一百斤的佛朗机炮,拆开后最沉重的炮身也只有百余斤,一匹驮马就能轻松胜任,加上子炮密封性很好,更是让山地营坚定了使用佛朗机炮的决心。

既然是山地营,太长、太重的冷兵器也不合适携带,少许虎枪加上普通长矛、长刀、短刀就是全部,当然了,大量强弩、弓箭的装备便于在埋伏时使用那是应有之意。

由于山地气候复杂,他们还有专门的雨具——一件用麻布涂抹油料制成的雨披。

他们携带的马匹也是耐力极好,并擅长跋山涉水的。

......

南弓熙唯一有些安慰的事,他这个营头的都虞侯是聂叙魏龙。

聂叙魏龙可是聂叙丹樨的儿子,大王的义子,身份贵重,将这样的人物放在自己的营头里,显然也是对自己的看重。

当然了,兵部可不是这么想的,聂叙魏龙才二十余岁,除了精通碎叶军的各种操典和规定,还善于扮演侦骑的角色,眼下就是他带着两百先头部队处于最前面。

与普通营头侧重骑兵不同的是,此时的山地营只有一千专门的骑兵,取而代之的是一支总数在五百,步骑各半的精锐部队,这支部队寻常作为先锋或者殿后部队存在,既能结阵就地防御,又能主动出击。

平时还要作为侦骑四处巡弋,而聂叙魏龙带领的这两百骑兵更是其中最精锐的力量。

他们都牵着马,不过里面只有一百是真正用来肉搏的骑兵,另外一百则是综合能力极强的轻步兵,他们最擅长爬山涉水,能够一口气登上高达几百米的山峰,也能在完全没有道路的山林里穿行无碍,还能遇山开路,逢水搭桥,可以说是山地营的精华所在。

他们才是真正的侦察兵,因为在深山里没有多少机会能让你策马奔驰,而另外的一百骑兵则是骤然遇敌后通风报信,以及在地形合适的情形下直接冲破敌人,大杀四方者,他们都是一人双马,随时为骑兵、战马配上重甲的。

聂叙魏龙的先头部队与主力部队之间的距离约莫十里,由于山林复杂,寻常用的三十里强遮蔽就不太合适了,十里最为合适,因为在这个距离,就算与主力的之间的道路被敌人切断,联络、汇合起来也十分方便。

自从碎叶军横空出世后,克拉苏山道就没有人在里面设置关隘军堡了,这倒方便了山地营的通行——不过话又说回来,作为横穿高加索山中端的唯一一条山道,山南山北的势力都会隔三差五前来探查。

此时,就是显示山地营虞侯军实力的时候了。

等聂叙魏龙带着先头部队走了一日道路后,他已经抓到了不下五个在山道上探头探脑的人,这里面既有山匪,也有科萨汗国那边的人,如果不将这些人清理,等大军抵达大山的那一头,将会面临更多的阻碍,或者被敌人半路设伏也不是没有可能。

于是,那一百身轻如燕的步军就排上用场了,就算有漏网之鱼从山上跑回去,只有极少的可能能跑过这些人,因为既然是山道,那肯定是路途最短、最好走的地方,你就算发现了碎叶军的踪迹,想要从山上提前跑回去汇报几乎不可能。

在碎叶军望远镜的加持下,山地轻步兵加上骑兵的存在,几乎一切都无所遁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