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十国千娇 > 第四百三十章 难被信任的人们

十国千娇 第四百三十章 难被信任的人们

作者:西风紧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2:40 来源:笔趣阁

李煜刚刚登位,王位还没坐稳,情势便变得十分纷乱。他在御书房内来回踱着步子,难以掩盖内心的徘徊。

南唐国相比别国,文官制度更加成熟;很难发生吴越国那种轻易就被武将发动政|变的事,也不容易像中原王朝一般动不动就改朝换代。但正因如此,内部博弈更加复杂。在兵祸汹汹的天下大势中,骄兵悍将仍然不好控制。

林仁肇一个闽国降将,常常自作主张肆无忌惮,他心里是怎么个想法谁知道?

李煜琢磨:林仁肇一个闽国人,根本没把国家社稷瞧在眼里,他只是把南唐国看作是暂时栖身的地方。所以才会一面沽名钓誉装作良将忠诚的模样,一面随时准备另攀高枝。

但林仁肇在一些人嘴里,确实是个良将。李煜不想把自己弄得众叛亲离、孤家寡人,这样形势会更加糟糕。

……于是到了召见大臣议事时,李煜便说:林仁肇和镇南节度使朱令赟不和,让他去做南都留守会与节度使朱令赟发生争执,更不利于催促朱令赟率军驰援。

这个理由合情合理,众臣都没有异议。光政院辅政陈乔又想重新给林仁肇安排个差遣,举荐他率军去采石部署防务。

李煜听到这里心里只犯嘀咕,陈乔显然没**长**风**文学 能体察圣心……什么林仁肇和朱令赟不和只是借口,根本原因是李煜不信任林仁肇。采石是长江防线很重要的地方,万一那厮献了采石,在周朝廷里不就是大功一件?

李煜沉吟片刻,表面上同意了陈乔的提议,下旨道:“改任林仁肇为神卫统军都虞候。”

这道命令的用意就很细腻了,因为神卫统军都指挥使是皇甫继勋,就算今后要增援采石,主将也是皇甫继勋;名义上听从了陈乔的建议把林仁肇用在采石,实则主掌兵权的人是他上司。相比林仁肇,皇甫继勋就可靠多了……皇甫继勋是南唐国忠良之后,父兄全部都为南唐国的战争牺牲了性命,就算为了英勇的父兄,皇甫继勋都不可能背叛南唐。

……

郭绍率殿前司精兵一万多人抵达扬州,作出重点进攻方向在京口的迹象;虎贲军另一路去向淮南中部地区。沿途又下令各镇节度使派兵增援,陆续组成了一支三万多人的镇兵、另有各州县调集的民壮无数,东路军号称水陆四十万向扬州聚集。

郭绍下令把先到的人马沿江尽量宽地摆开,于是长江北岸连营数十里,旌旗如云人马四海,声势十分壮大。

他干完这些事就去扬州东岸水寨见韩通。

“韩将军别按兵不动,继续向京口进攻,给南唐军施加压力。”郭绍见面就直接催促。

韩通愁眉道:“南唐军把水师重兵齐聚京口,漕渠水道狭窄,强攻恐难凑效……前阵子我被几次催促,心急之下才致使首战失利,被南唐军焚|毁了大舰一艘,河道也堵了几天。”

跟着郭绍前来的史彦超听罢哼哼道:“韩都使自个疏忽了,不看风向就上,一句话就把责任推卸掉,还是真是轻巧。”

韩瞪眼顿时瞪圆了大眼,一脸恼怒:“你行,你来打水战!”

史彦超一脸冷笑,根本不惧任何人,说道:“老子是殿前司的人,可是从来没说对手太强就不敢冲的。姓韩的,你在战阵上怂了,还想在老子面前找回点威风?”

韩通气得怒容瞪目,拳头都捏紧了。郭绍适时地说道:“胜败兵家常事,吃点亏不算什么。不过韩将军今后还是要稍稍谨慎一点,将士都有家有室,虽然打仗就要死人难以避免,但最好不要让大伙儿因为大将的判断失误无益送命。”

韩通还在气头上,在郭绍面前也没好态度,一脸不悦道:“现在进攻就是让将士无益送命!”

“你想抗命?”史彦超冷笑着看着韩通。

“你给我闭嘴!”郭绍骂了一声,从怀里掏出几张纸来递过去,“韩将军兴许还没搞清楚朝廷的方略,这一份你留着。记住,这是军机,只有重要的大将能参详。”

韩通接过东西翻看。

郭绍道:“咱们在京口对岸作出声势,就是为了把南唐水军主力吸引到这里。韩将军虽有小错,但总体达到了战略目的,功不掩过。我将大军摆在江畔,又催促韩将军攻打水面,意图便是如此……李处耘部压力减轻,才能腾出手来进取采石。

打仗就要死人,水军将士付出少量伤亡攻击南唐军,却保障了李处耘、高彦俦等部五万多人的安全。这种代价就不是判断失误,而是划算的做法。韩将军部下和李处耘部下都是人命。

朝廷论功,不论杀伤多少,最重要的是打赢南唐之战,谁在此战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谁的功劳就最大!”

韩通默默听着,没有吭声。

郭绍又对这个比自己年龄大许多的大将语重心长地说道:“兵者,关系国家存亡,无数人的生死。韩将军切勿意气用事,当以朝廷作出的决策为要。”

韩通这才抱拳道:“末将愿遵郭大帅将领。”

郭绍听罢松了一口气,在场的史彦超和韩通都不是好相与的人,脾气也都不好,与他们相处实在很影响心情……不过最近史彦超倒是不在自己面前托大了,只在别人面前装大,这倒让郭绍省心了不少。这俩人虽然难相处,但确实有本事。史彦超武艺高强勇猛非常,号大周第一猛将;韩通也不是浪得虚名,此人身经百战,从淮南之战开始奉柴荣旨意主持水军,多次办事都很靠谱,这种人办事不会出大问题、叫人觉得比较踏实。

郭绍道:“战争上千变万化,韩将军临机可不用等待回复自行决断。事后解释便行了,只要以大略意图为考虑,一切都不予问罪。”

韩通听罢,看郭绍的目光又有些不同,当下鞠躬拜服。

郭绍站起身来:“我就不多留了,韩将军寻机尽快发动攻击,要让南唐军真正感受到威胁。”

……郭绍骑马返回扬州中军行辕,忽闻李处耘有军报急传来。

李处耘在信中说,探得采石(南京西南面)南唐军此时防守松懈麻痹大意,战机难得,欲抓住机会尽快进去采石。打算把高彦俦的剑南军调动至皖口防备西面,留罗彦环率数千人守备池州;自率主力水陆并进攻打采石。

郭绍看完了就把奏报递给王朴,王朴表示早就自己看过了,又传给别的文武。

王朴直言不讳道:“李处耘想把高彦俦调到皖口(池州西线),是不信任蜀军降兵的原因,否则他现在正缺兵力,不应该调走高彦俦两万多重兵。”

左攸道:“蜀军留在池州附近,万一反水,不仅帮不了李处耘,还威胁他的腹背。李处耘恐怕就担心这个。”

郭绍皱眉道:“探明湖口有重兵,南都(南昌)是南唐国陪都,附近的水陆兵力不下十万。他们若要向东挺进,最可能走的是水路;而皖口最缺的不是兵,而是可靠的战船。高彦俦的步骑去皖口陆上,毫无作用;李处耘竟然还让他们屯守在江北,完全是浪费兵力。李处耘如此部署,池州空虚,万一湖口军到来,丢了城池他连退路都没有……”

王朴说道:“李处耘可能认为湖口敌军没法及时前来,老夫也这么觉得。”

郭绍想了许久,说道:“快马下令李处耘,让高彦俦加入进攻采石的序列,此地至关重要,要打就得兵力充足。另下令庐州的虎贲军第四、第五、第六军,立刻向池州驰援。”

左攸提醒道:“高彦俦不会拖后腿?”

郭绍毫不犹豫道:“我早想明白了,如果觉得那帮完全不可靠,那么剑南军耗费军需就没有存在的必要!高彦俦和其副将侯茂,在蜀国之战中的表现,算不上高明,但绝不是草包。你们放心好了,采石之战他不会让我失望的。”

王朴这时也支持郭绍的说法:“高彦俦刚被朝廷重用,这次他正是立功奠定地位的机会,只要高彦俦不是昏庸之人,他应该抓住这种难得的机遇。”

既然主持“江南前营军府”的枢密使都支持郭绍的决定,军令就可以马上下达了。

郭绍又道:“给李处耘的信件中加一份附件,让他把在采石收集到的各种消息都写成奏报,报到中军军府来。”

因为长江中下游水面一向都是南唐国控制,江北要了解的南岸消息颇费周折,都是很久以前的情报,难以及时了解南唐国在江南的动静。不过李处耘在池州要派斥候细作可以直接从陆路,就更容易了。

王朴去吩咐人写军令,然后自己取印签名。郭绍转过身,在墙上的一副长窄的长江全图上细看,他用手指沿着标注池州的地方沿粗线条向右抚过(不少古人画图的习惯上南下北,自己坐的方向是北,面向南面;但郭绍画图仍旧上北下南),然后他拿着直尺去量大致路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