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十国千娇 > 第四百二十九章 八十万会猎于吴

十国千娇 第四百二十九章 八十万会猎于吴

作者:西风紧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2:40 来源:笔趣阁

十月初,韩通水师自漕渠抵达扬州东南瓜州渡附近,大舰在前、沿河南下,欲入长江。(位置在南京东边,镇江市附近。)

此时池州之战发生弥月,金陵已调动军队加强东面防御。南唐国大将刘澄受命部署东面,他将南唐军水师齐聚京口(镇江),闻讯周师南下,以大舰载芦苇猛火油突入漕渠。

时值东面海风猛吹,南唐军大舰冲到周军战船东侧,点火焚|烧。顿时大火冲天,猛火油(石油)烧起来黑烟滚滚,浇水也无济于事;满船的芦苇燃起大火更是惊人,如同满山的野火一般,百步外都被烤得烫人。火势在东风中向周军战船蔓延,不一会儿前侧的一艘周军大船就燃起熊熊大火。

烧尽的黑灰在灼热的气流中向半空猛冲,整个天空都布满了黑尘,在远处纷纷扬扬地落下,如同下了一场黑色的雪。

周军战船上的将士已顾不上救火,火焰在风中肆虐,靠近就被烧死,甲板上的士卒乱作一团,跳江淹死者甚众。将士多少都披着甲胄,水战中相比沉船和落水的危险,来自敌军的箭矢攻击更容易让人丧命;穿着铁甲的人落水便是立刻要被淹死。着甲少的也很难存活,十月间江水寒冷,会水的人也坚持不了多久,何况衣服穿得比较厚打湿后十分笨重。

文学cfwx. net

甲板下面划水踩水车的人,暂时没被烧到,许多人脱光衣服,抱着木头跳江了。河面上喊叫四起,一片狼藉。

长江南岸,一个武将正在“哈哈”大笑,他遥指远处冲天的火光,笑得捧着肚子几乎要在地上打滚。此人便是刘澄,周围一众南唐将士也在庆贺。不远处有个魁梧大汉却冷眼看着那边的一群人,魁梧大汉便是林仁肇。

林仁肇刚被任命为南都留守(南昌),还没离京,先赶到京口来观战了。

刘澄笑了半天,终于发现了旁观的林仁肇,便上前来打招呼:“林将军观我今日之战何如,可称大捷?”他说罢也没怎么看重刘仁瞻,犹自伸手接住一缕黑尘,抬头看了一眼,伸手抚弄发髻、仿佛一个爱干净的人在抖灰尘一般,“火势太旺,烟灰都飘过大江了!”

不料林仁肇没好气地说道:“烧毁了一艘周军战船,就叫大捷吗?”

刘澄顿时很不高兴……都是同僚,你就算不愿意恭贺,不吭声不就完了?刘澄收住笑意,冷冷道:“林将军兴许不懂,漕渠的河谷可没大江那般深,两艘大舰烧沉在河中,周军战船一时半会儿就别想入江了。”

林仁肇道:“这有何难,清理河道,把较大的残骸拉出去就行了,最多不过能挡几天工夫。周军吃了亏,下次突破河口必观风向,火攻的法子就能用一次。”

刘澄愣了愣:“漕渠口窄,大江江宽。敌船欲出漕渠,必排长纵阵,我以战船日夜巡江,观之欲出则以优势战船群起攻之,封锁河口。周军不能出漕渠也。”

林仁肇道:“大江江防,重要的是采石;周军西面攻取池州,明显就是冲着采石来的,否则他们绕过湖口(鄱阳湖)到此地两面受敌所为何故?而京口水面辽阔,我军只需在润州水陆经营防务,敌军难以从此地入寇……刘将军却把东面水军全部耗在此地,采石江面怎么与周军作战?”

长江下游虽然很长,但适合大军渡江的地方并不多;就比如大部分江岸水浅,船只还没靠岸就要搁浅,渡口通常有凸向江心的地段,便于船只在深水区靠岸。这些地方经过千百年的经营,多半已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渡口,比如京口、采石这等地名。

刘澄恼道:“我受命部署东面防御,你却和我扯采石的事。要不你去朝里与陛下说去,与我说是什么意思?”

刘澄这句话倒是说到了点子上,林仁肇愣住了,口不能辩,当下无奈只好离开江边。听得刘澄在身后叽里咕噜一通,好像在说自己的坏话,林仁肇情知一不小心把他给得罪了,不过林仁肇对这等事并不在意。

……林仁肇骑马返回江宁城,越想越觉得不妙,池州被占领快一个月了,朝廷没有作出什么有用的部署,不仅没有要赶紧夺回池州的迹象、连采石也没有增援防务;反而把东部的水师全部集中在京口,也不知道是谁出的主意。

他左思右想,自己已经被下旨去洪州赴任,现在是见不到君王了,便想起一个人来:陈乔(郭绍找刘仁瞻问策时,刘仁瞻提起过这个人)。此人是光政院辅政,太上皇把上位传给国主李煜时,钦点的辅佐大臣,在朝里很说得起话。

关键是陈乔不像别的那些人,陈乔很看得起林仁肇,很早之前就在国主面前推荐说:使林仁肇在外带兵,陈某在中枢掌政,我国虽国土狭小,中原也难以图谋。对林仁肇的盛赞不吝美言。

于是林仁肇就赶着去陈府,想找陈乔说说自己的军事见解,商议一下江防。

不料陈乔直接拒绝了林仁肇拜访,而且很不客气地叫人把他从大门口轰走。林仁肇一头雾水,不知所措地赶紧离开了陈府,刚走到一个僻静的小街,忽然身后有人道:“林将军请上马车来。”

林仁肇回头一看,是个陌生的文士。但他自持勇武,又在都城街上,根本不怕,当下便恭敬不如从命,上了那辆马车。马车立刻离开了原处。

文士皱眉道:“光天化日之下,你一个即将出京的外将,跑到陈公大门口拜访,陈公与你是什么关系?难道不怕人说内外勾结?”

林仁肇纳闷道:“我与陈公同朝为臣,连见面都不能?”

文士叹道:“陈公也说,你这人的短处就是不懂世故。前阵子已经有人弹劾你不听节制擅自回京,如今你要去洪州,又有人说你想献洪州投降周朝廷。你究竟得罪了多少人?”

林仁肇骂道:“娘|的,一点小事就记恨在心,这等小人怎么做上官的!”

文士道:“你是闽国降将,本来很多人就看不起你,你还经常出言不逊、毫无恭敬之心,谁也不服……罢了,罢了。陈公知道你来府前,便猜你要说江防的事。陈公让我给你带话,抓紧时间详细写下来,明日一早到刚才咱们见面那个巷口,我来取。”

林仁肇道:“我文才不多……”

“写明白意思就行,又不是让你考状元。”文士没好气地说。

俩人说了没几句话,文士便急着把林仁肇赶下马车了。

林仁肇回到住处,提起笔就又是挠头又是咬笔杆,不知道怎么下笔。当下丢掉毛笔,在院子里溜达了一圈,心里想的倒是很清楚了。

他认为当前的形势,防御最重要的是采石,进攻则以水军切断池州敌军退路为要……南唐**队的水师是最不吃亏的兵种,反而陆上马步战力不如周军。

东面水军一部分牵制漕渠来的周军,漕渠水道狭浅,周军调兵并不容易;一部分循江而上,与湖口水军两面夹击,切断敌军从池州突破江防的通道。再加固采石等地防备,让池州敌军陷入围合之地……

林仁肇琢磨了许久,总结出自己的见解:先防采石,后防上游,逐次依托重镇城墙、水上优势抵抗。

……

陈乔将林仁肇的方略润色安排,上呈李煜。

但这一份东西只是无数的奏疏之一,李煜面前摆满了案牍。不仅如此,周朝还派了使臣来恐吓他,号称三路八十万大军水陆俱下,灭亡南唐国只在旦夕之间!

其中宣称主力大军数十万已过漕渠,克日就到江宁城下云云。敌军离得最近的一股确实是扬州那边的韩通部水师,李煜也得到了情报,扬州东面的战船连绵数十里,船只荫蔽整个河面;并有大片陆上步骑精兵进入淮南。

家门口囤积的重兵显然是最让李煜感到恐慌的一处;而池州、武昌相继奏报受到攻击,都很要紧,不过毕竟要稍微远一些,还在千百里路之遥。

就在这时,刘澄捷报,号称在京口大败周军。刘澄上书,巧借东风火攻周师,烧|死周军水兵无算,沉毁的大船堵住漕渠,周军狼狈败北云云。

李煜听到官宦大呼捷报,先看了刘澄的奏报。眼皮底下胜了一场,李煜顿时微微感到有些宽慰……他又想起刘澄在朝时,态度恭敬,不嫌国主登基不久,处处恭维维护自己,李煜顿时觉得刘澄实乃栋梁之才。急忙传旨宦官,携重金和圣旨前去润州嘉奖刘澄,让他继续用心东面防务部署。

接着李煜发现了陈乔的奏书,这是个重要的大臣,拿起来一看是江防方略。其中说得头头是道,李煜看完觉得颇有道理,先找个时间召集大臣观摩商议一番。

就在这时,有翰林院官员求见,并悄悄告诉李煜,陈乔派人私会林仁肇,并将他们如何接头、如何在马车上窃窃私语密议等细节说得一清二楚。

官员说完提醒道:“陛下,陈乔是南都洪州籍贯,林仁肇这回是去洪州任职……倒是有点巧哩,可惜没听清他们究竟密议了什么内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