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皇宋锦绣 > 第二百二十一章 销售地和狂潮

皇宋锦绣 第二百二十一章 销售地和狂潮

作者:十年残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3 16:49:16 来源:笔趣阁

2500斤的肥皂,按照肥皂和香皂的比重,就算是加上了木头盒子,他们的总体积,也不会超过的5立方米,也就是说,大一点的马车,就足以装下来了,可以说,是体积小,价格高的东西。

特别是麝香皂,不但完美的融入了麝香的味道,并且也做了色彩的处理,迷幻紫色。

因为最初的麝香皂是没有颜色的,毕竟,没有专业的染料,要想给麝香皂涂上颜色,就不太容易,麝香皂成功之后,浓郁的香气,让人没醉,也当得起一贯一块的身份,可是苗远无心的一句话,让赵信改变了注意。

就如同做菜一样,虽然大师一级的厨师,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用最普通的素材,做出来最精品的菜肴,比如川菜传奇名菜之中的开水白菜,就是化腐朽为神奇的精品。

可是就广义上面说,还是用最上等的材质,最出色的厨师,加上色香味俱全,才是一般意义上面名菜。

麝香皂也是如此,作为目前苗家庄主推的,价格最为昂贵的一款肥皂,赵信当然不能够留下一丝疑点。

功效,味道都出众了,可是颜色也不能落下,在色彩之中,胭脂皂已经把亮眼的红色给占据了,留下来可以子选择的颜色不多,紫色恐怕是不多选择之中的一个。

紫色染料,赵信还真的知道,其中能够拿到的不多,跟花有关系的,也就是几个,在其中,赵信挑选出了一个,算的上是一味重要,葛根花,虽然没有时间,再到保州去购买,就算去买,也没不到很多,索性就直接通过卡牌系统具现出来。

只是添加一味染料,并没有多费事情,葛根花居然跟麝香完美的组合,在麝香之中,带着一股莫名的淡淡气味,仿佛意境上面,又上升了一个层次。

麝香如果是到了极致的奢华的话,葛根花带着那一丝的幽香,却代表这出尘的味道,如同画龙点睛的一笔,让麝香皂的香味,更平添一层。

没想到无心插柳,居然也有这样的收获,不但麝香皂变成了亮眼的紫色,就连香气也更上一层楼,赵信终于感觉,他有些太小看香气这一道了,这其中混合对比,拥有着无限的可能。

难怪后世的顶级香水,会那么的奢华,味道人人都闻得到,可是如何把这些味道混合起来,制作成顶级的香水,那就不是每一个人能够做到的,甚至其中还列明了配方,可是配方的多少,先后,无数的可能性之下,代表着香味的极致。

赵信,不打算在香水和香皂这一个道路上面,继续的深入,他只是把这个当成了一个赚钱的门路,而不是一条道,这样的香水已经不错了,麝香加入葛根花,点睛一笔之后,最终香皂的名字,也从麝香皂变成了紫罗兰,美丽而充满了异域风情的名字。

最终的定价上面,也显现了出来,本身,麝香皂的定价,是990文,差10文一贯,现在紫罗兰出色的性能,给了赵信巨大的底气,最终,价格定在了1.8贯,也就是跟最顶级的澡豆一两相同的价格。

虽然香皂的重量比起澡豆高的多,差不多只有最顶级的四分之一,可是超过450文一两的价格,也步入到了高档的领域,最关键的是,成本只有60文左右一块的紫罗兰,利润高达30倍。

东西不多,可是造价惊人,650块紫罗兰,2000块胭脂皂,1400块沉香皂,2000块松香皂,还有近4000块的肥皂,总价值超过了3000贯,哪怕是现在,馒头生意良好的前提下,也是一个庞大的数目,这才是5天成果,一个月生产起来,恐怕也是一个不亚于的包子铺的生意。

销售这些东西,引起了一定的争议,在苗远看来,这些应该是拿到大名府去销售,那里应该能够取得更高的价格,更高的利润,可是最终,在赵信的要求之下,最终选择了保州。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大名府人生地不熟,而且还是王家的地盘,这一点,也得到了赵信的肯定的,暂时,赵信没有打算赚很多钱,开启肥皂,只不过是为未来做一个累积。

或许,保州对于超过300文以上的香皂,消费能力不够,可是松香皂和普通肥皂的销量,绝对是让人满意的,最关键的是,保州也不是没有码头的。

靠在海河的旁边,几条支流都跟海河相连,在中国古代,在没有公路铁路的前提下,水运是最为便捷运输方式,整个宋朝,通畅的航道和发达的商业,跟京杭大运河连通五大水系,有着巨大的关系,借助着这个水系网络,整个北宋的精华地区,都可以通过这一条水系联通。

赵信的目的也是如此,他们没有能力把肥皂运作到大名府或者是汴梁,可是有的是识货的商人,对于这一件产品,他也是充满信心。

大批肥皂,悄悄的通过两辆马车,进入到了保州,开始了地毯式的宣传,首先,在所有可以洗衣服的地方,都有人在使用肥皂,没错,就是这么无差别。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就跟后世的那种所谓的直销来说,你说上一千句,都不如亲自尝试一遍,特别是效果出奇的好的前提下。

保州城内,绝大部分都是外来人口,真正如同本乡本土的村庄少了很多,随便混入几个拿着肮脏衣服的,根本不起眼,甚至一些热心肠的大妈妇人们,还会告诉他们,不能这么洗,油脂太多的话,可以先煮一煮。

煮一煮,甚至少许加盐,这也是洗涤的办法,普通的水溶液不了的物质,加热或者是加入盐,把水变成盐水,就可以溶解。

可是洗不掉的油脂,大部分都是非亲水性的,盐水和热水可以洗掉部分,却不能完全洗掉,甚至盐水还会腐蚀衣服,热水也差不多,几次之后,衣服就不能要了。

这是封建社会,这些人也是普通的农户,他们可没有奢侈到,衣服可以随便扔,一个人几百套,甚至是上千套衣服的程度,孩子的衣服是老大给老二,老二给老三,大人的衣服,往往最多一件出门衣服,剩下的,都是补丁老补丁的破衣服,那些积年累月的污渍,反倒成为了另类的图画。

果不其然,在热心大妈的介绍之下,这个妇人顺势拿出来肥皂,不是因为她销售能力超强,是因为肥皂的功效,也是因为肥皂使用简单。

一个的谁都知道,很难清洗的污渍衣服的,一个看不出来什么,只是方块一样的东西,这么简单的漂洗之下,就洗干净了,这跟天方夜谭有什么区别。

顿时引起了轰动,这个时间,还没有所谓的假冒伪劣产品,骗子更少了,再说了,眼见为实的东西,肥皂这玩意不是骗人的,甚至在这些妇人的推波助澜之下,他们也拿去用用的。

本就爱惜,不怎么沾染灰尘的衣服,不但更容易清洗,以前不小心留下的积年累月的,污渍也淡了不少。

这可不是出色了,那是神奇了,特别是妇人们有意无意的往馒头店上面带,并且告诉大家,这是卖馒头的苗家庄的新产品,就在市集的一处店铺之中销售,一块50文,现在正在折扣,只要45文。

45文不是一个小数目,一个包子10文,一个炊饼也是10文,要在街面上吃一大碗带肉汤水面,差不多要25文左右。

会在这边洗衣服的,要么是普通的城镇居民,要么就是富裕人家的粗使丫头,前者手头上面的银钱不多,后者根本没有自主权。

可是实实在在的效果展现在那里,而且有聪明的,看肥皂的样子,最少洗了七八件衣服了,这个肥皂一点都没有少多少,保守估计,就是洗几百件。

庄户人家,需要洗的衣服不少,可是真正要用到肥皂的不多,一个45文价格不低,可是对于出门装,还有上的台面的衣服,用这个洗,可以多用很长时间,有时候,出门装如果真的在关键地方脏了,那就真的不能用了。

一件上档次的出门装,跟一块肥皂的价格,更别说,这个肥皂还能够洗出门装几百次。

北宋的城镇居民,手中多是有钱,跟在家务农不一样,一年到头没有多少钱,可是城镇居民,有时候,打个零工,就能够赚到不少,一个炊饼10文,真的成本就是10文么,哪怕没有包子这些成本低,也能够赚到不少的,更别说码头里面的力气工。

出色的效果,让第一时间,肥皂的神奇名声传播到了整个城市,别说底层市民,就算是一些富裕的,也会购买一些,谁家没有洗洗刷刷,虽然他们没有必要给粗使丫头的减轻工作的必要,可是谁不希望自己的衣服更干净。

肥皂算是一炮打响,很是引发了狂潮,4000块肥皂,才一天的时间,就销售一空了,订货和要货的层出不穷,虽然肥皂的利润率不高,可是有的赚,谁不做啊,又不难,接下来,每天大概1000块的产出,肥皂一直都保持者公布应有的态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