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寒门仕子 > 第449章 因地制宜

寒门仕子 第449章 因地制宜

作者:佯忘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3 08:25:30 来源:笔趣阁

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火锅自古就有,并不是齐大郎现在所创。

是的。

早前三国时期,就有铜鼎烹宴的说法,只是那时的作法比较粗糙,基本上就是水煮而食,没有太多的讲究。

如今,可是大不同了。

你看:

银丝炭烤火,铸铁锅烹饪,硬件配置方面直接是‘普拉斯’般的升级。

再从配料上来看,考究的大料配伍,小火慢熬的馥郁汤底,让人于无形之间食指大动。若在那锦上添花的辣椒酱进行调味,直接让人爽到飞一般的感觉。

诱人的美食,总是那么的令人心情‘嗨皮’,即使是一国之君也不例外。

啧啧,被这麻辣的感觉猛然一激,心里只剩下了单纯的食欲,至于适才的那些不愉快,早就随着美食带来的好心情烟消云散了。

“齐爱卿,今天既然是煮酒论促织,又岂能缺了纵论斗虫之乐?”

“陛下说的是,且请看!”

齐誉闻言,急忙取出了自己的佳作,并双手恭上道:“古语有云:高手临盘,观其形,辩其意,审其时,度其势,动于阴末,止于阳极。吾皇且看这几幅画中的虫王,其色纯正,其势如虹,大有上天揽月、下海搏蛟之姿,不知陛下对此认可否……”

从客观来说,这通胡吹海侃已经达到了严重失实的程度。

但是,以皇帝作为专业者的角度上来看,这个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只是略偏于生灵活现罢了。

借着这份雅兴,圣天子单就促织这个话题畅谈了起来。

殷俊听不懂这些,只得傻乎乎地跟着地陪笑,完全插不上言。

然而,令皇帝感到意外的是,齐誉对于促织的研究似乎精进了不少。所谈之处,皆是有理有据;而所问之处,也是对答如流。

却不知,在这一问一答间,那种同好般的知音感便油然而生了。

有这种气氛做为铺垫,所谈的内容就变得更为宽了。

有意无意之间,齐誉就慢慢地把话题引导到了琼州的治理上来。

“陛下您说,就我这琼州府,究竟该如何治理才好呢?”

“嗯?你身为是地方官,理应主导此事才是,

却为何反过来问朕呢?”

齐誉给微醺的皇帝斟了一杯酒,并摇头叹息道:“陛下呀,并非是微臣懒政不思,而是实在屡不清其头绪所在,感觉是无从下手呀!”

“什么?无从下手?”

皇帝越听越感困惑,不禁问道:“我说齐爱卿呀,你可千万不要吓唬朕哪,你那南疆虽处边陲之域,却也是一道阻隔般的海防天堑,如果守不住的话,就等于把中原腹地的门户给直接打开了。”

呃……

齐誉见天子误解,连忙解释道:“微臣想要表达的并非是军事忧患,而是治理上的难题。”

“哦?此话怎讲?”

皇帝果然入坑,被齐誉代入了自己的思维节奏里。

而后者呷了口酒,开始侃侃而谈道:“陛下,众所周知,治理地方主要分为是三个大块,具体为,稽查奸宄、开启民智、与发展农商。其所对应着的,也是地方官的三大政绩,依次为,治安、文教、赋税。通常来说,地方上都会根据朝廷颁布的政令履行政策,古今皆是如此,基本无甚变化。”

皇帝点头说道:“此乃是治理常识,朕自然知晓,爱卿继续说。”

齐誉接道:“道理如此,但微臣的治下却是一朵奇葩,就拿琼州来说吧,这地儿以瑶、苗、汉混居为主,可谓是鱼龙混杂,施政上的难度也不是一般的大,就原则上来说,必须得做到一碗水端平,否则就会出现民族之间摩擦。”

一顿,他又道:“而大湾那边,则是以高某族的土著为主,几乎没有我朝的汉人,由此可见,其文化上的融合,尚需不少时日。至于吕宋,更是清一色的异族之民,文化差异几近天壤之别,归化起来也绝非是朝夕之功。面临如此多样性的复杂形势,微臣实在是想不出一个具有统一性的时宜之策,以为整个省府的施政方针。”

皇帝闻言眉头一皱,点头说道:“这确实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吃饭还尚有众口难调一说,更何况是官府的理政呢?”

而后,圣天子从火锅里捞出来了一尾虾,并以它为形象论道:“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由此可见,于治理上来说,并无什么固定的模式,只讲究大的原则。与其循规蹈矩、拘泥不变,反

不如量体裁衣、因地制宜,找到一条最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喝!

听到这袭话后,齐誉打心底里敬佩起来。

能有这种认知的君王,于华夏的历史上可不多见啊!

不愧是圣明之君,没令俺老齐失望!

齐誉在心里点了个赞,而后又装傻充愣地问道:“请问陛下,何为是因地制宜呢?”

皇帝答道:“因地制宜,乃是古人之诫训,所倡导的乃是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采取与之相匹配的治理方针,切忌就是迂腐不化,墨守成规。”

这有点像是‘便宜行事’?

齐誉呵呵一笑,道:“既然这样,不如陛下就赐臣一个自治之权,以充分发扬因地制宜的核心精神,若是这样的话,臣就可以放开手脚,不受束缚,更加灵活地颁布适宜政令。”

自治?

这不太好吧?

单从字眼上来说,好像对皇权有点不恭呀!

对此,皇帝不是一般的敏感。

故而,他摇摇头道:“如果说,朕真的赐给你这样的权利,其他省府又该怎么对付?让他们跟着效仿?还是拒绝之?”

从皇帝的角度来看,确实是这么个情况,手心手背都是肉,自己怎么可以厚此薄彼呢?

别的不说,单是内阁的那些老家伙们,就可以把自己驳得哑口无言。

齐誉闻言,忙与之心理按摩道:“陛下,吕宋和大湾乃是归化之邦,他们那里的原住居民不识汉字,不通汉语,如果要死搬硬套地强行时策,强行度化,弄不好就会适得其反。那样一来,到嘴的鸭子岂不是又飞走了?”

见天子面露权衡之色,他又道:“所谓自治,并不是说枉顾王法,而是在王法的基础上灵活变通,但是,任其如何变化,您依旧是那以不变应万变的核心。”

啥?

朕为核心?

要是这么说的话,听起来就顺耳多了。

那得,既然提倡不要拘泥,朕就做个第一表率吧。

允了你!

“臣齐誉,谢主隆恩!”

“先别高兴,朕还有条件呢!”

一听这话,齐誉又不禁变得紧张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