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寒门仕子 > 第214章 倭商勾结

寒门仕子 第214章 倭商勾结

作者:佯忘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8-22 23:11:19 来源:笔趣阁

由海大富做东请客,但性质上却是庆祝齐誉的接风宴耗时没有不久,很快就结束了。

众人皆知,知府大人时下的公务甚忙,不能在吃喝上瞎耽误工夫。

于是,宴席才刚刚结束,齐誉便急匆匆地返回了府衙。

急需之粮已然借到,终于可以小小松上一口气了了,

海大富为女婿的仕途着想,当机立断,决定当夜就将粮食送达,以解府衙的户房所面临的困境。

齐誉坐在颤巍巍的轿子中,幽幽想起了过往。当年蓝山县爆发蝗灾时,也同样面临着断炊的窘况,若不是二舅接济的及时,真有可能挨饿。

寒门出身的齐大郎,对粮食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这种认识,来自于亲历的切身体会。

尝言,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任你天大的本事,凌云的抱负,没有最基本的食物作为支撑,任何理想都是痴人说梦。

粮,是根本!

现在属于是特殊时刻,能早一天赈济到灾民,就能早一天挽回损失以及失去的民心。

此行除了粮食之外,还有意外的收获。

据海大富说,在他们的商圈里,最近流传着一个说法。

是什么呢?

倭商勾结以及真假倭寇。

这是一个又由来已久且颇具争议的说法。

且听细说。

早在太宗皇帝时期,就有外察的内卫向天子反映,说,有些商人不顾道德,私下和倭寇产生交易,继而从中牟利。

但是,这个说法却遭到了各大地方大员的一致否定。他们纷纷表示说,自己辖下的治安稳如泰山,海域防御坚若磐石,怎么可能会有这种吃里扒外的勾当呢。

地方官的这个说法,遭到了都察院的严厉弹劾。几乎露骨地明言说,这是地方官为了保住自己的政绩,所作出的掩盖事实之举,云云。

为此,双方进行了激烈的争辩。

最终,太宗皇帝为大局考虑,把这件事情采取了模糊处理。圣天子称,证据不足,不做定论。

正是由于朝廷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继而导致了此类风气的日益猖獗;从最初时的倭寇抢掠,商人们帮其销赃,逐渐发展为部分商人直接假扮倭寇,肆虐抢劫。

据海大富说,广东府境内就藏有不少浑水摸鱼的假倭寇,且,还形成了气候。

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坏现象!

极度影响治安!

对于真假倭寇的说法,倒让齐誉想起了一件往

事来。

犹记得,在参加科举会试时,洛渊老祭酒曾明言说,自己在何为倭患之源的答题上并不够全面,文中没有罗列到,倭寇里面有无本国商人假扮的问题。

呵呵,老祭酒在理论方面还是很有前瞻性的。

对于倭寇,自己在前世的历史中就曾做过了解,只是没有曾想,这个时空的历史进展,居然也是朝这个方向发展。

是巧合吗?

这是一个大的问题,以自己目前的能力,根本解决不了。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还火烧眉毛呢,哪有闲工夫操那份闲心?

倭寇的事,就交给中枢的那些重臣们去议吧。

……

据怀表时间显示,下午六点整,一行人回到了府衙。

而后,齐誉就作出了相应的安排。

他让黄飞先去休息,而自己则是引着彭文长和谭俊彦来到了衙门的正堂。

集议!

一瞥间却见,各方的经承以及众官吏们已然返回,都在偏房里等待着自己的到来。

“咳!”

“见过大人!”

“不必多礼!快说说看,你们的摸底做得如何?”齐誉省去寒暄,直奔主题。

结果,众官吏们全都大眼瞪小眼,谁都不想先发言。

看他们的衰样,估计不太好。

即使不好,也得给我说出来!

齐誉冷眉凶道:“说!不说者,呵呵~~”

对于这群下属,齐大郎是没有半点好感,要不是他们之前的不作为、乱作为,哪会失去民心?

叫他们滚回家去种田,已经算是从轻发落了!

齐誉也是鉴于前任知府的乱政胡来,才给了他们这次改过自新的机会,如果他们依旧不能迷途知返的话,那真就只有‘呵呵’了。

“说!”

“是……”

吏房经承魏青阳率先出班说话:“启禀大人,属下已然查明,下属各县的官吏们,存在严重的虚与委蛇现象,他们懒政懈怠,啥都不干,就在那干等着朝廷的赈灾粮开斋。”

哦,这是吏治方面出现了问题。

齐誉回道:“传本府令至各属县,命他们在三日之内自我纠正,竭力抗灾,否则,提乌纱帽过来见我!”

“是!”

刑房张立出列说道:“大人,辖区内除了由反贼那宴控制的琼南之外,总体上来说,治安方面还算是稳定的。只是……

常有偷盗事件发生,为此,各衙门还抓了不少人。请问大人,对于这些偷窃的百姓该如何处置。”

齐誉叹道:“他们是因为无粮裹腹才去偷盗的,并不是真正的奸邪之徒。嗯……传本府口令,对这些人采取宽大处理,在教育一番后,就放了他们吧。”

“是!”

“于此同时,你再传令各县的刑房,命他们日夜巡逻,严控治安,若有不作为者,一律严惩。”

“是!”

少顷,工房的任煜出列说道:“齐大人,地震造成了不少的民房倒塌,目前,这些老百姓都居无定所,该如何处置?”

齐誉想了想,回道:“灾后的重建,要以官府为主,民众为辅,只有共同努力,才能事半功倍。”

“是!”

“据本府观察,琼州之地的住宅多为竹房和木房,少有泥坯类的建筑,这就为灾后的重建提供了可行的思路。任大人,你赶紧召集各地的木匠,来官府服这种有偿的徭役。”

“是!”

“这回的徭役纯属自愿,不可强制他们,就说,但凡是愿意服此徭役者,每天都有一升米的报酬!”顿了顿,齐誉又补充道:“对了,我从江南带回来了几个经验丰富的老船匠,就权且先当木匠使用吧,由他们这种大匠引领者,重建的速度和质量会有提升。”

这是明显的大材小用,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按照齐誉的理想,他非常想去建清一色的砖瓦房,可奈何手里没有资源,现在还实现不了。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说,也只得先行权宜之计。

任煜想了想,苦着脸道:“大人,服徭役者每日有偿一升米,可这米……米从何来呀?”

是呀,那粮食在哪儿呢?

闻言后,户房的新任经承谭俊彦出列说道:“任大人,你还有所不知,在经过了齐大人的劝解与开导之后,我岳父已经答应借粮五百石,以为赈灾亟需。我估摸着,再过不大一会儿,这粮食就会运到了。此外,我岳父大人还亲自游说其他商贾,劝他们慷慨解囊,协力共渡难关。”

这……

众官吏闻言全都肃然起敬。

不过,他们所敬得却不是商贾,而是齐大人。

他们本以为,知府大人今天是喝酒吃肉去了,没曾想人家却是想法筹粮,这等高度的责任心,确实令他们深感汗颜。

更没想到的是,齐大人居然在上任的第一天,就和众商贾打成了一片。这种交际手段,谁人能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