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盛唐剑圣 > 第五十九章 王忠嗣归来

盛唐剑圣 第五十九章 王忠嗣归来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11:55:56 来源:笔趣阁

裴旻想不到将一个个大诗人聚集起来,会有这样可怕的效果。

直接开创了一个属于他们的时代。

唐朝真正让人传颂千年的是什么?最宝贵的财富是什么?

不是那气概万千的盛唐景象,也不是四夷臣服的威势,而是一首首惊艳绝伦的诗句歌赋,一篇篇精彩深刻的文章。

璀璨的唐诗,那是几千年几万年都不会过时的财富。

而唐诗最巅峰的时期,毫无疑问就是这个时代。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狂贺知章、诗佛王维、七绝圣手王昌龄,还有高适﹑岑参、王之涣、孟浩然等等等等,数都数不过来。

这些还是那种特别出名的高产诗人,加上中端诗人,那就如过江之鲫。

要是真能将他们汇聚一堂,场面是何等的辉煌盛大。

裴旻只是想想都觉得热血澎湃。

正喝得尽兴,王维、孟浩然一并前来拜见。

孟浩然今年三十有六,生的面方大耳,一脸的络腮胡子,一点没有书生的模样,反而颇有粗犷之气,让裴旻再一次感概:人不可貌相。

“见过裴帅(裴国公)!”

两人一并行礼问好。

“不用多礼!”裴旻说着,让他们一并入座。

张旭见来了客人,也让下人准备了小菜。

孟浩然只是人长的粗犷,言谈举止还是有着文人风骨,不卑不亢也不骄不躁,与人一种粗汉子绣花一样的感觉。

裴旻跟孟浩然聊起了徒弟李白。

孟浩然也说起了他们经过的经过。

“开元十年,余襄阳酒肆与好友贾舁诗酒唱和。太白醉醺醺的大闹酒肆,原以为他只是一个酒鬼,不予理会。却不想太白是故意闹事,酒肆的东家低价强买农家精粮酿酒。太白看不过眼,逼出东家,为农家出头。太白剑法飘逸,为人洒脱,剑与人相辅相成,豪气干云。余见他为多人围攻,忍不住上前相助。两人一见如故,相逢恨晚。”

裴旻眼睛一亮,笑道:“浩然也会剑?”

孟浩然颔首道:“九岁那年读书学剑,至今二十余载。比不上国公天下无双,亦不如太白兄潇洒飘逸,对付三五蟊贼,不再话下。”

裴旻敬了孟浩然一盅,在这个尚武的时代,单纯的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真的不多。

孟浩然又说道与李白的武昌再会,“那时余正打算去广陵访友,太白还赠了一首离别诗。”

说道这里,孟浩然还颇为感慨。

他成名已久,且阅历丰富,初次结识时,诗文造诣上胜初出茅庐的李白许多。

一开始李白在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这方面向他请教许多。

孟浩然的诗文有“以古诗为律诗”的特点,李白在这方面与孟浩然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显示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但是不过短短年余,两人再会的时候,李白的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已经有了脱胎换骨的感觉。

让孟浩然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感觉。

张旭早已听过此事,也感慨道:“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太白与诗赋一道的天赋,委实令人惊叹。”

裴旻也为李白感到高兴,看着孟浩然问他的打算。

孟浩然道:“余这一身纵情诗酒,游览山水,可谓不愧此生,又虚度此生。得太白提议,前来河西凉州,遇到伯高先生,九龄先生,还有摩诘、少伯、季凌几人,大有所感,明白了一个道理。人活一世,除了不愧此生,还需要为他人做些什么。余别无所长,唯有一些文采可看,愿意留在此地相助国公、伯高先生宣扬我华夏文化。”

“好!”裴旻本想将孟浩然收入幕府,但见他有了自己的目标,也不强求,一口应下。

图书馆的事物,有张旭、孟浩然两人负责,裴旻也能完全放下心来。

让张旭、孟浩然当官行政,裴旻或许担忧他们力不从心。

这诗词歌赋出色,未必就真的有治国经略。但由他们负责文学方面的事情,即便放眼天下,也没有几个敢说比他们更加适合。

离开图书馆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

裴旻心满意足的回到了姑臧。

跟张旭、孟浩然喝酒闲聊,谈文论诗,不易于一种放松。

此后几天,裴旻亲自安排着与公孙幽的婚事,各种礼节都不准备拉下。

尽管公孙幽是江湖人,不拘礼节,家中亦无父母健在,裴旻依然不打算草率行事。

给予公孙幽最大的尊重。

这日裴旻在院子里安排公孙幽将来住的别院。

古代三妻四妾是正常之事,对于如何分配自有一套方法。

不论是妻是妾,都有自己的屋子。

裴旻作为主人,反而没有,他是随意选择跟谁去睡。

其实在他心底,能够大被同眠才是美事,只是这种想法只能想想。

裴旻现在财大气粗,直接给公孙幽准备了一个单独的院子。

裴旻亲自负责院子的休整,正安排下人动手,却见王忠嗣远远的走来,当即放下一切,大笑的迎了上去。

“旻哥!”王忠嗣高声叫唤着,快步上前问好。

裴旻双手搭在王忠嗣的肩上,按了一按,硬邦邦的浑然不动,笑道:“又结实了!见过王姨、我娘了没?”

“见过了!”王忠嗣道:“一回来就给娘亲、义母叩头问好,得知旻哥在这里,特来拜见,也跟旻哥说说京里的事。”

“好!”裴旻拉着王忠嗣到了书房,他知王忠嗣不喜喝茶,直接上了酒。

王忠嗣一如既往的懂事,抢先给裴旻满上。

裴旻问道:“此去长安献俘,可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王忠嗣摇头道:“大事倒是没有,只是弟不擅于朝堂上的争斗,担心自己处理不好,连累了旻哥。”他顿了顿说道:“此次入京,见到了陛下。陛下很是随和,对弟也很看中。将弟提拔为捷胜军军使,还有调离河西的意思,让弟往安西填补空缺。弟不想离开旻哥就拒绝了,说子亭地理位置特殊,不敢轻离,免得坏了旻哥的大计。”

裴旻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依照他对李隆基的了解,李隆基这般提议,是单纯的想要提拔,并没有别的意思。

王忠嗣接着道:“陛下还问了西域的情况……”

他将跟李隆基会晤的情况细说。

裴旻一字一句的听完,说道:“朝堂的争锋尔虞我诈,确实应该处处留心,谨慎以对,不过也无需谨慎过头。怎么说呢,陛下是一个功利心很重的君王。他对于能够给他带来功绩的大将极为包容,哪怕你有错有过,他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故而遇到这样的一位君王,对于我们这些为将者来说,算是一种幸运。要注意的不是陛下,而是朝堂上的诸臣。”

“据我得到的消息,陛下重视武功,张相主政,偏向治军。已经引起了一些文臣的不满,他们觉得文治才是国家的根本。如此不愧余力的发展军功,指挥助长不正之风,为违国家安定。所以你旻哥手握两镇之兵,还负责河西政务,已经引起一部分人看不下去了。”

王忠嗣不满的愤慨道:“旻哥忠心为国,若无旻哥,哪有现在的太平盛世,哪有他们安逸的在长安花花世界享受。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的蠢货……”

裴旻“哈哈”笑道:“其实这样也不是没有好处,文武之间有一定的隔阂才像样。要是真的民心所向,万众一心,反而危险。不要在乎这些,只要对方不恶意攻讦,不因为这种政治偏见,祸害大局,就不必与他们计较。”

裴旻现在想的很开,文武之间的摩擦是必不可少的。

对立的越厉害,越是乱国事。

不予理会,反而能够将心神空出来,对付外敌。

而且关键也是现在的朝廷风气确实不错,那些反对张说,看不惯裴旻的文臣。多是觉得让裴旻这样手握十四万大军的人,掌控政务不妥,并未有真正的攻击裴旻什么拥兵自重,持功自傲什么的。

故而裴旻也懒得计较,彰显着自己的大度。

越是如此,诸多文臣越没有办法针对裴旻,矛头多指向张说这位首相。

相比姚崇的一言堂,宋璟的万众归心,张说显然未能完全服众。

裴旻认真的对王忠嗣道:“在未来,你肯定会走出去,独当一面的。要记住旻哥一句话,文武有别。你万不可去跟那些饶舌的文臣去争辩什么,不管争输争赢,都讨不得好的。真要受了委屈,回来告诉旻哥,旻哥给你出头。”

说着,他想到了王忠嗣历史上的遭遇,强调道:“但有一点你要注意,以你旻哥的身份,再大的事情,我都能有法子般你扛下。唯独一点,便是我也无能为力,你万不可掺合进去。”

王忠嗣慎重道:“旻哥请讲。”

裴旻道:“陛下的家世,不管是武婕妤,还是皇子之间的争斗。陛下是一个很重个人感情的人,他在这方面很不理智。触犯了他的逆鳞,任谁也保不住你。”

王忠嗣慎重的表示明白,顿了顿道:“其实此次在长安,弟结识了三皇子李嗣升。”

裴旻听到李嗣升三个字,一下子还未反应过来,想了想李隆基的三子,脸色顿时肃然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