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 第九百一十八章 士人的面皮

对于刘虞来说,王允到底死在哪里,因为什么而死,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

朝廷之中的士人官员们,对于王允的名声异常看重,毕竟身为士人首领的王允,他的声名在很多官员看来,还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这些人都在极力回避王允和刘协之间的事。

但刘虞不需要,他当初来雒阳的时候,本就是被刘协从幽州弄回来制衡王允的。

说白了,俩人之间不但没什么交情,彼此或多或少的还都有些瞧不上对方。

当刘虞说完王允死在雒阳宫殿之后,便见杨彪,种缉,王子服,吴修,阴修,吴硕等人,都是恼羞成怒地看向他。

太师此言,犹如叛徒一般。

刘虞却恍若不觉,目不斜视,澹定自若的目视前方。

老夫会和你们站一伙吗?呵呵,别做梦了。

别忘了,老夫也姓刘的!

刘琦环顾众人,沉声道:“太师说的可是实情?”

所有的朝臣居然都是齐刷刷的不吱声。

他们不吭声,不代表这事儿就这么过去了。

“黄忠何在?”刘琦忽然大声喊道。

黄忠迈步出班,拱手抱拳道:“末将在!”

“雒阳之战时,陛下身边的那些宦官,还有城中与曹军交战的士兵,如今何在?”

黄忠拱手道:“回君侯,末将来到雒阳之后,与徐元直麾下的卫士一同在雒阳及附近搜寻这些人,他们虽在大战之中都已战死,但还是有余者……如今已经找到了不下百人,这些人已经都被末将控制了起来,只等君侯审讯发落。”

杨彪听了这话,心中不由咯噔一声。

当初黄忠来雒阳的时候,满朝文武的眼睛,全都集中在西面的凉州叛军身上,而黄忠占据雒阳的城防诸事满朝文武也都默认,毕竟当时的情况,能够保护雒阳不失才是首要大事。

而且满朝文武也没有军事实力与黄忠叫板。

枪杆子里出政权,就是这个道理。

但满朝文武万万没有想到,黄忠来雒阳不只是为了对抗西凉叛军,同时还兼带着搜寻天子遇害当日在场证人的任务。

一时间,所有人看向刘琦的眼神,都或多或少的都有了一些改变。

刘琦的缜密心思和高瞻远瞩,着实有些超出了这些朝臣们的想象。

此子委实了得。

“将那些宦官和军士,带到德阳殿前的广场上来,分别派人审讯,询问当夜间陛下遇害时,还有王太傅在宫中的情况具体为何,是不是如陈宫所言一般。”

“唯!”

黄忠转过身,大步流星的走往德阳殿外。

阴修站出来,作揖道:“将军,当此时节,处理此事,未免不妥吧?”

“陛下和王太傅遇害的真相,难道不应该处理吗?”刘琦反问阴修。

“这个,不是,某不是这个意思。”

刘琦看向吕布,喝道:“温侯,你说你返回雒阳是为了救驾,此事可有凭证?”

吕布急忙道:“有,有!事发当日,我派一曲军士贴身保护陛下突围,虽然陛下不幸遇害后,诸多士卒痛断肝肠绝食随陛下而去,但还是有人可以证明布的清白!”

在场的朝臣们闻言,皆是嗤之以鼻。

并州军士……都随陛下痛断肝肠而去?

这话谁能信啊!

“可让那些人也到殿外广场上集合等候。”

随后,刘琦看向一众朝臣们,道:“诸公且随我往殿前去,审讯这些证人。”

说罢,刘琦不在赘言,当先迈步而去,而荆州一系的将官也都紧随其后。

刘虞转头看向杨彪,无奈道:“看来,伯瑜这是铁了心要将陛下和太傅之事弄清楚啊。”

杨彪的脸色铁青,哼了哼道:“事到如今,总是揪着这些事又有何用?!”

刘虞却摇头道:“唉,文先此言差矣,天子之殇事关国本,岂能不仔细查证?此等大事,若是不弄清楚流传于后世,岂非我大汉朝四百年来的第一耻?伯瑜若要登基,将此事调查个明白,清楚的交待于后世,也是给我刘氏之祖一个交待,同时也是给后世之人一个交待。”

刘虞说的大义凌然,纵然杨彪心中不情不愿,也不能正面反驳。

“太师之言甚是。”

就在这个时候,却见许郸大步流星的返回殿中。

他冲着刘虞抱拳施礼,道:“太师,君侯让末吏转达太师,请太师带领诸公前往广场,由朝中诸臣向吕布军的军士,宦官,还有雒阳守城的军士问话,断定实情的真伪。”

刘虞疑惑道:“前将军麾下有十万之众,问话而已,随便找百十个人就是了,何劳朝中公卿前往?”

许郸言道:“事关国家大事,不可不慎重,君侯言,由朝中诸文武问话,最为妥当,如此君侯也好避嫌。”

刘虞感慨地拍了拍手,看向杨彪等一众士族清流:“看到没有?伯瑜处事缜密,滴水不漏,真真乃是赤诚君子,非此人不能担兴旺汉室的大任。”

众人都是跟着点头应和,但应和的还是比较勉强的。

杨彪哼了哼,连应和都不应和。

刘虞大手一挥:“诸公随我同往!”

广场之上,包括吕布军的军士,宦官和雒阳军士,大概有二百多名所谓的证人皆已经被黄忠带至。

刘琦从军中寻了二百名刀笔吏,一人配上一名朝臣在加上一名卫士署的成员,开始向这些认证询问天子死去的那天晚上的情况。

德阳殿前的广场足够大,即使有数百人,但也能做到单独询问,彼此不会有串供的情况出现。

而且一名文书负责记录,一名朝臣和一名卫士署成员负责询问,彼此间互不相识,审讯完毕只有,叁人都要在供词上签字,保证了供词的真实性。

朝臣们向这些证人咨询,必然是会避重就轻,但有卫士署的人在旁边,有些他们‘忘了问’或是‘不想问’的话,卫士署的人就会做补充。

这样的操作模式,让人找不出一丁点的毛病,几方彼此互相监督所审讯出的供词,也具有最真实的效用。

即使秋后算账,也没法算,因为各方人都参与其中,谁日后也甭想拿这个说事。

……

刘琦站在高台上,看着一摞又一摞的简牍,随即冲着刘虞和杨彪,还有一众朝臣们,道:“诸位,咱们一起翻阅,看一看这些供词是否大致相同,如此便可推断出,雒阳当夜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