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 第八十九章 绝不可让其迁都

荆州军主帐。

刘琦将前来投效的李典,介绍给了帐内的诸位将官。

“曼成是我在巨野县任县尉时的好友,亦是中土大豪李氏分支,此番专程率人从巨野来此,并特意在南阳郡和颍川的交界处行军,蛊惑袁术之心,袁术能为我军打开南阳的通路,曼成功不可没。”

李典谦虚道:“今豺狼满道,奸佞竞逐,少君北上护君,实乃顺天应人,典能为少君尽绵薄之力,幸甚。”

刘琦满意的点了点头:“曼成且带一部分亲信留在军中,剩下的人,劳烦拖心腹之人带往襄阳,我自有书信给严君,到襄阳后,严君必有安排。”

李典道:“唯。”

李典引食客并本家千人前来荆州,人数是不少。

但这些食客的水平参差不齐,而且队伍中还有女眷,不能全部随军,刘琦只让李典留下一部分心腹。

李典虽是分支,毕竟属于大豪李氏一脉,此番举族前往荆州,其实事前在本家中的争议也非常大。

毕竟待在兖州,还能依靠着本家大豪李进和李乾,而一旦从巨野迁移,李典一门就等于脱离了在乘氏的李进和李乾,这李氏分支的前途如何,谁也不好预估。

但在这种关键时刻,李典还是力排众议,向本家中人介绍了当下的形势。

李典言,兖州之地刘岱、桥瑁、张邈、鲍信数强并立,且青州黄巾盘桓周围,不一定何时便会成为战火中心,在此居住,毁家破族的可能性极高。

当然,他不甘心一直被李进和李乾压着,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只是不能说。

但南郡就不一样了。

荆州刺史刘表善喜教化之道,乐于治学向往安定,南郡远离中原纷乱之地,战事的频率程度和北方相比,明显要少的多,是举族迁移发展生息的好地方。

更何况李典还与刘琦有交情,刘琦目下身为襄阳校尉,也是刘表的左右手,一定会对李典颇多关照。

李典一支迁至南郡,也算是有了靠山。

经过李典不断的劝谏与努力下,李家这一分支成功迁移。

李典一支虽然远远不及李进和李乾那两支繁荣昌盛,但毕竟也属于大豪李氏一族,他们这一支的迁移,对兖州诸豪而言,意义重大。

荆州刘氏,可容四方人士避难的消息,由此传开。

……

留下了李典,荆益联军继续北上,穿过宛城抵达鲁阳县北的百里之地,这已经是司隶的地界。

从这一刻开始,他们将进入董卓与关东群雄交锋的范围。

荆益两军抵达司隶之后,便在梁南的霍阳山附近驻扎。

古邑之地霍阳山,目下隶属于梁县,早在商朝时,这里便有霍国存在。

其地之西便是阳人城,孙坚的精锐之师就驻扎在那里。

而霍阳山正北的一百五十里,就是雒阳。

这里的地界已经距离雒阳如此之近,属于朝发夕至,因此不可以再随意向前进军,接下来的每一步,要慎之又慎。

两方诸将官汇集,开始商议下一步的动作……

商议时,贾龙向荆益两方的将领提出了一个行动方案。

“贾某与董相国,昔日在凉州共破叛羌,颇有些情谊,如今吾等已进雒阳地界,贾某当置书于董相国,请其派使者前来,相谈护君事宜。”

众人闻言,不由纷纷点头称是。

在他们看来,贾龙与董卓有旧,更兼荆益两军占据着大义,董卓如今是四面楚歌,为地方郡守士族不容,在这种情况下,董卓只有跟宗亲联盟妥协,才是他最好的出路。

他们这是给了董卓一个机会。

蔡勋的表情似有些激动:“既如此,那诸位便商议一下,当与董卓如何洽谈?”

刘瑁笑呵呵地站了出来。

他拿着一卷简牍,道:“吾益州军之所求,皆在此牍上。”

蔡勋好奇道:“不知刘益州所提条件为何?”

刘瑁将简牍展开,缓缓道:“蜀中多事,巴民未经教化,却屡有反迹,南中之民亦是不归王化,西南可谓多事,朝廷若不在益州常置上将镇守,恐大汉边壤不宁,故请朝廷设镇西将军,并改任蜀郡、汉中、广汉、巴郡、犍为、越隽、益州、牂牁郡守并都尉,以安民心……”

众人听到这里,心中都大致明白了。

刘焉这是打算问董卓要军职和官位了。

四镇四征并不常设,非战时而不置,刘焉借口西南民众不附,难归王化,索要四镇之一的位置,根本原因还是想名正言顺的扩充益州的军力,并增加自己能够给予军中人的军阶。

如此,益州军今后就可以用为朝廷镇守边塞,防止夷民坐大为理由,无限的扩充军力。

益州请旨的镇西将军,毫无疑问指的就是刘焉……不过他们请旨刘焉为镇西而非镇南将军,想来是顾及同盟之谊,想把这镇南将军的位置让与刘表。

终归是没有白吃白喝,关键时刻还没忘了荆州的盟友。

而益州八郡郡守并都尉的职位,想来也是早以拟好了名单。

刘琦看了一眼贾龙,发现他的面色怡然自得,并无什么特别的表情。

想来这八郡的郡守和都尉之职,刘焉在某些方面,也对益州豪强们进行了妥协。

刘琦感慨道:“刘益州果然是深谋远虑,令人佩服。”

说完这话,刘琦还转头看向蒯越和蔡勋:“异度先生和蔡司马,也当仿效益州诸公,拟一份请旨奏疏,务必向董相国表我荆州人心。”

言下之意,是益州人向朝廷请旨要官,荆州人自然也得去要官。

眼下,蔡勋和蒯越在此,这份向董卓请旨的名单,自然不可能是由刘琦一个人来定。

蔡、蒯两家肯定也得借着这个机会,为族中人和其同盟的荆州望族中人索取官爵,进一步扩大两族在荆州的权益。

刘瑁听了刘琦对其父的赞扬,又叮嘱让荆州人仿效益州人,脸上略显自得之色。

谁言益州无能人?

蔡勋听刘琦让他和蒯越拟定这份名单,心下不由大喜过望。

刘琦的这句话,对他来说意义重大。

这是将拟定奏疏求官的权力,都交到他们蔡蒯两族的手中了。

如此一来,这当中的尺度和拿捏,岂不是尽由蔡,蒯两族说了算?

蔡勋尽力的控制住心中的激动,道:“唯。”

蒯越眯起眼睛,仔细的打量着刘琦,心中略微泛起疑惑。

他是了解刘琦的,这位少君,从来都是软不吃硬不吃的主。

他表面知礼儒雅,实则内心却多谋善断,心思缜密且多机敏。

依他的立场,真的就甘心让自己和蔡勋去拟定这份名单?

这等于直接将偌大的利益切给南郡的望族了。

蒯越心中略有些惴惴不安。

少君心中究竟所谋何事……

眼见两方众人都在场,皆颇有喜色,刘琦突然站起身,对在场众人道:“诸位,请爵的奏疏,对我荆益两方,确实重要,但还请诸位也不要忘了我等此番上雒的初衷。”

刘琦的话让帐内众人莫名其妙。

贾龙道:“公子所言的初衷,为何?”

刘琦一字一顿地道:“护君为一,扶汉为二!董卓自二月便在朝廷公布了迁都之政,自五月起,西凉军便开始陆续迁移雒阳之民往长安,只因孙坚和王匡屡番攻伐,因而未竟全功,但饶是如此,雒阳那迁移的十之一二之民,在迁移之中也死伤甚众,此乃动摇大汉国本之举,公等难道不知?”

说到这,刘琦环视众人,沉吟半晌又道:“我们身为宗亲,绝不可让他迁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