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 第七十五章 我的表哥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七十五章 我的表哥

作者:臊眉耷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08:54:23 来源:笔趣阁

行营之内,刘琦终于见到了这位令他‘又爱又恨’的大表哥。

“末将张允,见过长公子!”张允的身材颇高,相貌文质彬彬的,竟是颇显英俊。

特别是他的下颚上,居然有三缕连鬓胡须,长及前胸,更是将他本人衬托的英气不凡,与寻常人大不相同。

这个时代的人,特别热衷于美髯,拥有美髯的人,就跟后世那些喜欢烫头的人一样,臭美的紧。

关羽便是这当中的代表。

一提起美髯,人的脑海中第一印象基本都是正面的,除暴安良之英杰,睿智多思之老叟,乃至于传说中的老子在人们心中的形象,都是仙风道骨美髯过胸。

那些拥有美髯的人,似乎一个个都是天之骄子,或是飘拂有仙家之气,或是有英雄气概,都是下凡来拯救众生的。

而张允偏巧就长了这么一副美髯,再加上他高大的身材,任谁打眼一瞅,潜意识里都会觉得他是一个正面人物。

或许这也是刘表那么倚重这个外甥的原因之一,毕竟刘表这个人颇为注重颜值。

可谁又能猜的到,这个道貌岸然的家伙,长个人样却不办人事?

刘琦冲着张允伸手,示意他就座。

“兄长不必这般生份,你我是一家人,今后有外人时,兄呼我职位,无外人时,依旧呼弟即可。”

张允听了刘琦客气的话,一颗悬着的心方才微微落了下去。

在襄阳时,舅父言让他来刘琦军中犒军并在其麾下听用时,张允心中其实是老大不愿意的。

但他却不能违抗舅父之命。

说实话,张允自小跟刘琦的关系并不怎么好。

虽然两人表面上没起过什么正面冲突,但他总是隐隐有所感觉,刘琦对他其实并不怎么太瞧得上。

或许是因为受刘表的影响太多,刘琦平日里总是自持一副清流相,对张允这种喜好玩鹰走犬的,并不待见。

反倒是刘表的次子刘琮和三子刘修平日里跟张允的关系更亲近一些。

不过最近这几年,张允却没怎么见过刘琦了,若是要具体算算时间,好像得有三年多了。

听说刘琦这小子,这几年不知怎地,好像挺出息的。

瞧他适才对自己的态度,比起年少之时似强出不少。

最近,南郡各地对刘琦襄阳城下与百姓罪己之举……广有传颂。

言其少年睿智,有礼贤下士之姿。

张允初时闻之心中存疑,今日一见方才相信了。

看来在官场混迹了两载,伯瑜确实是成熟了许多,也不在自己面前端架子了。

“哈哈哈,公子乃一军之主,是为吾主,允焉敢僭越?”张允还是不太放心,出言试探刘琦。

刘琦却是很随意的一挥手:“再跟我客气,我可跟你急了!”

张允见刘琦的表情真挚,不似作伪,这才放下心来。

“既如此……那,伯瑜?”

“这才像话。”

刘琦笑着起身,亲自走到张允面前,替他斟了一盏清水:“秭归县大飨之后,吾已在军中下了禁酒令,兄前来犒军,我本当置酒相陪,但眼下这时节,怕是不成了,待大事得定之后,你我兄弟再行畅饮一番,如何?”

张允急忙起身,摆手道:“大可不必,大可不必!三军之中,军规为首要之重,岂可因吾一人而坏了规矩?”

“兄长来的正好,正好我有些事情问你。”

刘琦伸手请张允坐下:“听严君讲述,当初黄巾乱时,兄昔日在乡里集众抗敌,被乡里推举为掌军人物,数次战败侵犯之敌,此事当真么?”

张允的脸上露出了些许得意之色。

“嗨,不过是为兄自小在家乡因喜军略而闻名,得乡里人看重推举率众去挡黄巾,唯恪尽职守尔,也幸好来犯的都是些小股偏支尔。”

历史上的张允能为刘表所器重,并与蔡瑁并列,辅其执掌南郡诸军,足见其确实颇有用兵之能。

“弟此次北上,麾下有七千人,一千人为蔡醺统管,一千人为蒯越统管,那两千人名义上虽是郡军,实则与蔡,蒯两族私兵无异……剩下五千军众,是我刘氏兵将,一直是黄忠和文聘替吾操演,但吾想在此番北上归来之后,将这五千人细化分营,以便掌控。”

张允点了点头,道:“伯瑜此言甚善,此事慢慢调整即可,不过可以先大概定个章程……以愚兄之见,京中八营皆以精卒锐士分营设立,并以两千石校尉统管,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表弟可以此为例,将兵马例此而分,并卓以司马统管。”

刘琦明白张允的意思,说白就是让他仿效京八营,以兵种属性分营,并以其特长命名,一则可提振士气,二则可彰显军威。

就好比京中的射声营,顾名思义就是精锐的弓箭兵,可以闻声而射,故名‘射声营’。

屯骑营内皆是精骑,故名屯骑营。

步兵营则是指上林苑门的精锐屯兵。

以此类推,名字都是简单、威武且好记。

但其实刘琦心中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重新拟定军职的问题。

刘琦目下是刘表引任的襄阳校尉,说白了就是没有朝廷明确敕封的校尉。

他现下所统管的兵马,已经超出了校尉应统管的两千人范畴,但现实就是,给他十万兵将,他也依旧是襄阳一县的校尉。

他自己倒是没什么,但再往下的军职就容易乱套。

他麾下的黄忠,文聘等别部司马,目下所管之兵数量,早已超出了四百人一部的统管范围,但即使人数增多,黄忠和文聘也不过还是别部司马,而他们二人再往下的军侯、屯长、曲长亦如是。

如此看来,最终也只能走上那条老路了。

汉末时期,因为地方军阀的快速发展,在编军卒的人数大幅度增多,有军功的人越来越多……原地方郡县原有的部曲编制和军衔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各级军阶的需求。

因此,特殊的军阶应运而生了。

那就是各种杂七杂八的中郎将。

之前,由于将军并不常置,有战时统兵者才会被冠以将军之称,因此一般武官平日里所能获得的最高官职才是中郎将。

但在汉末,这些中郎将却被各级军阀乱用的颇不值钱了。

各种杂七杂八的中郎将一出,这个曾经拥有无上荣誉的称号便算是被打入凡尘,以大白菜价往外抛售。

杂号将军遍地滚,抬眼望去尽中郎。

……

“眼下军中大部分锐士皆为步卒和弓弩手,另有马军两百……日后大致可分为三营。”刘琦淡淡念叨道。

张允谏言道:“应为四营,伯瑜可从步卒与马军中,少量抽调精干士卒,再独建斥候部,于临阵决机大有裨益。”

眼下荆州军的斥候皆属各部临阵指派,暂无独立机制,虽然也不碍于行军,然确实没有单独指派来的方便。

刘琦满意的点点头,道:“这一块倒是无需耽搁,我即刻将让三军将各部斥候统于一处,统一调配,由表兄代为统领,今后阵前有何机密要事,就全依仗表兄了。”

张允没想到初至刘琦麾下效力,就能得到这样的重用。

刘琦这等于将自己当成了他的耳目了。

虽然仔细算来,他统领的也不会超过两曲人马,但这也体现了刘琦对他的重视程度。

张允心中喜不自胜,忙道:“多谢公子,末将愿效死力也。”

刘琦随意的挥了挥手,道:“如何又叫公子?这里也没外人。”

两人相视大笑。

少时,却见张允的脸上露出了一些意味深长之色。

“对了,伯瑜,某离开襄阳之前,听说舅父和蔡家已是准备纳彩问名,互通生辰,却是为你准备的……嘿嘿,听闻那蔡二小姐的年纪虽大,不过却相貌美丽,表弟你也算是颇有福气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