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 第五百四十章 伐楚的六路兵马

蔡邕虽然有些古板,但智慧可不低,刘琦和蔡琰如今在大厅广众之下,向自己说起他们两个人的婚配之事,着实有些让蔡邕有些防备不及。

如今以刘表为首的荆州诸士族文人皆在,各个敬他蔡邕是位名士,如今这个问题当头抛掷过来,蔡邕必须要妥善处理,不然回头恐对他的声名有影响。

刘琦的身份和地位自不必说,他蔡邕虽是名士,但山阳刘氏目下已经是南方霸主,刘琦身为州牧,论及身份要娶他的女儿绰绰有余。

而且两个人还是情投意合,也算是绝配之人。

只要是看到他们两个人的,无不认为这是一对。

若是蔡邕当众否定这两个孩子的婚事,必须要说有一个好的理由,不然的话恐惹非议,让旁人笑话,也觉得他心胸不够。

刘表对他只怕也会有些想法……

其实若是要找出理由拒绝刘琦,蔡邕只要细细思索,也不是找不出合适的理由。

怎奈眼下事情太急,着实没有给他仔细思考的时间,这理由一时半刻难寻……

刘表也是笑呵呵地举起酒爵道:“伯喈兄,两个孩子情投意合,老夫也有意成全他们,不知伯喈兄可愿意与老夫做一对亲家,结秦晋之好?”

蔡邕的脸上的肌肉略微有些抽动。

不愿意……

其实,若是就这么答应了,然后安顿在荆州,从此过上无忧无虑,不问政事,一心治学的生活,倒也是不错……

但问题对于今古之文,蔡邕心中就是有点过不了自己心里的这道坎。

你刘表凭什么违背祖制!

思虑了片刻,却听蔡邕突然开口道:“刘荆州,敢问老夫昔日赠予荆州的两万四千余卷典籍,目下放置于何处?”

刘表未曾想到蔡邕会突然向他询问那些典籍,稍微有些愣神。

但他很快回过劲来,笑道:“伯喈兄所赠的典籍,老夫已经命人抄送于各郡的学宫,用于学生治学,原本目下尚在襄阳存放,一卷也未曾遗失,兄若是想要回去,老夫自当奉还。”

书本来就是人家蔡邕的,当初借给刘表抄录治学的,如今蔡邕想要回去,刘表自然是没有理由阻拦。

大家都是文明人,有借自然要有还的。

蔡邕立刻从原坐上站起了身,道:“老夫思书若渴,便是梦中也惦念着,还请刘荆州速速派人领老夫前往一观。”

刘表心下奇怪,暗道这书我又不是不还你,你着急个什么劲你?

但吃人嘴短,拿人手软,蔡邕提出要求了,刘表也不好意思拒绝,随道:“待过食之后,老夫便派人领伯喈兄前往一观。”

蔡邕急忙起身,道:“那些典籍,乃是我蔡家六代家私,老夫这些年心中一直惦念着呢!故而多少有些失态……这饭权且不吃了,如何?”

还至于这般着急么……

刘表笑呵呵地摇了摇头,然后转头就要吩咐人引蔡邕去看书。

就在这个时候,却见刘琦站起身,走到蔡邕面前,对着蔡邕长长作揖,道:“还请伯喈公能够恩允我与昭姬的亲事。”

蔡邕眯起了眼睛,嘴唇哆嗦,脸色似都有些发绿了。

这混小子……

面对刘琦和蔡琰的当众询问,蔡邕不知当以何种理由拒绝,无奈之下便开始转移话题,想要将事情遮掩过去。

至少先别在大厅广众之下出丑才是。

但偏偏刘伯瑜这小子……居然又将话题给拉了回来!

这是把老夫往悬崖边上逼呀!

偏偏蔡琰也在一旁火上浇油,也不知道这孩子为何现在变的这么不知趣。

“父亲,刘郎是当世人杰,女儿若能嫁于其为妇,实乃今生之幸,还请父亲成全。”

蔡邕定定地看着蔡琰,他此刻少有的生出冲动,着实想狠狠的批评蔡琰两句。

真是女大不中留,这种时刻,你帮着外人挤兑老夫?

但在场的文人儒生有这么多人,蔡邕若是变现的太过专横,怕是会与名受损……

两个人孩子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他该怎么回答?

难道说我因为生刘表的气,就是不要答应你们?

岂非太不像话!

在刘琦和蔡琰的逼迫下,蔡邕必须要给出他们一个结果了。

一个他此刻也有些觉得无奈的结果。

却见蔡邕极为艰难的咧嘴一笑,道:“你们两个既然有此意,又有刘荆州愿与我蔡佳结亲,老夫又岂能不应?且待翌日,咱们两家之人寻媒人牵线,再做定论不迟。”

虽然言语中并未完全肯定这件事,但却已经将基调定下来了。

刘表闻言大喜过往。

而在场的一众士人,则是纷纷向着刘表和刘琦父子道喜。

山阳刘氏与海内名士蔡邕结亲,真可谓是门当户对。

自然是要祝贺的。

……

寿春,袁术府邸。

坐在上首的袁术,看着下方站立的手下,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你出使益州方回,甚是辛苦,不知那刘焉如今的身体如何?”袁术问那名矗立在厅下的使者道。

那使者拱手道:“刘焉依旧身体虚弱,怕是朝不保夕,不过他已然是响应了袁公的号召,并委权于幼子刘璋,只等时日一到,便即出兵。”

袁术慨然一叹,道:“总归他还不算是太老,尚有昔年的英雄之气。”

袁术的下首旁,阎象叹息道:“刘焉虽是时日无多,但他也明白,依照目下的形势,刘表和刘琦虽不动兵,但时间一长,益州之地早晚必被其父子所取,眼下和我们联合共通出兵荆州,方才是他为儿子守住益州基业的最后一次机会。”

袁术站起身,在原地来回踱着步子,一边走一边道:“刘焉已经暗中与我等结盟,孙坚亦是在鄱阳湖练兵,吸引荆州人的注意,待时间成熟,亦可出兵江夏……曹操唯袁本初之命是从,眼下尚有南阳郡的牛辅,当如何说之?”

阎象道:“逄纪曾言,南阳的牛辅,自有袁绍派人去说服,想来此事不难……毕竟牛辅乃是董卓之婿,而董卓前番乃是间接亡于刘琦手中,为其报仇乃天经地义之举,况且凉州人一向唯利是图,此番我等瓜分荆州之举,他又岂能错过?”

袁术重重点头,又道:“交州那边的事情如何了?”

阎象言道:“还未有回信,不过想来应该不难,士燮虽是长者之风,但毕竟是一方之长,且在交趾多年,早已经将那里当成了自家领土,如今他收留了张怿,便是有想要吞并荆南自立,若是五路兵马都能向荆州出兵,他断然也不会空自看着荆南土地白白为他人所占。”

袁术感慨着仰起头,看向屋顶,双眸有些发直,自顾自地言道。

“若非与那袁本初联合,焉能知晓我二人齐心,竟可说动这般多的势力共同讨伐荆楚?”

阎象笑道:“袁家本就是天下名门,诸牧守之中,后将军与袁绍的势力又为之最,试问谁人敢不给面子?这天下诸门,若论声望最隆者,舍袁氏外又当取谁?”

袁术缓缓地低头,然后在心中默默细数。

“扬州孙坚,出鄱阳湖奔柴桑,此为一路。”

“袁某亲自率兵出寿春,收庐江走江夏郡,此为二路。”

“刘焉刘璋父子从西而奔江关,顺流直下,此为三路。”

“曹阿瞒从陈留南下,奔襄阳之东,此为四路。”

“袁本初若是能够说动牛辅,则南阳郡之兵南下取新野,此为五路。”

“士燮若能为张怿说动,出兵荆南,则为六路。”

袁术掰着手指头细算……六路兵马一路只需出兵两万,便是十二万大军。

若每路再添兵一万,便是十八万!

对于刘表而言,便如同泰山压顶之势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