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 第四百九十章 汉书成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四百九十章 汉书成

作者:臊眉耷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08:54:23 来源:笔趣阁

伏完吊丧领来个女人,按道理来说也不算是什么大事,可是刘琦对此事却颇为敏感。

毕竟,他从后世来的,后世时候在这方面看的挺多,知道古代人会利用女人去作为货品用来魅惑对手之心的事,从而达到瓦解对手,或是折服对手的目地,这种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而伏完既然是代表朝廷而来慰问吊丧的,那就说明他一定是带着任务来的,毕竟吊丧是一件脸面上的事,死的人是一个诸侯王、是汉室宗亲,非同小可,他办这事的时候若是犯老不正经,因为私事而带着一个女人借着吊丧的名义游山玩水,估计他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等回头消息传回雒阳,别说他的仕途算是走到了劲头,王允第一时间就得弄死他。

身为大汉中枢一员的伏完肯定是不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的。

既然他没有犯这么低级的错误,那就说明他带这个女人来此,是有所指向的。

那这个所指向的人会是谁呢?

刘琦放眼看向整个南郑城,觉得高矮胖瘦也就属他自己最合适。

以伏完自己的角度,断然不会轻易将什么杂七杂八的女人送到自己这里,这当中一定是有朝廷的授意。

这个授意不是天子的,就是王允的。

仔细想想,这个时代的人真是奇怪,总是愿意管人家的床帏之事。

“公达,派人想办法,在伏完抵达南郑城之前,将他所带来的那名女子身份给我探查清楚。”刘琦一边向着火盆中扔旧物,一边低声道。

荀攸的反应速度何其之快,他自然是明白刘琦的用意,也大概能猜度的到朝廷的用意。

但是这种事一般都比较敏感,荀攸不方便直接向刘琦指出,故而先试探了一句,来看一看刘琦的态度。

果然,刘琦的表现和荀攸想象中的一样,这才是干大事的人才应该有的表现。

荀攸站起身,打算去办这件事了。

刘琦突然招呼住了想要离开的荀攸,向他咨询了一件事。

“公达先生,听说荀家中的文若先生,已经投靠到了曹操的麾下,不知可有此事?”

荀攸闻言一愣,接着拱手言道:“正是如此。”

“令叔文若,在颍川士林中名气极大,他到了曹操的麾下之后,就不曾招揽过先生么?毕竟你们是同族之人。”

荀攸沉默了一会,方才慢悠悠地开道:“攸不瞒使君,族叔确实派人招揽过攸,他言曹孟德乃是当世英雄,劝我与他一同辅佐曹使君。”

刘琦听了这话,表情很是平静:“知道了,先生去办事吧,我最近几日都需要在这里给翁翁守丧,外面杂七杂八的事宜,就有劳先生帮忙操办了,若有为难之处,尽可前来问我。”

荀攸颇为诧异地看向刘琦,断然不曾想到刘琦居然这么轻描淡写的就将事情掀过。

“刘使君难道不好奇,族叔招揽末吏之后,末吏是如何给他回复的么?”

刘琦清轻轻地拨弄着火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公达先生如今还在南郑,还站在我的面前,这不就足矣说明你是如何回答荀文若的么?”

说到这,刘琦转头笑看着他,道:“公达先生、文若先生、曹孟德、还有我刘琦皆非寻常之人,如果有一天公达先生当真要弃我而去,前往他处,那刘某人也不会有任何的奇怪,毕竟这天下的非常之人,并不是只有我刘琦一个。”

说到这,刘琦笑着看向他:“人,不都是有自己刻意做的选择么?”

荀攸沉默了半晌,方才转过身来,对着刘琦长作一揖。

“荀攸虽年长于使君,但论及心胸气魄,却不如使君多矣,今日听了使君之言,心中当真是服了使君。”

刘琦哑然失笑:“不至于吧?我虽不自认为是小肚鸡肠之人,但拥有我这种气度的人,在这个天下,肯定是非常多的吧?”

荀攸道:“似府君这般心胸的人不少,但似府君这般年纪,就有此心胸者,确是极少的。”

刘琦哈哈一乐:“别人看不透的事,我能看透……跳槽么,不是很正常的事情?”

荀攸不明白‘跳槽’是什么意义,不过他也没有多问。

……

荀攸走后,第二天一早,一个让刘琦有些意想不到的人前来祭奠刘宠。

是蔡琰。

其实刘宠下葬之时还有祭奠上,蔡琰都亲自来过祭拜,只是碍于当时有诸多陈**尉在场,蔡琰有些话不方便当着刘琦的面说。

如今只有刘琦一个人在守灵,蔡琰在此出现在刘琦面前的时候,两个人之间才好说些不方便对旁人说的话。

“昭姬,你瘦了。”刘琦一见面,就直接伸手就去摸蔡琰的脸颊。

“干什么你……”

蔡琰下意识的向后一躲,但刘琦却没有给他这个机会,另一只手也伸出来,一拽她的水袖,就将蔡大家给拉扯了回来,而另外一只手,则是准确无误的抚摸到了她的脸颊上,温柔的来回蹭。

这当中还偶尔用力捏两下。

蔡琰挣脱不开刘琦的手掌,只能红着脸任凭着刘琦在自己的脸颊上抚摸把玩,嘟着红唇看着刘琦,双眸中幽怨颇甚。

少时,刘琦方才将手从她的脸颊上拿了下来,然后放在鼻子下轻轻一闻,嘴角露出了一丝浪浪的笑。

“我这手掌,如何嗅起来尽是清新脱俗之气,便犹如昭姬你本人一样。”

蔡琰微蹙俏眉,微气道:“你这人怎么这样?刚一见面便动手动脚的。”

刘琦将身子向前俯了一俯,笑道:“想我么?”

蔡琰白了他一眼,没吭声。

但她没有遮掩住的嘴角,那甜甜的笑意却体现了她此刻内心中的喜悦。

“上一次我出征之时,昭姬你曾在路旁相送,并为吹箫一曲以为壮行,我今日得胜而归,不知昭姬当如何相待?”

蔡琰微微张了张嘴,似是想说些什么,但随之又显得有些犹豫。

少时,却见她对刘琦道:“使君昨夜为陈王守灵一夜,现白日可能出灵堂?”

刘琦点头道:“昨夜守灵,今日白天可暂出一会。”

“那请使君随蔡琰来,琰儿有一物,想给使君一观。”

什么东西还要背着人一观?

该不是那个吧?

刘琦的眼光不自觉的扫向蔡琰的腰肢处。

……

刘琦随同蔡琰出了灵堂,来到后院的亭中安坐,蔡琰随即命人送来四个大箱子。

将箱子打开之后,里面则是一卷一卷的简牍。

“这就是琰儿为庆贺使君功成的礼物,还请府君一阅。”

刘琦见状恍然大悟,心中大概已经知道这里面是什么了。

但即使如此,他的心还是有些‘砰砰’的直跳。

少时,便见刘琦缓缓打开了木箱中最上面的那一卷简牍。

展开之后,但见里面赫然写着:“光武帝纪——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也,出自景帝生长沙定王发……”

毫无疑问,是《后汉书》中十纪的第一篇章。

那笔迹端庄秀美,小巧之中隐隐然还带有几分大气。

这字体刘琦认识,正是蔡琰所书。

“这是?”刘琦抬起头,诧异地看着蔡琰,奇道:“是《后汉书》的成稿么?”

蔡琰轻轻地额首道:“正是,虽然还有一些地方需要调整,但当中的列传文章皆已做全。想来可以传播于世了。”

“三年……竟然只用了三年。”刘琦惊喜的站起身,一把握住了蔡琰的手道:“昭姬,我本以为此书若要得成,最少要穷尽七八年之功,谁想居然可以完撰的如此之快?”

蔡琰亦是喜道:“多亏了庞先生他们。”

刘琦摇头道:“这当中固然有尚长老师,还有德操先生他们的编纂之功,但也少不得昭姬你从雒阳带来的绝迹孤本,更兼你南北行走,为这《汉书》的编纂往来奔波,寻取各方意见,若没有昭姬,想来这《汉书》也不可能这般快的问世……昭姬,你不亏为天下第一奇女子也。”

蔡琰被刘琦夸赞的脸色有些发红。

这个浪荡子,怎么一点都不会夸人?

什么叫奇女子?叫人家一声才女不好么?

其实当初蔡琰刚刚携带蔡家得的书简进入荆州的时候,对于这后汉书的著书工程,心中也是非常的感兴趣,毕竟她出身高门士家,又是中原有名的才女,自小便受到其父蔡邕的文化熏陶,眼见山阳刘氏在荆州组织了这么大的一个项目,她自然是想参与其中的。

这也是她频繁跟刘琦接触的最初原因。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心思开始从文学著书上向刘琦本人的身上转移。

刘琦想要著什么书,或者他想要做什么,蔡琰都愿意为他去做。

这套《汉书》成书时的喜悦,现在对于蔡琰来说并无所谓。

她有了比之书籍更让她牵挂的东西。

现在对于她而言,著成了这套书使得刘琦欢喜,才会使她能够感到开心。

“甚好,甚好,此书一旦传播于世,则必为天下所侧目,我荆州书香之地的名声也算是就此打出去了,日后十年乃至数十年间,荆楚之地必将吸引天下士人倾心向往。”

刘琦转头笑道:“昭姬,你说我若是将这套汉书,作为我荆楚学宫的著作,放于各学宫之内,用以吸引诸郡学子,可行否?”

但蔡琰的回答却有些超乎了刘琦的意料之外。

她对刘琦说道:“依蔡琰来看,使君将这套成书,先行送往雒阳,并上书陛下,重新修葺兰台,才是正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