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 第三百五十二章 我是工具儿(二合一)

刘表言刘琦忘本,这一点刘琦并不服气。

首先在刘琦的概念里,不论是士族群体还是山阳高平的王家,都没有生他养他教育他抚养他,他做什么跟这些人有甚想干?

刘琦从来都没有将自己规划到清流党人那一帮人中去,他也没有必须要将自己归到所谓的士林门阀中。

他很清楚他自己现在的立场和未来的立场。

不论是汉朝的天下,还是后来大魏的天下,最终都是沦陷在了带领这些士族党人的士林门阀手中,刘琦现在的身份是上位者,且随着他今后的势力愈大——门阀、士族、清流这些人对他的禁锢便越多。

若是再把自己跟他们划成一路,那这日子今后就真心没法过了。

眼下与他们联姻倒也不是不行,但完全没必要把本宗的子女也下嫁给他们……荆州的广阔土地外有那么多郡守牧守,为什么不通过联姻的途径为自己家找一个合适的联盟?这才是眼下的当务之急。

刘琦真心相对刘表说一句:爹你是真二!

刘表这人是有雄才,但他自幼受清流士族那一套的洗礼已经好几十年了,被荼毒的太深。

再加上他八俊八及名士的头衔,这些光环将他的人生囚禁在了那个小圈圈中,致使他不能也不敢向这个圈外迈出一步。

这一步看似虽小,但实则意义重大,可以说事关他的生死存亡。

思想的固守是刘表与袁绍和曹操那些人最大的区别!也是他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历史上,曹操这一步就迈出去了,你看人家最后干出了什么事业?

虽然残暴,但也是事业。

“父亲,孩儿只是觉得眼下将妹妹嫁给王家人,不符合咱刘氏的时势需求,况且妹妹也根本不喜爱那个王粲,何必强人所难呢?难道这就是忘本了?再说了,若是真想跟王粲联姻,族中女子有的是,干嘛非得让我妹上?”

刘表的脸色不善,气道:“不是你妹的婚事这么简单,老夫隐隐能够在你的话中听出来,你眼下已有了不屑士人之心!需知你亦属清流之后,亦是孝廉出身!亦从小学经!你自己就是一个士人!”

刘琦站起身,冲着刘表作揖道:“孩儿自然记得自己是什么,但孩儿也知道,孩儿目下也是宗亲联盟中的一人,更是一方牧守!孩儿只是希望能够在乱世中,保全我山阳刘家,让我荆州得以长存于世,让父亲能够在这天下牧守中,立于不败之境,仅此而已,别无其他,父亲难道不懂孩儿之心么?”

望着刘琦郑重其事的神色,刘表的表情这才缓和了一些。

“希望你行如己言。”

“人在做,天在看,孩儿自认问心无愧。”

“如此最好……吾儿,切记不可忘本啊……为父不想看你成为董卓那样的人。”

这个比喻未免有些让刘琦惊诧。

董卓?

不应该啊?我其实是想做曹操那样的人来着。

“父亲如何将孩儿与西凉虎狼相比?孩儿出身清流之家,身为名士之后,自会牢记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父亲这般比喻,未免让孩儿心伤。”刘琦露出了苦涩的表情回道。

“那就好,那就好……罢了,老夫其实就是给你提个醒,没别的意思,且再说说雅儿的婚事吧,你既不想让雅儿嫁入王家,那依你看,雅儿当嫁于何人为妇才对我刘氏有益?”

“徐州刺史陶谦,前番虽与我等为敌,但如今已然友好,且陶谦常供于朝,颇显忠良之气,闻其与朱车骑关系相善,性格亦刚直,孩儿料定其早晚必为州牧……徐州之地临于淮南与江东,是日后能够配合我们钳制孙坚和袁术的重要盟友,故孩儿有意请父亲请父亲与陶氏联姻。”

“与陶氏联姻?谁?”

“陶商,现为我南阳六百石郡丞。”

刘表皱眉道:“他那个郡丞算什么郡丞!还不是你一句话的事?……那陶商不过是一个阶下之囚,人质而已,如何配得上老夫的女儿?”

刘琦摇了摇头,道:“孩儿觉得,徐州陶谦前番派长子前来为人质,不过是因时势而已,谁言徐州的时势就会一直不好?陶谦若能为州牧,则便可名正言顺的统领徐州诸郡国,徐图发展壮大,而陶商身为嫡子,便是徐州的少郎君,日后说不定也是陶谦基业的继承人,和这样的人联姻,有何不可?而且陶家亦属丹阳郡高门。”

刘表脸上的肌肉略有些颤抖,被刘琦辩驳的哑口无言。

确实,相比与王粲,陶商方方面面都可超越于他,除了诗词文采,王粲与陶商真的是没有一点可比性。

刘表心中多少还是有些不服气,但这不服气并没有什么具体的理由,只是单纯的“我觉得我做的就是正确的”……但这正确并没有什么可依据的理由,纯粹就是个人喜恶。

刘表抿着嘴,沉思了偏刻之后,道:“此事容老夫三思后再议……再说了,这事不过是汝一人之思而已,雅儿愿不愿意还是个未知之数。”

刘琦笑道:“雅妹愿意不愿意,父亲召她一问便知。”

刘表看了刘琦那副自信的表情,心中泛起了一丝不妙的预感。

这小子如此托大……该不是雅儿与那陶商已经?

应该不会的,老夫的女儿,想来还不至于这般没有眼光吧?

那两个女儿眼下才至新野多久呀?就能干出这事!不信!老夫万万不信!

我的女儿我清楚!

刘表开始下意识的进行自我催眠了。

强压住了心中的不安后,刘表的脸上依旧是那副自信之色:“老夫的女儿,老夫最是清楚,你年纪轻轻懂个什么?罢了……咱们今日且不谈此事了。”

不谈就不谈。

刘琦所谓的道:“那父亲想与孩儿谈些什么?”

刘表眯起眼睛,道:“我这有两份从汉中送来的书信,想要与你一观。”

刘琦一听事关汉中,知道刘表说的是正事,随即正襟危坐,认真的聆听刘表所言。

刘表站起身,转身进了他书房的内室,少时取了两份縑帛出来,放在了刘琦的面前。

“这是……”

刘表缕着胡须道:“这是从汉中来的两份书信,汝且猜猜,这是谁人给老夫写的?”

刘琦一听是从汉中来的书信,脑海中的第一想法就是……

“是贾龙写来的?”

刘表笑呵呵地道:“你这小子,就认识一个贾龙,汉中郡偌大之地,全境几与一州无二,难道就没有别人能写了吗?”

刘琦一挑眉毛,奇道:“汉中能写信的人倒是不少,但与我们有联系,也不过只有贾龙一人而已啊。”

刘表道:“难道,你忘了你那位宗内的阿翁了?”

“陈王?”

“嗯。”刘表点了点头,将第一封书信塞给了刘琦,道:“陈王自去年起便一直在汉中相助贾龙对抗蜀中兵将,也正是因为有了他的相助,贾龙才得以在房陵县站稳脚跟,并继续向汉中进兵,去年冬至前,汉中除了本地的郡守苏固之外,尚有从广汉郡那边赶来的蜀中二教,一为天师教的张鲁,二为五斗米教的张修,这两教在蜀中一直以来都是布道多年,手下信徒数量甚巨,”

“他们到了汉中,几方势力多番大战,最终汉中郡守苏固先是战败身亡,南郑为二教所共取,而入冬之后,几方势力便也没有再行征伐了,一直拖到今年开春,才偶有几场战事,贾龙凭借着陈王麾下的精悍兵卒,力压蜀中二教,逢战必胜,二教之人只能躲藏于南郡而不敢露头……”

刘琦听到这,不由感慨道:“不想陈王麾下的兵力居然这般之强。”

刘表叹息道:“陈王麾下的步兵和马军皆属弱旅,不成气候,唯独他的弩兵可谓是独步天下,他自中平黄巾贼寇祸乱天下的那年间为了守备陈国,便一直是倾其所有在置办强弩,如今数年已过,其强弩储备之量几为天下之最,少有人能与之比肩,他也是凭借着这支强悍的弩兵,才能在汉中协助贾龙力压蜀中二教。”

刘琦疑惑道:“久闻陈王麾下的弩器极多……只是我不懂,旁人扩建军伍,皆以马军为主,各方势力若要扩军第一件事必为买马,可陈王为何偏偏不买战马,偏要收集弩器?”

刘表叹息道:“其实也没什么难猜,只因陈王本人喜射,有一手百步穿杨之绝技,再加上陈国临近豫、兖等诸多中州大郡,黄河流域的工坊皆传承数百载,能够巧匠极多,与其去北地购置战马,反不如将财货投入在中土的强弩上,反而更见成效。”

刘琦似有所悟的点了点头,然后从桌案上拿起那封陈王写给刘表的信。

读完之后,刘琦皱起了眉头:“陈王要返回东都雒阳……因为与京中要人有大事需筹谋?”

“是啊,陈王一走,怕是贾龙在汉中就独臂难支了,不过陈王毕竟不是我们的附庸,而且就地位而言,还在老夫之上,咱们做事也只能是求他,怕是指使不动他。”

“与京中人有大事筹谋?这个节骨眼上,他能有什么要事?”

刘表呵呵一笑,道:“陈王如今已是储君,当今天下,能对他称得上是大师的,怕是只有一件了。”

父子俩对视良久,半晌方才一同幽幽开口道:“诛董卓。”

说罢,却见刘表长叹口气,无奈道:“果然,你与为父想法一致。”

刘琦搓了搓手掌,心中也泛起了嘀咕。

按道理来说,今年已经是初平三年,而且眼看着就要入夏。

按照历史的进程,董卓就是在这一年的五月左右被王允和吕布弄死的……就历史上而言,快了。

但目下,长安那边却连这方面的一点动静都没有,有关司徒王允的连环计一直都没有任何消息,所谓的美人计也没有任何启动的迹象,难不成这就是蝴蝶效应所导致的?

刘琦现在有些担心了。

若是历史真的发生偏移,董卓不死,西凉军不散,这天下谁人能够与其相抗衡?

或许袁绍的势力发展到鼎盛阶段可以,但想来还不是现在。

不过令人想不到的是,刘宠那边居然县先行动了。

刘琦低头看了看刘宠的那封信,再看向刘表道:“父亲,陈王没有说他要联合长安的谁人,用什么方法除掉董卓吗?”

刘表笑呵呵地道:“老夫与陈王,连见都没有见过,自打联盟伊始,靠的也不过是书信往来,这般机密的大事,他如何会与老夫说?吾儿想的未免太过天真了。”

刘琦暗道我不是天真,我只是想替这位大王好好把把关,

杀董卓哪里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一个不好就很容易反受其制,别偷鸡不成蚀把米,最后反倒是让人家给弄了,反为不美。

毕竟,陈王也算是己方一个强大的盟友,刘琦可不希望他出事。

这个天下的汉室宗亲虽多,且刘姓王也不少,但真正能拿得出手的只有那么几个人。

真是完一个,那就是彻底的少一个了。

但就目前的情况,好像帮不上这位老人家什么忙了。

刘琦将陈王的信放下,转头去看另外一封。

“让孩儿猜猜,汉中那边给父亲另外写信的人,应该是天师道的人了?”刘琦开始一边试着去分析汉中的局势,一边猜测刘表另一封信的内容。

“你反应倒是很快。”刘表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色:“为什么猜测是天师道?”

“汉中总共就那么几家势力,既不是贾龙,且陈王也已经来过了信,那剩下的只有天师道和五斗米道,五斗米道的教主张修乃一贼寇而已,没有什么大的政治素养与深谋远虑,他想的不过是凭借教主身份为祸一方而已,但天师教却已传三代,自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开始,至如今的系师张鲁,代代不乏能人,虽为道教,但教中体系已成,几与郡署管制无异,故而我料能够想到暗中与我方接洽者,应是天师教,况且……”

说到这,刘琦不由笑了:“若是张修那等叛逆之贼与父亲书信,以父亲的性格自然也不会与此等人物同流,就更谈不上让我在这猜了。”

刘表伸手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道:“你这小子,年纪轻轻如何就这么多鬼心眼?老夫年轻的时候,可万不似你这般诡诈艰险。”

“父亲这话说的不对,孩儿这是为了家族和父亲,多思多得,何来诡诈一说?”

刘表哼了一哼,又将那份天师教的信递给了他,道:“是张鲁母亲卢夫人来的信,你且看看吧。”

刘琦伸手接过,然后打开仔细

“卢夫人真是个有远见的女人,竟然能看清形势,主动投诚于我们……不过他想让张鲁当汉中郡守这个事情,好像有些困难,毕竟眼下贾龙是想夺取汉中为根基的,张鲁若是坐镇汉中,贾龙怎么办?”

刘表的眼睛微微一眯,道:“贾龙当时出兵,你我只是许诺让他陈兵于房陵、上庸等地,如今他得东顾西,还想全据汉中之境,这事老夫可不记得曾答应他……你自己招回来的附庸,你自己想办法!”

刘琦有些委屈地道:“只是如今贾龙已经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远在南阳郡哪里指挥的动他啊?”

刘表很是直接地道:“那汝就亲自去一趟汉中,把这件事给为父处理明白!”

刘琦闻言不由苦笑道:“父亲,您这也未免太拿我当儿子使了,我这才刚刚在南阳郡立住脚,汉中那边的事,我如何兼顾地过来?”

刘表淡淡道:“你本来就是我儿子,不当儿子使当什么?别在为父面前装可怜,南阳郡的事如今基本已成定势,你与牛辅和张济南北分立,你此番回襄阳,是想将蔡氏家族的力量引入南阳郡助你巩固南阳郡南境,短期内南阳郡不会有战事,你当老夫不知?”

刘琦诧异道:“这事儿谁跟您说的?蔡德珪?”

“当然了,老夫的手下,有什么事自然要向老夫禀报!”

刘琦暗叹口气,好么……这嘴比棉裤腰还松,蔡瑁这混蛋玩意,真是欠拾掇,回头当真需好生点拨点拨。

“父亲,去汉中的事情事关重大,且容孩儿细细思之,再列个章程,您看可好?”

刘表点点头道:“这个倒是没错,南阳郡那边的事情,你要先处理妥当,然后再去次汉中……贾龙和天师教在汉中的势力一定要划分清楚,不然对我们日后入蜀很麻烦,你一定要稳妥筹谋,慎之又慎,儿啊,这事就交给你了!有何需求,只管与为父明言,为父定无不从。”

刘琦低头认真的想了一下,突然道:“父亲,您上回派人在蜀郡撺掇造反的那个甘宁,现在人怎么样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