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 第三十章 荆州第一大佬驾到

襄阳城墙上,刘琦与刘磐并列而立,遥望远方不断涌起的漫天烟尘。

刘磐的脸色苍白,颇有些紧张。

他虽然是武人出身,好勇斗狠,有殄灭群丑,肃清寰宇的理想,但亲身经历万人以上的大阵仗,却还属首次。

他攥紧双拳,低声道:“江夏的宗族,居然聚拢一万人马来?他们若果真攻城,怕是少不了一场恶战!”

刘琦心中清楚对方的来路,所以并不紧张,他用手掌支着下颚,向前微倾趴在城墙垛子上,看那些烟尘看的出神。

“兄长怕了?”

刘磐自然是不能在兄弟面前折了锐气。

“兵法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对方虽有万余,然我城中兵将与彼相较,只多不少,且是守城一方,有甚惧哉?”

刘琦对刘磐很是满意。

与刚随自己入荆州开始,感觉堂兄成长了不少——性格上少了几分浮躁,多了几分理智,即使紧张,却也不会乱了思路,能以冷静的推论来分析眼下的情况。

确实稳重多了。

他刚想夸赞刘磐两句,却听刘磐又道:“守城虽可立于不败之地,但若闭关久守,未免太伤及颜面,彼军远来疲惫,请允末将率领一支兵马在敌军未站稳阵脚前冲阵,定斩贼首而回悬于城门。”

刘琦果断的把即将要夸赞刘磐的话咽回肚子里。

看走眼了——他骨子里还是不成熟。

眼下来军首脑未明,目地未明,战力未明,你就要出去跟人家打?

还是得再多加磨砺啊。

不多时,却见黄忠大步而来,对刘琦道:“少君,城上与城门的守备准备皆已妥当,石块、擂木、箭支,金汁齐备,彼军若是攻城,绝讨不得好去。”

刘琦满意地言道:“黄司马辛苦了,还请传令三军,彼军若至,不可随意动手,需有吾之号令,若有违令者,立斩!”

黄忠听了这话有些不甚赞同。

“少君,若是彼方当真为敌,末将建议待其在城外站定列阵前,便以箭雨射之,一则可判断彼之战力,察敌之阵型,二则也可杀些伤彼军兵卒,以振军威。”

刘琦淡淡一笑:“不行。”

黄忠很不理解,少君如何这般沉得住气呢?

刘琦也很无奈,他总不能跟黄忠说,我让你在城楼布防,只不过是给城内的人做做样子看而已,因为那一万人根本就不是我们的敌人……

彼军领头的,很可能——是我爹!

我爹……

爹……

不多时,那一万江夏私军便已经来到了襄阳城郭外的两百箭之地。

那些江夏来军的骑兵较少,大都为步卒,放眼望去,尽为长矛军、戟兵、铍兵与弓弩手,各兵种自成方阵。

刘琦转头问黄忠道:“司马,汝观彼阵势如何?”

黄忠认真的瞅了一会,随即摇了摇头道:“军容松散,布阵速度慢,兵种搭配虽是循规,但缺少变通,很是一般……而且最重要的,是对方在城下列阵,我军并不攻彼,然彼军却依旧无有战阵,可见各曲兵卒皆临时拼凑而成,不堪大用。”

古代战场上,可用的阵型极多,如鱼鳞阵,方圆整,鹤翼阵,偃月阵等等,阵型对于攻坚或防守都有非常明显的作用。

但并不是每一支兵马都能够达到这个境界的,阵型说了简单,但要是实际操作,一则要有能够编列出类似阵型的战将,二则要有最精锐的士兵,能够在作战的同时还兼顾主阵的旗令以及部首之令,士卒彼此间还要互相兼顾,才能维持战阵成型,这对兵卒的素质要求极高。

以汉朝郡国级以下的军队素质,想列出有效的阵型,根本就是梦想,郡国级以下的兵士上了战场大部分都是模棱两可的站位,一旦开始交手打仗,基本就是各自乱抡王八拳,谁也顾及不到谁了,还哪管什么阵型。

所以很多识兵之人,通过观察阵型,就能判断敌军的战力和对方将领的优劣。

刘琦叹了口气,继续问道:“若给汝相同的兵马,汝可胜之否?”

黄忠不屑地:“似这等布阵之将,若由吾与彼相峙,休说一万,只需三千兵壮,便可尽破其众!少君放心,今日这仗,末将必胜无疑!”

黄忠这话中,虽多少带点自捧的成分,但他却阐述了一个事实,就是对方的兵马不堪一击,其兵马主帅缺乏军事能力。

刘琦听到了这番话后,竟是颇为惆怅的叹了口气。

刘磐和黄忠颇是不解。

怎么听了对方战力不强,刘琦反倒是不高兴了?

很简单,因为刘琦知道这支兵马是友军,是自己人。

自己的兵马战力低,谁能高兴的起来?

就在此时,对面的方阵中,一骑飞奔而出,直奔襄阳而来。

那骑兵的马上系着响铃,手中持一高纛,旗上无有一字,却也是挂满了铃铛,奔驰之间发出了‘叮铃’‘叮铃’的响声。

襄阳城上的弓弩手,并无人放箭,任凭他奔驰了过来。

白日鸣铃,夜间举火——是为两军阵前信使,除非是主将特别下令,否则一般不会射杀。

信使匹马奔驰至城池下,冲着城楼上高呼道:“汉,荆州刺史表!率江夏郡郡士二十七、士卒一万,至襄阳赴任,守城将校若闻,请速报襄阳主事者,卓其领襄阳城中官吏,开城迎刘使君入城!”

那信使的嗓门很大,再加上城上城下的人虽多,却无一人呱噪,声音顺风飘入城头,清晰的传进了每一个人的耳中。

城楼上,立时一阵哗然。

刘磐的嘴巴合不上了。

他惊讶地盯着城下的信使,惊道:“迎使君?叔父不是还在雒阳交接北军军务么?如何来了荆州?还从江夏带来这般多的兵马?”

他扭头看向刘琦,却见刘琦一脸平静。

“你早就知道了?”刘磐有些委屈:“你和叔父一同瞒我?”

“我当然不知道了,我也只是在听说了江夏军来襄阳,才隐约猜到的。”刘琦缓缓回道。

黄忠道:“少君,吾等现当如何处之?”

“来者既然说是严君已至,定是带了信物,司马派人取他信物给我看。”

“诺!”

黄忠立刻去办这事,刘磐却没肯放过刘琦,追着他问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堂弟,汝如何猜出来者是叔父?”

刘琦回道:“兵不厌诈,严君年轻时受党锢难,半生跌宕起伏,几经跌难,这年纪大了心思就越发精细了,想来在雒阳交接军务,本用不上三个月,但严君一直这么对外宣称,是为了迷惑荆楚之人,包括可能截杀他的袁术和孙坚,”

“可他这么做,却是连你我也瞒过了……后我写家书给严君,请其委蔡、蒯要职,他应该猜到你我要在襄阳行大事,索性便答应你我,将五大家族统统封了个遍,算是助你我成事,然后乘宜城之乱,自己暗中前往江夏郡对付当地宗族,或招或杀,想来也是用了不少手段。”

刘磐听的脑仁儿疼。

“也就是说,你我一直在明处对付襄阳宗族,而叔父则是乘着这个空隙,去想办法收江夏郡了?”

刘琦点了点头,道:“荆州七郡,南阳郡在袁术手中,荆南四郡过远,若要在荆州立足,非得平荆北的南郡和江夏郡不可,如今两郡皆定,这荆北便算是尽在严君掌中了。”

刘磐目瞪口呆的听着刘琦说完,心中泛起了滔天巨浪。

“真好生诡诈……”

“嗯?”刘琦眉头一皱。

“咳,咳!”刘磐赶紧改口:“我是说,叔父好生缜密的心思……”

刘琦‘噗’的一下乐了,他伸手拍了拍刘磐的肩膀,心中暗道:说诡诈都算是夸他,这分明就是贱!

不过贱的蛮让人舒服的。

另外一边,黄忠派人用绳索拴着篮子,从城墙下放了下去,那信使将刘表的信物放入其中,城上的士卒又将篮子拉了上去。

佐证是一卷简牍,里面是刘表的亲笔书信,外加其随身佩戴的严卯。

刘琦仔细的核对了一下那枚严卯……正方柱体,中心贯孔,以穿系赤,上刻三十二字卯文,正是刘表的贴身之物。

“是严君的。”

刘琦将那严卯交给刘磐验看,待刘磐亦确认之后,便道:“堂兄,你代我去通知蔡瑁和城中官吏,让他们赶紧来此相迎……黄司马,汝速速打开城门,我亲自出城迎接严君。”

“诺!”

……

襄阳城的城门缓缓打开,刘琦率众步行出城,黄忠紧随在他的身后贴身保护。

远处的江夏军阵缓缓打开,一队侍卫保护着一名身材瘦削高大的长者,向着襄阳城门而来。

待到城下,那长者翻身下马,缓缓挪步来到了刘琦的面前。

刘表身材高大,当有一米八十以上,面容瘦削且有棱角,即使已经近半百之龄,却依稀能看出些俊美姿容的影子。

可想而知,他年轻时长得得有多招蜂引蝶。

若没记错,汉末诸侯圈中有记载的三大帅哥,应是袁绍、刘表、公孙瓒了。

流传于后世的篆文,对他们三位诸侯的评价,不是温厚伟壮,就是姿貌威容,可谓是诸侯中的颜值担当。

至于三国两晋的几位大佬……曹操姿容短小,不好看。

孙权则方颐大口,骨体不恒,多少沾了点另类,说好听些是类混血,说不好听点像串儿。

至于刘备,目能顾耳,双臂过膝……整个就一怪物。

司马懿更别提了……鹰视狼顾,纯野兽派。

刘琦很是感激,在这个异类遍地的诸侯圈中,自己能遗传到刘表的基因,当一个普通的凡人帅哥,实在是上苍对他莫大的眷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